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闲聊铸币税 -- MRandson

共:💬67 🌺8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闲聊铸币税

    铸币税是发行货币的国家或组织的一项重要财政收入。

    怎么理解铸币税呢。我们可以先从铸币讲起。最早的货币是金属货币,中国是铜钱,欧洲是金币或银币。

    在最早的时期,金币银币也好,铜钱也好,都应该是和等质量的金属等价值的。一个金币10克,一百个金币,和一公斤的黄金应该是等价值。史书中常见动辄商金几百斤,其实是赏的纯铜。历史上最牛的是皇帝赏给下属铜山,自己去开采去吧。具体赏给过谁,我记不清了,有兴趣的可以查一查。

    中国最早征官方收铸币税的事情,个人理解,应该是发生在汉武帝时期。诸侯要向汉武帝进贡皮币,当时的皮币,一个就价值40万钱。所谓皮币,就是用鹿皮做的一种钱币,有中央政府制造,向诸侯出售。一枚皮币成本也许不到1000钱,这么一搞,纯利39万多钱。

    由此可见,中央政府想征收铸币税:第一、可以压低制造货币的成本;第二、也可以提高货币在公开市场的购买力;第三、必须对应货币总量的增加;第四、必须有强制措施,保证中央政府的货币的唯一性,禁止任何人拒收法定货币,更严禁其他群众组织照葫芦画瓢。

    王莽是比较大规模的玩这种把戏的人。在他当政时,推出了很多钱币,许多现在都是珍品:比如比一分硬币还小的新莽钱币;比如“美人赠我金错刀”中,一刀平五千的金错刀,等等。

    以金错刀为例,金错刀的成本也许只有几百钱,但是王莽政府却可以有金错刀购买价值五千钱的商品,或者交换五千钱的标准铜钱。极度的剥削啊。

    顺便说一句,中国的铜钱是铜铅合金,铜贵铅贱,稍微改变以下铅铜的比例,就能获得暴利。《雍正王朝》里面还特意为这事写了一段,有兴趣可以看看。

    民间也看到这种铸币的暴利,民间私铸的事情虽然是杀头的事情,但是从来就没有彻底禁止过。想想就很明白,1000个铜钱,烧化了,掺点铅进去,就能铸出1100个,暴利啊。

    金属货币的时代,铸币税的征收还要受金属合金的限制。纸币时代,就随便印了。

    一张美钞印刷成本也许只有10美分,却可以购买100美圆的商品。比金错刀也差不到哪里去了。但是在非金本位时期,世界其他国家需要一种国际货币代替黄金,彼此交易,明知使用每使用一张100美圆的钞票,要向美国政府交纳99美圆多的铸币税,也只好认了。

    铸币税征多了,货币发行过多,必然带来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还有通货膨胀税。

    假设美国政府发行100美圆的国债,一年期,利率2%。一年之中,美圆发多了,通货膨胀4%。原先100美圆能够购买的商品,现在要花104美圆了。现在还款的时候,还102美圆。这102美圆,按一年前的价格算,价值多少呢?102/104,大约98美圆另8美分。借了一年钱,挣了192美分。

    还有一种情况.假设美国2004年GDP100亿美圆,2005年108亿美圆,货币乘数为1,不考虑外贸.如果实际税收10亿美圆.那么美国需要多发行8亿美圆货币,保证物价平稳.总财政收入应该是18亿美圆(10亿美圆税收+8亿铸币税).如果这时,美国政府偷着多发行了8亿美圆,那么美国政府收入是多少呢?按2004年可比价格算是26*108/116=24.2亿美圆.多出的6.2亿美圆就是通货膨胀税.

    其实今天多数国家,都在向美国上缴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

    区别通货膨胀税和铸币税,主要看是否有通货膨胀发生,或者讲是否超过GDP增长发行货币.

    元宝推荐:不忘中国,铁手, 通宝推:ccceee,
    • 家园 你论证了美国无法独自保持币值稳定

      仔细一看,最后一个例子举错了

      不过不较真了

      所以现在世界运行的是浮动汇率制

    • 家园 再说两句为什么中国要买那么多美国国债

      其实目的当然不是帮美国,哪有那么傻。

      真正目的是为避免人民币升值。如果美元在国际上跌,人民币汇率还没有完全放开,那么也就应该随着美元一起跌。这样炒家就会看到好处买进人民币,人民币受到升值压力,央行就要砸人民币维持,炒家接着买。这个很可能导致金融风暴重演,就看谁最后挺不住了。

      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办法就是买美元,不让美元跌下来,防患于未然。而美国现在想让美元跌一些,但被一帮子国家架着跌不下来,很是苦恼。

      因为中国的货币结构,其实中美在经济上目前是俱荣俱损的情况。老胡砸单子也是这个道理,没有谁讨好谁的事。各种争吵谈判很多是政客作秀。

      还有一个问题请教方家。记得看到过一个数据,中国人均GDP大概$1300左右,而人均出口额是$1000左右,有这么严重吗?

      • 家园 看来你是真没理解金融风暴是怎么回事

        第一、人民币不是那么容易砸的。因为人民币不是自由兑换。象你提到的炒家持续买进,根本不现实。

        第二、按你的假设,美圆跌,人民币跟着跌。人民币不是自由交易,也不是浮动汇率,不是炒家买就能涨的。炒家狂买,能买得过央行的印钞机吗?最后,炒家收回外汇,退出,赔一大笔利息,央行回笼货币销毁。大家一起做无用功,如此而已。

        第三、实际上,金融风暴之中,从来都是砸本币的。因为为了维持本币,必须抛售外汇储备,而外汇储备是有上限的。没有托本币的,因为央行的引钞机是没有上限的。你的托本币的想法不切实际。

        第四、中国的外汇储备虽然世界第一,但是绝对分额没有到能托住美圆的地步,美圆不是靠中国的外汇储备就能托得住的。实际上如果中国的实力能托住,理论上就能把人民币推到和美圆类似的国际地位。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中国也没有必要托美圆了。事实上,中国是做不到的。

        感觉上你对国际政治考虑得太多,但是对经济具体操作还需要多了解。个人看法,建议你读一些国际金融的书籍。

      • 家园 长期看保持强势美圆才符合美国的利益

        del

      • 家园 [QUOTE]而美国现在想让美元跌一些,但被一帮子国家架着跌不下来[/QUOTE]

        而美国现在想让美元跌一些,但被一帮子国家架着跌不下来,很是苦恼。

        有点同感,克林顿时代,被千禧虫和IT泡沫所诱惑,世界各地的美元热钱用到美国参与经济活动,首先似乎没有构成太大的通货膨胀压力,相反美国财政从税收上得益多多(以至于几乎将过去的高额国债还清),美国老百姓也从活跃的经济活动中受益;那时候,美元汇率是强劲的。现在,美国一方面欠了巨大的不断增长的国债,另一方面美国没有什么真正值得一提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人首先想到的是赖账,所以,美元是愿意走弱的。这忽强忽弱,正如安德森兄所说的,不老实的操盘手。

        2005年,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2000+亿美元。照理说,中国应该将外贸储备中的欧元份额提高,好像前一段时间一个人大副委员长程思危就是这么暗示的。但是,是不是欧盟各成员国的政治势力比美国差的太远相对比较各个击破,所以中国目前还是把美元作为主要外贸储备?

        我一些其他似是而非的想法:中国持有巨大的外贸储备是不是还是由中国目前巨大的外贸规模所决定的。就我所知,中国外贸的经常性外币帐户不是完全开放的,国家还是握有对热钱的监管手段的。同时,用来购买美国国债也是个目前较好的选择,要不然美国央行开动机器大印美元来满足美国财政需要,对美国境外的美元持有者绝对是坏消息(就像上世纪八十年代)。用来喝阻来自境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企图可能只是个不错的衍生物,我猜想。

      • 家园 呵呵,没有那么严重

        04年出口大概是GDP36%。不过这个比例对于香港韩国东南亚或者问题不大,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就很危险了。

        CIA的数据05年人均GDP6300,跟委内瑞拉秘鲁一个水平。另外一个数据,中国人口中参与“新经济”只有5亿,还有8亿没有发生变化。

    • 家园 再扯两句吧

      通货货币年代,铸币税很好理解,也很好控制。但是法币(fiat money)年代就有所不同。理论上还可以套用老的铸币税定义,可是这样的结果就惊人了,每印一张钞票政府就几乎多出同样面值的钱。一般平均一张20美元纸钞的寿命也就是5-7年左右,100元的比较长但问题一样。其实有的朋友疑问正是在此,如果这多出来的钱再投入流通,这钱贬得不要太快,这跟大家直观感觉明显不符。就算把多的部分坑到国外,也实在太多太快。

      一个正常法币国家要填赤字,一般也就两种办法:发国债和铸币税。当然还可以抢,不过这个太极端了一般用不上。对于一个有成熟货币机制和债市的国家,比如美国,基本不多印钞票,主要靠发行债券来填赤字。债券比简单印钞合理多了。另一个极端,就是有些法币发行失控的国家,也根本不管理论上铸币税的金额。

      所以正反两方面来看,这个"铸币税=面值-印钞费用"的计算方法在法币经济中已经失去实际意义。现代经济中铸币税如何定义见过不同意见,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也有的把国债和铸币税混为一谈,对此我不太认同。一来国债要还,还有利息,二来那些没有货币自主权的国家一样可以借债。如果硬要那样算,还不如起个新名字比如“主权税”之类的更贴切。

      • 家园 借了国债不还,央行收购了国债,不就是增发货币了

        这个弯子你没转过来

    • 家园 再回MRandson兄

      经济学算是我行内的东西,有些事情自己却讲不清楚,见笑了。

      书上的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是一个概念,andson兄也是这样讲的。但我还是觉得通过我的重新定义把这二者区分一下比较好。通货膨胀税是所有主权国家都能够(只是能够,而不是实现)收的,而铸币税是作为金融霸权的美圆独一无二的。至于很多人讲的边币法币的事情,当然也可以理解成铸币税,但是,这很显然透露着“不正常”。双方对这种混乱都是反对的,既会防止“敌币”的流入,也会防止自己物资的流出。这个讨论自然是有用的,但这不是要讨论理论的主流,也比较容易讨论清楚。

      铸币税却不一样,美国人在自己的教科书上简单的把两种税合而为一,这只是没想到或着省略吗?我老觉得这是阴谋,把这个写出来不就把自己的阴险狡诈暴露给世人了?

      感谢andson兄,我原先一直想不通的问题被您解开了.....在那些经济濒于崩溃的国家,政府直接把钞票送到财政的手上,对,这也不是通货膨胀税,这也是铸币税。但这也是不正常的现象,所以我还是坚持(但稍微修改一下)我的观点,在正常(不正常有两种)情况下,除了美国,没有国家有铸币税,只有通货膨胀税。正常情况下,政府(或者央行)只能通过三大货币政策(有些国家还包括汇率政策)来改变货币投放量,这种情况下如果产生税,那是通货膨胀税。您提到的直接给财政和财政发行国债是两件事情,前一种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后一种是要还的(如果把国债当作另一种税,那另说)。前一种是特殊情况下的铸币税,后者不是我们讨论的税。

      最后,斩鞍兄,里卡多平衡,我们这里一般翻译成李嘉图等价......但我不认同。

      • 家园 抛出一块砖,引来一堆玉

        老美的教材确实把许多概念都没有弄清楚。这样的做法究竟为什么,是学术大意,还是有意为之,不妄加揣测了。不过,隐含的部分多是对美国有利的部分。

        个人理解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还是有区别的,在超发货币的时候,两个经常象孪生兄弟一样出现,但是作用机理不一样:一个是利用货币印刷成本和购买力之间的差值;一个是利用百姓财产的缩水。

        确实如你所言,独立央行使用三大货币政策就可以改变货币投放量。但是政府总是不老实,(实际上也很难老实。)总是有创造财政赤字的动力。事实上,越是西方民主国家,民众对政府的要求很简单,各种社会福利总是越多越好,税收总是越少越好。而这税收和福利两项都有棘轮效应。

        国债是债不是税,但是国债也确实是借了不还的。其实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有借新债还旧债的习惯。名义上是不断地在还了借,借了还,实际效果是只借不还。

        事实上,我个人理解没有哪个政府打算彻底还清国债的。还清国债,意味着财政支出的减少,必然带来社会福利的下降和税收上升。那届政府也不会愿意干这种得罪人的事情,尤其是西方国家。

        国债的滚动发行,和央行为了防止挤出效应,而增发货币的实际效果是增加了货币投放量。当然,与直接拨给财政和财政直接向央行借款相比,对财政的约束更大了——央行收购不收购国债是两说的事情。

        其实铸币税与通货膨胀税不光是老美,就是许多国内教材也没有非常精确的区分两个,因为这两个税收都是隐性的,而且多数情况下是孪生的。个人理解,对我们来讲,只要能准确地估算出新增货币给财政带来多大的好处就可以了,至于百分之多少属于铸币税,多少属于通货膨胀税,很难说清楚。

        个人看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