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随笔:几部韩国军事题材电影(一):生死谍变 -- 1001n

共:💬45 🌺68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随笔:几部韩国军事题材电影(一):生死谍变

    (序)

    本文基本没有什么文化含量,插科打诨的东西,大家看看,笑笑就过去吧;此外,什么时候能写完,也实在说不准……

    -------------------------------------------------------------------------------------

    去年,湖南卫视很是风光:就在超女风靡整个中国的同时,它力推的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也成了一时的收视热点。老实说,我很少看电视,这不光是从小的习惯,更是因为我对电视剧总是天然地缺乏起码的耐心。即便如此,多少也扫过一眼热得有点不象话的《大长今》——看着看着,突然就想起一点别的事情来。

    一部描述几百年前的一个外国女厨师的电视剧能火成这样,横扫咱们中国所有年龄阶层,从街谈巷议到形象大使,再到广告代言……等等等等,里面是不是该有点什么技术性的原因?

    想来想去,还真好像有。

    根子,似乎就在韩国电影上。

    (一)

    据说,韩国电影也是最近这些年才发达起来的;在那以前,同样也面临着来自好莱坞和香港制造的文化冲击。但随着军政府的倒台以及文化当局的支持,韩国电影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而其中的发轫之作,就出现在1999年。

    用450万美元能拍什么片子,这恐怕是个问题;特别是对于大牌导演来说,比如咱们的无边陈导,这一点点投资,大概只够在水面上打出几个黄色的同心圆。但是韩国的姜帝圭,把三星公司投来的这点儿钱扎实地砸响了:约600万人次进入电影院观看,仅在本土就收获了约3000万美元的票房。这三个数字意味着:投入一块钱就能在自己国家拿回七块钱的票房,如此战绩也许会让中国的大部分导演汗颜——当然,认为“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的高层次人士,那是一定要例外的。

    这部堪称韩国电影分水岭的作品,就是电影《生死谍变》。我在这里把它归入军事题材,大概不少兄弟会有反对意见——但是,咱们就宽松点,算它是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英文名为Swiri,朦胧中记得似乎还有个Fish的名字,中文直译就是“鱼”

    姜帝圭很聪明,从他着力打造的自己这第二部作品就能看出来——他的出道之作是个鬼片——用好听的话说,是他敏锐地选择了南北朝鲜对立这个大主题;用不那么好听的话来说,他是在用朝鲜民族的分裂来制造悲情。但无论怎么说,他都成功了:这部电影一推出,就改写了韩国国产电影的纪录。

    但是,民族、国家、政治……题材,就一定应该引起轰动么?

    当然不是。

    而编剧兼导演姜帝圭聪明就聪明在,这部本来题材还算厚重的电影,却被他“全盘西化”,完全打造成了一部标准的商业大片。谍战、美女、爱情、凶杀……所有这些卖座要素,《生死谍变》中无一落下;在普通商业元素还很吃得开的当时,这些特点已经保证了它起码不会败得太惨。

    可即便是姜帝圭本人,大概也未必能够想像到,韩国人对这部《生死谍变》的热爱,究竟会到什么程度——当时的韩国媒体报道说,韩国观众对《生死谍变》展开了热情捧场,以至于报纸和网站上一出现对该片的批评,就会遭到群起而至的围攻。两年前横扫亚洲的金融危机,也让我们看见了韩国人平时未必表现出来的另一面:在高喊着“身土不二”的口号同时,人们纷纷捐献出了自己的金首饰,帮助国家度过难关——而这一次,韩国的年轻人甚至连续三次、四次乃至五次地走进电影院,观看《生死谍变》。

    一个不可复制的奇迹,一段关于电影的神话。

    在《生死谍变》中,我们能看到所谓的“北朝鲜第八部队”是如何训练杀手的;一言以蔽之,就是残忍而毫无人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八部队”的冷血指挥官

    而在“极力丑化敌人”这一点上,似乎很少有军事片能够完全免俗:只要是敌人,肯定是残忍的;如果不残忍,就是凶悍的;如果不凶悍,就是愚昧的;如果不愚昧,就是好吃懒做的;如果不好吃懒做,就是不讲道理的;如果不是不讲道理的,……我的天,如果这些缺点都没有的话,那不成我军了么??

    而在片中,女主角李芳熙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年轻漂亮,爱养金鱼,在韩国过着平淡而与世无争的日子。随着剧情展开,我们终于看到,她原来是第八部队派去卧底的王牌杀手;这个反差很大,但是也符合“敌人都是狡猾的、最狡猾的敌人潜伏最深”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而且,李芳熙的男朋友是韩国情报机关的人,如此戏剧化的设置,不能不说是传统电影的老套路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温婉的姑娘,真实身份是卧底杀手

    但是,李芳熙真的爱上她这个男朋友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整部电影我们就不再介绍了,给万一还没看过的兄弟留点念想,这里只说说因此带来的结果吧——韩国人很惊讶地从电影上发现:他们几十年来被灌输的那些认识,那些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被教导的“邪恶、杀人不眨眼的北朝鲜敌人”,居然也有着“真正的人的情感”——而这一点,据说在当时造成了极大的轰动。

    真的么?敌人也是人,也会真心爱上一个人?

    在用枪瞄向情人的时候,指间也会颤抖?

    ……

    今天看来很平常的东西,在当年却如洪水一般冲垮了意识的堤坝。于是,两个普通人的命运,一段稍微有些不太平常的故事,却凝聚成了韩国电影史的一个经典。

    时至今日,我还能依稀想起当年观看朝鲜电影《命令027》的一些镜头。片中,朝鲜的英雄战士们,在韩国内渗透伏击,大显身手,杀敌如砍瓜切菜,最终完成了祖国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生死谍变》,我就老会想到它。

    隔阂太久了,太久了啊。

    由《生死谍变》,姜帝圭在中国出名了。而在我看来,这部片子出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似乎也成为后来韩国军事题材电影的一些路数:

    1、题材:以“南北对抗”或者“朝鲜战争(我们所说的抗美援朝,严格来说是在朝鲜战争之后发生并共同延续的)”为主;

    2、视角:基本上一直都在盯着小人物;

    3、叙事:片首往往有个提神的小片断,而后平淡叙说,最后陡然而至高潮;

    4、方式:场景、效果尽可能做到逼真而不是夸大,这在后来的片子中更加明显;

    5、立场:对“北朝鲜军人”,有一些善意的理解,但仍然有意识形态对抗的痕迹;

    6、手法:高度重视细节与呼应,往往在片首设下伏笔,待到沧海桑田时再次引出,有的片子甚至不止一处;

    7、演员:如果不是巨星,起码必须是俊男靓女,当然,配角丑一点显得故事更真实;

    8、定位:往往是大投资、大手笔。

    至于市场造势、包装宣传,这就不是我所关心的了。总之,世界各地商业大片的通行规则都差不多,但对于韩国军事电影来说,以上几条似乎更加贴合它们的特征。

    以该片为标志,韩国的电影开始集体崛起了;其中,值得一说的话题电影其实也不少,比如《漂流欲室》、《我的野蛮女友》……等等。只是我们这几篇文章着眼于军事题材,就不扯上它们了。

    那么,就从这部《生死谍变》开始,信笔乱写一番我印象中的韩国军事电影吧。

    关键词(Tags): #韩国#军事电影元宝推荐:海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感觉韩国的电影业也只能自保而已

      国内可能挺认,但感觉在欧美其影响力未必超的过中国电影,文化差异大概还是一个主因,老外还是喜欢更多带有异国风情的东西,对于动作为主的投资少效果还是不行,文艺片看字幕还是不能理解。日本不知道如何

    • 家园 中国电影严重缺乏写实

      即使有那么几部优秀之作,也由于种种原因难见天日。而且把持电影界的那么几个人都只为名利,最可笑的是,还要打着中国文化的旗号。

      • 家园 英雄 十面埋伏 无机这类的玩艺可埋怨不着文化部
      • 家园 问题是,现在中国电影,不炒做,谁看啊

        浮躁的风气,能有好电影吗.没有票房潜力,谁投资哦

      • 家园 韩国片就很写实么?

        即使有那么几部优秀之作,也由于种种原因难见天日

        这话怪了,如果说难见天日,您怎么知道那几部作品优秀?如果把电影当作产业,优秀不优秀只有票房说了算。既然如此,谁拍电影不是为名为利?为名为利就对了,只要你有能力成名,有本事谋利。香港的武侠片,当年谁把它当中国文化呢?可现在海外武侠热成气候了,武侠成了中国文化一部分了。

        香港也好,好莱坞也好,现在韩国也好,在我看来都一样,99%的糟粕加1%的精华。只要能拍《Crash》,谁也不敢说今年好莱坞不够好。中国要走也是这条路,《千里走单骑》挺好,《可可西里》也挺好,有这么点就行了。中国电影真正不足的是排不出足够分量的烂片去占领电影院。象什么《情癫大圣》《无极》之类的,越多才越好呢。

    • 家园 嗯,韩片咱也看过些

      不过战争题材的就看过 太极旗飘扬. 没什么大的感触,期待1001滴评论..

    • 家园 还是没认识到本质

      南朝鲜影片充其量是日美电影的杂交产物,谈不上任何新意,相比之下其作品从深度广度远不及印度,不管什么这政府那政府军政府民政府之前之后。

      南朝鲜的军政时代在结束于卢泰愚政府,把这春天哪春天联系在一起时典型的中国文人牵强附会。南朝鲜的影视作品根本没有超出日美的框架,如果出于孤陋寡闻对日美作品缺乏了解,这样也到有情可原,可惜许多人对日美作品简直比中国作品还熟悉。

      南朝鲜的社会长期受日本影响,而整个政权就是建立在日本统治时期的军警皇民的基础之上。其反日秀更多的是缘于北方的压力和竞争,不得已表现得十分亢奋激烈。然而从影视中和社会现实中其实处处流露出日本的烙印。如父权社会、如残肢剖腹文化、如法西斯的管理(在中国的南朝鲜企业简直就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日本在华企业的再现),乃至经济管理和产品都是照抄日本,其在国际市场开拓简直就如同昔日横扫中国和南洋日本皇军队伍中的高丽棒子仆从军。而日本现代政治框架则是美国一手扶植建立的,所以在骨子里的日本模式中表层中(从染发、摇滚等等可以看出),而整个政权依然是依靠韩国妇女出卖肉体给给美国大兵在美军的刺刀下得以维持。这个并非战败国的所谓独立国家享受着和战败国日本一样的待遇,就这一点也配谈什么民族尊严?就这一点在北方面前就无法抬起头来做人。毕竟北方没有外国的一兵一卒和相应的治外法权。

      所以南朝鲜的民族主义虚伪得很,就如同韩国女明星整容修饰一样,假得要命。当然在拜金一族和偶像文化那里还是吃得开的。各何况因为现在南朝鲜的经济有点起色,于是许多中国人见钱眼开有奶就是娘,在恐日之后的一个世纪居然又兴起哈韩一族。昔日以天朝老子自居的人们现在做起奴才来倒也便当得很。而且还特也的变态,当年日本人为了侮辱中国人而放弃中日语言中惯用的中国而采用西洋语的支那这个歧视字眼来称呼中国,现在南朝鲜竟然自己不用中朝语言的传统交流习惯,自己放弃汉城并强迫中国政府采用那个从西洋译音中转译过来的首尔。自以为抬高了身价,其实就是自取其辱。

      回到影视作品,其历史题材的作品如果把港台和日本风格一搅和,实在看不出来什么新鲜玩意。其军事题材能超越美国的越战和南北战争片么?而越战明显就是和昔日日军中的高丽棒子仆从军一样,这也能让某些人感动,不知道棒子如果接着派大韩军人在中国战场会做如何感想。其实许多人都是因为越朝的相对落后和韩国的相对发达产生的亲疏感,现在不是许多人都学韩美已经习惯称朝鲜北方为北韩了吗,说白了还是立场决定了“审美观”。韩国作品就同韩国汽车,充其量也不过是走对了量产的路,但是如果硬说质量如何如何,我看还是省省吧。

      • 家园 根是不在日本吧.

        应该说日本和韩国的文化的根基都是来源于中国,但是现在的中国经过了破四旧,文革洗礼,对过去那个中国的印象已经淡薄了.

        翻翻一些尘封已久的旧作,你会在现在的日本和韩国发现中国往日的影子.电影嘛,只是艺术家的思考而已,未必一定和它所处的社会有关.至于哈韩,辫子戏,不过是在建立自信过程中的现象而已.认真学习近代世界的思想文化,与人与己,都有利.只要阿Q存在,就有他的理由的.

      • 家园 完全同意

        提示:送鲜花太过频繁,2分钟后再送!!

        韩国电影在拍摄上还是很科学的,真正是一个产业,而且人家搞得很专业。但片子就是俊男美女插科打诨,要不就是玩煽情。能一次性从头看到尾的就不多,看过以后能想起来说什么的就更少。

      • 家园 俺以前认识个老派的韩国人

        他说,他这辈子,从没想过他们还能富起来!HOHO,韩国电影俺没看多少,但把自己楞说是高勾丽的后代.就好比,俺们中国人,常说的,祖上也曾富过地,差不多!

      • 家园 吃了这么多的蛋?

        愤是愤了点,好象也没招谁没惹谁吧?咋就吃了这么多的蛋泥?

        送花一朵,平衡一下.

      • 家园 说的对,韩国电影电视其实就是在抄袭日本作品时加点自制泡菜

        影视好歹算文化范畴,一个整天自吹自擂又一贯当人屁虫的文化能出什么好成果?

        • 家园 改革后的中国能流行的都是“富地方”的影视文化

          而且几乎都是港台一样的垃圾作品,然而就这不还是被追风随影,其实如果没有相应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以及商业支持下的鸡鸭明星的做秀,都是些狗屁。试问能拍出一些像前苏联那样虽然垮台依然能够广为传颂的不朽之作?能够做出类似梁祝一样的能做为一个时代艺术象征的精品?

          现在,除了中国人仰慕的那些富地方的影视,试问中国人视野之中的世界还有其他国家的存在么?这种富国(地区)影视文化等同于世界影视文化和中国教育中的英语等同于外语何其相似。这就是从天朝大国到三孙子马屁虫国的极端跳跃,这不还一个个乐不思蜀,并命其名曰“此中乐”如等无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