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纪念西安事变】战死沙场的捉蒋将军 -- 萨苏

共:💬22 🌺6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纪念西安事变】战死沙场的捉蒋将军

    适逢西安事变七十周年,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文献已经汗牛充栋,原本不必多说了,但隐藏在史料角落中的若干不被人注意的轶事如果整理一下,似乎也有阅读价值,于是,就动笔了。

    说起来,西安事变因为抗日而起,但令人气闷的是,因为抗战中东北军被分割使用,颇受歧视,特别是参加捉蒋行动的军官对蒋的报复心存疑虑,参与此役的东北军将领中,在八年中被迫投日的颇不少。比如张学良的参谋长鲍文樾就是其中典型,此外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等当时的激进少壮派军官也都曾降日。包括负责执行捉蒋任务的骑六师师长白凤翔也在作战中负伤被俘,被迫担任伪“东亚同盟军”的指挥官(后因试图反正被日军毒死)。

    然而,在这些将领中,最直接的捉蒋部队指挥官,却在此后的抗战中战死沙场,而且死得相当刚烈。

    这个将军,就是白凤翔的部下,骑六师骑兵十八团团长刘桂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阵亡时年仅三十六岁的刘桂五

    刘桂五,河北建昌人,出身绿林,参加过抗日同盟军的活动,西安事变时,因为他和白凤翔都有为匪经历,善于“掏老窑”,因此命令他所带的团,在西安事变中直接负责攻击蒋介石侍卫警戒的二道门和五间厅。为此,张还曾特别带白凤翔和刘桂五去见过蒋介石,目的是熟悉路径,认清人,对于当时官阶仅为上校的刘桂五,倒也是难得的“殊荣”了。

    这段史实其实颇为值得玩味,因为张学良引见白,刘给蒋介石的名义,恰恰是因为要派他们两人深入热河日军背后开展游击战!想来若蒋对抗日完全没有信心或者兴趣,是不会召见这两个军官的。可能蒋对张学良来说,不是不抗日,而是抗日的招法太缓,太犹豫吧。

    尽管有“掏老窑”的经验,由于天黑地险,蒋方卫士训练有素,攻打五间厅的战斗还是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指挥抵抗的侍卫长钱大钧被弹穿胸部(后被部下扶到一个窑洞中抢救,被东北军俘获),才停止抵抗。这时,蒋介石已经逃入骊山,刘桂五没能将其生擒,后被刘多荃,孙铭九派人搜出(孙铭九对西安事变的描述多所闪烁,史家有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捉蒋亭,蒋介石被捉处,萨曾经在游览西安的时候攀爬到此处,二十几岁还累得喘吁吁,遥想当年蒋介石年过半百,带伤而走,深夜中还能跑这样远,这份功夫硬是了得。旁边有铁索两条,通一石缝,据说就是蒋介石藏身所在。亭子的样式中西合璧,又名“兵谏亭”。当时下面有一算命人,倒是卦法奇准。

    西安事变解决后,白凤翔被免职,但蒋方对团级军官表示既往不咎,因此刘桂五升任骑兵第六师少将师长,下辖两个骑兵团,一个步兵团。

    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国民政府命令打响抗战第一枪的马占山将军在大同组建东北挺进军,做出收复东北态势,其主力即为骑三师井得泉部与骑六师刘桂五部。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察绥大部失陷,靠东北挺进军杀回东三省的可能性显然太小。但马占山毅然向北移军大青山畔的哈拉寨,以游击战术纵横伊克昭草原,并不断率军翻越大青山,向日军腹地攻击,成为晋绥侧翼的一支重要力量。八年间日军始终无法在这个地区彻底驱逐马占山所部。

    东北军骑兵部队在敌后的作战一度有声有色,马占山之外,白凤翔的热河挺进军也曾威胁多伦,辗转转战,1939年才在日军重兵攻击下于固阳兵败,地点和刘桂五战死处仅距离几十公里。

    在几次穿越大青山的作战中,刘桂五利用绥远地广人稀的特点,充分运用骑兵快速,凶狠的优点,打了就走,屡立战功。一九三八年三月,为了配合傅作义部反攻绥远的作战,马占山部再次翻越大青山,在日军背后发动攻势,乘虚攻占凉城,河口,托克托等地,生擒伪蒙古军骑四团团长门树槐,刘桂五并率骑六师攻占萨拉齐火车站,活捉伪蒙康王(后作为俘虏送归重庆)切断平绥铁路。

    傅的反攻和日军酒井师团在晋北发动的攻势恰好撞车,损失较大,但日军因为平绥铁路被切断深感震惊,主力掉头攻击马占山挺进军。由于日军吸取了和马部骑兵作战的教训,组建了大编制的摩托化部队,并在飞机配合下攻击马占山部,使主力是传统骑兵的挺进军陷入被动。此时,马占山为胜利所激动,一时贪攻试图收复整个绥北,还在继续向东方百灵庙和武川方向攻击,发现情况危急后回撤不及。四月二十日,后退中的挺进军被日军截击战败。刘桂五率部断后,奋力阻击,激战两天两夜,二十二日,部队在黄油干子(今包头附近)渡河时,马占山司令部突遭日军战车袭击,刘师长率部就地抵抗,掩护军部撤离,不幸中弹殉国。

    突围的马占山听说刘桂五战死,不顾危险返回后队,抚尸大哭(马与刘是东北军时代的老友,袍泽情深)。因为战况紧急,只能着部下暂时将其遗体仓促掩埋在河岸附近的乱石中。

    当时的中国政府追赠刘桂五为陆军中将。一年后马占山率部再出大青山,为刘桂五重建陵墓,穿石为忠烈祠,并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以作纪念。

    起于草莽,殉于国家,大概就是说的刘桂五这样的军人吧。

    [完]

    关键词(Tags): #刘桂五#马占山#西安事变#东北挺进军元宝推荐:MacArthur,
    • 家园 蒋的秘书曾有回忆

      西安事变前夕, 蒋和张发生过比较严重的争吵, 张

      请求将东北军大部分调绥远和日军作战, 蒋曾犹豫

      良久, 最后还是没有同意张的请求, 大

      概是觉得对红军的战争已经到最后关头, 希望能尽快

      打完最后这一仗吧.

      其实确实不是抗战不抗战的问题, 说到底还是对政权

      和军权的控制问题.

      当时军队诸侯各自为政,对于统帅来说,也是

      满闹心的事情。而对于诸侯,自然对中央又有一个

      信任的问题, 这是当时的历史给蒋这个统帅的一个

      难题. 蒋应该说是没有很好地处理好这个课题.

      尤其是对东北军这支队伍, 历史上和蒋没有

      太多的过节, 合作多于对抗的部队, 仍然逐渐

      失去信任, 蒋自己的责任还是很大的.

    • 家园 据参加此役的官兵回忆,刘的马好,

      本来已冲出去了,但听有当兵的嚷嚷说马占山还

      没冲出来(事实上马当时已突围出来了),连忙重新杀入敌阵找马占山,结果才被包

      围。

      • 家园 马占山突围也是老手了

        在黑龙江就曾经多次有过这样经历。

        在日本见到一则新的说法,马占山在黑河重新起义后,率两个骑兵旅向西去和苏炳文会合,结果战败,全军覆没,马部主力就此一蹶不振。其中的原因却是匪夷所思,盖因为日军俘虏了马的一个小马弁,本来要杀,却从其发际等处发现这是个日本人!问之,自己浑然不知,于是和其他俘虏对质,才知道此人一家是侨居在中国的日本人,日俄战争时期其父母被土匪所杀,马占山将其收留,于是抚养长大,成为马的亲信。

        于是日方就将此情况和这个被起名叫“春二郎”的马弁说了,并且以同族的名义将其释放,准备送回日本上学。这个“春二郎”却表示自己愿意返回马占山部侦察情报,然后再去日本。日军就将他放了。马占山不知道此人曾经被俘,不疑有他,于是行动计划被“春二郎”送给日军,最终导致了马的失败。战后,日本军方将“春二郎”送回日本,日本舆论一时以英雄视之。

    • 家园 跨越白山黑水:记抗日英雄刘桂五

      外链出处

      2005-08-12 17:33:50 东北新闻网

        六十七年前的六月九号,在西安革命公园的革命厅举行了隆重的追悼抗日英雄封桂五大会,其中由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二人署名的挽联最为引人注目:

        “贵军由西而东,我军由南向北,正期会合进攻,遽报沉星丧战友:

        亡国虽生何乐,殉国虽死犹荣,伫看最后胜利,待收失地奠忠魂。"”

        由国民党和共产党共同追悼公祭一位为抗日捐躯的东北军将领,是史无前例的。而在四十四年前,陕西省政府破例追认刘桂五为革命烈士,并将其灵柩迁入西安南郊的革命烈士陵园,也是极其少见的。丹心照青史,碧血染黄沙。刘桂五留给后人的是惊世骇俗的抗日史话,而震惊世界的当属在西安华清池捉蒋兵谏抗日的壮举。

        六十七年后的今天,在刘桂五的家乡朝阳县六家子乡八家子村,六十八岁的陈国忠老人说起老辈人传下来的故事,仍显得十分兴奋。

        他说:“抓蒋介石,要的都是精兵。都是枪杆直溜的,有种的。抓蒋介石头一天,刘桂五在办公室看报纸,张学良从外面悄悄进来的,进来之后,刘桂五没有察觉。张学良就拍了他一巴掌,为什么呢?就看他激灵不激灵,他要激灵,胆子就小,不激灵,就有胆。刘桂五身不动,膀不摇。”

        陈国忠老人的叙述毕竟是听老辈人的传说,查阅历史,我们看到了真实而又更为壮怀激烈的一幕。一九零二年七月四号出生的刘桂五,由于在战斗中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华,二十六岁时便担任了东北军上校骑兵团长。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蓄谋以久的“九一八”事变之后,举国震惊,刘桂五更是义愤填膺,深感为国报效的时刻到了。然而,在蒋介石密电东北军不予抵抗和撤退的命令下,几十万东北军不战而退。在苦闷和迷惘中,刘桂五接受了刘澜波等地下共产党员的影响引导,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多次表示,今后坚决拥扩共产党的“八一”宣言,拥护毛泽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打倒日寇、收复失地作为其神圣天职,战斗到底。”

        一九三六年秋天,在向张学良汇报参加军官训练团培训的心得体会时,刘桂五慷慨陈词,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张学良深表满意,留在侍卫副官处任职。随着接触的增加,张学良对刘桂五愈加信任和器重。此时,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实行全民族抗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蒋介石政权却一意孤行,坚持反共内战。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四号,为督促担任"剿共"任务的东北军和西北军,蒋介石率一班文武大员飞抵古城西安,威逼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服从他的“剿共”命令,立即进攻红军。张学良多次劝其改变内战政策,一致抗日,但均无效。无奈中,张学良与杨虎城密商后,决定实行“兵谏”,逼蒋介石联合共产党抗日。在这一重要时刻,张学良决定对刘桂五委以重任。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号凌晨两点多,刘桂五等人率领由几十名神枪手组成的捉蒋突击队击溃了蒋介石的警卫部队,凌晨四点多钟占领了华清池五间厅蒋介石的住所,却发现蒋介石已经不知去向。黎明时分,终于在山上的乱石洞里找到了惶恐不安的蒋介石,胜利地完成了捉蒋任务。张学良论功行赏,刘桂五荣立头功,破格提升为骑兵第六师少将师长。

        作为一名捉蒋英雄,刘桂五在家乡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 沈阳电台)  陈国忠老人说:“出来这么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是我们八家子人最自豪的。我们一去哪,人说你哪的?我们说八家子的,那里有个刘桂五,全国都知道,全世界都知道刘桂五。一个是自豪,一个是很怀念。”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背信弃义,扣押了张学良,使刘桂五无限悲愤。感到欣慰的是,期盼以久的全民族的抗战局面终于实现了。"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的消息传来,刘桂五秣马厉兵,立即请缨抗战,率骑六师加入了“东北挺进先遣军”,开赴绥热前线抗击日本侵略者。出征前,刘桂五在东北同乡会在西安召开的欢送大会上毅然表示:“此次奉命出征,不成功则成仁,必尽军人天职。”

        从一九三七年八月下旬到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二号,刘桂五率领部队同日伪军展开了多次激战,杀伤了大量日伪军,大同、丰镇、平地泉、绥远、包头、大青山等地,都留下刘桂五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足迹。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二号拂晓,跟踪而至的日军出动了三十三架飞机和五十多辆铁甲车,兵分四路向固阳县黄油杆子村进攻,刘桂五骑着心爱的战马“草上飞”指挥官兵与日军展开了一场血战。激战到下午五点,终于掩护马占山只身徒步突围,刘桂五这才率领剩下的官兵乘马向外冲去。这时,日军一发炮弹打来,将刘桂五炸成重伤,士兵们急忙赶来相救,刘桂五自知伤势严重,唯恐连累他人,厉声喝叫“不要管我,赶快突围”。接着便壮烈殉国,时年仅三十六岁。

        正值全世界都在纪念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日本却接连发生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事件,这令刘桂五家乡的百姓十分气愤。

        村委会主任王树平表示:“在日本的教科书上,认为是中国开的第一枪。这不是颠倒黑白吗?这个事情让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相当气愤!我们八家子老百姓更气愤!他想否认历史,做不到!也是全中国人民都不允许的事!”

        刘桂伍的重孙子刘金祥愤慨地说:“我的四太爷刘桂五死在和日本人的战斗中,后米还把他的头割走了。事实证明,日本对我们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这个事实是不能更改的,永远也改变不了。我们要永远继承刘桂五宁死不屈,不当亡国奴的精神和气节,豁出命来也要坚决抗日的精神。”

         [编辑: 郝明大]

      http://www.crt.com.cn/news/Html/ymsj/00000264.html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刘桂五1902 年出生于朝阳县。他原为东北军骑兵六师上校团长。在军中他与中共地下党员刘澜波、王再天交谊甚厚,在刘王等人的影响下,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有了新的升华,也受到张学良的器重。1936 年12月8日,张学良召刘桂五等人商讨捉蒋事宜,决定由骑兵六师师长白凤翔、卫队二营营长孙铭久等人和刘桂五共同担负捉将重任。12月12日,刘桂五等人顺利完成捉蒋任务,12月14日便被张学良提升为骑兵六师少将师长。

        "七七"事变后,组成以马占山为首的"东北挺进先遣军",骑兵六师划归挺进军建制。刘桂五率部在绥远前线与日军浴血苦战了八个月之久,屡挫敌锋。1938 年4月22日,在固原县黄油杆子村,刘部与日军的激烈战斗中,刘桂五壮烈殉国,年仅36岁。

        刘桂五壮烈捐躯的消息在全国引起很大震动。西安市成立了刘桂五将军治丧筹备处。5月25日,他的灵柩运抵西安时,举行了5000多人参加的迎灵仪式。6月9日在革命公园革命亭,国共两党联合追悼这位抗日英雄。在布满全场的花圈挽联中,朱德与彭德怀送的挽联分外引人注目。挽联是:贵军由西向东,我军由南向北,正期会合进攻,遽报沉星伤战友;亡国虽生何乐,殉国虽死犹荣,伫看最后胜利,待收失地奠忠魂。蒋介石也送了挽联:绝塞扫狂夷,百战雄师奋越石;大风思猛士,九边毅魄拟睢阳。

        国民党政府向刘桂五的家属发了"哀荣状"。中国共产党也没忘记这位为抗日而殉国的朋友。1961年7月25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以"县民字074号"文件,追认刘桂五为革命烈士。

    • 家园 萨拉齐火车站

        我在工程队的一位同事家就在萨拉齐。

        我去过一次,晚上走的时候碰上货车在调车,把路挡住二十几分钟误了车,只好摸黑回到同事家,把他从床上叫起来开门。

        为什么会碰上货车挡道?原来那边的火车客站基本上都在城镇的反向,背向城镇,当时连宁夏首府银川的火车站都是这样。要上火车都过铁路才能到车站,海勃湾站在71年扩建才改成面向城市。而且距城镇中心距离都比较远,中间隔着大片的农田,上车站很不方便。当年内蒙一段大概只有呼、包的火车站面向城市。

        后来问过一位工程师,原来当时设计车站时大城市是客货站分开,小城镇都是车站一边是客站另一边是货场,考虑到客货运量不同,旅客还有两条腿能自己跑,所以都把货场设在面向城镇的一边,客站设在另一边。不知现在是不是这样。

        至于中间留下大片的农田这好理解,是为了留下城市发展的空间。当时看留的不少了,现在发展快的城市大多已经把车站包在中间,许多城市还要把车站外移。

    • 家园 献花

      得宝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