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铁杆鹰派李梅与对日本战略轰炸 -- 顾剑

共:💬66 🌺23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铁杆鹰派李梅与对日本战略轰炸

    对美国空军来说,柯蒂斯-李梅上将(Curtis LeMay)作为军人尚武精神的象征,和对美国战略空军建设所作的贡献,相当于哈尔西之对於美国海军,和巴顿之对於美国陆军。李梅是美国陆军(美国空军战后才独立,战时还叫做陆军航空队)在二战期间晋升最快的军官之一,1940年是中尉,1943年9月就晋升为准将,只用了3年半的时间。6个月以后,37岁的李梅成为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少将。战后41岁是最年轻的中将,1951年又成为整个美军历史上第二年轻的上将,时年45岁。(美军历史上最年轻的上将是内战时期北军总司令44岁的格兰特) 。

    李梅在二战结束的时候仅仅是少将,但是他指挥整个B-29轰炸机部队对日本进行战略轰炸,火烧东京,核击日本,使得他比很多上将军官更著名。战后他主持过柏林空运,长期掌管美国战略空军,并最终晋升到空军总参谋长。李梅是战略轰炸的坚定信奉者,即使不熟悉李梅的人,大多数也听说过他的那句名言“把他们炸回到石器时代” 。

    1. 从俄亥俄到欧洲战场

    尽管李梅后来在冷战期间,以狂热的鹰派而著称,不过如果按照出身成分论的说法,他还是地地道道的出身于“无产阶级” 的工人家庭。李梅1906年生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家里可以说赤贫,父亲是个铁路工人,而且生性从不喜欢在一个地方长呆,从俄亥俄迁移到密西根,再搬家到西海岸的加州,最后再搬回俄亥俄。这样不停的折腾,自然积攒不起什么家当。

    李梅幼年的时候,正好也是人类航空的起步阶段,据他自己说,最早对航空产生向往,是5岁的时候,在后院玩,看见天空飞过一架飞机,那是他看到的最早的一架飞机,於是在地上追着飞机跑。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是在1903年,他们俩就是俄亥俄州人,住在代顿市,离哥仑布市仅100公里。莱特兄弟在代顿公司,制造飞机,并开设一个飞行训练学校。莱特兄弟的第一批学生不到10个人,其中有一个叫阿诺德,就是后来二战中的美国陆军航空队总司令,五星上将。李梅当时还小,那时候整个俄亥俄州只有莱特兄弟学校一个地方会有飞机,而代顿和哥仑布两个地方又那么近。如果李梅的回忆没错,他5岁时看到的,的确是一架飞机而不是鸟的话,那架飞机颇有些可能就是莱特兄弟之一,甚至可能是李梅未来的上司阿诺德驾驶的。

    李梅不是西点毕业生,也没有上过利文沃斯堡指挥与参谋学校。1924年16岁的时候,李梅上了俄亥俄州立大学工程专业。他家里穷,学费完全要靠自己打工挣出来,每周6天从下午5点打工到夜里3点,睡上4个小时,白天再去上课。靠打工挣的钱,李梅生活得还不错,甚至跟同学凑钱买了一辆当时还很稀罕的旧汽车。那辆车已经不能开了,但是难不倒学工的李梅。修修补补鼓捣一番之后,那辆车后来又开了很多年。李梅在大学里加入美国陆军后备役军官训练团ROTC。美国大学里的ROTC比我们国内的大学军训可是正规多了,那是真正的军事训练,还要定期集训的。李梅从ROTC报名参加陆军航空队训练,暂时中断学业,去加州March Field学习飞行。1928年成为少尉军官,分配到密西根州的第1驱逐机大队第27中队当战斗机飞行员。1931年他回到大学完成最后一学期的课程,拿到学位。1935年李梅晋升中尉,并申请改行调到轰炸机部队,他当时已经看出苗头,轰炸机才是航空队里最有前途的兵种,因为它是进攻武器,而战斗机是防御武器。

    战前的李梅在轰炸机部队里很有名,公认是最好的导航军官之一,曾参加过多次试验性的长程海上会合,攻击演练,比较著名的一次是跟海军合练,陆军航空队想证明轰炸机编队可以在没有地标的茫茫大海上,仅凭经纬度找到敌方军舰。海军作战部故意拆台,给航空队提供错误的坐标,而导航军官李梅居然领着轰炸机编队在加州外海找到了演习目标,犹他号战列舰。1937年美国陆军航空队开始装备4引擎战略轰炸机B-17空中堡垒,1938年阿诺德出任陆航司令,到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前后,陆航已经大规模装备了B-17。1940年3月李梅晋升上尉。和平时期军官晋升缓慢,人人如此,李梅从少尉到上尉花了12年,而此后的3年半时间里,他将晋升到将军。

    李梅于1941年3月从第49轰炸机大队的助理作战参谋,调到34大队任中队长,两个月以后又当大队的主任作战参谋,1942年3月晋升少校。这份战前履历,丝毫看不出李梅会在日后的战争中成为明星的迹象,反而有几处明显的先天不足:首先他没上过西点军校,也没有经过利文沃思的高级指挥参谋培训,是从大学后备役军官训练团转正的半路出家者;其次可能是因为李梅作为导航专家的名声在外,一直担任参谋军官,只当过两个月的中队长;第三,李梅不是阿诺德参谋部小圈子里的人物。第三点相当重要:二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队和整个陆军一样,可以说都有一点“任人唯亲” 的作风。陆军里是参谋长马歇尔,他所重用的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巴顿等人,都是战前跟马歇尔共过事的好友。陆航的阿诺德也是一样,在阿诺德身边当过参谋的军官,后来的晋升都特别快。不过无论马歇尔还是阿诺德,他们都是有眼光的人,从来没有因为任人唯亲而让无能之辈占据要职。私交方面,李梅完全没有优势,直到他在欧洲战场青云直上以后,一共只和阿诺德单独见过三次面。李梅之所以获得阿诺德的青睐,完全是在欧洲战场实干的结果。

    1941年和1942年初是美国陆军大规模扩军的时期,很多部队都只有番号和人,却没有来得及配备武器,1941年李梅所在的轰炸机第34大队,只有4架B-17。这年李梅还秘密地去加拿大,将美国刚刚生产还没来得及装备军队的另一型四引擎战略轰炸机,B-24解放者式,飞赴英国交给英国人与德国作战。1942年1月,李梅晋升中校,去犹他州第2航空队担任新成立的306轰炸机大队副大队长,这个大队也是只有4架B-17。仅过了5个月,他又升为加州的第305大队大队长。这是李梅第一个高级指挥职务,可是他手下4个轰炸机中队(365,365,366,422中队),应该有35架B-17,却还是只有4架。李梅就让这4架飞机不停地飞,轮流训练手下那些新兵。原来他们都以为自己会被派去太平洋战场,可是大队的飞机补齐之后,305大队受命转场东海岸的马里兰州。1942年10月23日,全大队飞越大西洋,进驻英国Prestwick基地,加入第8航空队序列。

    美国空军第8航空队,是二战期间美军最强大的航空队,1942年1月在佐治亚州海边的萨凡纳正式成军(至今在萨凡纳还有第8航空队纪念博物馆) ,很快派往英国,它的主要作战力量是伊拉-埃克尔准将Ira Eaker的第8轰炸机司令部,和弗兰克-亨特准将Frank Hunter的第8战斗机司令部。第8航空队名义上的司令是斯帕茨少将Spaatz,但是斯帕茨少将同时还有好几顶帽子,包括欧洲所有美国陆航部队的总司令,后来又去北非任12航空队司令,去意大利担任15航空队司令,所以直到1944年1月之前,第8航空队实际上是埃克尔将军在指挥。1942年第8航空队的力量还很单薄,而且作战经验不足,一切都在摸索阶段,作战区域也仅限於西欧的德国占领区,达不到德国本土。7月4日,第15轻型轰炸机大队的6架美军轰炸机和皇家空军的6架轰炸机一起,进行了第8航空队的第一次出击,目标是荷兰的德国机场,美国飞机被击落两架。这次行动的象征意义远大於军事意义。8月17日,97大队的12架B-17进行了空中堡垒对德军的首次出击,目标是法国境内的火车调车场,埃克尔将军亲自升空,而飞领航机的,是蒂贝茨少校,就是后来在广岛仍下原子弹的指挥官。这次行动取得了成功。

    10月底李梅的305大队加入第8航空队的时候,第8轰炸机司令部总共有5个轰炸机大队,李梅在第8航空队里面很快就以战术革新家而闻名。后来许多行之有效的轰炸机编队和战术,都是在那个阶段由第8航空队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发明权不能归于某一个人,但其中李梅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42年11月23日,第305,306,91三个大队轰炸法国圣纳泽尔港的德军潜艇基地,李梅飞领头的第一架轰炸机,305大队起飞20架B-17,16架到达目标上空投弹,没有一架飞机被击落,306大队起飞8架到达4架,91大队出动10架到达5架,被击落5架。这次出击,李梅下令不准B-17作出机动动作规避高射炮和敌机,而他的大队战损率却是最小的,这证明B-17确实有能力独自对付德军战斗机和忍受地面炮火,后来,“不规避” 成了美军战略轰炸机编队的标准战术。到1942年年底,李梅的305大队总共出击6次,他本人带队2次,总共只损失了2架空中堡垒。

    1943年1月27日,第8航空队首次出动64架轰炸机轰炸德国本土。1942年底到1943年初,北非战事越来越重要,第8航空队得到的新飞机渐少,其司令官斯帕茨也调到北非指挥第12航空队,第8轰炸机司令部司令埃克尔少将正式升任第8航空队司令,安德森将军接掌第8轰炸机司令部。埃克尔将军在整个1942年都因为坚持美军的“白日精确轰炸” 思想,而跟皇家空军的“夜间面积轰炸” 派争论,他在战役思想方面的贡献很大。而在战术层面上,李梅战术改革家的名声越来越响,那段时间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飞机模型,只要作战形势允许,李梅就在办公室里着魔似的摆弄不同的作战队形,B-17机群由四机编队到六机九机编队,最后发展到12机“箱形” 密集编队,集中的自卫火力越来越强,不依靠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对付来袭的德军战斗机也越来越有效,李梅的手下常常是尝试新编队的第一支部队。

    李梅就是这段时间开始出名的:1943年5月18日,李梅中校升任新成立的第102轰炸机联队司令,6月中旬又调任第4轰炸机联队司令,这次晋升非常关键,因为第4联队司令部已经内定要扩编为第3轰炸机师。其实第3轰炸机师原订的师长不是李梅,而是内森-佛雷斯特Nathan Forrest准将,但是佛雷斯特刚到英国就在带队执行第一次出击任务的时候阵亡了。

    李梅上校就任第3轰炸机师师长的时候,第8轰炸机司令部整编成2个轰炸机师,1师师长是威廉姆斯准将,(第2轰炸机师要到1944年1月才正式成立) ,统归第8轰炸机司令部安德森将军指挥。1师和第3师的竞争关系就相当明显。与第8轰炸机司令部平行的第8战斗机司令部,司令由亨特准将换成了Kepner少将。

    李梅在欧洲战场期间,第8航空队最重大的空中战役,是轰炸德国施魏因富特-累根斯堡的行动。随着北非作战结束,第8航空队的实力也逐渐增强,作战规模越来越大,但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大。1943年7月25日,第8航空队搞了一个“闪电周”Blitz Week,一连7天6次大规模出动,到30日为止,总共损失100架空中堡垒和1千名机组成员,第8航空队轰炸机司令安德森将军明确命令李梅不得亲自升空参战,他要李梅集中精力准备拟议中8月份最大的一次空中行动:第8航空队的两个轰炸机师将倾巢出动,与意大利战场斯帕茨将军第15航空队的B-24轰炸机群配合,进行穿梭轰炸。(斯帕茨在北非作战结束以后又调到意大利担任15航空队司令) 。届时,15航空队出动轰炸奥地利诺依施塔特Neustadt的FW190战斗机工厂,第8航空队轰炸累根斯堡的BF109战斗机工厂,然后双方飞到对方基地降落,补充油料弹药,回程再次轰炸德国目标。结果到预定的时间,英国天气状况不佳第8航空队的行动被迫延误,第15航空队独自轰炸了诺依施塔特。於是埃克尔将军又把计划改为第8航空队用李梅的第3师轰炸累根斯堡BF109战斗机工厂,威廉姆斯的第1师轰炸施魏因富特的滚珠轴承厂,这仍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轰炸行动。

    1943年8月17日,李梅乘坐先头第96大队的导航机第一个出发,跟在他后面的是3师的3个轰炸机联队,总共146架空中堡垒成功起飞。本来计划1个小时以后1师起飞230架B-17,但是天气转坏,1师出动被延误,3师的机群在空中盘旋了1个小时之久,但李梅故意关掉座机上的无线电,他求战心切,怕上级命令机群返回,所以装聋作哑。1个小时以后机群的油料可能不够飞到目的地,因此3师不等1师就首先出发了。1师又耽误了3个小时才出动,这样,先头轰炸机群惊动了德军战斗机,不但让德军预有准备,而且可以各个击破,越是后面的美军轰炸机,所受的攻击也就越猛烈。李梅所在的先头部队飞越海峡之后17分钟,在比利时上空开始遭到德军FW190战斗机群拦截,德军利用想得出来的一切手段从各个方向攻击美军编队,不但用上了空对空火箭,而且用炸弹从高空向B17机群投掷,利用近炸弹片杀伤美军飞机。先头第96大队的损失不大,但是殿后的第100大队,几乎以为自己要被全歼了。总共15架B-17被德军击落,其他飞机大多带伤,加上其他原因坠毁的飞机,李梅的第3师146架空中堡垒,损失24架,但是他们顺利地将303吨炸弹投到目标,然后经过意大利上空,飞到北非降落。另一路,第1师的230架B-17,损失了36架。这次行动总损失60架飞机,这个损失率之高,是骇人听闻的。第8航空队司令埃克尔将军亲自驾机飞来北非了解情况,看到平安降落的大部分飞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当地零配件不足,无法全部修复,但是李梅的战意依旧旺盛,他坚持按照原计划,带领还能出动的57架飞机编队经法国上空,再次轰炸德军,然后返回英国基地。其他损伤严重的飞机在北非修复,然后单独飞回英国归队。大致上,这次施魏因富特-累根斯堡作战虽然达成了作战目的,但是代价极为惨重,战役以后一周,第8航空队还能正常出动的飞机只占原先实力的一半。这样的战损率,是美军承受不起的。

    1943年9月6日,第8航空队又出动到338架B-17轰炸斯图加特,这些飞机大部分刚从美国本土到达,机组经验不足,结果又损失了45架,而且没对轰炸目标造成任何值得一提的伤害。再过一天,出动185架B-17轰炸法国和比利时境内的目标,这一次有P47雷霆式战斗机全程护航,结果没有一架损失。这充分证明美军目前的问题不在轰炸战术本身,而在於迫切需要有一种能伴随轰炸机群深入德国境内的,航程足够远的战斗机。9月28日,已经当了两个月师长的李梅上校晋升准将。10月14日,291架B-17再次出动轰炸施魏因富特,这次又损失60架飞机,其中1师的149架飞机被击落45架,李梅3师的142架飞机只掉了15架。

    1944年1月到2月,美国陆军航空队在欧洲的指挥机构大调整:艾森豪威尔出任战区最高司令以后,提出希望把自己在地中海战区的指挥班子带去,而很可能因为在1943年的高昂损失使得阿诺德对第8航空队司令埃克尔的信心有所动摇,所以他同意了艾森豪威尔的建议。因此,原第8航空队司令部,升格为战略空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驻英国的第8,和意大利的第15航空队,斯帕茨中将出任总司令。原来的第8轰炸机司令部升格为新的第8航空队司令部,由原先意大利的15航空队司令,当年首次轰炸东京的英雄,杜利特尔少将任新第8航空队司令,杜利特尔原先的15航空队司令一职,由从南太平洋13航空队调来的内森-特文宁少将Nathan Twining接任。原第8航空队司令埃克尔中将,转任地中海战场空军司令,统一指挥美国陆航的第12航空队和英国沙漠空军,巴尔干空军(后来还包括15航空队)。李梅也在3月3日晋升少将,仍然指挥第8航空队的两个主力轰炸机师之一。现在李梅只有37岁,是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两星将军。他的第3师已经壮大到4个B-17联队15个大队,不过他在欧洲战场的日子也到头了。李梅的新职务虽然没有那么多部队,但却将指挥一个独立的战略方向。

    (未完待续)

    元宝推荐:水风,海天,MacArthur,
    • 家园 有没有对德战略轰炸的文章

      每每看到对法西斯国家的轰炸或者是打击 初看总觉得扬眉吐气 可细细品位 又觉得有些残忍 问题是 谁挑起了这场战争 谁首先实施了对平民的轰炸 总体战.......太残酷了

    • 家园 【原创】铁杆鹰派李梅与对日本战略轰炸 (续完)

      4. 战后岁月

      战争结束的时候,李梅还不到40岁,少将军衔,注定会在战后的美国军界大有作为。李梅战后第一个职务是陆军航空队负责装备研究发展的副参谋长,在这个职务上,李梅观察了1946年在太平洋比基尼岛由海军主持的核爆炸实验。46年1月阿诺德退休,斯帕茨任陆军航空队参谋长,建立了战略空军司令部(Strategic Air Command,简称SAC) 。第一任战略空军总司令是乔治-肯尼上将,二战期间西南太平洋战区的陆军航空队司令。

      1947年7月美国空军正式独立成一个军种,10月李梅晋升中将,是空军/陆军航空队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将,并出任驻欧洲美国空军总司令一职,住在法兰克福以西15公里的威斯巴登,曾属於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丈人的宅邸里。李梅在欧洲正好赶上1948年4月苏军封锁西柏林的陆上通道,李梅作为驻欧空军司令,指挥了柏林空运的前半段,柏林空运后期由专门成立的的空运指挥部负责。1948年10月,斯帕茨将军退休,前第9航空队司令和中央情报局局长(1946年) 霍伊特-范登堡上将成为第二任空军参谋长。同月,李梅接替肯尼出任战略空军总司令。这是个最适合他的职务,而他也在这个职务上一呆8年,给这个空军最重要的作战部门打下了深深的个人烙印。SAC将总部建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的决定,就是他在任初期做出的。现在在奥马哈西郊还有战略空军博物馆,尽管SAC本身已经在1992年撤销。

      作为SAC总司令,李梅统一指挥第8,第15航空队(后来又加上第2和第20航空队) ,包括所有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和空中核打击力量。上任之初,李梅命令手下所有联队出动,进行一次从各个方向奔袭俄亥俄州莱特-帕特森基地的演习。他预料这种远程奔袭的效果不会太好,可实际的结果更糟:竟然没有一架轰炸机找到这个著名的大型基地。李梅大发雷霆,又一次拿出战时的地狱训练尽头,让他的部下好好地吃了一阵苦头。李梅的前任肯尼也许在战争时期是一员不错的战将,但是和平时期的部队管理和训练,他比李梅还差很远。SAC正是在李梅手里变成一支令人生畏的精锐打击力量。

      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空军是初期唯一能大规模投入作战的军种,李梅从各地抽调兵力,交给战时他手下的联队长之一,奥唐纳将军,组成远东空军轰炸机司令部。最初以一个联队(第19) 应急支援地面作战,1950年7月开始执行战略轰炸任务,4个月以后炸毁朝鲜所有的工业中心,之后一直以“绞杀”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后勤交通线的方式,支持前线作战。

      1951年10月,李梅晋升上将,是美军历史上仅次于南北战争时期北军总司令,第18任总统格兰特的第二年轻的四星将军。

      1957年,李梅离开SAC,任空军常务副参谋长。50和60年代是美苏两国战略实力对比和国家军事思想调整的巨变时期,美国和苏联都出现火箭至上,轰炸机已经过时的思想。李梅一直是战略轰炸最坚定的信奉者,既要洲际导弹,也要轰炸机,尤其是轰炸机不可放弃。他强调战略空军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比其他军兵种的地位都重要,为争有限的预算,经常跟其他军种将领和国防部官员发生冲突。1955年,SAC开始装备B-52战略轰炸机。这是一款非常成功的巨型飞机,美军一直使用到今天,计划中B-52要到2040年以后才会完全退役,它肯定将成为航空史上服现役时间最长的飞机。1956年,美国在比基尼岛试验场爆炸了第一颗千万吨级当量的氢弹。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震惊美国朝野。

      在冷战越来越趋热的形势下,李梅于1961年接任空军参谋长,当时总统是肯尼迪,国防部长是麦克纳马拉。麦克纳马拉是坚定的导弹派,一直想要大规模削减战略轰炸机的预算,因此跟李梅矛盾很大。当时美军计划用来代替B-52的下一代战略轰炸机B-70的试验型,XB-70,就是麦克纳马拉-李梅时期被砍掉的,结果直到1980年代里根时期,才出现B-52的替代型B1b战略轰炸机。XB-70是李梅最关注的项目,砍掉它自然令李梅和麦克纳马拉关系紧张。还有一个矛盾是战斗机:麦克纳马拉主张海空军联合开发下一代战斗轰炸机TFX,这样可以节约预算,而海军空军都想要自己的飞机。结果TFX计划搞出了一个四不象产品,既不能满足海军也不能满足空军的性能需要。这就是后来的F111战斗轰炸机。

      李梅当了两任4年空军参谋长,在他任期内,1962年美国开始大规模援助南越,后来发展成越战。李梅那句名言“把他们炸回到石器时代” ,就是那时候说的。同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李梅是个绝不妥协的主战派,他甚至不同意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泰勒将军(二战时的101师长) 封锁古巴的提议,而主张轰炸古巴的苏联导弹基地。幸亏肯尼迪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李梅是个不折不扣的铁杆鹰派,说是战争狂人也不为过。他退役以后曾公开宣称,从不反对首先发动核打击,而且50年代苏联刚开始发展核武的时候,李梅确实主张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

      李梅退役前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1964年他居然被日本授予勋章“旭日大绶章”。当然,不是表彰他烧平所有日本城市,而是“表彰李梅对日本重建作出的贡献” 。其实李梅战后从没有长时间在日本呆过。我很难理解日本人是怎么想的。

      1965年李梅退役,其实还不到60岁,退役以后写了三本书,不仅是个人回忆录,也阐述自己的鹰派思想。1990年李梅病逝,终年84岁。

      参考资料:

      Thomas Coffey所作李梅的传记 Iron Eagle,1986年英文版

      李梅写的3本书,Superfortress: the story of the B-29 and American sir power in World War II (与Bill Yenne合著), 1988年英文版;America is in danger(与Dale Smith合著) ,1968年英文版;Mission with LeMay(与MacKinlay Kantor合著) ,1965年英文版

      Steve Birdsall, Saga of the Superfortress: The dramatic story of the B-29 and the Twentieth Air Force, 1980年英文版

      Wilbur Morrison, Hellbirds: the story of the B-29’s in combat,1960年英文版

      Wilbur Morrison, Point of no return: the story of the Twentieth Air Force,1979年英文版

      Chester Marshall,The Global Twentieth: an anthology of the 20th AF in WWII,1985年英文版

      (全文结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