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考古遇“鬼”记(一) -- 单甲

共:💬120 🌺20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考古遇“鬼”记(一)

    “万圣节”来了,聊聊“鬼”的故事。

    在洋人的节日中,“万圣节”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圣诞节”好比我们的“春节”,“感恩节”象我们的“中秋”,而这个“万圣节”呢,说是“鬼节”,却和我们中国旧历的“鬼节”大相径庭,怎么看都接近于我们的“儿童节”。

    每年这个时候,大街小巷、住家商铺,到处是鬼怪精灵的悬挂装饰。学校幼儿园这些孩子多的地方,更是早早就如此这般地装点起来。到了傍晚,孩子们纷纷拿着南瓜灯,扮成各式各样的小鬼,挨家挨户向邻居们索要糖果,“Trick or treat”的欢叫声此起彼伏。还有的地方,男女老幼一律妖鬼打扮,浩浩荡荡地一起上街游行,更是一幅人鬼共容的热闹景象。

    我们中国人就不这么对待鬼。对中国人来说,鬼虽然不陌生,但除了蒲松龄那老头儿,讲过一些出人意料的鬼,剩下的,大都是些无头吸血、青面獠牙、吓死人不偿命的家伙。每每提起,胆小的身上立马就象移了鸡皮,吃饭睡觉都会成问题。所以在中国,万万看不到人们把“鬼节”和“儿童节”相提并论。不过,人们平常倒是总爱讲些关于鬼的故事,用鬼言鬼语来吓唬孩子,也是时常有之。尤其在仲夏之夜,人们坐在室外乘凉,繁星满天、清风淡淡,能言者嘴里的一个个鬼故事,就象黑夜池塘中的一束光,成群的孩子们鱼一样地被吸引过来。将信将疑之中,伴随着好奇、期待和时不时的一惊一乍,许多酷热烦躁的夏夜,就经常在这样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了。几十年前,正赶上文化贫乏的时候,夏夜的“鬼故事”,就是现在的“恐怖电影”。那时候的我,就是其中的一条小鱼。我要讲的鬼故事,也就是那时候听到的。

    先说说我们院儿。我们院儿也没什么特别,就是住着一帮职业搞历史文物的。就全国而言,怎么看我们那儿也算是文物大户。院儿里的老家伙们,平时看着不显山不露水,可随便拿出一个,弄不好就是哪一方面的专家。夏天,到了晚上,院儿里的人们甭管专家学者还是我们这样的小屁孩,都喜欢出来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除了疯跑捉迷藏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听故事,这样才能坐得住。可孩子们对诸如“馒头的起源”、“曹雪芹画像的真伪”一类的话题实在是兴趣不大,最喜欢听的,倒是考古队在考古挖掘中遇“鬼”的故事。

    小孩儿都这毛病。从小去郊外,见了坟都躲着走,生怕撞见鬼。可一听有鬼的故事,个个又倍精神,嚷嚷着要听。偏巧儿省文物考古队(省文物研究所的前身),就住我们院儿,专门儿干的就是这挖坟探墓的活。死人和鬼关系近,要说遇到鬼,没有比这帮人更容易的了。于是乎只要考古队的人讲故事,别说孩子,就连大人们都会好奇地聚过来一堆。人多了胆壮,“鬼”故事也就讲得是理直气壮。

    (入地随俗,土鳖铁牛)

    关键词(Tags): #考古#古墓#鬼元宝推荐:landlord,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考古遇“鬼”记(五)

      汉墓挖掘到了第二年春天,墓中的基本情况都已了解得差不多了,考古队的工作重点,就主要是对古墓中有价值的文物进行收集整理。

      整个古墓,真得是个地下宫殿。前室有七米高、五米长;中室也是七米高,可有十几米长。为了便于收集采样,考古队员们就在墓室中搭起了架子。每次工作时,考古队员们就爬到架子上,而用于照明的汽灯,一般也挂到架子上。由于墓室繁多,甬道弯曲,光转弯就不下四个,加上又深入地下,所以有时候即使点了汽灯,古墓里依然是昏暗闭塞,一幅阴阴森森的瘆人景象。

      在这种条件下进行考古工作,的确需要一定的胆量和意志。

      一天,考古队的小冯在墓内点汽灯,又碰到了一次怎么也点不着的现象。费了半天劲,后来终于点着了。可等他刚把汽灯挂到架子上,架子边上的王玉刚就对他大声惊呼起来:

      “小冯、小冯,你看,上边是咋回事儿?”

      小冯往幕顶的方向看去,只见点着的汽灯冒着黑烟,黑烟向上飘动的同时,还有一股火苗不在汽灯里,而在汽灯的上方,也在不断地慢慢上升。过了一会儿,这火苗开始在墓顶上方旋转,慢悠悠的,左转右转,就是不下来。

      古墓中的壁画,画的正好也是云雾缠绕、烟汽腾腾的场景。汽灯的烟雾和窜出来的火苗,加上周围若明若暗的壁画石刻,让小李和王玉刚都十分恐惧,瞬间有种说不清楚的感觉,不知道是到了阴间地俯还是遇到了古鬼复生。

      小冯被这奇怪的现象给惊呆了。他没感觉到有风,可一开始点不着灯,这会儿又看见火苗在无风的墓中这样旋转飘动——他害怕了。他眼睛盯着墓室上空的火苗,心里却想着赶紧往往墓外跑,嘴里喊着“鬼火——鬼火——,快——”。

      王玉刚毕竟年岁大些,虽说以前没遇到过这种现象,心里也很紧张不假,可又很好奇。说是“鬼火”,他倒不信,但又无法解释看到的现象,就想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他站着没动,对小冯说:“别怕,看看是咋回事儿。”

      小冯正想一个人跑出去,可他回头一看,却只看见王玉刚的头,看不见他的身子。正惊讶的想喊出来,却感觉后肩被什么东西拍了一下,当时就一声惨叫,吓得魂儿都没了。

      等王玉刚走到小冯跟前急切地询问,小冯才从刚才的惊吓中清醒过来。

      原来小冯点完汽灯后,除了看灯就一直盯着墓室上空的火苗,在黑暗中看的一直是较亮的地方。等他转身想跑出古墓时,猛往暗的地方一看,眼睛一时没适应过来,昏昏暗暗中只看见王玉刚的脸,却看不见他的一身深色衣裤。惊吓之中他又不自觉地往后一退,肩膀正好碰到架子上的木撑,就这么一下子自己把自己交给 “鬼” 了。

      小冯知道没碰到鬼,可是他再往上看,还能看到那团火苗在墓室上空旋转。他想立刻离开古墓,可又不敢一个人跑出去,生怕半道再遇到什么不测。而王玉刚却还没看够,还想留下来接着看。为此他们争论了一番,走的和留的又都想让对方陪着自己壮胆。正没有结果,那火苗好象看出了他们的为难,竟然知趣儿地在墓中消失了。前后大约有五分钟,最后什么也没发生,什么动静也没了。小冯和王玉刚再看古墓中的壁画,依然千百年来一样,静静地刻画在墓室的墙上,还是那样栩栩如生。刚才那种遇鬼遇仙的感觉,竟然和那消失的火苗一样,踪迹全无了。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估计你们会和当年的我一样,有这个疑问。

      可惜,没人能说得清楚。只是听有经验的人讲,应该还是有一股微弱的旋转气流在墓中。当时墓里的人们紧张,注意力又都在火苗上,感觉不到风也很正常。而火苗自然是汽灯点燃时带出来的,最后,也许是随着那股旋风旋转出墓了,也许是耗尽自熄了。

      考古队在挖掘汉墓时,三次遇“鬼”的故事讲完了。当年的小子辈,现在都成了老子辈,王玉刚也已去逝多年了。至于说鬼,这些入墓探坟,干了一辈子考古的人,都说没见过。

      是啊,古墓中的“鬼”,倒真得没什么好怕的。倒是生活中,经常有一些鬼言鬼语和鬼事,却要时刻引起我们的注意。

      (全文完)

      关键词(Tags): #考古#古墓#鬼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