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击伤日本亲王之战 中 -- 萨苏

共:💬48 🌺6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击伤日本亲王之战 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这次击伤日本亲王的炮战,在中国方面的文献中并无专门记载 – 原因是似乎立功的中国炮兵根本不知道自己这一炮打出了如此一个稀奇古怪的战绩。唯一中国方面提到击伤伏见宫一事,是一位网友提供的《天皇的决断》一文,但由于资料来源可能不够详细,这次战斗只提到该亲王随日军增援部队到达上海时被中国军队击伤,这与事实似是而非。

    实际上伏见宫和他所指挥的第三驱逐舰队,是日军最早投入淞沪战场的海军舰艇部队,他这次被击伤的战斗,根据日方记载也不是随增援部队行动,而是遭到了浦东方面中国炮兵部队的奇袭。

    说起来在当时的浦东战区,日军的炮火占据绝对优势。当时,双方隔黄浦江对峙,中国军队右翼军团55师330团的团长,一度担任炮兵指挥官的孙生芝回忆,即便不算日军陆军部队的炮兵,单计算航行在黄浦江上的日本海军部队,其实力就远远超过中方 -- “当时领空领海已经为日本飞机和军舰所左右,敌人军舰在30艘上下,每舰有大炮12门以上,30艘军舰共有360门炮,力量比我们强得多。”

    但是,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浦东的中国炮兵部队,却打得相当出彩,不但在阵地防御中屡立战功,使日军在这条战线上始终无法跨过黄浦江一步,而且不时主动出击,发动对日军的炮战。

    这支炮兵部队行动诡秘,经常袭击日军在这一地区的重要目标,胃口奇好,从吴淞的仓库到停泊在英美烟草公司对面码头的出云号装甲舰都在它的打击范围,而炮术又奇佳,哪怕是藏在建筑后面的日本军舰也不乏被它象打篮球一样一炮吊中的经历。日军对这支中国炮兵部队的炮为何打得如此之准始终不得其解,到底隔山打牛这种活儿武术界也只是传说。但是,尽管日军恼羞成怒多次调集部队,空中江上一齐动手,誓欲除之后快,但是每次“全歼”之后,过不了一天,中国的炮弹,又会象还魂一样落到日军的脑袋顶上,直到日军在金山卫登陆,中国军队大撤退,这种带响的问候始终没有停过,相对于罗店的“血肉磨坊”,形成了淞沪战役中少有的戏剧性场面。因此,这支部队在当时中国的报道之中,有“神炮”之称。

    说来说去,这支炮兵部队,到底有多少兵力呢?

    观看淞沪战区作战序列,其部队分为左,中,右三个军团,左翼军团总指挥陈诚,中央军团总指挥刘建绪,右翼兵团总指挥张发奎。浦东属于淞沪战区中国军队右翼军团的一部分,说来惭愧,堂堂的右翼军团总司令,北伐名将张发奎上将,手下总共只有一个营的炮兵。日夜不停地进行“问候”,搞得日军鸡犬不宁的,便是这个中国陆军炮兵第二旅第二团第一营,击中岛风号炸伤伏见宫的,正是该营的一门L14/20式75毫米博福斯山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博福斯75毫米山炮模型

    炮兵第二旅,是一九三四年国民党军整编炮兵部队的成果,当时国民党军总共建立了第一,第二两个炮兵旅,第二旅由原独立炮兵第二团,第三团组成,番号仍然称为第二,第三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长城抗战中的中国军队炮兵,这次战斗中国炮兵因为装备陈旧损失很大。正是因为长城抗战中日军炮火特别炙烈,促使中国方面大力建设炮兵部队,购买先进装备

    炮兵第二旅全部装备的瑞典博福斯M1930 L20七十五毫米山炮,这种火炮初速较慢,但射速较快,可以达到一分钟二十五发,精度高,故障率低,又能拆卸后运输,很受中国炮兵部队的喜爱。要说,在浦东这个战场,这种炮还真是特别适用 – 因为它射速快,所以很适合中国军队打了就跑的作战方式 – 不跑人家的炮兵也不是吃素的;它初速慢,所以弹道不清晰,难以找到发射阵地;容易拆卸,所以中国炮兵人员可以拖着它到处“游击”,让日军防不胜防。这种火炮虽然是瑞典造,实际却是德国克虏伯公司的技术,只是因为一战后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德国不得在本土生产先进火炮,克虏伯只好在瑞典开设子公司来生产卖给中国了。卖给中国这批火炮,本来是要给土耳其人的,因为土耳其经济困难,付款不及时,结果大炮被国民党政府转手买下。说来有趣,清朝灭亡的时候,曾将中国巡洋舰飞鸿号卖给希腊,成为其主力巡洋舰赫拉号。土耳其和希腊素来不合,中国人先卖给土耳其的敌人巡洋舰,后劫胡土耳其人的大炮,真不知道和土人有什么前世冤仇。

    单看作战序列,张发奎的名下,有着整个一个炮兵第二旅,抗战期间,国民党军最大的炮兵单位,就是旅,说起来张将军的本钱似乎很丰厚。其实,这只是纸面上的。炮兵第二旅的第三团,当时奉命“借入”第九集团军,猛攻汇山码头和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该线战斗此后激烈胶着,该团始终无法归建。第二团共有一,二,三营,二营散放在杭州湾,乍浦一线担任要地防御,三营位于嘉兴旅部看家待命,真正拨归右翼兵团的,只有第一营。按照炮兵第二旅的编制,一个营辖三个连,其中一个连是辎重连,没有炮。两连炮兵各辖四门炮,总共八门75毫米博福斯山炮就是中国右翼兵团的全部炮兵火力,实际上,除了留两门作为“救火队”,中国军队在前线的火炮,总共只有六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75毫米博福斯山炮在射击

    六门对三百六十门,六十倍的差距。

    但是,这六门炮的作用却十分出色,淞沪战争爆发后,右翼军前方颇有一些日军据点,如日华纱厂,日清公司,邮船公司栈桥以及老、新三井码头等,大部分为日海军后勤仓库。张发奎指挥部队猛攻这几个日军据点,给日军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单日本海军煤库据说就烧了三天三夜。这几次战斗中,炮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因此让张发奎将军对这几门炮兴趣大增,因此经常亲自指挥这几门炮袭击日军对岸阵地和江中的舰艇,作用很好,张发奎在几次炮击作战取胜后说:“敌人为谋消除这威胁,曾采取了种种侦察手段,不间断出动飞机,企图搜寻我炮兵阵地,毁灭我炮兵的力量。但他们始终无法找到我们的炮兵阵地,更无法制止我炮兵每天黄昏和夜间的袭击。”《八一三淞沪抗战史料辑选――第一道防线的防御战》,也提到:“浦东炮兵对日军的牵制,对于淞沪正面的华军,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

    正因满意于战果,同时觉得博福斯75毫米炮威力稍小,张发奎上书国民党当局,希望能够“由乍浦附近海岸赶筑一条可以运输重炮兵的临时公路,直达浦东,效法海岸游动炮兵的使用方法”

    可惜这个计划没有真正实现,国民党军中高级将领并不都象张发奎将军这样头脑灵活。否则,炮兵们真的把彭孟辑的炮师团拉来,弄几门德国造十五榴到浦东,用这个大家伙打伏见宫大佐一下,那就不是受伤的问题了,只怕要找几个日本大夫来做亲王版的拼图游戏。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国民党军的德式Fh-18 150榴弹炮,网友西河泳者提供

    但中国这支不大的炮兵怎能产生如此奇妙的战果?甚至能够隔山打牛,这就要提到中国炮兵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兼怪物,国民党军炮兵第二旅旅长蔡忠笏,用打篮球的招炸日本军舰,把炮藏得跟周扒皮家的钱罐子一样谁都找不着,都是此公的杰作。

    有趣的是,这个中将炮兵旅长,国军中的类似红军炮神赵章成式的人物,原来竟然是四川一个中学的数学老师。

    [待续]

    关键词(Tags): #伏见宫#亲王#淞沪#张发奎元宝推荐:MacArthur,海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对这个L20山炮的射速存疑

      这种火炮初速较慢,但射速较快,可以达到一分钟二十五发

      不知萨大的资料从哪里来... 25发/分的射速即2.4秒一发,老式火炮的后坐、复进机构能否应付得了这么高的射速,比较可疑... 要知道即使是后来更新的Pak 38 50mm反坦克炮也才能作到13发/分的射速...

      在网上逛了一圈,没有找到关于L20射速的直接资料... 反倒是在一个德文网站上发现关于L20有这么一段:

      Max. vuursnelheid 1 schot/minuut

      咱不懂德语 但是从字面上猜,说的是否是“最大射速:1 shot/minute”呢?懂德语的给看看...

      如果真的是1发/分,虽说慢了点儿,倒也合乎情理 -- L20其实属于“pack gun” -- 可以被骡子驼着走的散装火炮。大架、复进机构等等都必须得能拆成100kg以下的小块,所以不可能太复杂太沉重。为迁就重量而牺牲性能,也是常见的办法... 1发/分属于一战火炮的性能,但是用来对付荷属东印度的土著却也足够了...

      • 家园 谢谢麦帅,这个射速的确值得讨论

        我的资料来自征程忆事网站,原文如下:

        “旅长:蔡忠笏(9月以后他调,由蔡培元 ?接任),参谋长:李康庵

        第2团:蔡培元,1937年9月初由孙生芝接任,11月以后由原炮10团第3营营长胡克先代理。

        第3团:邹会煊,后为邵存诚?卢蔚云?

        全旅装备瑞典卜福斯(Bofors,德国克虏伯军工集团的子公司)1930式马挽拽75mm山炮48门,每团24门。该型山炮有效射程约8000公尺左右,最高射速约25发/分钟,初速约500米/秒;放列全重:2500公斤;运输时可分拆并由8匹骡馬分别馱载,也可以行军状态用3至4匹馬挽拽,在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山炮。”

        但是您说的射速的确是比较有道理的,我们再看看有没有更权威的数字吧。

        • 家园 不太对头

          2500公斤,八马驮载,平均每匹马负重300公斤。

          是骆驼吧。

        • 家园 猜测可能是这样的

          这个25发/分,可能是理论上的最高射速 -- 也即炮身从后座到复进到位,这中间需要2.4秒,因此计算出理论最高射速是24秒。

          那么实际使用射速能否这么高呢?我一开始也很怀疑,认为人不是机器,除非使用自动装弹机,否则根本无法达到甚至接近这个数字...

          但是看了下面“一般”网友的发言我感到很震惊 -- 虽然他讲的是另外一种火炮,但是那种强迫供弹的方法,却是闻所未闻但又切实可行的。这种教科书以外的打法,带有很强烈的中国炮兵特色 -- 在已有器材上创造性地发挥人的能动性... 想起连长以前提过他们打152加榴炮时拉火干脆直接用手抠,都是类似的例子...

          既然Le.I.G.18可以这么干,那么在L20上也这么强迫供弹使之接近、甚至达到理论射速看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代价就是炮手需要付出高强度的体力,冒着被灼伤、撞伤的危险,和火炮高速连续发射时对身管、后座机构的烧蚀磨损...

          具体怎么个情况,就看萨大能否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找出点相关记载啦...

          另外这个“征程忆事”网站的记录似乎还有一处错误:

          放列全重:2500公斤
          基本上所有资料都指该炮全重约770~900KG -- 能被分解成八块各重100KG左右,这才是为何一门炮需要八匹骡马... 如果真的2500KG重的话,每匹骡马负重300KG,恐怕是爬不得山的...

          坐等下文...

      • 家园 又在网上抄到点儿东西,可惜射速仍欠奉。

        博福斯(Bofos)的75毫米M1930式L20山炮

        【性能】

        生产国:瑞典

        口径:75毫米

        炮身长:-

        炮栓形式:横楔式

        制退复进形式:液体空气式

        后座长度:-

        炮架式样:双轮单脚式

        高低射界:-10度~50度

        方向射界:左右各3度

        弹重:榴弹6.5公斤

        初速:一号药250米/秒 二号药230米/秒 三号药450米/秒

        最大射程:9150米

        放列全长:-

        放列全重:785公斤

        行列全重:-

        运动方式:两马挽拽,八马驮载(国产仿制改为11马驮载)

        抗战期间国军火炮杂谈

        摘自战争艺术论坛,作者:屡败屡战

      • 家园 25发一分是有可能的,因炮手是中国人

        在网上逛了一圈,没有找到关于L20射速的直接资料... 反倒是在一个德文网站上发现关于L20有这么一段:

        引 用Max. vuursnelheid 1 schot/minuut

        咱不懂德语 F 但是从字面上猜,说的是否是“最大射速:1 shot/minute”呢?懂德语的给看看...

        如果真的是1发/分,虽说慢了点儿,倒也合乎情理 -- L20其实属于“pack gun” -- 可以被骡子驼着走的散装火炮。大架、复进机构等等都必须得能拆成100kg以下的小块,所以不可能太复杂太沉重。为迁就重量而牺牲性能,也是常见的办法... 1发/分属于一战火炮的性能,但是用来对付荷属东印度的土著却也足够了...

        M1930 L20炮是德国 “7.5 cm Le. I.G. 18”的别称。 请见下面联接中的 6-09-2005 讨论, http://www.strategypage.com/militaryforums/4-1409.aspx

        此炮在德国步兵操典中的分射速为15--20发。 而中国炮手惯好超速用炮。一则由于是搞弱势逆袭,不得不在最短时间内达成袭击效果;二则是时间短,不会产生长时间超速打炮引起的身管灼损。 所以,中国军队(不论国共)的好手都好这一手。具体做法则不很人道。必须是三人操炮:供弹手将炮弹递到装弹手手中。装弹手在炮膛后坐停顿瞬间(此时炮膛尚未回位)打开炮膛,此时弹壳会因膛内残压及后座惯性高速滑出,装弹手随即将新弹装入尚在回位中炮膛,并关膛上闩。与此同时,炮手有一秒多一点的时间做炮瞄微调,这对炮击精度非常重要。当炮身达到回位静止的第一瞬间,炮手发炮。 每次发炮时,炮膛只是瞬间静止, 但不影响精度。 说不人道的原因是这做很容易导致炮手们受伤。射速从20发加到25发,炮手们致伤可能性上升200%.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令人震惊的操炮方法

          细想又真的有可能。我用这个数字是摘用了征程忆事网站的数据,同时,也和实战的纪录若相符合,当时炮二旅偷袭的做法通常是带20-30发炮弹,出去打一到两分钟就跑 -- 再打就要挨揍了,考虑到这种战斗通常都是一锤子买卖,多带炮弹属于给自己找累赘,我推测这些炮弹基本是要求这个时间内打光的。因此,射速应该不会是1发/分,那样偷袭太危险了。

          不过这种操炮法真是奇特啊,等我找找资料,看有没有这方面的记录阿。

        • 家园 这个倒还真没想到
        • 家园 这两个东东不是一个,在那种炮基础上的讨论也做不准了。

          75mm le.IG18步兵炮是德国军队标准装备,1932年研制,1937年定型生产,虽然中国也买进不少,但和老萨说的那个不是一种炮。对照下照片就知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75mm le.IG18步兵炮

          另可参考此两贴

          纳粹德国火炮种类大全

          抗战期间国军火炮杂谈

      • 家园 fg
      • 家园 爆发射速 ?

        我没找到Bofus L20/75mm 射速,

        [URL=]http://worldwar2.ro/arme/?article=302 [/URL]

        中给出了另外一种老75mm 炮的爆发射速(理论射速?) 28 rs/min

        持续射速(实用射速) 只有6 rs/min

      • 家园 这不是德语,似乎是荷兰语.

        当然,旧称低地德语,还是和德语很像的.虽然,咱不懂,不过感觉对于阅读参数应该没有影响,是一分钟一发.一分钟20多发,现在的使用自动装填的坦克也达不到啊.

      • 家园 萨苏的这篇文章把bofus的75毫米山炮和同口径高炮搞混了

        Bofos 75mm L20山炮射速有限,能达到每分25发的是同口径博福斯高炮,该炮有自动机,弹夹送弹,当时国军中央军、粤军都有装备,也参加过淞沪抗战。

        以山炮射程和威力而论,怀疑难以对黄浦江军舰形成有效威胁,很可能是高炮战果。如果真是高炮所为,那真是萨苏一大考证贡献,首次证实中国军队的德式高炮也干过平射。同期的少量88高炮一直没有平射纪录。

        不过,这就和萨苏说的曲射矛盾了。无论如何,萨苏这篇文章待进一步核实。

        • 家园 也许射速上有些问题,可从描述上看,能打到日军又可以躲得让

          对方找不到,这点高射炮做不到。高初速平直弹道,高射炮对地不能曲射,直射的话马上就会被优势敌人干掉了。

          山炮射程即使不远,但能在障碍物后吊着打,生存能力要高很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