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漫话古代骑兵武器 -- 萨苏

共:💬31 🌺4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漫话古代骑兵武器

    骑兵,是古代战争中最主要的力量之一,无论东方西方,对骑兵的重视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那么,从春秋到近代,骑兵使用过的武器,显然是大家都有兴趣的一个焦点了。

    评书里面李元霸那种手挥一对八百斤大锤的狠主儿显然是臆造,他是举重运动员不是将军,否则连马都吃不消。

    骑兵常用的武器,多种多样,既有于刀,剑,矛,长刀,弓弩这些常见的武器,也有马戟,槊,狼牙棒等偏门兵器,且漫步看来。

    刀的盛行和骑兵的发展应该有很大关系,中国骑兵最初的自卫武器是剑,比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当时赵国的壁画显示骑兵们都用剑,两面开刃,便于从敌人盾牌边上攒刺。但剑用于进攻的时候就失之文巧,秦,赵早期骑兵在进攻时的武器是骑弩,其作用也主要是奇袭,军队主力还是步兵。汉以后,骑兵逐渐成为机动军团主力,短兵相接的大规模战斗越来越多。因为双方速度较快,交手时往往一击定胜负,汉军的作战动作是劈砍,匈奴的作战动作是推削,剑在反面的刃已经无法发挥作用,而带有一定弧度的刀,则因为杀伤力而得到重用。这种打法,往往就是不管你有没有盾牌,当头一刀,或者借着马的冲力迎面推出一刀,有盾牌也给你劈开了再说。古代的骑兵刀到南北朝之前都是马刀,最典型的就是环首刀,它的环是绑在胳膊上避免掉落的,到了西夏铁鹞子军干脆刀和手臂的环甲连成一体,不砍断他的胳膊拿不下来。越长环首刀越难造。春秋孙吴士兵环首刀平均长度是70厘米。蜀汉是120厘米。这当然也反映了锻冶水平的发展,蜀国蒲元造“神刀”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 马刀外还有随身短刀,因为贴大腿挂叫“拍髀”应该算是长匕首吧。由于割取敌人耳朵,首级 -- 够狠的吧?

    有趣的是发现古代骑兵配备盾牌的不多,比如三国时代,盾在当时更接近防御工事而不是兵器,当时也有叫橹的,区别是盾小橹大,都是一种东西,木制挂漆,出土的漆盾记得两厘米厚。蒙牛皮,逼急了的时候公孙瓒军曾经煮盾皮吃?中国古语里管盾也叫“吴科”,屈原楚辞里有句“……操吴戈”有人认为就是“吴科”之误。这是很大的一个家伙。所以鲁肃射箭穿盾能吓着人。这样的东东,骑兵配备起来有些玩不转。骑兵主要靠甲,西方是全身的铠甲,要用螺丝起子才能穿上脱下,中国主要是遮护前胸后背要害部位,比如玄甲,明光铠等,四肢部分就算有甲也比较薄,以免太不灵活。

    欧洲骑士用刀的很少,用枪矛的很多。原因是欧洲古代骑士直到马扎尔人(匈牙利人的先祖)横扫欧洲的时代,还没有马蹬这个小东西,单手能够使用的长矛比双手才能使用的长刀要受欢迎的多。中国古代使用长枪的主要是将领,比如关羽刺颜良,应该是用的矛。原因也很简单,当时的将领多半盔甲在身,和普通士兵相比,挥劈不便而利于突刺,因此使用枪矛更为合适。同时,枪的使用方法是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和大刀相反,因此将领用右手察看地图,指挥部队的时候,左手依然可以控枪横于马上,做戒备状。

    中国古代骑兵特别喜欢的还有一种兵器,就是戟,对此,曾经请教过网上三国的专家,那时用的很多,但是并非方天画戟,那是纯粹的仪仗。战斗使用的戟称为马戟,形制简单的就是一横一竖如“卜”形,也有叫“雄戟”的,竖加了个弯钩,象“丫”字形,典韦大战张绣死前发威使戟“一叉入 十余矛摧” 就是用的这种雄戟,因为可以利用其钩夺人长兵刃,因此感觉是种比较高的技术。骑兵的戟越长越厉害,不过也越不容易使。一般是两米七到三米二不等,至于丈八矛戟,达到四米长,就不是一般的武将能使的了。但是一利一弊,这玩意老做出复杂动作所以不耐用,因此容易掉头。那个时代人还多以短戟护身,孙权投虎,刘备砸说赵云坏话的,董卓砸吕布,都是用短戟,比我们现在拿个茶杯砸人狠多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魏文帝曹丕是个使用短戟的高手呢。不过,没有马镫的时代,玩戟好像没有用矛或者槊那么顺手。您经常有机会骑马么? 就算有镫,腾出两只手来玩家伙也得有点本事才行,一只手,也就是突刺,劈砍动作做得出来。戟似乎有些华而不实,应该是青铜时代的习惯性兵器吧。说起来,兵器的改革最快,因为你不跟着变就掉脑袋么。汉朝后期,槊开始出现在政府军中,逐渐代替戟成为了主要的骑兵武器。

    矛和槊都是长枪,比较有名的比如公孙瓒的双头矛 张飞横矛据水,单雄信的枣阳槊。最长的矛是东夷传里记载的三丈巨矛,估计是用来破骑兵的。由于马匹众多 少数民族士兵多用铁槊 ,这是为了利用骑兵的冲击力和速度,放弃了戟的啄,钩,砍三种功能而单取速度带来的强大穿透力,同时避免了结构相对复杂的戟由于受力原因容易掉头的弱点。那些少数民族骑兵"果于触突 以战死为吉利",的确也适合这种武器。也因此天生神力能够左右开弓抡起两把大槊回旋如飞的董卓才能得到羌族尊重。一般来说,骑兵列阵平矛冲锋威不可当,散战戟有利。

    至于棍和狼牙棒这种东西,虽然演义中骑兵将领用的不少,但早期实战中主要为步兵使用,尤其是农人出身的欧洲步兵,习惯使用短棒,为了加强杀伤力,往往在头上加铁刺,成为钉头锤。巴黎热伯曼拉兵器博物馆里,就有实物展出,为了携带方便,还设计成两折,十分精巧。可是随着重骑兵的出现,这种家伙们盔甲厚的出奇,刀枪不入。怎么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骑兵们就纷纷选择这种笨重的家伙了,比如锤,锏,当然,达不到李元霸的水平 -- 专打对方的关节和脑袋,比刀枪管用。这样一来马匹也要改良,原来中国军队青睐漂亮轻快的大宛马,到了南北朝就只好更换为有力气的河曲马了,不然一挥大锤,可能把马的脊骨压断!

    其它的骑兵武器还有斧,流行锤等等,因为使用的不普遍,这里就不讨论了。

    大家还有补充的没有?

    [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有点不同意见。

      少数民族士兵用的多的不是铁槊,槊要求的品质很高,少数民族工匠的素质往往达不到要求,尤其是马槊,要求的品质高,练习的时间长,在中原也是有钱的世家子弟才有可能使用的,或者是国家供养的精锐部队,普通士兵是不可能使用这种高档兵器的。

    • 家园 那位大侠讲讲马掌的故事呀。
    • 家园 抬杠抬杠----有兴趣的一起来

      1,关羽使用的是青龙偃月刀。并不是矛,槊之类的突刺性武器。使用突刺性的武器,比较方便的躲闪方法是往边上走两步,离开了直线,即使刺到甲上也不会穿孔。这个规律,身经百战的颜良不可能不知道。

      三国演义上明明白白写着,颜良看见曹军来了一个新面孔,不知道是谁。估计是情报工作没做到家,就想先架开对方的武器,问一下名字,这个做法比较绅士(迂腐)。然后,就被关羽仗着赤兔马快,冲到了面前,一刀刺于马下。

      其实,这是一个阴招,为了增强砍杀能力,大刀需要高高举起,往下砍,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颜良认为只要把枪架起,就能挡住。没想到关羽来在冲到面前的一刹那,突然早早的把刀“砍下”,拿到当枪使。颜良一个措手不及,就被驾鹤归西了。这个只能说明关羽料敌在先,战术技巧使用恰当,颜良迂腐并且轻敌。

      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关大虾是近视眼(晚上点蜡烛看左转的结果,以后一定要把眼睛眯成凤眼才能看到东西,这就是丹凤眼的来历)。结果,估摸着差不多了,就一刀砍下,没砍中颜良的枪,反而歪打正着的把颜大虾“一刀刺于马下”

    • 家园 第二个杠----关于马镫

      老萨如果能够不用马镫就可以手舞双槊,那就要被董卓崇拜得五体投地了。

      实际上,东汉时期已经有马镫了。但是,少数民族自然不会知道。汉朝的保密工作还是比较出色的。宁可后世失传,也决不向外流传。

      所以,少数民族看到董卓手舞双槊----这个很远就能看见。却看不见其实董卓踩着马镫,觉得来了一个神仙级别的人,赶快崇拜一下。殊不知,原来董卓启动了作弊系统----马镫。

      马镫绝对是军事革命性质的发明,它能让骑在马上的人能用脚掌握平衡,这样就能解放双手,并且能让双手使出更大的力气。这是轻骑兵能够进化为重骑兵的关键。铁质的马镫加工非常复杂,也不可能被工业不发达的游牧民族使用。最简单的马镫制作方法是皮带,只不过,这样偷工减料,万一上战场了不小心跌下马来,较容易被挂住,结果就会被马拖死。

      但是,有没有木头的马镫?木棍的直径超过3cm,就应该承受得了一个成人+武器的重量。在外面套上皮带,做成三角形,这样既能够节约有限的铁,也能够防止关键时候挂掉。请熟悉这一块的大虾帮忙考证一下。

    • 家园 兵器主要看对付谁

      俺赞成任爱杰的说法,中外骑兵武器的主流是弓箭、马刀和长枪。俺觉得其他的骑兵武器主要是随时代变化的,其用途也主要看对付谁。

      在早期,主要的武器萨兄说得很细,俺也赞成。自南北朝以来,重装骑兵开始展露头角,到唐宋时代渐入高潮。骑兵武器中随之出现了一些力量型的武器,比如锤、锏之类,还有与之相类似的狼牙棒、棍之类。秦叔宝和尉迟恭等名将手里都有一根,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这些武器往往配合马槊,长短搭配,是对付骑兵的好战术,秦叔宝的成名绝技“撒手锏”和尉迟恭的得意绝技“夺槊术”都能与之配套。

      而实战中的锤并不像李元霸的兵器那么夸张,而是一根1米左右的柄上带一个不太大的圆锤,又叫骨朵,辽金的骑兵无论轻重装都很爱用。金军的锤上长了刺,变成两宋百姓闻风丧胆的狼牙棒,当时人称“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可见其对步兵的强大杀伤力。

      宋代骑兵匮乏,为了对付呼啸来去的北方骑兵,特别是西夏和金朝的重装骑兵,只能下大力气发展弓弩和力量型兵器。比如北宋的西军就给骑兵装备1米左右的短棍,其作用和锏相似,步兵则依靠弓弩和大斧。金兀术后来曾说宋军的武器中,只有弓弩和大斧是金军害怕的。

      • 家园 马刀对付披甲的士兵并不好使。

        对付披甲的骑兵步兵,还是长枪马槊或者击打类的杂兵。

    • 家园 花送萨大,另外

      这儿貌似说反了:

      评书里面李元霸那种手挥一对八百斤大锤的狠主儿显然是臆造,他是举重运动员不是将军,否则连马都吃不消。

    • 家园 送花
    • 家园 花花~
    • 家园 唐朝是中国骑战的另一个高峰

      尤其是几次著名的远征

    • 家园 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

      不知老萨见没见过山海关城楼上展示的一把大关刀,光刀干就有15厘米直径,更别说其他部分了。所以我想信李元霸的大锤有超过400斤,800不一定,但说起来好听。至于马吗,几万匹里总有向一两匹李元霸一样的异类。这就叫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