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读点儿《诗经》之八 巧笑倩兮----美人 -- 平沙落雁

共:💬10 🌺1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读点儿《诗经》之八 巧笑倩兮----美人

    君子偕老, 誓与君子到白首,

    副笄(音机)六珈(音家)。 玉簪首饰插满头。

    委(音移)委佗佗, 举止雍容又自得,

    如山如河, 稳重如山深似河。

    象服是宜。 穿上礼服和合适,

    子之不淑, 谁知德行太秽恶。

    云如之何? 对她真是无奈何!

    玼(音此)兮玼兮, 服饰鲜明又绚丽,

    其之翟(音笛)也。 画羽礼服绣山鸡。

    鬒发如云, 黑亮头发似云霞,

    不屑髢(音笛)也; 哪用装饰假头发。

    玉之瑱(音钿)也, 美玉耳饰摇又摆,

    象之挮(音剔)也, 象牙发钗头上戴。

    扬且之皙也。 额角白净溢光彩,

    胡然而天也? 仿佛尘世降天仙!

    胡然而帝也? 恍如帝女到人间!

    瑳(音搓)兮瑳兮, 服饰鲜明又绚丽,

    其之展也, 软软轻纱做外衣。

    蒙彼绉絺(音吃), 罩上绉纱细葛衫,

    是绁(音谢)袢也。 凉爽内衣夏日宜。

    子之清扬, 明眸善睐眉秀长,

    扬且之颜也。 容貌艳丽额宽广。

    展如之人兮, 仪容妖冶又妩媚,

    邦之媛也! 倾国倾城姿色美!

    以上这首是《鄘风 君子偕老》,古今各家多以为这是在讽刺宣姜之作。宣姜本是卫宣公之子伋的未婚妻,不幸被宣公霸占,后来又与庶子顽私通,劣迹斑斑。“君子偕老”一句由此而来,寓意深婉,褒贬自明。全诗反复铺陈咏叹宣姜服饰仪容之盛美,是为了反衬其内心世界的丑恶与行为的污秽。

    呵呵,以上是学者们的观点,要我说这宣姜实在是倒霉透了,来嫁时还以为是嫁个小伙子呢,结果换成了个老头子,可母国也不肯出头管管,嫁到了卫国,管他是老子还是儿子,只要巩固了齐卫两国的关系就行了-----那时的女人,哪怕你是公侯的女儿,也不过是父兄们的财物,是可以作为礼品交换的,没有一点儿人身自由。

    女人做到这份儿上大概也心灵扭曲得不行了,后来这个宣姜跟宣公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寿,另一个叫朔,朔跟母亲宣姜在宣公面前讲大哥伋的坏话,搞的老头子要杀大儿子,先命大儿子出使齐国,让刺客先埋伏在半道上好杀了他,结果让二儿子寿知道了,就跑去告诉大哥,可大哥却说“君命也,不可以逃。”

    气得寿牙直痒痒,无奈只好偷了大哥的符节先去了,结果刺客杀了他,大哥到了一看,说“君命杀我,寿有何罪?”又叫刺客把他给杀了。

    瞧瞧这个美人小动唇舌竟搞掉了两个儿子的性命,其中一个还是亲生的。后来她与宣公的另一个儿子私通又生了一堆子女,其中的小女儿许穆夫人倒是个大大的才女,堪称中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关于她,后面还要提到。

    下一首是〈卫风 硕人〉

    硕人其颀, 好个修美的女郎,

    衣锦褧(音炯)衣。 麻纱罩衫锦绣衣。

    齐侯之子, 她是齐侯的女儿,

    卫侯之妻。 她是卫侯的新娘。

    东宫之妹, 她是太子的阿妹,

    邢侯之姨, 她是刑侯的小姨。

    谭公维私。 谭公又是她姐丈。

    手如柔荑, 手像春荑好柔嫩,

    肤如凝脂, 肤如凝脂多白润。

    领如蝤蛴(音求其), 颈似蝤蛴真优美,

    齿如瓠犀(音户西)。 齿如瓠子最齐整。

    螓(音秦)首蛾眉, 额角丰满眉细长,

    巧笑倩兮, 嫣然一笑动人心。

    美目盼兮。 秋波一转摄人魂。

    硕人敖敖, 好个高挑的女郎,

    说于农郊。 车歇郊野农田旁。

    四牡有骄, 看那四马多雄健,

    朱幩(音坟)镳(音标)镳, 红绸系在马嚼上。

    翟茀(音敌福)以朝。 华车徐驶往朝堂。

    大夫夙退, 诸位大夫早退朝,

    无使君劳。 今朝莫太劳君王。

    河水洋洋, 黄河之水白茫茫,

    北流活活。 北流入海浩荡荡。

    施罛(音古)濊(音或)濊, 下水鱼网哗哗动,

    鱣(音沾)鲔(音尾)发(音拨)发, 戏水鱼儿刷刷响,

    葭菼(音坦)揭揭。 两岸芦苇长又长。

    庶姜孽孽, 陪嫁姑娘身材高,

    庶士有朅(音切)。 随从男士貌堂堂。

    阅罢《硕人》,这幅妙绝千古的“美人图”,留给人们最鲜活的印象,无疑是那倩丽的巧笑,流盼的美目,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不错,本诗通篇用了铺张的手法,不厌其烦地吟唱了有关“硕人”的方方面面,如第一章主要说明她的出身门第的高贵,第三四章主要写婚礼的隆重盛大,而第二章集中描写了庄姜艳丽绝伦的美貌,柔软的纤手,鲜洁的皮肤,修美的脖颈,匀整洁白的牙齿,直到丰满的额角和修宛的眉毛,真是毫发无缺撼的人间尤物,可这些工细的描述都比不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八个字。

    前头那些描写还是以物比物,出来的效果只是个木美人,直到出了“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八个字才算把个美人写活了,美人之神采才算跃然纸上,那楚楚动人的笑靥和顾盼生辉的流波,是怎样的千娇百媚,令人销魂摄魄呢?

    几千年过去了,诗中所夸耀的高贵门第早已成为过眼烟云,“柔荑“”凝脂“等比喻也不再动人,只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仍然亮丽生动,光景常新,仍然能激活人们美的联想。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成熟的诗篇,所以它不论应用什么艺术手法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于是这首《硕人》也成为题咏美人的千古之祖,我们可以在〈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洛神赋〉中都能看到“她“的倩影,甚至〈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也不免让人联想起”她“来。

    元宝推荐:铁手,
    • 家园 花花!---来这补补文化课
    • 家园 【原创】读点儿《诗经》之九 于我归处----抽思

      蜉蝣之羽, 蜉蝣的羽啊,

      衣裳楚楚。 象穿着衣裳鲜明楚楚。

      心之忧矣, 心里的忧伤啊,

      於我归处? 不知哪里是我的归处?

      蜉蝣之翼, 蜉蝣的羽啊,

      楚楚衣服。 象穿着衣衫修饰华丽。

      心之忧矣, 心中的忧心啊,

      於我归息? 不知哪里是我的归息。

      蜉蝣掘阅, 蜉蝣多么光泽啊,

      麻衣如雪。 象穿着礼服洁白如雪。

      心之忧矣, 心里的忧伤啊,

      於我归说? 不知哪里是我的归结?

      这首是《曹风 蜉蝣》。蜉蝣是一种渺小的昆虫,生长与水泽地带,幼虫期稍长,个别种类有活到二三年的,但化为成虫,即不饮不食,在空中飞舞交配,完成起物种的延续后便结束生命,一般都是朝生暮死。

      蜉蝣又是漂亮的小虫,它身体柔弱,有一对相对其身体而言显得很大完全是透明的翅膀,还有两条长长的尾须,飘舞在空中时,那姿态是纤巧而动人的。而且,蜉蝣喜欢在日落时分成群飞舞,繁殖盛时,死后坠落地面,能积成一厚层。因而,这小东西的死,会引人瞩目,乃至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二千多年前,敏感的诗人借这朝生暮死的小虫写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暂美丽和对于终须面临的消亡的困惑。

      说起来,是“人生百年”-------或者往少说,通常也有几十年。但相比于人对生命的贪恋程度,这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人作为自觉的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就意识到死亡的阴影,于是人生短暂之感愈益强烈。

      当然,活着是美好的,而且人与其他一切生物不同,他们懂得以人的方式来装饰自己,懂得追求美的姿态。然而放在死亡的阴影下来看,短暂生命的装饰和姿态,实也是最大的无奈与最大的哀伤。

      于是,蜉蝣的朝生暮死的生命过程,它的弱小,美丽,以及它对自己鲜明的羽翼,鲜洁的容貌的炫耀,被诗人提取出来描画成人的上述生存状态的象征。

      这诗内容简单,结构更是单纯,却有很强的表现力。变化不多的诗句经过三个层次的反覆以后给人的感染是浓重的:蜉蝣翅膀的小小的美丽经这样处理,便有了一种不真实的艳光,那小虫的一生竟带上了铺张的华丽,但因这种描写之间相隔着对人生忧伤的深深感谓,所以对美的赞叹描画始终伴随着对消亡的无奈,那种昙花一现,浮生如梦的感觉就分外强烈。

      这诗的情调是消沉的,但人一旦追问自己:“你是谁?你往哪儿去?”深入骨髓的忧伤根本上是无法避免的。特别是在缺乏强有力的宗教的古代中国,由于不能对生死的问题给出令人心安的解答,人心格外容易被忧伤笼罩。但从另一角度说,对死的忧伤,困惑,追问,归根结底是表现着对生的眷恋,这也是人心中最自然的要求。

      《诗经》一共三百零五首,表现了那个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贵族们忙于祭祀,田猎,会盟,战争,婚姻等等,平民们忙于春耕,冬藏,采桑,织布,男婚女嫁。。。每个人都活得很实在,甚至是热烈,好象从来没人想起过自己是从何而来,又将归于何处这类玄而又玄的问题,这首诗在诗经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它开创了一个时代的风格,君不见汉魏诗歌里或多或少地带有这种人生苦短的忧伤和无奈。

      比如:“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这种挥之不去的忧伤也分明地表现在魏文帝的诗歌《善哉行》里: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溪谷多风,霜露沾衣。野雉群句隹,猿猴相追。还望故乡,郁何垒垒。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汤汤以流,中有行舟。随波转薄,有似客游。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 家园 长知识。
      • 家园 沙发花——
        • 家园 谢谢您的花。 不好意思得很,大部分分析都是抄的啦

          不过把这首诗跟汉魏诗歌联系起来倒是我个人的观点,这首诗在《诗经》里很突出,我觉的,大概是现实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转变接头,别的诗歌都实在的不行,恨不得连夫妻吵架,恋人拌嘴都搬上来。

          而这首诗宣扬的是生命的虚无和困惑,跟汉魏诗里的那种淡淡的忧伤一脉相承,到了唐代人们又重新自信起来,唐诗里这种情绪似乎不多见,可能与佛教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关吧-----从诗歌来分析中国古代的思想史似乎是件很有趣的事。

          • 家园 雁兄啊,俺倒是觉得

            你也可以尝试着自己翻一翻。诗经以四言为主,语气比较“散”,比较平和。把诗经翻译成整齐的七言诗,诗的原味儿就被冲淡了。

            • 家园 开玩笑呢,您这是,我也不是北大中文系古汉语专业的博士

              哪里敢糟蹋《诗经》啊?

              • 家园 怎么?糟蹋诗经成博士们得专利了?

                雁兄啊,他们得长处是训诂考据,你只管大胆译将开来,真要是比比翻译,还说不定鹿死谁手呢。

                • 家园 诗经是门儿学问,对学问可不敢乱来啊。

                  有人问什么叫抽思,抽思与愁思谐韵,诗人在为生命的短暂而忧愁,而生命是什么呢?说坚韧也坚韧,说柔弱也柔软,而且飘荡于天地之间,无根无源,和一根丝也差不多,成语不是有“命若游丝”一说吗?

                  再说忧郁会聚在心中团在一块儿,很象一个蚕茧,作诗的过程就是把思路抽出来整理清楚,作成的诗歌就成了一根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