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郑成功有支黑人洋枪队 -- 李根

共:💬13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郑成功有支黑人洋枪队

    郑成功有支黑人洋枪队

    黄晨 戴安妮

    2006年03月18日02:03

      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郑成功的复台大军之中,有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战士在为中国的统一而战斗,包括大批黑人士兵。

      非洲黑人伴随西方殖民军队来华

      明末清初,随着西方殖民者叩关而来,许多非洲黑人也来到了中国。这些黑人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被贩卖而来的黑奴,二是在殖民者的迷惑下,出于宗教热情来华进行冒险活动的黑人。他们在西班牙、葡萄牙与荷兰军队中当兵,成为了殖民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1622年,在葡荷争夺澳门的战争中,黑人对战斗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来自非洲的黑人甚至成了葡萄牙驻澳门军队的主力。

      黑人给中国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忠勇善战。明人史籍中记载黑人“善斗”,战斗力很强,冲锋陷阵,在所不辞;清工部右侍郎赛尚阿奏陈澳门情况时也说,此间有“番哨三百余人”,皆以黑人充当,“终年训练,无间寒暑”。

      黑人洋枪部队成为郑成功的贴身卫队

      虽然黑人在澳门等地的社会中担当了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工作,但却没有相应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许多黑人不满遭受奴役的现状,加之明朝边疆将领的召唤,许多黑人纷纷逃出虎口,寻找新的生活。1647年,从澳门逃跑的黑人已超过200人,其中很多逃到了南明势力控制区,他们明确表示不愿再为葡萄牙人干活,愿意为南明皇帝工作。当时,东南沿海一带许多地方势力的军队中,都有黑人士兵。郑成功的父亲、当时威震东南沿海的商人武装领袖郑芝龙手下就有一支由黑人组成的军队。

      据史籍记载,南明隆武帝依附郑芝龙,在福州称帝。在郑芝龙手下有一支由300名不同民族黑人组成的部队。这些黑人都是基督徒,对郑氏父子忠心耿耿,深得郑芝龙和郑成功父子两人的信任。根据比利时传教士鲁日满的记录,这些黑人多是咖吠哩人,据推断,他们可能是南部非洲的班图人。这些黑人作战英勇,为郑氏集团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贡献。

      在郑芝龙的军队中,还有由白人和日本人组成的部队。与他们相比,黑人部队军饷虽低,但更加忠实可靠,并且“猛过白番鬼”。不仅如此,郑成功军中的黑人还擅长铸造和使用火枪,为郑氏军队提供了武器和后勤保障。西方人撰写的《在华方济各会会志》中曾写道:“这些士兵是郑芝龙从澳门和其他地方弄来的”,“他们的头领叫路易斯·德·玛托斯,是一个聪明、理智的黑人”。郑芝龙“手下一直有大量的从澳门来的棕褐色基督徒为其效劳。他们有自己的连队,是优秀的铳手(火枪手)。他(郑芝龙)最信任他们,用他们护身、充兵役”。

      有一次,黑人通宵达旦地庆祝耶稣升天节。黎明时鸣号放枪,巨大的声响令郑芝龙吃了一惊,还以为遭到敌人进攻。得知原因后,郑芝龙不但没有惩罚他们,还下令赏赐酒水、糕点,并赐银作为白天继续庆祝的费用。郑芝龙对手下如此之宽容,难怪会有那么多的黑奴前来投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黑人士兵逐渐能够听懂汉语,但仅“能晓人言而自不能言”。

      这支经过千锤百炼的黑人精锐部队,在郑芝龙降清后继续为郑成功服务。其中,有一支由黑人雇佣兵组成的洋枪部队,成为了郑成功的贴身卫队。在郑成功进攻南京的战役中,黑人部队在南京城墙下和长江边与清军浴血奋战。不仅如此,这支黑人部队还参加了收复台湾的战役,为中国的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

      黑人士兵成功劝降部分侵台荷军

      1661年阴历3月,郑成功率2.5万大军、战船数百艘,出兵收复台湾。在攻克澎湖列岛后,郑成功趁荷兰殖民军疏于防守之机,率大军在台湾南部的禾寮港顺利登陆,并全歼荷兰守军。接着,郑军击败荷兰援军,进而围困荷军主力于赤嵌城和台湾城。

      在围城同时,郑成功在台湾岛内施行安抚政策,下屯垦令解决军需,严肃军纪,惩办违法官兵。他还到高山族同胞居住区察访、慰问,赢得了民心。在郑军未到的鸡笼(今基隆)、淡水等地,台湾同胞自发拿起武器驱逐荷军。

      收复台湾之时,郑成功采取了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战法,在优势兵力的打击下,对被围困或战败的敌军,开展政治攻势,如战场喊话、送书信、发文告,利用投降的官兵做劝降工作等,起到分化瓦解敌军的作用。郑成功派手下的黑人士兵同荷军中的“乌番兵”(黑人士兵)进行联络,策动他们投降。这些“乌番兵” 属于奴隶士兵,平时备受荷兰殖民者欺凌。在郑成功强大的政治攻势之下,不少“乌番兵”出城投降,加入了郑成功的部队。

      很快,赤嵌荷军宣布投降。台湾城内的荷军也众叛亲离,渐渐无法支撑,但他们仍不肯投降,企图等待援军来解救自己。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下令对荷兰殖民者发动总攻,一举攻下了台湾城外重要据点乌德勒支堡。龟缩在台湾城内的荷兰守军残余仅剩600余人,由于伤残、饥饿和患病,几乎丧失了战斗力。此时又传来援军无法抵达的消息,在双重打击之下,荷兰人不得不献城投降。1662年2月1日,荷兰殖民者头子揆一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被荷兰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郑军在围歼荷军时,得到了黑人士兵的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役,也因此带有了解放“黑奴”的色彩。由于资料所限,我们对这些黑人的最后归宿缺乏了解,只知道在郑经(郑成功之子)统治台湾期间,有支黑人军队曾作为宫中卫队及仆役用。作为长期忠诚服务的报答,一些中国妇女曾被许配给黑人战士,为他们生儿育女。这些勇敢的战士最后终老于这块他们曾为之浴血战斗的异国土地。▲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关键词(Tags): #郑成功#黑人洋枪队
    • 家园 印象中黑人除了在非洲老家,参加别处战争时的战斗力通常不高

      比如美军,现在的精神就不如二战时,那时候欧裔参军的比例比现在高。还有英国法国有庞大的黑人兵源,但没听说黑人组成的精锐部队。这不是我种族歧视,可能人家不是不勇敢,就是不想为别人卖命。

      还有有个有趣的现象,台湾的荷兰人和黑龙江的俄罗斯人按史料记载都是无恶不作,但无论是满清还是郑成功,对他们似乎比中国人客气的多,都是在优势兵力下围住敌人,耗干敌人最后一点力量后,敌人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投降。然后康熙郑成功开始向蛮夷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一个是给了点地让人一百多年不再侵略,一个是端茶送水礼送出境。同时他们在中国打的时候起来可从没见国这种骑士精神。这到底是因为中国文化特别好客呢还是史料中对自己的武功过于夸张呢?

      • 家园 主要还是不想给殖民主子卖命

        英军中还有印度兵,二战当中也是一触即溃。

        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种族歧视和压迫。

        相比之下,美国在二战中的黑人连队的表现就要好的太多。美国当时虽然有种族歧视,黑人是二等公民。但是当二等公民还是好过当殖民地的贱民。所以战斗力就要强一些。

      • 家园 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吧

        以这种方式,“化”掉了匈奴鲜卑等等多少强悍的北方少数民族。虽然见效慢,短期内代价大,但是从长远看一干二净,没有后遗症。

        • 家园 我个人觉得战斗力是不考虑的,主要是为了宣传效果,王化四方,四夷来服
        • 家园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啊

          有的时候想想都恐怖,如果没有这些外族的新鲜血液,是否会“文化”得连骨头都没了?

          • 家园 仁兄过虑了

            某些人鼓吹的混血这好那好我是非常不以为然,比如在下虽然母系是菲律宾人,但是没觉得我混到现在这个样子和所谓的“混血”有任何关系,个人感觉我华夏文化本来就是尚武的,比如孔子的画像可是腰悬一柄长剑。知识分子文弱那是南宋之后才养成的可耻习惯。

            本人一见到说李世民是鲜卑人就厌恶得厉害,比如有人说过唐朝兴盛不是纯粹汉人的胜利我同样厌恶的厉害,本人对此非常敏感,比如我虽然带异族血统,但是一心向往我华夏文化就是纯粹的汉人。

          • 家园 这种“文化”本来就是相互的过程

            中国把自己的文明传播到游牧民族的同时也确实吸收了不少新鲜血液,保持了勃勃生机。

            司马辽太郎对日本人就说过,如果你不懂什么是中国,就记住中国就是美国就行了。他的意思就是,两国都是以自己的文化立国,而不是以民族立国的。

    • 家园 估计后来也随郑氏抗拒过王师,给中国的分裂作出过贡献,呵呵~

      不仅如此,这支黑人部队还参加了收复台湾的战役,为中国的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