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淘书记(四)初窥门径 -- 履虎尾

共:💬49 🌺4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淘书记(四)初窥门径

    大串联结束不久,没什么正事做了。同学们呢,有的学乐器,有的学木工,有的自己组装半导体收音机,当然也有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的。从这时候起,履虎尾才算开始了真正意义的“淘书”。

    一天下午,俺在东行买到了一本书,《郭沫若选集》。这本书的书皮是白色的,扉页印有老人家和鲁迅先生并肩的侧身像,这是在文革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文化运动以来著名现代作家作品选集丛书中的一本。这套《郭沫若选集》出版时印成了上下两本,共约八百页的样子。上册是诗歌选,包括郭老的“女神”,“凤凰涅盘”,“湘累”等等新诗。这本书的上册俺后来见过,但没有买,因为俺自小就不太喜欢新诗,也不管是谁做的。俺买到手的这本《郭沫若选集》是下册,内容包括郭老的三篇话剧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和《虎符》。卖书的讨价曰“一元五角”,俺还价为“一元”。最后,双方妥协各退半步,“一元二角”成交。

    俺回到家中,一夜的功夫,将郭老的三篇剧本读完。

    第一篇《棠棣之花》,取材于战国初期聂政刺韩傀侠累的故事。聂政虽然是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但却不是《棠棣之花》剧本的主角,剧本的主角是两位女性,一个是聂政的姐姐聂嫈,另一个是完全虚构的酒家女。聂政为避免牵连姐姐聂嫈,临死前自毁面容。而聂嫈和酒家女儿为了让聂政的英名光大,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郭沫若的历史剧《棠棣之花》,就是要歌颂聂政以及聂嫈的侠义精神。

    郭老的话剧《棠棣之花》,应该说是一部“诗剧”。郭老满腔热情地为剧本写下了主题歌——《去吧,兄弟啊》。俺还记得的几句是:

    去吧兄弟啊,

    去吧兄弟啊,

    我愿你鲜红的血液,

    迸发出自由之花,

    开遍中华,

    开遍中华,

    兄弟啊,去吧,

    兄弟啊,去吧!

    郭老的八篇历史剧本,俺读了七篇,没读的只有一部《南冠草》。时至今日平心而论,郭沫若的《棠棣之花》等八个历史剧本,虽然也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其实都不过是很一般般的作品。但是,对于当年的“手低眼也低”的履虎尾来讲,郭老的剧本在俺的心灵中产生了巨大的震撼。俺第一次体会到了文学家的艺术魅力,第一次懂得了,文化人的作品同只注重情节的故事之间的天壤之别。

    包括《郭沫若选集》在内的这套丛书,俺后来又搞到了《丁玲选集》,《柔石选集》,《胡也频选集》,《郁达夫选集》等几本。

    《丁玲选集》很好看,丁玲先生的几篇中短篇小说,写得都非常的细腻,活灵活现。《梦珂》、《阿毛姑娘》、《沙菲女士的日记》,还有《一九三O春上海》等等,都充满了浓郁的小资味道。《沙菲女士的日记》是自传体的,当时读不太懂。《一九三O春上海》好像是不止一篇,是两篇,其内容分别是叙述当革命处于低潮时,男、女革命者是怎样挣脱爱情的羁绊,毅然投身到事业中去的。俺记得丁玲在《一九三O春上海》中描写,男主人公去迎接久别的情人,由于干柴近烈火般的喉急,他们两个竟然在出租车的后座上,急不可待地搂在一起,吻在一起。丁玲写道,男主人公“我”无意中一抬头,看见了汽车后视镜里司机的嘲弄的笑脸,刚不好意思了一丝丝,一转身又不顾一切地抱吻了起来……当年我们几个读者议论时,按捺着内心无比强烈地羡慕,压抑着急欲效仿的本能,故作清纯平静地曰:“这就是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大暴露!”呵呵——

    在这套丛书中俺最喜欢的,还是那册不算太厚的《郁达夫选集》。像中篇小说《沉沦》,短篇《迟桂花》、《春风沉醉的晚上》等等,还有俺过去提到过的书信体的《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都非常的有味道。

    自传体的中篇小说《沉沦》,是郁达夫先生对祖国感情的一种强烈抒发。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留学日本的青年,他渴望真挚的友谊,他企盼纯洁的爱情,但是,却由于是“弱国子民”而备受轻侮与嘲弄。性的本能与外部压抑结合在一起,“他”的性情产生了变异,发展到变相的自残自戕。套用今天的词汇,就是“变态”。他知道自己的问题,不甘心沉湎于“沉沦”,但是却越陷越深,又无力自拔。《沉沦》借用着惊世骇俗般的自我暴露,发出了渴望祖国强盛,撼人心肺般的呐喊。

    《迟桂花》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女子,是“我”的朋友的妹妹,名字叫做“莲”。莲的丈夫刚去世,新寡的莲不见容于婆家,被迫回娘家来住。“我”的朋友要结婚了,关心妹妹的哥哥生怕妹妹触景生情,于是邀请“我”来参加婚礼,更重要的任务是陪伴妹妹莲,免得她伤心。“我”在陪伴莲游玩散心的时候,为莲无比美好的“肉体”所吸引,甚至于产生了“一念邪心”。但是,当“我”触及到莲那种像“高山深雪”般纯洁的“心灵”时,自己的灵魂也得到了“净化”。小说的构思巧妙,文字娴熟,充满了诗情画意,热情地颂扬了自由,友谊,情感等人世间美好的一切,颂扬了芬香不衰的“迟桂花”精神。

    记得是前年啊,俺在“西西感性世界”读到了坛友阿朱的一篇关于桂花的小文,俺被阿朱兄敏锐、纤细的感情所折服,睹文生情,不禁联想起当年读过的《迟桂花》来。阿朱回帖谦虚说,给郁达夫先生提鞋子也不配呀——呵呵。

    读郁达夫先生的文章,少年履虎尾的眼前好似出现了一位消瘦、苍白、高贵、典雅、无奈、郁郁不得志的中年书生,不由得从心底里产生了一种企羡。郁达夫先生最后牺牲于苏门达腊,多愁多病似乎一根稻草就能压倒的先生,竟然敢于蔑视凶狠的倭寇,从容就义,慷慨赴死,更赢得了年轻的履虎尾们无比的尊重。

    这一套几本书对俺的影响相当大,是它们给俺以启迪,引领俺踏入了文学圣殿的门槛。然而,这几本书俺一本也没保留,很快就都出手了。为什么呢,呵呵,因为俺发现了更好更值得收藏的书……

    关键词(Tags): #《棠棣之花》#<沙菲女士的日记》#《沉沦》#《迟桂花》元宝推荐:海天,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还是最喜欢郁达夫的风格

      尤其是您提到的《迟桂花》、《春风沉醉的晚上》,当然还有《故都的秋》。郁先生是生早了,要是搁现在,恐怕也是扇子们一片一片的。郁先生的文章,是练达后的简单,惊心动魄后的从容,是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的平淡。

      我辈有大好的机会,所有的书都在那里呢,只要用心,可以从容的一一读来。因此,也就没有什么故事可讲。还是很高兴听到您的故事。

      恭祝教祺,并祝新年快乐!

    • 家园 喜欢这篇,花顶!

    • 家园 【击节送花】我最老的一本书

      是“词综”朱彝尊的,好象是三几年的书

      • 家园 曾于地摊上购得一本“格言联璧”

        戊午年夏月版。犹在身边。纸质已脆,不堪翻动。常忧保全无计。恐再过数年,皆成破碎矣。

        • 家园 熊兄啊,我怕也说不准准确,

          你说的“戊午年”可能是:

          1,咸丰八年(公元1858);

          2,民国七年(公元1918);

          3,1978年。

          农历的四、五、六月都称夏月:

          四月,称孟夏;

          五月,称仲夏;

          六月,称季夏。

          六十年一甲子,所以,在“戊午年”之前,要给出具体的年号,如:乾隆或者道光、咸丰等等,才能推出具体的年代。

          • 家园 多谢虎老师

            书上没有给出具体年号,但序言是作于“同治癸酉首夏中旬”。

            • 家园 还有编者自序

              作于“咸丰元年仲夏”。

              • 家园 这个&quot;咸丰元年仲夏&quot;

                是老金自己的序,要定你的版本,能有比如哪个地方印的,什么时候印的,谁印的等信息就好了.

                这都是我放狗出来的:

                格言联璧 清·金缨 1926年上海鸿宝斋书局

                http://72.14.207.104/search?q=cache:G5g8_-TrCPMJ:poetic.ayinfo.cn/gjdl/qita/055.htm+%22%E6%A0%BC%E8%A8%80%E8%81%94%E7%92%A7%22+1826&hl=en&gl=ca&ct=clnk&cd=1

                格言联璧 金缨 咸丰元年(1851)刻本

                http://72.14.207.104/search?q=cache:BjORu90JdaUJ:www.fpe95.com/printpage.asp%3FArticleID%3D524+%22%E6%A0%BC%E8%A8%80%E8%81%94%E7%92%A7%22+1851&hl=en&gl=ca&ct=clnk&cd=1

                应该还有别的:

                庚午潮湯郭氏雙百鹿齋開雕《格言聯璧》,山陰金缨兰生辑。写刻,白纸精刻精印。32*21,87叶174页。

                http://72.14.207.104/search?q=cache:2jabFa6lBnIJ:www.kongfz.com/bid/bid.php%3Fbid_id%3D450570+%E6%A0%BC%E8%A8%80%E8%81%94%E7%92%A7+%E9%87%91%E7%BC%A8+&hl=en&gl=ca&ct=clnk&cd=6

        • 家园 感慨——

          桓温曰: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