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读《纪念一位十纵老兵》有感:山东兵以及战争的原貌 -- 心文连博

共:💬26 🌺3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读《纪念一位十纵老兵》有感:山东兵以及战争的原貌

    原文:http://www.cchere.com/article/875843

    印象中国民党,共产党部队中能打的部队多是山东人扎堆的部分。 要说四野,东北人也多是山东人与河北人。 自古燕赵多悲歌之士,大概山东河北人中出死士的人多, 打仗肯用命,而且服从命令,易驱使的缘故吧。 这应该与北方文化有很大关系,也许与地贫民穷有关。 另一个印象中打仗不要命的地方人是陕西,李自成发迹的地方,但比起山东河北人稍逊一筹。相形之下,西南,江南人做官的带兵的更多,即使南方人居多的部队,也只有四川兵比较能打一些。 共产党部队里苏北兵也不少,但打硬仗的还是要靠山东河北系。 当然最后坐天下还是江南人, 北方人自从军阀混战,满人下台之后就没再在现代中国占过主角。 本人系山东与满人后裔,也许看法有偏颇。

    第二点,所有中外战争片中,感触最深的是“拯救大兵雷恩”。 除了其好来坞大片的制作外,其比较所以以往战争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逼真的视觉与听觉效果,由此引发的对战争原貌的真实再现。 以致于美国陆军征兵曾经指责好来坞的制作吓退了新兵的入伍热情,减低了征兵的宣传效力。 其对我们的启示是,战争的真实经历,从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没有被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了解过,反而是不谋而合的以各种英雄主义的,献身精神等光环下,在剃除了其残酷的一面之后介绍给年轻人以及其家人的。 这样的做法是不论正义还是非正义战争,是侵略者还是卫国者,一概不约而同地采取的。

    从不战为上,珍惜和平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多对年轻人,尤其是所谓的“军迷”,介绍战争的原貌,战争对人从身体到精神上的伤害,辟如楼主这样的文章,以及音画逼真的原始影响制作,如“大兵雷恩”这样的地大片。 值得指出的是,大兵团野战的残酷性不是游击队,敌后偷袭等可以相提并论的。甚至看惯的香港黑社会的刀砍斧劈等,比起战场上人命如草屑那就如同天堂了。 只有野战才能真正让人理解“炮灰”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当然每个走上战场的人对“炮灰”的宿命都是认可的,也有其为其献身的崇高理由,不论是为了保卫家人,还是为了某个主义,甚或只是履行自己公民的义务。

    今天刚看了一个影片“911 - 历史上最大的谎言”。 其中揭露过这样一个细节, 美国老少两代布什政府的首任国家安全顾问,中美建交的奠基人,基辛格博士, 一个对国家利益,战争中士兵的作用有的“崇高”理解的人,在其回忆录“The Final Days" (最后的日子,作者Bob Woodward, Carl Bernstein)中说过这样一句话:“Military men are dumb, stupid animals to be used as pawns for foreign policy”。 翻译成中文就是:军人就是被当作爪牙来为国家利益服务的一群苯拙愚蠢的动物。 我想,许多人一定会怪基辛格是个大嘴巴,他把世世代代驱赶着人们打江山,为大财团统治阶层卖命的真实想法不加修饰的说了出来,这以后的思想工作还怎么做。

    当然,如果以为基辛格只是个大嘴巴,“大兵雷恩”只是好莱坞制片人的利欲薰心,那就太低估美国统治阶层的智商了。 美国的战争机器正在借搞科技之力全面的向无人化的脱离战场方向发展,以后除了统计数字之外,其感官的残酷性甚至比不上战争游戏,反而更象华尔街的金融分析工作。 自然比起克林顿时代的空袭解决论,小布什稍微走了点回头路,从而又以大量的死伤来证明了其美国也是不怕死人的。 但总的方向是以减低战争的残酷性(当然是对己方)为主。可以预料的是,重视人权的民主党的上台将会对此下更多的力量。 那么,如果战争对美国兵不再残酷, 剩下的问题就是, 在从影视文艺作品中全面了解了战争的残酷性之后的新一代全世界年轻人,再没有美国式的高科技条件下,对战争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也许,这才是基辛格大嘴巴的真正用意吧。

    关键词(Tags): #战争#和平#十纵#山东#老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