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提出了一种生命起源的新学说 -- forger

共:💬78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我提出了一种生命起源的新学说

    生命起源有很多现在没有得到解释的问题,

    比如原始生命的物质来源,生命所必需的那么多种有机物,是怎么一个一个起源的。

    这些有机物是怎么聚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有膜的小个体(细胞结构)

    生命又如何获得所需要的物质,而不沉入海底,或者被紫外线破坏,等等

    我的理论都能够完美的解释。

    我96年上大学,研究了三年,99年琢磨出来人类起源,发现和AAT(Aquatic apes)很相似,(国内之前几乎没有AAT的报道)。又花了一年基本上琢磨出生命起源的理论。

    但是国内没有办法发表,不知道在这里登出的,是否有人能够推荐发表一下。

    关键词(Tags): #生命起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鼓励思考,送花。

      虽然我不认为你提的理论正确。

    • 家园 国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要当科学家了。。。这是好事

      可是看多了越来越多的人只是半瓶水不到就觉得自己可以给某个问题一个圆满的,不同于‘世俗的’解释。我只能说。。。学习啊,学习,再多多学习。。。

      就象前二年,我的一个国内的同学,自称搞出了某个定理的证明。可是大学教授们都不理他。很冤枉。。。可这位老兄,对数学的理解,只限于大学高等数学。。。我只知道,很多教授同志们,不是不open mind,实在是,要给他解释,不如把他当小学生,指导学习那么10年,比较来的合适。。

      科学来自于广泛扎实的基础,不厌其烦的证明,严密的设计,还有反复严格的实验和数据。呵呵,不是拍脑袋就来的。

      • 家园 这就是所谓的,大胆的假设,谨慎的论证

        很多人不明白,科学不是简单的经验,而是对经验的总结。就这一点来说,科学是超出了日常生活的层次的。而这仅仅是泛泛的科学。具体到某个论题,许多科学家已经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在这个论题上,已经把几乎所有能够想到的,都想到了一遍,都试验了一遍。之所以没有成功,大多数不是因为没有找对方向,而是因为没有手段去证实。很多民间科学家,甚至科学工作者不明白这一点。

        从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所有的科学发现,总是集中在三个方面上:新的技术核试验手段,新的材料,以及新的视点。而最后一点,是最困难的,也是对人类进步最重要的。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的诺贝尔奖,都集中在了这一方面上。

    • 家园 民科味道很重

      兄弟不是学这个的,但是琢磨出来人类起源的故事听过一些,让人帮助推荐发表的也不少,赫赫。

    • 家园 【原创】终于从新兵混出来了

      西西河的制度很奇怪,前两天刚注册就能发贴,忽然就变得不能回复和发贴了,还好,终于被

      我发现新兵营了,那就把文章先放在里面,再麻烦斑竹大人转到科学版上去吧。

      其实我提出的生命起源理论是挺简单的,几句话说完了,大家未必记住了,所以就扔了几个包袱

      (这个是西西河的传统了),希望能够听到更多意见,既然原贴作为新兵无法回复,干脆一次把所有的都

      说完算了。

      1、我是如何解释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的:

      很简单,彗星进入大气层的时候,发生爆炸,高温高压使得彗星中的二氧化碳、水、甲烷、一氧

      化碳、氨等物质,聚合成了复杂的大分子,这些大分子应该分子量很大,含有复杂的各种基团,比如氨基、

      羟基等等,但是,这种大分子是胡乱聚合的,没有什么规律,并不是成型的蛋白质、核酸这样的大分子。

      为什么现在这个过程不能重复了?因为大气的成分发生了变化,氧气会把这些大分子重新氧化成

      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没有办法保留下来,而在原始地球大气中,空气中高含量的二氧化碳不仅仅能够保

      留这些大分子,甚至还会成为聚合反应的原料之一。

      这些大分子,仅仅是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变成生命所需要的各种有机大分子化合物,还需要一

      个部分分解,重新组合的过程,在水的作用下,大分子发生了降解,从一部分比较弱的键开始断裂,同时

      当环境发生变化,发生脱水时,又会重新发生聚合。(这个反应不是发生在大海中,而是空气中,下面会

      有更详细的介绍。)

      最终,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生命所需要的物质,尤其是酶(不一定是完全的蛋白质,但是有

      催化作用的有机分子)终于出现了。生命起源也就具备了物质条件。

      如果要实验证明,并不困难,模拟彗星和原始大气,引爆一下,收集产物就可以了。

      2、我是如何解释从有机小分子到细胞这一过程的。

      彗星引发的大爆炸,不仅仅会产生有机大分子,还会将大量的尘土抛向空中,形成“核冬天”,

      恐龙就是因为常年的黑暗,失去食物而饿死光了的。这些灰尘,不仅仅可以遮挡可见光,更可以遮挡紫

      外线,同时会使地球的温度下降。

      由于彗星的大部分组成物质是水,在爆炸过后,以尘土为核心,水汽会冷凝成小水滴,飘浮在空

      中,也就是我们看到的云,由于有机分子的比重一般不大,在爆炸后,也会悬浮在空中,和水滴发生结合,

      这个时候,水会使有机分子发生分解,其结果,氢含量更高,比重更小的“类脂”物质,会因为表面张力

      的原因,分散到这个复合小水滴的外表面,也就是形成了对生命至关重要的“膜”。我们现在就可以说,

      这个复合小水滴,就是细胞的雏形,它们在天空中飘浮,会和别的水滴相遇,互相融合,也会由于温度、

      湿度的变化,蒸发掉一部分水,在水滴内部,同样不断发生着分解、重新聚合的化学反应。这就可以说是

      原始的新陈代谢,水滴太大了,也会在气流中被吹成两个或几个,我们可以说这是生殖的雏形。

      总而言之,彗星爆炸后,在空气中飘浮的富含有机大分子的水滴,就是细胞的雏形,在这个雏形

      中,完成了生命起源的物质和结构准备。

      水滴就算落到地面或者水中,由于膜的作用,它们还是和周围世界隔离开的,拥有内部的小环境

      ,可以继续进行着各种反应,直到变成生命为止。(我认为,落入大海,很可能会吸收过多水分,而引起

      原始细胞破裂,而在陆地上,下雨,晒干的过程,反而能促进演化的进行,生命更可能实现出现在陆地上

      再经过河流进入海洋的。仅仅一毫米的尘土,就能阻挡住20米深的海水都无法遮挡的,致命的紫外线。

      一个直径10公里的彗星,重量就有几百万吨,其中如果1%的物质转化成了有机大分子,其质量就

      有数万吨,而其能产生10的二十次方个小水滴,在数年的飘浮过程中,其中某个小水滴变成了生命,并不

      奇怪。

      3、我的理论和现有理论的主要差异以及其意义。

      现在所有的理论基本上都认为,生命起源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亿年的时间,而我的理论认为,

      生命起源可以是一个很快的过程,也许几年几十年,就可以完成。生命起源的难度,远远比想象的要小。

      这么一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火星、金星都同样会受到彗星的撞击,其中

      产生生命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有研究说火星来的陨石里面有小的有机颗粒,用我的理论一下就能说明

      这些有机颗粒的来源。)我们和它们的唯一区别是,我们现在的环境,更加是和生存。

      再有一点,未来一两百年后,当人类有能力时,可以使用彗星去撞击金星,降低其温度,同时,

      生成大量的有机物质,使金星变成第二个地球。

      恩格斯说过:“生物是化学构成物沿着从简单到复杂的质变途径进化的结果。”在我的理论中,

      彗星爆炸后形成的大分子有机物,其分子量肯定远远大于生命体中的各种分子,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

      程,是一个很复杂到简单,再到复杂的过程,并不是直线的简单到复杂。另外,这个过程具有一定的偶

      然性,也是一个跳跃的过程,(生命的起源也许经过了相当多的彗星撞击之后,效果累计才形成了。)

      并不是一个必然的,平稳的过程。

      如果说具有了生殖、应激性和新陈代谢三大特征的有机体就是生命的话,生命的起源应该并不

      是那么复杂而神秘的,与之相比,生命能够在变化多端的环境中幸存下来,那才是非常困难的。

      也许3、50年内,人类登上火星,找到我提出的那种有机物颗粒,我的这个理论才能得到证实,

      相信我能活到那一天的,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在那之前,能让世人知道有这个理论。

      • 家园 嘎嘎,我是混出来之后才知道新兵营这个东西的

        注册了一个ID,然后每日自动登录来看萨苏的blog。全看完之后就可以随便发言了,然后才发现新兵营

      • 家园 很有意思

        彗星进入大气层的时候,发生爆炸,高温高压使得彗星中的二氧化碳、水、甲烷、一氧化碳、氨等物质,聚合成了复杂的大分子,这些大分子应该分子量很大,含有复杂的各种基团,比如氨基、羟基等等,

        这些气体差不多就是现代工业里的气化产物,虽然比例肯定是不同的

        也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

        不过在里面似乎没有大分子被观察到

      • 家园 挑毛病

        我来挑一下毛病

        发生爆炸,高温高压使得彗星中的二氧化碳、水、甲烷、一氧化碳、氨等物质,聚合成了复杂的大分子,这些大分子应该分子量很大,含有复杂的各种基团,比如氨基、羟基等等,

        彗星一般不会爆炸,和空气摩擦产生高温高压会使大部分原子都电离,只有极少数能够合成有机分子,形成大分子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撞击地面以后的产生的高温高压同样只能产生极少数有机分子。

        氢含量更高,比重更小的“类脂”物质,会因为表面张力的原因,分散到这个复合小水滴的外表面,也就是形成了对生命至关重要的“膜”

        可能悬浮的小水滴要形成完整的类脂膜,类脂分子的浓度要相当高,这也是相当小的概率。

        最重要的一点:这个理论还是没有解释生命的起源。直到形成类脂膜包裹的小球,以前都有人提出过,也有实验证实,从小球到真正的生命才是生命起源的核心问题。但是,你的理论:

        我们现在就可以说,这个复合小水滴,就是细胞的雏形,它们在天空中飘浮,会和别的水滴相遇,互相融合,也会由于温度、湿度的变化,蒸发掉一部分水,在水滴内部,同样不断发生着分解、重新聚合的化学反应。这就可以说是原始的新陈代谢,水滴太大了,也会在气流中被吹成两个或几个,我们可以说这是生殖的雏形。

        总而言之,彗星爆炸后,在空气中飘浮的富含有机大分子的水滴,就是细胞的雏形,在这个雏形中,完成了生命起源的物质和结构准备。

        水滴就算落到地面或者水中,由于膜的作用,它们还是和周围世界隔离开的,拥有内部的小环境,可以继续进行着各种反应,直到变成生命为止

        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我上次提到的理论,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另外,从小球到生命,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一般认为,在长期的复杂演化过程中,小概率事件是必然发生的;两个小概率事件的联合是很难发生的,但是也许可能;三个以上的联合是不会发生的。

        也就是说,某个彗星撞地球,产生了一些有机分子,其中一些水滴里面因为某种原因富集了足够多的有机分子(小概率一),这些水滴里面有一些水滴中有足够多的类脂类分子,形成了完整的类脂膜(小概率二),有些被类脂膜包裹的小水滴稳定了足够长时间,演化成了细胞(小概率三)。这样小概率事件联合应该是不会发生的。

        现有的生命起源理论只需要一个小概率事件,就是在局域的水中,有足够多种类的有机物富集。

        比较一下,人们显然会选择现有的理论。

        • 家园 我觉得不是毛病,是你没理解

          彗星一般不会爆炸,

          ——通古斯什么都被你无视了

          和空气摩擦产生高温高压会使大部分原子都电离,

          ——电离之后的原子去哪里了?这种粒子可是撞到什么就会和什么反应的。

          可能悬浮的小水滴要形成完整的类脂膜,类脂分子的浓度要相当高,这也是相当小的概率。

          ——不需要很多,你看一滴油能够覆盖一个湖面的例子吗?

          单分子膜所占的百分比很小就够了。

          从小球到生命,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所有的生命起源学说都有这个过程。

          • 家园 你需要学习,这是我的结论

            学习学习再学习。。。。。。。。。。。。。。

          • 家园 好吧,我们来严格的推算一下 (一)

            首先,让我们假定所有的彗星都会产生爆炸。

            要想研究彗星的爆炸,先让我们看一下彗星的物质组成。

            彗星的性质目前还不能确切知道,科学家通过彗星的光谱猜测到它的一些性质:光谱分析表明彗星存在有OH、NH和NH2基团的气体,这很容易解释为最普通的元素C、N和O的稳定氢化合物,即CH4,NH3和H2O分解的结果,这些化合物冻结的冰可能是彗核的主要成分。——Wikipedia

            彗星有三個部分,分別是彗核(Nucleus);彗髮(Coma)構成彗星的頭部和彗尾(Tail)。

            彗核

            彗核現在一般形容為骯髒的雪球(Dirty Snowball)。彗核是彗星的主體,彗星成分全在彗核,形狀類似小行星;主要由冰組成,其次有塵埃、甲烷、氨、少量金屬、二氧化碳、氰和甲基氨。

            彗髮(Coma)和彗尾(Tail)

            運行到太陽附近時,彗星物質受太陽輻射的照射、蒸發與太陽風的吹襲,才形成彗髮與彗尾。——海阔天空

            由此可知,因为彗星的主要成分是冰,所以,如果彗星爆炸的话,爆炸的过程,就是物体内部急速燃烧,然后内部的空气体积急速扩大,外壳被内部的压力所裂碎的过程。按照彗星的组成成分,想发生跟普通的爆竹一样的爆炸,需要内部产生的空气体积,至少要占到原体积的5倍以上,(因为空气有可能被压缩)那么是什么东西在一团主要成分是冰的彗星内部发生剧烈燃烧,并引起爆炸呢?按照彗星的成分分析,水和尘埃肯定是不行了,那么能够起作用的,主要应该是甲烷、氨、氰和甲基氨。

            让我们回到地球冷却后的史前时代,根据现有的证据,当时的大气是还原态的,也就是说,氧气的含量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在那个时代,任何爆炸的发生跟我们现在是不一样的。因为现在的空气中富含氧,所以只需要能够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物质存在就可以了。在氢气和甲烷为主的还原态气体中,能够燃烧的,必须是富含氧化成分的物质,如氧气或者其他的物质。那么彗星爆炸所需要的氧气自何处来呢?

            肯定不是地球大气所提供的,剩下的来源只有彗星本身。彗星本身是不含氧分子的,要想产生氧气,只能是通过水和二氧化碳分解来产生。而这两种物质的分解可以由如下的手段造成:

            超级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混合形成的锰酸洗液,理论上可以将水分子的氧气还原,虽然效率低下,但是总会产生一点,这对于彗星来说是不现实的,划掉。

            电解反应,无论是交直流电都可以,或者天空中的闪电也可以,只不过闪电电解后复合形成水的过程极端迅速,是纳秒级别的。而且彗星的主要成分是冰,所以闪电会直接大部分的通过冰这个导体流过,电解的效率低下。所以这一点也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和气体来提供爆炸所需要的能量。划掉。

            由此可知,我们没有办法在彗星内部形成足够的氧化性气体来产生爆炸所需要的几句燃烧和热量。

            有人要说彗星从天外进入大气会剧烈摩擦产生热,这倒不假,但是这热量是由外向内的,也就是说把彗核外部的冰先溶化成了水散失掉以后才可能作用到内部的结构。这可以将彗星整个的融化掉,但是却不能形成爆炸。

            有人要说,那么通古斯大爆炸是怎么回事?

            首先,没有证据表明通古斯大爆炸是由彗星引起的。很多研究者认为是陨石,或者近似陨石成分的短周期彗星,(这类彗星所含的主要是尘埃和岩石)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彗星(主要成分是水)。其次,要知道,通古斯大爆炸并不是发生在地球的形成早期,而是在1908年。即使是传统意义上的彗星,也不说明任何问题。再次,没有任何一个证据表明在地球上曾经有过彗星形成的大爆炸存在的痕迹。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彗星产生爆炸是个伪命题,是错误的。

            • 家园 不同意水风兄的说法

              1、什么是爆炸?爆炸是个能量急剧释放的过程。一定氧化才会爆炸吗?

              按照你说的:

              “能够燃烧的,必须是富含氧化成分的物质,如氧气或者其他的物质。那么彗星爆炸所需要的氧气自何处来呢?”那就未免理解错了爆炸的意思啦。

              彗星的爆炸根本不需要氧气,这是个能量急剧释放的过程,彗星那么大的动能,转瞬间便成热能,这是多大的能量呀。

              能量这样快速释放的结果,你说不是爆炸是什么?原子弹爆炸也没看到里面有多少氧气不是?

              “由此可知,我们没有办法在彗星内部形成足够的氧化性气体来产生爆炸所需要的几句燃烧和热量。

              有人要说彗星从天外进入大气会剧烈摩擦产生热,这倒不假,但是这热量是由外向内的,也就是说把彗核外部的冰先溶化成了水散失掉以后才可能作用到内部的结构。这可以将彗星整个的融化掉,但是却不能形成爆炸。”

              热量是会从外向内传导的,你说外面几千度了,里面还会是零下几百度吗?温度升高了就会汽化,如果小的话,气体一下子就会释放出去,如果比较大呢?散布出去就会导致内部温度压力急剧升高的。

              而且,再大点的彗星,撞到地面上的时候,那个能量可不是盖的,这个能量释放的过程,还不足以形成爆炸吗?

              兄台估计有生物实验室的条件,你就按我说的,找一点干冰加氨水,放在塑料管里,再微波加热,这个动静,绝对不输过过年放的二踢脚,这难道不算爆炸吗?

              另外,引用功能怎么用呀,介绍一下

              • 家园 再说爆炸和撞击

                前几天瞎忙,今天腾出手来写点正儿八经的东西了。

                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我们要讨论爆炸。爆炸不爆炸,是次要的问题。重要的问题,是这个过程是否能够提供有机物合成的必要能量。

                很简单,彗星进入大气层的时候,发生爆炸,高温高压使得彗星中的二氧化碳、水、甲烷、一氧化碳、氨等物质,聚合成了复杂的大分子,这些大分子应该分子量很大,含有复杂的各种基团,比如氨基、羟基等等,但是,这种大分子是胡乱聚合的,没有什么规律,并不是成型的蛋白质、核酸这样的大分子。

                我之所以在这里用有机物,而不用大分子,是因为大分子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生物学上普通意义的大分子是指分子量过千的有机化合物。很多人提到大分子的概念的时候,指的是多分子聚合体。任何聚合体中单体数量少于20的,都不算是大分子。这样的大分子,分子量都在十几万以上。单个的核苷酸,不过200、300的分子量。单糖的分子量,很多都不过百。脂肪酸要稍微大一点,也不过200-300的样子。氨基酸就更小了,最大的氨基酸的分子量也不超过200。这些分子,无论在化学上,还是生物上,都不可能被称为大分子。我不知道您的大分子是个什么概念,还需要您给解释一下。

                我们知道,爆炸这种剧烈反应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量绝对不会超过1000。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越大的有机物,其合成所需要的能量也就越高,而这么高的能量,不能直接由爆炸所提供,因为如此高的能量直接就把有机物给碳化了。而需要级联的反应,现在人工化学法合成氨基酸,就是用的级联的化学反应。第二个,越大的有机物,也越容易被分解。爆炸如此剧烈的反应,即使生成了大分子,也会立刻给降解掉。这个结论被米勒试验以及其后的一系列试验所证实。

                即使我们回到您所提到的氨水加干冰地反应,直接的产物只有一个,就是尿素,而且反应的效率还是十分低下。这种效率在自然界的有机物积累中,只有极大量的反应,才有可能形成可观的效果。因为有机物的合成都是级联反映。如果反应步骤是5,那么即使每级90%的效率,最终的效率也只有0.9 x 0.9 x 0.9 x 0.9 x 0.9=0.59。如果反应效率只有50%,那么5级反应的最终效率0.031。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般有机物的合成是多么的复杂,从无机物化学合成赖氨酸需要12步。这还是分子量只有146的小分子产物。

                所以我不清楚您所说的

                这些大分子应该分子量很大,含有复杂的各种基团,比如氨基、羟基等等,
                这样的分子,要合成起来,会有多少个步骤,但是有一点我们是清楚地。就像没有上帝说要有光,就会出现光一样,这样的大分子,不可能在爆炸中产生。

                然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爆炸和撞击。

                对于彗星,唯一可以类比的,只有一样东西,就是冰雹。彗星跟陨石不一样。陨石在下降过程中可以累计热量,但是彗星这个大冰球不行。因为外部的冰层在被加温到一定的温度之后,会立刻挥发成气体。这在平流层外只有零点几,甚至零点零几的大气压的大气层里面是毋庸置疑的。而进入平流层以后,彗星可以近似看作一个大冰雹。冰雹在下降过程中的确会被加热,然后他们就挥发,体积缩小。在下冰雹的时候,我们没有见过在空中爆炸的冰雹过。而且,冰雹如果从平流层底开始落下的话,速度可以达到每秒近千米的速度,也就是彗星撞击地面是速度的1/10。可以近似的来模拟彗星撞击时发生的情景。我们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哪一次冰雹在撞击地面的时候,形成了大爆炸。也可以由此来推断,即使速度增加到十倍,在远远低于光速的情况下,不会产生什么奇迹效应,形成所谓的彗星大爆炸。

                所以,您的理论一开始就是错的,首先,没有彗星形成的大爆炸;其次,即使形成了爆炸,也只能产生低级的简单有机化合物,而不能形成您所说的复杂的有机大分子。如果没有复杂的有机大分子,那么您的一切理论假说都使不成立的。

                至此。

          • 家园 突然发现回帖了,善意提醒一下,此帖有滑向民科的倾向

            我的回帖尽量给你完整的回答,但是你从中间单独取出一句半句话,不管上下文的条件,然后说这是不对的,或者应该如何... 这种方式对讨论问题无益,有滑向民科的嫌疑,要小心了。

            最后,也回答一下你的帖子:

            彗星一般不会爆炸,

            ——通古斯什么都被你无视了

            慧星在大气中摩擦产生高温发光发热和撞击地面通常不称为爆炸。

            和空气摩擦产生高温高压会使大部分原子都电离,

            ——电离之后的原子去哪里了?这种粒子可是撞到什么就会和什么反应的。

            我的原文是:

            和空气摩擦产生高温高压会使大部分原子都电离,只有极少数能够合成有机分子,形成大分子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撞击地面以后的产生的高温高压同样只能产生极少数有机分子

            电离之后的原子撞倒什么就和和什么反应不等于产生大量有机大分子,而只会产生大量小分子并且破坏附近的有机大分子。

            可能悬浮的小水滴要形成完整的类脂膜,类脂分子的浓度要相当高,这也是相当小的概率。

            ——不需要很多,你看一滴油能够覆盖一个湖面的例子吗?单分子膜所占的百分比很小就够了。

            可能悬浮的小液滴直径很小很小,所以比表面很大,要能形成类脂单分子膜需要很高的浓度。而满满一湖水是悬浮不起来的。

            从小球到生命,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所有的生命起源学说都有这个过程。

            我的原文:

            另外,从小球到生命,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一般认为,在长期的复杂演化过程中,小概率事件是必然发生的;两个小概率事件的联合是很难发生的,但是也许可能;三个以上的联合是不会发生的。

            是的,所有的生命起源学说都有小概率事件,但是你的理论要求太多(>=3个)的小概率事件同时发生,所以你的理论反映了真实的生命起源的可能性和其他理论相比也是二阶以上的小概率事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