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乱弹诸葛亮遗嘱及魏延杨仪 -- 箫十一郎

共:💬11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乱弹诸葛亮遗嘱及魏延杨仪

    一直以来,魏延事件被认为是发生在诸葛亮、杨仪和魏延三人之间,但实际上有两个人虽未参与其中,但和此事的关系甚大。其一是姜维,其二是刘备。

    诸葛亮做为蜀国的灵魂人物,不只考虑当前的北伐大业,还一直考虑自己身后的接班人的问题,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蜀汉。

    第一个人选是马谡。可惜他只是一个参谋人才,辜负了丞相让他街亭一仗成名的期望。孔明杀马谡其实是对自己用人不当的惩罚。

    第二个人选是姜维。其后的蜀汉历史证明,蜀中将才无出其右。诸葛亮选才无误。

    然而,如何能够把姜维推到蜀国三军总司令的位置上,保证无人能挑战他的位置,孔明先生可谓费尽心机。

    由于姜维的资历甚浅,虽经诸葛丞相多年栽培,其威望尚不能与魏延比肩,诸葛亮担心在他死后,魏延会成为挑战姜维的现实威胁,唯一可行的办法是除掉魏延,同时保持姜维的威信。

    诸葛病危之际,任命杨仪领军,安排马岱卧底,所以杨仪魏延为争权而刀兵相见,皆在诸葛预料之中。所以说杀魏延,杨仪得恶名,姜维得军权。

    表面看来,诸葛杀魏延是为了姜维,实际上诸葛是为了蜀汉的兴亡着想。

    诸葛对刘备所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不确切的。应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不已。”

    死亡并不意味着他对蜀汉尽忠的结束,而是他下一阶段北伐宏图的开始,只不过是由姜维代他而行。

    刘备若有在天之灵,一定会拉着魏延的手涕泗交流而道:“文长,实在对不住!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 家园 有点意思

      调侃,杂谈,呵呵,挺有意思的。

      魏延在演义里面是一员必反的大将,诸葛在,可用,诸葛不在,必带其一起消失。

      也常常窃以为文长之死,实属蜀国之莫大损失,不必多讲,只凭一句“蜀中无大将”便可看出其人才凋零。马谡被斩,文长逼反,剩下个姜维文武全才,大帅是有了,可惜手下没有可用之将。张关二将的后人远不如其老子辈,廖化,马岱辈,碌碌也... ...

      猛然想起那锦马超,自从归汉,只是用来稳定少数民族之局势,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建树,怪哉怪哉。

      • 家园 内部稳定是第一位的,所以,无论多有才,要服气呀
    • 家园 魏延和诸葛亮的矛盾我看主要是来自于

      刘备和诸葛亮两个时代的治军方针不同,刘备本人出自公孙瓒的幽州边军,关张赵云,万人莫敌,侍卫左右,一生四方之众勇将锐士云合雨集相追随(魏延就是其中之一),其治军主导思想是以勇气壮节相维系,拔魏延于行伍之列,居张飞之上一举,足称气壮三军,直追乃祖遗烈。

      而诸葛亮当政时,精兵若不折于夷陵,便已多半老朽,加以诸葛亮本身的知识结构和出身素养,重阵法,修兵器,着眼于不过度依赖将领的能力而以纪律,法度操胜券自然成为唯一选择。而且也确实取得巨大成就,八阵图不仅仅为宿敌司马懿祖孙所推崇,最终钦定为标准战法装备部队,直到唐宋明也一直发挥很大影响。

      但这样一来,魏延是否就有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呢?因为诸葛所追求的,就是有无魏延,谁来领军,差别都不至于很大。如此可谓时也命也。

    • 家园 这是个冤狱 如果是诸葛设计 其人心术不可问矣
    • 家园 写的有点乱

      诸葛亮死的时候,魏延已经是蜀汉军界的一哥了,这个时候姜维不过是年轻将领中的突出者而已。两者根本不存在竞争关系。即使在魏延死后,姜维也没有那个威望和资历马上接替他在军中的位置。

      你这个就好比说老毛搞掉少奇同志是为了替三个代表开路一样,有一点关公战秦琼了。

    • 家园 冒险问一句:

      要是魏延不死,难道他就不会北伐吗? 难道他就一定会叛蜀? 感觉

      很多人对魏延的映象深受演义的影响, 提起他首先就是叛将先入为主,所谓成王败

      寇,不知道正史有没有欲叛的确据。姜维主军后, 不管他北伐成果如何, 但被魏

      军奇袭蜀都导致国灭, 俺觉得他要付责任,所以俺觉着丞相用姜维实在是很遗憾的

      说。。。。

      • 家园 魏延肯定是要北伐的

        诸葛亮就是怕他傻大胆北伐,又出子午谷。

        一旦失败,元气大伤。

        对于蜀汉,自保比奇袭更重要。

        至于蜀灭,是实力使然。

        姜维也就干的不错了。别人还未必能支撑那么多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