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革命 -- 西河泳者

共:💬40 🌺8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革命

    前两天兴致来了,随手写了个标题,回头就后悔了,没那个水平咋写啊。

    但既然开头就得往下走,个人水平不高,写东西没有啥章程,想到哪写到哪,大家凑合看。

    这回主要是想写点老辈参加革命的经历,年代久远,当事人大多故去,健在的基本老得慢慢枯萎中,他们大多没什么叱咤风云的经历,但作为一个革命者,正因为有象他们一样的千千万万的革命者,才能推动我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使得我们的民族走上复兴支路。

    我的家族出关很早,艰苦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尚武之风,老辈们都比较低调,基本都在务农。如果没有逢那场乱世,估计现在还在面朝黑土背朝天。

    工作原因不能每天上来,有空就来一段。

    关键词(Tags): #革命元宝推荐:MacArthur,
    • 家园 【花】╭★╯▄︻┻┳═╰★╮
    • 家园 【原创】 革命领路人

      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先来讲我们家族的革命领路人。

      他老人家是我们家族长房的长子,(按家里的排法我应称大爷)老人讲那是仪表堂堂,拳脚工夫颇为了得。

      黑土地上虽说肥沃,但属于我们的可不多,大帅拔完毛,土匪还得过遍篦子。大爷为了生计就跟走老毛子地界的老客进出关,说白了就是保镖。

      26年随老客进关,回时遇上大兵,让冯军刘汝明的第十师抓了丁,赶上了南口大战。那场战争就不罗嗦了,两个字 残酷。说不清是哪天了,大爷参加了反击的敢死队。老冯穷啊,当兵几月就没关过饷。枪炮不行,就片刀了。一夜激战,三百多人,就活了大爷一人,是让一个姓张的参谋从死人堆里拔出来的。大爷对此人十分尊敬,不光是救命之恩,此人极有才,保定毕业的。伤好后留在此人身边。战后老冯回来,经张参谋推荐入了老冯的卫队,别小看卫队,韩复榘等诸多西北悍将多出于亲兵。卫队里只大爷一个东北人,在第十师时跟刘汝明是老乡,还不算难过,到这可没咱混得。

      这是军阀队伍啊,跟我军有啥关系,慢慢道来。大爷是我家的革命领路人,谁又是他的领路人?暴大一干部,总设计师。有人该问,邓公咋能和一个西北军大兵联系上。嘿,就是有缘。不是国共合作吗,老冯当年不也打着三民主义的旗号吗,我党自然要派人,就是邓公,大爷就被指派给邓公当护兵。邓公在西北军时间不长,当时才多大,让老冯咋能信得过,没多久就打发走了。就是在这很短的时间,大爷的理想人生目标开始确立了,护兵变红了。经历了红色的西安后,大爷的心思彻底变了。大爷升排长了,这可是家族中第一个官,跟家里联系上了,族人纷纷来投,来时抱着当兵吃粮,混个出身的目的,可到大爷那就得挨骂,咱这是革命队伍,咱为啥守着黑土地受穷,洋毛子凭啥骑在咱头上,这就是当年大爷教育族人的开头两句。老冯没想到卫队里差点出了共产党。

      按说大爷的党龄应该很早,但一个事变改变了人生道路,就差几天就入了。清党了。组织上没让他走,留下来也能为革命工作,这一来就断了联系。

      又开始混战,想来大爷此时应该十分郁闷,理想 前途一片茫然。中原大战兵溃,流落街头,几近要饭。幸得在开封遇上张参谋,本来要带到北平宋部,但大爷素敬赵博生,遂书推荐信至26路军,日子开始稳定,族人闻讯,来投。

      要是没有那场起义,我想族人现在大多应该在海峡对面生活,之后大爷的经历我知道的很少,历史只是告诉我37年牺牲在河西走廊,时年三十二岁。

      写到这眼前浮现出那片景象,铁蹄踏着戈壁,骑兵嚎叫着,一个东北汉子带着理想,带着未尽的理想,扑上前去------

      狂吼迎敌,决一死战。

      借句诗:祁连落日辉煌,戈壁殷殷浑红。

      作为军人,他达到了武德的最高境界。凄凄悲悲轰轰烈烈。

      军人魂。

      关键词(Tags): #西北军
      • 家园 好文章,花!
      • 家园 西路军

        很早就知道我爷爷当年就是西路军的一员,过河(黄河?)前被马家军冲散了,捡了一条命回来。他的一位好朋友当时已经过河,部队被击溃后靠讨饭回归组织。此后一直幸存到解放后,直到去年才去世。

        我爷爷可惜去世的早,在我对这段历史开始感兴趣前就不在了。据说老人家记性极好,所参加的战役几点几分发生什么事记得清清楚楚。可惜啊,否则应该可以挖出不少东西呢。

        • 家园 没过黄河就不叫西路军了

          难道是黑河?从那里回延安也得要饭啊

      • 家园 花顶
      • 家园 西宁的烈士陵园里掩埋着许多当年西路军将士的忠骨

        西宁的烈士陵园里掩埋着许多当年西路军将士的忠骨,其中有个万人坑,立了碑,朱德题的字。

        当年,红四方面军西征队伍被马步方的骑兵彻底打垮了,俘虏男的大部遇害埋在那个万人坑里,女的分配给了属下,当地人管她们叫“红军婆”,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对她们待遇好起来。小时候听说董振堂烈士是被裹到大炮口上轰出去的。。。。

        那些死去的红军将士许多连名字都没留下。

        记得有个片子说解放后,整理遗骸时候,发现了一枚公章,那个好汉一直藏着这枚公章,他是被活埋的。

        • 家园 董振堂是在高台阵亡的

          被绑在大炮上炸死的是熊厚发,和李先念齐名的红军青年将领,河西走廊还有一个重大损失就是著名的夜老虎团全军覆没了。

          • 家园 有点搞不懂的是

            被绑在大炮上炸死是怎么样子的?如果是发射炮弹的话,一个物体挡在炮管口会炸膛吧。没有对烈士大不敬的意思,只是想弄明白。

          • 家园 算上董,被大炮炸死的人选是第三个了

            董,孙玉清,熊厚发。

            想想也很有趣。南征北战那5万人典故我见过5万头猪和5万只鸭子两个版本,至于谁说的,那更是n个了。

            董的死也有三个版本,战死,自杀,突围后被杀。要么说考证是个大功夫呢。

            • 家园 说到“5万头猪”的典故

              我认为“5万头猪”真是比抓5万个俘虏难度大多了,好歹俘虏们能听懂“缴枪不杀”、“到XX指定地点集合”之类的命令哈~

            • 家园 都是和台独分子吵架吵成这样的

              知道这个典故的决不会说是猪,都知道是鸭子。但是在我们这边的吵手一听到这个马上当炮弹用改装加大威力一加工就成猪了

            • 家园 萨老大是考证专家,我只是小时听说而已的:)

              萨老大是考证专家,我只是小时听说而已的:)算不得数的。

              网上找了找,萨的说法更可信的,这个“熊厚发”牺牲时仅24岁,要是能活下来去打鬼子该多好呀!

              意外发现秦基伟竟然也是当年西路军一员,还被俘了,幸运的是活下来了。

              网上找到刘亚洲写的一段,可作佐证。

              "李先念主席当军长时,手下有一个英勇善战的师长,叫熊厚发,二十四岁。西路军失败后,他跟随李主席一起撤往祁连山。这时,他的师政委逃跑了,还偷了李主席一匹马。熊厚发大怒,猛地一拍,把胳膊拍断了。我问李主席:“拍桌子呀?”李主席说:“哪有桌子拍?是拍在石头上!”后来伤口化脓,不能随部队走,留下养伤,被马匪俘虏,押至西宁,绑在炮口上用炮轰死。马匪把其它战死和被杀害的红军师以上干部的尸首用毛毡包起来,用火车运往南京邀功。天气寒冷,尸体冻得硬梆梆的,居然可以不用人扶就直立在车站月台上。排成一排。"

              • 家园 熊厚发是负伤在先,否则不会拍断胳膊

                董振堂是阵亡的,马步芳出逃后有回忆写这部分内容,因为同属马家军的马鸿逵与董有旧交,曾来电希望活捉董自己来劝降,而马步芳回报他董已经在作战中阵亡了。实际上按照西路军残部自己的回忆,说董是在下令掩护骑兵团(师?)突围之后不久负伤坠城阵亡(也有说自杀),实际上骑兵也没有突出去多少,因为五军团自己的真骑兵没过黄河来,这里的骑兵是拉马就上的“假骑兵”,战斗力不行。

                曾经见到董阵亡后遗首的照片,神态安详,如果是被炮炸死,是不可能有完整的遗首保留下来的。

                熊厚发留下来的时候,曾经派了一个排在附近打游击掩护他,但他还是在搜山时不幸被俘牺牲。

                幸亏陈云在新疆接应,才将西路军残部救护下来,但遗憾的是当时又有一次“甄别”,通过谈话询问活下来的官兵愿意去延安还是去苏联,说愿意去苏联的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