淘客熙熙

主题:【三国战争】陇右西凉 -- 再论魏延的子午谷奇袭 -- 萨苏

共:💬133 🌺1358 🌵1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一部分地形原因。

汉中到关中三条路,子午谷,褒斜谷,傥骆谷,都不好走,长期作战补给压力大,一旦失败撤退,无法沿途就地补给,结局很可能是全军覆没。汉中出陇右,再从陇右进关中,从后勤角度来说要优越很多,诸葛亮在刘备时期主要军事工作在后勤方面,自然这方面的考虑可能要多些。兵法有云先为不可胜,这个战略也不能说是错。但第一次北伐失败浪费了战役突然性,此后就再也没有这种机会了,以小搏大,机会来时确实应该冒险一点。

家园 刘伯承说得对

刘伯承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诸葛亮唯一的错误就是在独木桥上求了一下稳妥。

孙子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蜀汉北伐则与此相比有什么呢?

秦岭艰难险阻,此所谓圮地。圮地则行。蜀汉一直企图迅速通过秦岭,但是一直徘徊于此。先夺陇右是为了避开这一不利地形,是合理的想法。

入于陇右三郡,此所谓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轻地则无止。所以不能仅以三郡为止。取三郡必战于三郡外。

所谓子午谷一类跃进长安的计划,则是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死地则战。所以如果真的要跃进长安,无论如何都是一场惨烈的大战,风险很大。而且跃进长安还是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重地则掠。所以进取长安,必须有大军随后去掠夺周围城邑,收获资源是一方面,利用先声夺人的威慑时机,迅雷不及掩耳,趁敌人被打蒙的机会迅速奠定局势才最重要。

而无论怎么说,蜀汉进关中,都是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围地则谋。因此进取关中的计划必须精心设计,必须要有巧思。单纯的按部就班是违背局势的。

所以从孙子兵法上来说,诸葛亮的战略和魏延的战略都存在问题。诸葛亮的问题是战略设计存在问题,魏延的问题是战略执行成功率存在问题。二者的不同点就好像同样是烧水,一个是用煤油灯烧水,即使做对了也烧不成水,一个是用火焰喷射器烧水,水有可能烧好,但是也可能把屋子烧了。

以蜀汉的局势而论,国力那么差,对峙是没有前途的。冒险一点,赢了就是在夺取天下的道路上迈进关键一步,输了就只好回去憋着守山,有一定机会完蛋,不过最大可能是再等五年十年积累力量。不冒险,则输赢都无所谓,因为不冒险最终就是输。在军事上,有时候不冒险就是最大的险。

这和刘邦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刘邦在汉中,大军纷纷逃亡,自己也快完蛋了。所以刘邦必须进关中。但是进关中是快是慢呢?刘邦选择了速进而不是缓进。也就是上去就跃进关中展开大战。难道刘邦不害怕失败吗?因为刘邦很清楚,自己其实没有退路。刘邦毕竟是打老了仗的豪杰,诸葛亮毕竟缺乏这样的经验。诸葛亮的设计并没有决战的影子。显然的一点,他没有预设战场,没有逼迫敌人必须与他决战。

诸葛亮的问题是,他以为自己有退路。其实,天下事往往是没有退路的。

蜀汉经过夷陵之战的打击,军心已经损失很大了。同时国力又远远不如对手,他们其实没有什么退路了。

北伐失败,蜀汉损失的太多。特别是马超的声望,其最大价值就在第一次使用时。

所以蜀汉完全承受不起失败。

可惜诸葛亮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只能孤注一掷。

机会总是有限的,你不抓住机会,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别人一时心软想帮你办点事,你牛哄哄的说过几天再说。过了这个时机,别人就开始推三阻四了。时乎时不再来,诸葛亮没有充分利用时机,令人惋惜。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乎卒伍。实践是筛选人才的真正考场。

诸葛亮经历过赤壁大战,又曾用南中战事练手,但是依然在决战中略显青涩。太可惜了。北伐一战,略有纸上谈兵的缺憾。

孤注一掷的机会,错失了。

现在想想,刘邦当年出陈仓,真的是孤注一掷啊。

我也因此越发明白,当年毛泽东在第二次反围剿时能够在敌人20万大军的包围之下,在上级反复督促之下,在敌前集中三万主力隐蔽待机25天,究竟是什么样的高度自信、高度理智和高强组织能力了。

通宝推:金灰熊,高粱,猪啊猪,陈王奋起,
家园 说诸葛亮错失战机可惜,其实有点事后诸葛亮。

您说的很对,我事后推想第一次北伐最大的胜机,是蜀军主力直取长安,与关中魏军决战。出陇右即使成功,也无法根本改变双方力量对比,说到底还是以待敌之可胜的稳妥战术——但时间并不站在蜀汉一边。

不过直取长安存在几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后勤补给问题,通过汉中向关中补给非常困难,因此必须迅速攻占长安以利用魏军战略物资进行决战。这对战役突然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仅绝不能顿兵长安城下,连魏军破坏物资的反应时间都不能给。第二是决战目标问题,长安本身无险可守,因此必须歼灭关中魏军,倘仅仅是击溃让关中魏军退守潼关或退往陇右,则接下来魏军的反扑是立足未稳的蜀军无法应付的。第三是战果消化问题,一旦达成了战役目标,蜀汉是否有足够的人才与军力来维持新占领区域的秩序。最后是战役风险问题,如果失败,几乎所有剩下的刘备时期的老兵都将成为战损,一旦这种结果发生,不是蜀汉还有没有余力北伐的问题,而是蜀汉政权还能不能存在的问题,这也是诸葛亮必须考虑的。

从事后情况来看,魏在雍凉的备战确实是松懈的,统治确实是薄弱的。因此问题一和问题三有很大概率不成为问题,于是剩下的是问题二这个战术问题。但是诸葛亮在事前未必能准确的掌握魏国情况,而且问题一和问题三还是有风险存在的。

诸葛亮战略决策偏保守除了个人因素外,很重要的外在因素就是他的身份,他毕竟没有把蜀汉国运作为赌注的名分。刘邦敢于孤注一掷,输的是自家本钱,杀头不过头点地;诸葛亮孤注一掷,输了可是要身败名裂的。

家园 事后诸葛亮也是对的

你说得也不错。

俗话说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我们在充分掌握了事情前后发展情况以及一千多年近两千年的反复推演讨论的基础上,也不过就是觉得诸葛亮可以冒一冒险。如果当时我们在那个位置上,恐怕真的就是“猪一样”(不是骂人,打个比方)。

诸葛亮毕竟不是全能的天神,也是有弱点的,不过他那个弱点也就是在最高水平的那几个人当中才可以算得上的弱点,并不是普通人可以企及的。所以,对于他未能克竟全功,我也只是觉得十分惋惜。

家园 tg当年想独占东北结果差点被撵到哈尔滨都呆不住

没有停战协定的那几个月恢复就得跪,蜀国和魏国的兵力差距比这只大不小,也不会有国际友邦调停。一旦蜀国主力关中被歼阳平剑阁能不能守住都难说,东吴弄不好还会趁火打劫。魏国苦心经营关中几十年,哪里会那么容易全盘丢失?就算主将受惊跑掉,地方官员可不会那么孬。

家园 当时来说,毕竟还有个东吴等机会

金兵战太原,以少敌多,就是占住了战场一个接一个收拾掉敌人。

所以决战未必没有机会胜利。

更重要的是,对于蜀汉来说,其实他们没有退路。

有退路就什么都好说,关键是没有啊。

家园 关键就在于东吴靠不住

他们在逍遥津以后就已经丧失了北上的勇气了,只想西进,后来蜀汉快灭亡的时候东吴趁火打劫想攻击川东一线,结果被蜀汉遗臣扛住了。一旦北伐主力全部损失在关中,东吴,南蛮都可能会翻脸,身为臣子的诸葛亮打算把这个烂摊子扔给没有军政经验的刘禅来处理?

家园 所以更要破局了

破局。

一战而破局。

三国僵持,对曹魏和东吴来说都是可以忍受的,唯独蜀汉不能忍。因为上层人力资源大多来源于川外,所以三国之中,只有蜀汉无法忍受僵持。

所以蜀汉必须积极行动,必须寻找破局的办法。

解放军原先没有东北,然后得到机会就要以少敌众要控制山海关,结果守不住,最后连哈尔滨也都要保不住了。

蜀汉的情况也一样。蜀汉本来就没有关中,保不住也就是连陇右也吃不下,和战前没有什么分别。要说损失兵力,蜀汉在夷陵大败之后,曹魏没有能力夺取汉中。蜀汉在阴平大败之后,东吴同样也没有能力夺取巴州。难道这两次蜀汉就保有自己的主力了吗?没有。那么为何能守住呢?原因就在于诸葛亮隆中对那句话:“保其岩阻。”这四个字,就是蜀汉可以凭借少数兵力保障国防安全的有力因素。

夷陵之战蜀汉对汉中的防御,和你所说的灭国之战蜀汉对巴州的防御,充分说明,对于蜀汉来说,就算是主力受到了极大损失,也一样可以保住国防。

进一步说,如果蜀汉连潼关这样的险要都保不住,又怎么能保证就可以保得住街亭呢?守卫街亭,曹魏无法利用的只是陇右一带,守卫潼关,曹魏无法利用的就是整个关中,所以,守卫街亭其实比守卫潼关面临的曹魏压力更大。所以,如果可以保得住街亭,那就更加可以保得住潼关。

至于说蜀汉本来就打不过曹魏,这话没有必要提。李定国说过,文天祥固然令人景仰,但是他们赤心报国,毕竟不希望有这样的结局。诸葛亮也是想打胜仗,而不是浪战。

不要总是说曹魏实力很强,总是说和曹魏作战蜀汉一定会输。这种失败主义思想跟我说无所谓,要是在三国时代对诸葛亮说,那就是鬼头刀伺候了。而且这本来也不是正确的思路。抗战的时候,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万吨左右,那个时候从汪精卫到蒋介石个个都说抗战必败抗战必亡,最后打了八年,也没看见败亡,反倒是一大堆人说完全没有外援的八路军利用抗战,在几十万日军和百万伪军以及百万国军的围堵下扩充实力。越战越强,整个二战,抗德主力只有德军,因为苏军也扩军了美军也扩军了只有德军越打越少,抗日主力也只有日军,因为国军也扩军了八路也扩军了美军也扩军了,只有日军越打越少。国粉这些段子已经成为全网络上有名的大笑话了。的确,蜀汉的综合国力比曹魏弱,这是事实。但是这不代表蜀汉就不能与曹魏决战。

孙子兵法讲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形,一个是势。形篇第四,势篇第五,虚实第六。势篇说了:“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水不能载石,是基本的物性,但是激流可以漂石,就是因为势。“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勇怯可以发挥条件的作用,强弱则是可资利用的条件。曹魏比蜀汉强大,这是形,这是可资利用的条件。但是条件可以发挥什么作用,要看势。蜀汉整体实力弱,但是蜀汉可以形成局部优势逐次击破曹魏,这是势,这就是条件的用法。毛泽东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处于以少敌多的形,整体实力弱,这是毛泽东的战争形势的基本条件。但是到了决战战场上,毛泽东每次却都是以多敌少。这就是用法。“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一块石头不如一座山大,但是石头可以砸死人,山不可砸死人,就是因为石头是有势的。谁能比东京塔跳得更高?谁都可以比东京塔跳得更高,因为东京塔不会跳。这是机器猫都懂得的道理。

蜀汉不但必须强迫曹魏与自己决战,而且必须强迫曹魏仓促与自己决战。

因为蜀汉是三国之中最弱的一方,因为蜀汉的人才主要来源于蜀中之外。等待下去蜀汉必败,所以蜀汉必须行动起来。诸葛亮难道会等待下去,给刘禅一个必败的烂摊子吗?诸葛亮冒险,如果败了,固然是个烂摊子,如果不冒险,同样是个烂摊子。

如果蜀汉上去就掐住了潼关这个要害,那么对于曹魏来说为了避免时间延长蜀汉横扫整个关中,就必须立即做出反应进行反击,手头有什么兵就得先用上去,来不及从容布置。而这就是蜀汉取胜的机会。如果曹魏不及时反击,那么蜀汉就可以从容横扫关中。对于曹魏来说这是一个极其棘手的选择。这就是一个强迫敌人仓促决战的机会。

至于东吴是进攻蜀汉还是曹魏。第一,蜀汉有能力在既有兵力下守住东部防线。第二,如果曹魏集中主力进攻蜀汉,东吴面对大好局势夺取东部要点也是可以预期的。第三,即便蜀汉失败了,被迫退回秦岭,由于东吴可以利用机会获得东部要点,曹魏就必然全力以赴与东吴决战收回这些要点。第四,三国初期的局势注定了在当时三方力量都比较强比较平衡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方可以一战吃掉另一方。这与三国后期蜀汉由于人才凋零已经极度虚弱的情况迥然不同。蜀汉的人才形势在三国时期变化最剧烈。不可以用后期蜀汉人才凋零的情况来套用三国前期蜀汉人才尚在的情况。

通宝推:独草,
家园 诸葛亮只是臣子

他没有条件也没有资格把蜀汉国运孤注一掷,刘备孤注一掷东征的结果蜀汉用了多少年才消化?蜀汉经得起又一次赌博?再重复一遍,关中魏国经营了几十年,形成了一批忠于魏国的利益集团,不是抗日战争的沦陷区人心思汉,就算长安丢了,这些利益集团同样会坚持抵抗到魏国援军赶到,请问就魏延那点人马怎么让这些利益集团站过来?魏国和蜀国的地盘差距也是明显的,站那边胜算更大他们很清楚。安史之乱中在遍地投降时仍有张巡死守睢阳,魏国怎么就不可能有?

家园 于是马超的价值就消失了

你看到了困难,没有看到机会。

曹魏经营关中,时间并不长。关中影响力最大的还是马超家族。

曹魏经营关中自然是蜀汉的困难。

对于蜀汉来说,他们终究要夺取曹魏和东吴的土地。反过来也一样,曹魏东吴蜀汉夺取对方的地方,都是对方经营几十年的。所以你所说的“某某经营几十年”这种情况,根本不需要作为困难特别拿出来讲。因为谁都有这个困难,天下共有之困难,不必特别拿出来讲。

所以这个难处不算什么难处,恰恰相反,蜀汉还有优势。

对于蜀汉来说,由于马超的缘故,关中的困难反而下降了。

你看到了困难,没有看到机会。

非尽知用兵之害者不能尽得用兵之利。但是知道害处是为了得到好处,不是为了吓破胆最终放弃。

家园 马超的威信是在陇西

而不是关中,马超被征讨的时候,曹魏的后方基地恰恰是关中。马超要是有威信,怎么会被夏侯渊撵到投奔张鲁去了?何况要发动这些人诸葛亮的主力就必须去陇西而不是关中,那魏延的孤军就得单独面对魏国大军了。

家园 蜀汉当然要决战,但战场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

蜀汉战略形势最好的时候是哪个时候?

毫无疑问,是关羽击败于禁后.

所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曹魏的综合实力虽然极其强大,但由于需要守卫的地方也极为广大,同时内部也不像东吴那样稳当,所以能够动员出来离开中心区域野战的部队是绝对有限的.于禁的部队失败后,一旦曹仁再败,那么曹魏的中心区域就要直面关羽的兵锋,这是无法忍受的.所以曹魏拼凑了第二支救援部队,徐晃幸好打胜了.如果战败,并且东吴也乘机进攻曹魏的话,历史就要改写了.

所以,诸葛亮出祈山,重点不是要占多少地,而是要歼灭多少曹魏的有生力量.而关中这块地的重要性完全不是汉中可比,曹魏是必救的.

按魏延的战略,即使运气很好赢了,5000骑兵进了长安,又能怎么样?他击败的是无能的长安守将,面对后续来进攻的大军,既无后勤,又无人和.诸葛的大军也完全不可能全部到长安防守,因为关中根本没有平定,如果再分兵,还要保护粮道,蜀汉的总兵力再多一倍都够呛.所以即使赢了也只有战术意义.

但是诸葛的选择也并非是良策.马谡守街亭,即使能多守几天,诸葛也必须回军和司马决战,那么他攻打关中的其他城市有何意义?短短的时间内,这些城市打下来也不是助力,还要分兵防守,而他的大军来回奔波,体力的消耗是很大的.

所以,对诸葛最好的战略就是,稳扎稳打,寻机与远道而来的援军决战,在自己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决战,胜则乘势进军,尽有关中之地.败则回到蜀地,只要一将断后也无全败之虞.

而对决战地点的选择来说,应该是越靠近汉中越好,粮道近,对方要走的路就远.在关中没有平定时就在长安和司马决战,那不是开玩笑吗?

家园 魏延的计划和关羽的北伐一样

都是孤军深入险地,一旦曹魏以决战架势出动一波波兵力,后援跟不上的魏延是扛不住的。

家园 所以攻击关中门户更有利

情况明了之后,得知蜀汉夺取关中门户的确切消息,陇西可传檄而定,在情况未明之前,不确定蜀汉是否真的攻击了关中门户的时候,陇西至少是以狐疑的态度对待魏国官吏,所以不能成为关中魏军的助力反而成为拖累。因此蜀汉真正的对手只有关中东部地区的小关中,而不是整个大关中。

因此,对于蜀汉来说,一战取长安,然后偏师横扫小关中。

至于陇西,最佳状态是传檄而下。万一不顺,也有街亭可以做堵截。那点地方兵,用不了多少主力去堵截。

所以,虽然开局有风险,但是一旦开局顺利,就顺风顺水了。

如果开局不顺,那就变换战略,放弃进攻,直接退回重山峻岭。

进退皆速,来去如风,这才是用兵。

家园 时间都过去十多年了

陇西在马超被赶出去以后曹魏肯定进行了大清洗,防止马超东山再起,就算有余党,没有足够的兵力进入赶走曹魏驻军,结果就是被曹魏镇压,何况曹魏的地盘和蜀汉差的太多,响应的风险极大,回报率这么低地方豪强何必冒险?而且响应的前提是关中传檄而定,这本来就是个yy,打成拉锯战的话陇西土豪弄不好还会背后捅刀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