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的粗陋介绍——兼谈黄仁宇地位 -- 浮云

共:💬10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的粗陋介绍——兼谈黄仁宇地位

    无忌兄有关黄仁宇的贴子http://www.cchere.com/article/917933,涉及很大范围的事情。浮云自量才力,不敢妄答,只是以一点点粗陋记忆写贴小文,顺代对文中提到的中外先贤致以敬意。

    全球史观是门专业,浮云接触过类似的课程,以讲座形式,可以开一学期。涉及东西方史学界近百年的探索。年代久远,手边没有资料,而且接触不到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想起多少说多少。错漏在所难免,识家见笑。

    大历史观,学术界称之为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

    简单说,欧美学者发现,原来的历史观是欧洲中心史观。工业革命之后,欧洲进入殖民时代,旧的历史方法解决不了二十世纪面临的问题,本身路也越走越窄。欧美的相关反思与研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就开始了。出现了美国环境史学、法国年鉴史学、德国社会史学等等。马克思主义是其中一家。在新的哲学思想引导下,逐渐出现了全球史观。全球史观目前已经被普遍接受,创立者非止一家,努力也不是一代。包括马克思在内,对其均有主动被动的贡献。

    1979年,中国新时期开始。中国学者大呼经济学缺位,哲学贫困,史学危机。从文革中醒来的中国人发现,阶级斗争史观,过于机械,也过于意识形态化。史学危机已经到一定程度,这不仅仅是学术问题,把错误的历史教给下一代,上有愧祖宗,下对不住儿孙。中国新时期史学探索,应在1979年后开始。个别学者的努力,从五四时期就没停止过。

    于是欧美的全球史观或者整体史观被中国学界注意。这种接触实际是全方位的,更多是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方法,史学的交流不过是其中一种。河里多海外网友,对此非常清楚。

    中国史学界1979年后引进了一批学术成果——黄仁宇是这种引进的一个,此外,卡尔波普、布罗代尔、斯塔夫里阿诺斯、巴勒克拉夫、斯宾格勒、汤因比、克罗齐、柯林伍德、费正清、李约瑟……那是一个辉煌的名单,坦率地说,黄仁宇恐怕得称学生辈。此外,中国的努力,还包括在中国的世界史体系里加进了本国史,开始关注文化史特别是经济史等等等。

    各国的探索是在不同层面上进行的。既有历史哲学,也有世界史研究,还有文化史探索。不同国家,欧美中日等地,也有不同的侧重和成果。比如何兆武,这位西南联大出身的杰出学者,就是中国新时期最有影响的历史哲学家。如同绝大多数学者一样,专业以外的人很少听到他。

    中国的历史研究,特别是大陆方面,与改革开放、邓小平南方讲话、中国经济和平发展等密切相关。这是很好的事情,毕竟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是思想史。大陆的史学探索,经历非常复杂。其间还有反精神污染和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事情发生。这里不展开谈。

    在中国有关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的探索中,黄仁宇适逢其会,又在出版商的帮助下在大陆当了把明星,但学术毕竟不是演艺。不必把黄抬太高,自然也没理由贬他。他是中国史学界一股清风,确有一部分专业人士早在1990年代就介绍过他。今天中国史学界还有学阀门派的藩篱,但某位强人一手遮天的时代早就过去了,黄仁宇没有产生更大的影响,完全受其自身限制。黄氏过于匆忙的指出中国问题所在,想用一个“数目字管理缺位”涵盖一切,显然是失败的。有关大历史观,前文说了,这不是他的功劳,黄不过是接触并运用了最新的学术工具。

    至于中国的经济史,呵呵,不客气的说,包括黄仁宇,中文历史学家还没有这方面的大家。这个也不完全是历史学界的责任,中国的经济学研究问题更多,因为与现实发展关系更密切。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也谈谈黄仁宇~

      感觉其实体现黄仁宇全球史观的是他的《资本主义和21世纪》,

      这书内容比较扎实,

      成书那时好象还是俄还叫苏联,苏联老戈也才启动改革。

      再把这个书的内容和现在热炒的《大国崛起》比较着看,

      就很值得玩味了。

      《大国崛起》里面的列举了的是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九个国家崛起的背景,

      《资本主义和21世纪》是列举了威尼斯、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俄罗斯和中国(中国的长期革命),

      俩者是不同的是西班牙、葡萄牙换成了威尼斯和中国的长期革命,

      感觉黄仁宇的《资本主义和21世纪》讲的比《大国崛起》深刻到位多了。

      水平有限就不敢评价黄仁宇的学术高峰《万历15年》了,

      感觉其实黄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书《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还记得我当时在图书馆看见这书感觉是震撼,

      是他告诉我们是蒋领导了抗战,使中国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当然这其中也应该有黄曾作为一个前国民党军人的因素,

      呵呵~要是讲的调子高一点的话,

      我想这样观点的书可以在98年在中国大陆出版的意义应该是不下连战来访。

      记得04年《南方周末》上有篇“琐忆黄仁宇”,

      对黄的评价是“瘦小老头一个、举止不脱某些国民党军官粗俗习气”。

      呵呵~ 详情不明,也就不敢乱讲了。

      • 家园 蒋介石领导抗战,是客观史实。

        因为现实政治原因,在中国大陆,大约四十五岁——二十岁这个年龄段的人,不清楚蒋介石和国民党于抗战的地位。

        但不是全体中国人都不清楚蒋介石的抗战地位。也不是大陆具体年龄段的全部人口会终生不清楚这件事。

        浮云对蒋介石的评价不脱“独夫民贼”四字。但该承认的史实不必回避。

    • 家园 黄仁宇的东西跟布罗代尔还不太一样

      黄的更像通史,找的是大纲大领(当然也有些作品包含细腻的心理分析),布罗代尔等人的实际中一个地区甚至全球作多层次的细描,力求凸现全貌,路数并不一样。

      • 家园 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是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纵向的历史进程和横向的国家民族关系,文化、经济、军事诸因素,环境和气候,等等,都互有影响。这种史观是积极进步的,中国的帝王将相史和西方的欧洲中心论,最后都归到这种思维模式是正确的。

        全球史观,既有哲学系统论的影子,又有全球化的现实折射。在这种史观的前题下,出什么成果,是具体问题。研究万历十五年,研究鼠疫与李自成进京关系,研究中国之和平发展全球化影响,均有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的味道。

        全球史观有不同的表述。法国布罗代尔的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是一种,德国斯宾格勒的历史形态学是一种,英国汤因比的文化比较是一种。中国雷海宗双周论也是一种。美国华裔史学家黄仁宇的大历史,还是一种。

        • 家园 多谢指教

          不过还是觉得两者路数不一样:

          黄基本上是“单一决定论”

          而全球史观是一种“多因论”。

          • 家园 所谓黄氏功力有限,指的就是这个

            中国缺乏数目字管理,很震聋发聩的学术观点。据此,足以在史家中独树一帜。

            偏偏把这观点用于概括整个中国历史的过去与未来,逻辑上就不通,盛名之下自然难符。

            单一决定论。豫蒙兄高见。这么好的词,浮云就没想出来。呵呵。一个单一决定论,把黄氏归于他应有的位置。

            多因论,正是全球史观的科学性所在。也是为什么今天史家普遍接受全球史观。

    • 家园 相当粗陋,并不像能讲一个学期全球史观的小文。

      中国的经济学也非楼主说的那么不堪。

      • 家园 是的,九牛一毛

        全球史观严格说是全球化的一部分。即使在历史学范围本身,也涉及比较史学、史学史和历史哲学多个领域。

        把全球史观单独列为一门课,以讲座兼讨论的形式搞一学期,不过是一种尝试性努力。中国史学界浴火重生的工作远未开始,但尝试总比停步强。

        我并没有说经济学不堪,我只是说经济学面临的问题或者挑战更多。当然,这种困境也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学家的。美国经济开始衰退了,那些洋洋大言的经济学家现在有麻烦呢。

        谢谢批评。浮云知少言多,错失之处甚多。

    • 家园 好文,多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