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钱钟书给王安石挑的一个刺 -- dreamflyer

共:💬35 🌺5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钱钟书给王安石挑的一个刺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这首诗,从艺术上看只是一般。它之所以千古流传,后来还进了语文课本,关键原因是一个“绿”字。从古到今,语文老师们都告诫我们:文章是改出来的!说完,他们一定会举这首诗作为例子。

    最早提到这件事的是南宋的洪迈,他在《容斋续集》中记载,江南有个士人家中收藏了王安石的草稿。稿中开始写的是“又到江南岸”,王安石圈去“到”字,在旁边批注“不好”,改为“过”;接着圈去“过”,改为“入”;再圈去,改为“满”……总共圈了十来次,才定为“绿”。

    洪迈在原文中并没有赞叹王荆公作诗的认真。紧接着的下文中,洪迈又举了其它几个类似的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文学作品的现在版本和过去版本的不同。

    也就是说,把王安石这首诗当作“勤于修改”的标本,并不是洪迈的本意。那时还是宋朝,王荆公的后人以及“粉丝”还很多。洪迈是个聪明人,他知趣地不对这首诗进行评价。

    几百年后的另一个文论家就不客气了!此人正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钱钟书。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讥讽道,王安石好像对这个“绿”很得意,在后来还用了一次,“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送汝过江时”。

    然而,不幸的是,“绿”字的这种用法,在唐诗之中早就是被用滥了的!钱钟书嘲笑道。然后随手就举了几个例子:

    丘为:“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李白:“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常建:“行药至石壁,东风变萌芽。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

    一句话,王安石用这个“绿”字,其实是很不高明!

    钱钟书揭了别人的短,还不肯罢休,进一步推测起王安石这样做的动机来。他估计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 王安石是忘记了唐人的诗句而白费心力。

    2. 王安石明知道这些诗句而有心立异。

    3. 他的选定“绿”字是跟唐人暗合。

    4. 王安石是最后想起了唐人诗句而欣然延用。

    5. 王安石自觉不能出奇制胜,终于向唐人认输。

    到底是哪种可能性最大呢?钱先生挑够了刺,心满意足地就此打住,给读者留下几个悬念去伤脑筋。

    其实,我们不难推测王安石当时的打算。很明显的,这个“绿”字的用法,钱钟书懂,洪迈懂,这么多唐代诗人也都懂!王安石号称“宋朝读书第一”的人,哪里有不懂的道理?我的看法是,他先是有心想标新立异,但后来却是有心无力,最后只好向唐人投降!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宋诗和唐诗的差距,以及学问家和诗人的差别!

    附一篇:王安石读书之博

    (这是很久以前我不知从哪里看来一则笔记)

    有一次苏轼去拜访王安石,恰好王当时很忙,就请苏轼先到书房去休息。

    苏轼进书房一看:好家伙!满坑满谷,架上桌上,到处堆满了书!苏轼心中就起了点文人相轻的念头,心说:天下人都说王安石无书不读,哪里可能?这么多书未必他都读过?

    于是,苏轼从最偏僻的角落摸了本薄薄的书出来,拍拍灰尘读了起来,打算等下见到王安石后考他一考!

    书中记载的是个有趣的故事:

    有个女鬼怪抓了个男人到山洞里成亲。每次出去找吃的,女怪都要把山门关好。等找到食物回来,推开门,一定亲热地问一声:“夫君安好?”

    结果就恼了一个男鬼怪,你寂寞想成亲可以找我呀,找个凡夫俗子来干什么?

    于是,有天男怪趁女怪出去找食物时,摸上门去,不客气地把那个可怜的男人一口吞之!吞完了他还不走,静静地蹲在洞里等女怪回来。

    不久,女怪携食物而归,推开门,照例亲切地问:“夫君安好?”

    黑暗中,男怪骄傲地回答:“被吾吞食之!”

    不知不觉,苏轼看故事看入了迷。猛一抬头,王荆公已经到了书房门口,苏轼连忙放下书本站起来问安,他本来应该说:先生安好?

    但不幸受到故事的影响,出口竟是:“夫君安好?”

    王荆公听了先是一愣,然后笑笑,昂首骄傲地说:“被吾吞食之!”

    关键词(Tags): #钱钟书#王安石元宝推荐: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