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原创】黎巴嫩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Lebanon) -- 孔老大

共:💬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原创】黎巴嫩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Lebanon)

    看大家讨论黎巴嫩、真主党的,找了一篇黎巴嫩共和国简介。

    原文在此

    国名: 黎巴嫩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Lebanon)

    独立日:11月22日(1943年)

      国庆日: 11月22日(1943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中间为白色长方形,占旗面的一半;上下为两个红色长方形。旗地中间是一棵绿色黎巴嫩雪松,它在《圣经》上被称为植物之王。白色象征和平,红色象征自我牺牲精神;雪松被誉为黎巴嫩的国树,代表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和人民的力量,还象征纯洁和永生。

    国徽:呈盾形。盾面上为斜置的国旗图案,周围有白色绶带,底部的白色饰带上分别用阿拉伯文和法文写着“黎巴嫩共和国”。

    国树:雪松

    自然地理:面积10452平方公里。位于西亚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交界,南部与巴勒斯坦为邻,西濒地中海。海岸线长220公里。

    流光溢彩的贝鲁特

    全境按地形可分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东侧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东侧的贝卡谷地和东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纵贯全境,库尔内特—萨乌达山海拔3083米,为黎最高峰。河流众多,向西注入地中海。利塔尼河为全国最长河流。黎巴嫩属热带地中海型气侯。

    人口: 400万(2000年)。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还有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希腊人等。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和英语。居民约54%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

      首都: 贝鲁特 (Beirut),人口约180万(2004年),7月平均最高气温32℃,1月平均最低气温11℃。

    简史:公元前3000年来自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最早在该地区定居。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

    渔民在贝鲁特附近的海边打渔

    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等统治。16世纪成为奥斯曼帝国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侵入黎巴嫩,1920年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 1941年11月26日法国宣布结束对黎的委任统治,1943年11月22日获得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12月,法军全部撤离后,黎巴嫩获得全部自主权。 历史上的黎以冲突

    政治:黎宪法规定立法权属议会、执行权属总统。

    黎巴嫩真主党 黎巴嫩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

      外交: 黎奉行中立、不结盟和开放政策,与美、法等西方国家关系良好,是阿拉伯国家联盟,阿拉伯议会联盟成员国。

    1971年11月9日,黎巴嫩与中国建交。

    黎巴嫩刚独立时,信奉基督教的人口占多数,所以权力安排就是权力最大的总统一职由基督徒担当,而总理一职则归于伊斯兰教教徒。

    由于基督徒人口与伊斯兰教教徒人口生育率的不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伊斯兰教教徒人口超过了基督徒人口,旧的权力安排不再能反映各方真实的实力对比,就发生了内战。最终是基督教武装被彻底打垮。

    大家谈论黎巴嫩真主党命运时,应该考虑到黎巴嫩真主党是黎什叶派的政治和军事组织。只要什叶派人口没有大量减少,真主党就不会有麻烦。

    • 家园 黎巴嫩的不成文规定

      总统,总理,议长由分别由马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担任。国内人口究竟谁占大多数不清楚,也没人敢搞清楚,三派一致同意的是不搞新的人口普查。

      现任总统虽然是马龙派,但立场并不亲西方,相反却跟叙利亚关系很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