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不知背已断,空有梦相随 -- 秋天的树

共:💬10 🌺1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不知背已断,空有梦相随

    随着奥斯卡的谢幕,断背山带来的话题渐渐沉寂了,铺天盖地的各媒体娱乐版面不再把笔墨集中在李安、断背山以及同性这些字眼上,开始寻找下一个抢眼的词汇。

    一直没有看断背山的我,已对剧情、主角,还有故事背后的一些事情,了解得和看过电影的人几乎一样了,这让我没有什么冲动去把它找来看看,尽管我相信它应该是一部不错的片子。

    那晚,纯粹是一个偶然的契机,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地在电脑前默默地看完了整部断背山。很平静的一部电影,很平静的一幅心情。只是过后,却慢慢地咀嚼出一些味道,颇堪回味。

    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之前也看过一些,有些颇有独到之处,也有些人简单地将之归纳为同性恋的故事,并戏称为断袖山。我想,如此未免有些不公平,看得过于简单了。从本质上来说,断背山,首先是一个爱情故事,一段不容于时世的情感纠葛,然后,才是一段发生于60年代美国两个西部牛仔之间的故事。如果将故事的主角换成一男一女,同样赋予他们不容于社会的一段关系,并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只是这样一来,从电影市场的角度来说,不那么容易出彩,也不会引起那么多的话题。无论从获奖,还是票房的方面,两个男主角毕竟会比套路式的一男一女更吸引大众的注意。所以,同性之间的故事,只是一个幌子,断背山脊那段暗涌的情绪,才是电影真正要表达的内容。李安告诉大家,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断背山,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既然是这样一段不容于时世的情感,如果仅此而已,那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古今中外,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和朱丽叶,这样的经典故事多了,何必多那么一座断背山呢。如果换一个导演来拍,我们今天就不会在此讨论这部电影了。断背山的原著是美国女作家Annie Proulx描写美国西部的一系列小说中不长的一篇。我没有看过小说,只是从各影评中零星提到的语句中,知道小说的描写并不那么详细,甚至原著中两个男主角的形象都颇为粗俗。当垂垂老矣的原作者看了电影版的断背山后,她说自己无话可说。小说作者没有参与电影的任何制作工作,我想只是因为导演加入了自己对情感的理解,那原本有些单薄的故事,才轻易地突破了很多观众心底脆弱的防线。所以,李安在奥斯卡得的是最佳导演奖。他用自己的感触,描绘了两个人对这份不容于社会的感情的挣扎。这才是断背山的核心,两个人对待这样一份沉重的感情,各自所选择的路。无关性别,无关时世,只是在生活和感情面前,人们是如何去面对的。

    在电影里,恩尼斯和杰克之间的感情并非轰轰烈烈,只是平淡,以至让人不明白两个人何以爱得那么深沉。于是有些人看过了,也感动过了,只记得蓝天、雪山和露营。确实如此,我想只有那些经历过刻骨铭心的人,才理解为什么深深的爱只是萌发于点滴之间,却又能经历时光的洗礼而不褪色。这不仅仅适用于恩尼斯和杰克,也适用于天下所有为爱而苦的人。苦对于他们来说,不止是有苦的味道,同样有着甜在其中。

    电影的视角以恩尼斯为主,我们看到了他的困窘,从生活的拮据,性格的内敛,到最后的孤寂,这是一个一辈子闷闷不乐的男人,童年的阴影让他对自己的性向有着天生的恐惧,于是一直设法向所谓正常人的生活靠拢,却又终其一生无法摆脱对快乐的向往,对爱情的渴求。这是何等的压抑,童年阴影,家庭负担加上性格的内向,合在一起压在他的身上,只凭对杰克的爱情,如何能撬得动这沉重的杠杆。这种情况下,也许任何人都会妥协,于是我们毫不意外地看到了他屡次对杰克的拒绝,并且没有任何理由去指责他什么,因为我们只能叹息。在他的世界里,最现实的做法就是向命运妥协。

    杰克,关于他,很多人的看法是他更外向、主动些。从电影里,我们看到他一直占据着主导。从一开始的露营,到四年后的重逢,还有不定期的钓鱼,几乎都是杰克发起的。这些场合之外的杰克,电影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太多,仅有的几个场景,让人记住的也是他去墨西哥的放纵。于是很容易造成一种印象:杰克类似于猎手,主动出击去寻找爱的猎物。他家境比恩尼斯好,一出场至少还开着一辆破旧的汽

    车,后来“嫁”给了有钱人家的女儿,更是衣食无忧,因此他更容易异想天开,怂恿恩尼斯跟他一起去找个绝世的牧场一起生活,他似乎一直没有什么困窘值得我们去同情,除了最终的意外身亡。

    如果我们这么看待杰克,那么就有些对不起导演的精心安排了。因为杰克的苦,绝不比恩尼斯少,只是我们看不到。很简单,按照上述的逻辑,杰克比恩尼斯更有理由妥协,可他为什么不对生活妥协。如果说恩尼斯对生活的妥协是不得已的,那么杰克的妥协不是更加容易吗,没有谋生的压力,妻子对他的活动没有限制,既然恩尼斯否决了他的提议,他何不就此放手,去墨西哥混混,或者和那个女邻居还

    是女朋友的丈夫。有了钱,可以干的事情太多了。可是杰克没有,他的妻子后来告诉恩尼斯,杰克说他去过最好的地方是断背山。他可以选择不这么受苦,可他不,无怨无尤地走上这一条路,哪怕是一条不归路。

    其实电影里那些不多的片断,已经足够让我们看到杰克的生活中苦的那一面。第二年,杰克试图再去找恩尼斯,在老板那里怯怯地问今年还有没有放羊的活儿,受到的是话里有话的羞辱,你们倒是很会打发日子,只顾自己快活,把羊都丢在一边。杰克听出来了,可还是鼓起勇气继续问恩尼斯有没有来过。再一幕,杰克在窗外给客户示范操作机器,办公室里,岳丈大人跟女儿说,这个娘娘腔看起来还不错嘛。还有,儿子出生了,岳父母来探望,把车钥匙随手扔给杰克,扔在了地上,还示威地看着杰克,说外孙该起个跟外公一样的名字。杰克默然,捡起钥匙,出去了。杰克的生活表面上很顺遂,其实正如这些片断,时常受到周围人的歧视,因为他娘娘腔。这么过了四年,他终于忍不住,给恩尼斯寄了张明信片,说想过来看看他。我们可以视之为主动,但这主动的背后,是他忍受了四年,希望从恩尼斯这里得到一些安慰和勇气,他无法肯定恩尼斯会如何反应,只能等待恩尼斯给他的判决。幸运的是,他这一次没有失望。于是,两个人的关系从喜欢,开始升华成爱。

    随后的十几年,电影里并没有细细叙述杰克的生活,两个人享受着断续的快乐,然而对两个人来说,这共同的快乐有着不同的意义。可以想见,杰克不止一次地提出找个地方共同生活的建议,不止一次地被恩尼斯否定。每一次短暂地相会,对恩尼斯来说,是沉重生活中间歇的充电,对杰克而言,却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既然不能长相厮守,只好如候鸟般辛劳。李安安排了杰克的妻子说出其中的无奈,为什么每次都是你往,而你那个fishing buddy却从不来。这淡淡的一句,其实意义深远,暗示了杰克的主动其实并非主动,而是被动的主动,只有杰克在主动地维系两个人的感情,而恩尼斯没有,如果杰克什么也不做,两个人自然就结束了,因为恩尼斯的性格不会主动去要求什么。既然是两个人相爱,彼此都应该付出,假如只是单方面的付出,这真的还是爱吗?

    恩尼斯和杰克的冲突,电影里面表现了两次。第一次,杰克知道恩尼斯离婚了,暗暗心喜,又想到了和恩尼斯一起去生活,可事实让他心冷。恩尼斯虽然没有了家庭的束缚,可两个女儿依然是放不下的责任,每个月一次的探视权,要用来陪女儿,不能陪杰克。杰克只能黯然地说,那下个月吧。那些没有说出来的话,在他的眼泪里。驱车千里,乘兴而来,满腔肺腑之言,却无法排遣。长久以来的压抑,让他选择了去墨西哥。

    第二次,恩尼斯在两人道别的时候,忽然想起什么,说11月之前咱们无法见面了,因为要上山干活。这一次,杰克终于爆发了,一起呆了一个星期你都不告诉我,到现在才说,8月份呢,难道就算了?恩尼斯说没办法,要工作啊。没错,恩尼斯要生活,要工作,要每个月给女儿赡养费,杰克并没有否认这些,可在他的角度,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你不说,最后才讲。到底在恩尼斯的心里,自己算是什么,难道如此不重要吗。见一面如此艰难,可恩尼斯似乎没当一回事,自然引起杰克的强烈反弹,这么多年过去,支持自己的是爱的信念,可恩尼斯对待杰克仿佛只是发泄生活压力的一个缺口,根本就没有为杰克考虑过什么。恩尼斯说了一句沉重的台词,这就是生活,if you can't fix it, you gotta stand it,他认为没有人能改变这种局面,对待生活只有继续妥协。杰克不这么想,这一切是能够改变的,只要两个人鼓起勇气一起生活。只是他不能现在证明这一点,所以杰克无法说出口,改变两个人的生活不可能靠杰克一个人就做到,必须有恩尼斯的参与,一起生活了,才能够证明这一切可以改变。恩尼斯始终认为除非你能证明,我才会参与,如果不能证明,就只能这样生活。这是一个无法化解的悖论。远处,断背山沉默不语。

    断背山,因为它的山脊是断的,斜斜的山梁到了最高点,突然中断,像是被刀切断了,前面是悬崖,是虚空。两个人的故事从断背山开始,预示了故事的终点只能是如山一般蓦然中断。当恩尼斯发现自己寄出的明信片被退了回来,才知道一切已经嘎然而止了。不是11月之前无法见面,而是永远无法见面了。在杰克父母家那个偏僻的农场,杰克父亲的话给了恩尼斯另一次震撼。“恩尼斯,我知道这个名字

    ,杰克说过要带一个叫恩尼斯的人回来,两个人一起打理这个农场,可是杰克没有带他来。后来杰克说要带别的人回来,但也只是说说而已”。杰克的父亲显然知道自己的儿子的性取向,并且不认同,可他毕竟是自己的儿子。现在儿子死了,他是因为这个叫恩尼斯的人死的,杰克的父亲就是这么认为的,于是他冷漠且敌意地看着恩尼斯。杰克的母亲显得宽容多了,善意地邀请恩尼斯到杰克的房间去看看,缅怀一下。

    接着,让许多观众动容的镜头出现了,恩尼斯在杰克的衣橱里发现了第一次分别时穿的衬衣,上面还残留着两人打架留下的血迹,原来自己以为不见了的衬衣是被杰克偷偷藏了起来。睹物思人,感慨万千。杰克的蓝色牛仔衬衣,里面套着恩尼斯那件白色条纹的衬衣,这暗示着恩尼斯一直藏在杰克的心里。按性格来说,含蓄内敛的恩尼斯才是应该保留纪念物的人,而不是外向主动的杰克。事实恰好相反。这一安排耐人寻味,我们无须怀疑恩尼斯对杰克的爱,但是否付出了他应该付出,或者说能够付出的程度,我们不知道。至少杰克是努力去爱了,并且努力地去实施,计划着有一天和恩尼斯回到这个小农场,不被打扰地生活。这一切不仅是嘴上说说,他已经跟父亲这么说过了,在心灰意冷的时候,他甚至想随便找个人这么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美国西部,这个梦想能否实现,没有人能保证,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杰克和恩尼斯不去做,这个梦想就一定不能实现。杰克有这样的勇气,并一直期待着恩尼斯也拿出这样的勇气,只是没有等到,也就终究没能跨越那座断背的山脊。

    影片的最后,留下了一个小小的悬念。恩尼斯看着那两件套在一起的衬衣,还有旁边印着断背山的明信片,含着眼泪,说道,Oh, jack, I swear。没有后面的话。我们无从得知恩尼斯swear的到底是什么。类似的处理有另一部电影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嘎然而止。有人说恩尼斯说的应该是我发誓永远爱你;也有人认为是我发誓永远想念你。我想这些大概无需对杰克发誓,因为杰克知道这本是已经存在的事实。也许杰克更希望听到恩尼斯对他说,恩尼斯终于明白了杰克,从此会改变自己,拿出面对生活的勇气,像杰克所希望的那样活着。事实上,最后的片断也作了这样的暗示,恩尼斯的大女儿19岁了,准备结婚,来通知恩尼斯结婚日期,希望恩尼斯能参加婚礼。恩尼斯

    说那个时候要上山干活,正是忙的时候。如果是以前的恩尼斯一定会说去不了,就像上次拒绝杰克一样。可是现在的恩尼斯决定要改变自己,重新面对生活。所以答应了女儿,让老板找别人代替自己上山,自己要去参加女儿的婚礼。改变自己,要自己快乐,也要让爱自己的人都快乐。恩尼斯是否真的开始改变了呢。

    断背山,无关故事,无关同志,只是讲述了两个人在爱的路上,如何去爱,如何被爱。世上从来不少那些不容于人,不容于世,乃至不容于己的爱情,缺少的是在这样的故事里坚持信念,勇于付出的人,即便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依然执着不退的人。

    关键词(Tags): #断背山元宝推荐:履虎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