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那地那几人的事儿(一) -- 荆棘探兴

共:💬84 🌺1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那地那几人的事儿(一)

    高中毕业后,便离开了家,学习工作,辗转了几个城市。说来也巧,在每一个新环境中总能碰到来自于那地(XX省XX地区)的人,并且相熟。他们总会给我深刻的印象,他们的事儿总是让我觉得很不一般,他们的事儿总会让我深思。

    也许就是缘分吧,经常会想起这些,索性写下来,留个纪念吧。

    大二开学的时候,宿舍一兄弟做了低年级的助理,于是乎搬到单身宿舍去了。但是床位没有空几天,因为宋搬了进来。

    宋本来比我高一级,因为一些事情(过会细说)在他大二的时候却回家休学一年,因为和我们专业一样,就这样在我们大二的时候,他来到了我们班并来到了我们宿舍开始了新的学习。

    新同学的到来,难免打破已经形成的模式。宋刚来的那阵,宿舍好几个兄弟晚上都睡不好。为啥呢,宋的呼噜声实在太大了。以前大家都说我打呼噜最响,宋来后,他们都说我不打呼噜了,感情我的呼噜完全被宋的呼噜所吓退。我有好多次半夜都被宋的呼噜声所吵醒,的却像传说中的深沉而剧有力,伴随着旁边兄弟的磨牙声,让你久久不能再次入睡。

    宋的睡觉还有个特点,就是入睡很快。熄灯后,一般大家都要扯一会,当然了,最后都会扯到女生。某个女生会打扮了,感觉某个有男朋友了,某个和谁谁比较合适,某人某个部位比较怎样之类。。。,这种睡前yy是大学男生宿舍的一门必修课(据说有的女生宿舍也这样)。宋也经常发表高见,有时候他刚兴奋的说完一会,便开始呼噜了,细心的兄弟计算过,前后不到5分钟。

    上学下午课少的时候,中午一般会打拖拉机,热闹异常。宋喜欢午睡,但我们从来都不当心影响他的睡眠,因为这点吵闹对他一点影响都没有。

    混熟了,我们都向宋讨教这种睡觉的本领。他仔细考虑后,吞吞吐吐告诉了我们一些,他大一时宿舍很乱,有一个是全校有名的痞子,经常找一些人通宵回去赌博,家里关系很硬,系里领导对他也很关照。宋开始的时候指定睡不着,但是人不能改变环境,但要适应环境,宋变练就了这一身睡觉的好本领。但是这些也严重的影响了宋的学习和人生观,学习成绩直线跳水,不得不休学一年了。

    宋来到我们班后,他以前宿舍的那个人还常来找他,只要听到走廊里有人扯着嗓子喊“大汉,大汉”,就是找宋去打牌的,宋都委婉谢绝了。

    原来,宋外号叫大汉,为什么呢?英雄屁多,好汉脚臭也。

    宋家里条件一般,换洗的衣服没几件,但是袜子有四五双,每到晚上,他都会把穿过的袜子整齐的压到褥子底下,第二天穿干净的。等到礼拜天没有干净袜子穿的时候,便来个一锅烩。南京的夏秋是很热的,在加上他那著名的脚臭,所以你想想吧,宿舍是什么味道。

    宋和我们同学三年里,没有谈女朋友,没有不良嗜好,没有打架斗殴,没有倚老卖老,和大家相处关系不错,一年的休学,使他更加渴望学习。

    三年中,宋刻苦学习,成绩惊人。大四的时候,按照他的成绩完全可以保送上研,但是因为他休学过,所以没能成行。他家里困难,所以他没有选择考研,直接参加工作了。

    宋工作后发生了很多离奇的变化,今天先写到这里,先去洗俺的袜子了。

    关键词(Tags): #纪念#离奇元宝推荐:landlord,
    • 家园 【原创】那地那几人的事儿(七) - 完

      活人还能给尿憋死,这是老孟的座右铭。

      两年后,老孟娶了媳妇。他媳妇老家在甘肃,就是他最初打工的地方。这门婚事属于倒插门,所以准确的说是老孟嫁到了甘肃。

      我大四那年冬天,老孟忙乎完婚事后,带着他老婆又回到了砖厂。寒假的时候,我看到了他们。

      老孟西装革履,没打领带。胡子刮得很干净,稀松的头发梳得很整齐,特意搞了个大背头,额头锃亮。一脸喜气,人仿佛年轻了十来岁。见了我面硬要给我烟,说是喜烟。

      我去了次砖厂,老孟房子里面贴了个大大的喜字,被子收拾得干净整齐,房间里味道也正了。老孟的老婆做饭是个能手,那么多人的饭她一个人做。后来听说也跟着老孟学烧砖了,到后来她老婆烧砖的技术已经不压于老孟了,传内不传外。

      三爷爷说老孟怕老婆,不敢多喝酒了,每次喝酒都推辞,怕回去老婆唠叨。有一次和三爷爷喝酒老孟没留神喝多了,听说回去老孟老婆一把就把老孟给拎起来了,就要动手,老孟手下好说歹说才罢手。

      老孟常咳嗽,他老婆就替老孟去烧炉填煤,不要老孟去了,这样就两人搓开时间了,老孟也就不用那么累了。老孟也经常夸他老婆能干,祭砖的公鸡也不用来做下酒菜了,都给她老婆吃了养身子了。

      三爷爷说老孟这人从来不偷工减料,工作认真负责。对待下属比较慷慨,给的待遇在行业中算是不错的,手下人对他也很敬重。那年过年,父亲手头的钱没有周转开,一下子开不了那么多工资,老孟就把自己的积蓄先发给手下人回家过年了。

      焦炭厂不景气的那几年,砖厂也不行了。那几年三角债很严重,尤其过年那几天,感觉大家都忙着要债和躲债。砖厂经营不下去了,老孟不得不考虑其它出路。已经在我们老家呆了很多年,且和周围人处的不错。他决定继续呆在我们那里打工,这样老孟带着他的老婆和队伍继续在我们那附近找活。

      后来再也没有见过老孟,听父亲说他偶尔也去我家转转,老孟在我们老家那里安家了。后来听说老孟有孩子了,老来得子,不知道老孟是不是又年轻十岁?

      (全完)

      的却,是缘分让我有机会认识那地方的那些人。也许一方水土一方人吧,在他们身上有些事情让我觉得于众不同,虽然文笔拙劣,但在河里感觉像是躺在温床上,也就不怕笑话了。

      最初的目地除了记录、纪念外,其实很想表达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回头看看这些文章,这些个想法完全没有表达出来,自己道行不够啊。不过感觉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似乎更清晰了一些了。

      马上过年了,在这祝愿朋友们新春愉快,阖家欢乐,来年都有个好收成!

      关键词(Tags): #倒插#温床
    • 家园 【原创】那地那几人的事儿-老孟 (六)

      认识老孟是在我的老家,时间大约是大二的暑假。那时候的老家绿树萦绕,天空格外的蓝。那几年,老家的焦炭厂正如雨后春笋般的到处建立,因此相关产业也带动了起来。炼焦炭需要一种特殊的砖头,叫做耐火砖,普通砖头不够耐高温。烧耐火砖需要一种特殊的土,这种土不是到处都有的,恰巧老家附近几个村庄有这种土。因此每个村庄都建立了自己的砖厂,开始了烧砖卖砖、靠土吃土的营生。

      那年父亲承包了村里的砖厂,成了厂长。当地人都没有烧耐火砖的技术,父亲开始寻找烧砖的师傅,烧砖的师傅相当于IT行业中技术总监或者系统分析员的角色。这时候姨父介绍了老孟,姨父说老孟人实在,在姨父他们村烧过砖,技术不错。三人喝了顿酒,老孟酒量不小,且能吃饭,喜好说大实话。父亲是个实在人,也许实在人惜实在人吧,酒桌面试后父亲决定请他做砖厂的师傅了。

      老孟说他要用自己的人来粉料,打砖,垒砖,烧砖,出砖,人手从老家带。父亲认为如果让老孟带本地人,人心不齐,队伍不好管理,所以同意了老孟的要求。就这样父亲负责供料,销售,老孟负责技术,另外我的三爷爷(父亲的三叔)负责砖厂的日常管理。这样砖厂开始运转了。

      说是砖厂,其实规模不大,也就三个烧炉。旁边有20来间平房,一些作为老孟和他的队伍的宿舍,一些是存放砖坯的。老孟的队伍总共6个人,都是家里的亲戚,都很听老孟这位带头大哥的话。

      烧砖技术中最重要的是掌握火候,老孟的工作就是往炉子里添煤,控制火候。他手下的人粉料、出砖,都是体力活,老孟很少干体力活。要不怎么说,技术就是财富呢,看那个技术总监还在那里编程呢。砖坯需要在炉子里烧半个月左右才能出炉,不过这半个月也挺辛苦的,因为白天黑夜都得掌握火候。这些都是老孟的工作,他也不让手下人搅合,技术要保密,自己要留一手!

      每次砖出炉,老孟都要在烧炉门口杀只公鸡,然后他会把鸡血洒在炉门口的新砖上,说是他们这行的规矩,会提高砖的质量。当然了,这些公鸡都是父亲提供的。老孟多半会把公鸡留下,做自己的下酒菜。后来家里养的公鸡都被老孟拿去祭砖了,到最后父亲不得不到处买公鸡了。

      老家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烧砖的师傅有几成,烧出的砖就是几成熟”。不好理解吧,带有方言味道,解释一下。假如一个正常人的智力度十成来衡量,五成人表示智力只有正常人的一半。这句话很灵验,就好比炼剑一样,修为越高的炼剑者,炼出的宝剑越好。如果烧砖师傅智力只有五成,他烧出的砖头就是五成熟,这种砖头卖不了好价钱,要赔本的。三爷爷说老孟顶多是八成,因为他烧出来的砖不是很熟。不过那时候是卖方市场,总能销出去。

      一次老孟喝酒误事,有一炉的砖有问题。三爷爷是个火爆脾气,随手捡了个铁锹就要劈老孟,吓的老孟一路狂奔。去找父亲,说不干了。最后三人喝了顿酒都没事了,三爷爷和老孟最后成了朋友,尽管语言交流起来比较费劲。

      第一次看到老孟,那时候三个炉子同时烧砖。老孟很忙,整天和煤、 土打交道,衣服脏成啥样可想而知了,白天黑夜的工作,估计他脸也懒得洗,黑的像包公。稀松的头发毫不疲倦的竖立着,眼睛通红。父亲向老孟介绍我,老孟说“大学生啊,有出息”,朝我笑笑。当然了这些话是父亲翻译给我听得,老孟说话方言味很重,我开始不很适应。

      老孟喜欢喝酒,喝多了,常念叨他四十多了(我一直以为他50多了),仍旧过着一人吃饱全家吃饱的生活。其实老孟四十刚出头,年轻时候家里穷,讨不起媳妇。没怎么念书,家里也没啥赚钱的活,就出来打工,四处飘泊,在甘肃打工的时候,学会了烧耐火砖的手艺。多年在外,醉心于烧砖技术,头发见少,却把讨媳妇的事情一搁再搁了。

      (未完待续,对烧砖介绍偏多,见谅)

      关键词(Tags): #老孟#烧砖#八成
    • 家园 【原创】那地那几人的事儿(五)

      跳槽后,我认识了牛。牛是我的直接领导,当时单位对博士很重视,牛刚毕业,就做了小头目。可能很多单位称呼博士的时候都喜欢简称,比如是位博士,且姓郭,一般大家简称为郭博,即亲切又体现了一种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因此牛被大家称为牛博。(不知道哪种姓氏最不适宜读博士,一时想不出来)

      第一次对牛博有印象是我刚到这家公司后,因为还没来的急分配座位,我没地方放笔记本。下班的时候,我去找管理工具的秘书询问把笔记本放哪里,管事的是位刚毕业的女学生,性格很直爽。

      “你把东西放牛博哪里吧”

      “牛博是哪位?”

      “就座你附近的”

      “我今天刚报到,不好意思,我不认识”

      “就那个鼻子上长个大包的”,快人快语。

      话出口,小女孩脸红了。

      你别说,还真管用,我一下子就找到了牛博,顺利地放了我的笔记本。

      就这样,我们认识了,没过多久我们到了一个项目组,牛博成了我的领导,熟悉了起来。

      牛博没有丢掉那地的人的光荣传统,头发总是感觉油亮亮,看来洗澡的频率是我们的二分之一。脸上最平整的时候,也至少有一到两个痘痘来点缀。

      半年后单位有次在外地培训,午饭后,大家在附近一小公园里瞎逛,突然听到女子的尖叫声,人多胆大,这群人赶紧顺着声音找过去。一魁梧男子正握着一把刀瞪着一女子,刀还在滴血。只见那女子捂着伤口,脸色惨白,连连后退,那恶男步步紧逼。这时候,只见一个身影猛冲过去,给那个男子就是一飞脚。男子很配合,应声倒地,其他同事赶紧捡起刀,一堆人把那男子摁住了。(这件行凶事情的原委是因为女子变心,其原男友报复)

      这位飞腿男子就是牛博,他勇敢的一脚挽救了那女子的性命,避免了那男子的一错再错。他用行动证明了我们新一代的知识分子不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文静的外表不能掩饰我们的凛然正气和勇敢的心。

      真没想到不爱说话内向的牛博能在这时候勇敢地站出来,身材单薄的他毅然神出了正义之腿。当时周围还有其他人,不过是在看热闹而已。牛博受到了单位的表扬,一踢成名。

      牛博是硕博连读,上学期间是我们单位在他们学校设立的奖学金的获得者,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好多篇论文,上学时绝对是那种又红又专的学生。毕业后可能考虑单位给的待遇不错,就来了我们单位。

      牛博对自己的项目工作内容很负责,喜欢埋头苦干,不爱交流。但是他对管理完全没有经验,没能和手下处理好关系,和几个人都有闹了矛盾。要命的是没有和他的上级处理好关系,领导对他也有了意见,工作中总是感觉不顺手。而且工作内容他认为有点屈才,属于工程性的而不属于研究性,他兴趣越来越少了。

      一年后,单位裁员,名额中有他。牛博没有抵触,平静的接受了。因为他知道这个职位并不适合他,或许他想好好的总结一下了,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牛博坚持上班到了最后一天,把工作交接的很清楚。最后给他手下的每个人都发了email,对自己的曾经的失误表示了深刻的道歉,对每个人表示了祝福。就这样平静的离开了。

      后来听说,牛博去了一研究所,跟随了一知名教授,继续着他上博时候的研究方向。

      相信他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开始腾飞了。

      关键词(Tags): #牛博#勇敢的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