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伊朗石油交易所3月成立 对美经济有严重破坏 -- 丁不二

共:💬24 🌺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伊朗石油交易所3月成立 对美经济有严重破坏

    伊朗石油交易所3月成立 对美经济有严重破坏

    2006年02月25日 14:0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25日电 据俄罗斯“伊朗新闻”网站报道,伊朗对美国的“致命武器”并非是核弹,而是可能在3月成立的伊朗石油交易所,它的成立将给美国经济和许多美国石油公司带来严重后果。

      

    专家指出,伊朗已经宣布将在3月成立以欧元为定价单位的伊朗石油交易所,这个“致命武器”对美国经济的破坏力将远远胜过一次核爆炸的后果。

      伊朗石油交易所是以欧元报价和交易,该交易所的建立必对美元和美国造成莫大影响,伊朗将借此摆脱美国和西方之制肘,并开始积极寻找象俄罗斯等贸易伙伴新势力。

      据悉,迄今为止,无论是在伦敦市场还是美国市场,石油的定价、交易和支付都是以美元为货币单位的。

      专家指出,如果失去了石油这一无比强大的产品的支撑,美元将会受到巨大影响,进而对美国经济构成深刻影响。如果石油贸易的现状发生改变,只有一个国家肯定会遭受损失,那就是美国。美国的人口不到世界人口的5%,却要消费世界石油产量的约1/3。此外,石油用欧元计算也将使美国对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控制减弱。(章田 雅龙)

    • 家园 【文摘】石油欧元对美而言是炸弹 伊朗想与欧洲套近乎

      石油欧元对美而言是炸弹 伊朗想与欧洲套近乎

      2006年03月02日 14:42 环球时报

        近日,伊朗为了摆脱核问题带来的困境,一面继续与俄罗斯接触,一面用石油拉欧洲。同时,伊朗外长穆塔基27日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

        俄罗斯原子能署署长基里延科27日结束对伊朗访问时说,虽然离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3月6

      日举行有关伊朗核问题会议所剩时间不多,但俄伊双方仍有可能在会前就在俄境内建铀浓缩联合企业问题最终达成一致。他对伊方原则上同意建俄伊铀浓缩联合企业的表态感到高兴。他表示,俄正参与建设的伊朗布什尔核电站不会对核不扩散机制构成威胁。俄外长拉夫罗夫同日呼吁伊朗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澄清伊朗核问题的各相关问题前,不要在国内进行铀浓缩活动。

        据俄罗斯“伊朗新闻”25日报道,伊朗已宣布将在今年3月成立以欧元为定价单位的石油交易所,这个“致命武器”对美国经济的破坏力将胜过核爆炸的后果。欧洲媒体普遍认为,这一交易所的成立势必影响美国的经济利益,尤其会对美元的汇率造成冲击。

        英国广播公司26日报道称,许多欧洲经济学者认为,成立以欧元为定价单位的石油交易所,欧洲从中获利机会更大,因为这将加强欧元在国家间石油贸易领域的地位,更将拓展欧洲同伊朗在石油和天然气开发领域的合作。因此,对于伊朗的这一计划,欧洲商界拍手欢迎者不在少数,而政界,尤其是欧元区国家,也是乐观其成。

        目前伊朗拥有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11%。伊朗的天然气储量仅次于俄罗斯。日产400万桶原油的伊朗每天将240万桶销往国际市场,其中40%销往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法国每天从伊朗进口约17.5万桶原油,土耳其每天消耗约14万桶伊朗原油,而意大利每天消耗来自伊朗的原油超过22.5万桶。此外,欧洲各国石油公司还在伊朗有各自的油气田开发项目。

        在伊朗核问题上,英法德等欧洲国家虽然都表示支持美国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但国际油价居高不下,欧洲国家很难切断同伊朗的石油贸易,更不希望对伊朗实施能源产品的出口禁运。法国能源事务官员在接受英国路透社采访时指出,国际原油供给市场现在的状况岌岌可危,切断伊朗的能源出口不仅会冲击欧洲,也会影响美国未来的能源市场。

        英国原油交易专家指出,现在每天的国际原油价格是由纽约和伦敦两地设定,欧洲目前积极同伊朗方面合作的另一原因是,它们相信伊朗建立的以欧元交易的石油交易所,在短期内能调低原油交易价格,有利于欧洲的原油进口。但也有欧洲金融专家提醒,如果今后以欧元结算的德黑兰原油价格低于以美元结算的国际原油价格,在汇率市场上美元将遭受欧元冲击。

        对此,美国并没有太多反应。唯一在全国范围内讨论过此事的,是一贯处于中立并善于批评政府的美国公立广播电台。接受该电台采访的专家认为,伊朗在石油交易所上给美元施加影响的意图显而易见,但要想在短期内取代长期在西方石油贸易中根深蒂固的美元为单位的石油交易中心,还只是梦想。美国专家认为,任何以纽约和伦敦为据点的交易商和投资者,都不会冒最难预测的政治风险,到伊朗另起炉灶。这个交易所在美可能对伊动武时能否救急,能否帮伊朗一把,还是一个疑问。

        作者:纪双城,张双,钱强

    • 家园 希望将来用亚元,
    • 家园 象征意义大过实际

      当然如果美国吞下这口气的话,象征意义就更大了,大概就会成转折点,代表帝国衰败的开始。

      真正有竞争力的还是未来的人民币。看看伊朗和中国1000亿美元的deal,除导弹外,中国主要提供的是勘探开发劳务,其实就是人民币。沙特老远跑中国来,也是拿石油换我们50%的ownership,也就是未来人民币cashflow。

      再看看最近各地中国金融上市公司之强势,将来真能撼动美元的(如果有的话)只能是人民币,欧元和黄金都是过渡产品。

      • 家园 中国发展的道路上有很多问题。政府需要十分小心。当下的中国

        缺少一个NATIONAL IDENTITY。 并不是同文同种的人就可以组成一个国家(更何况中国不是单一民族国家)。相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固然是很大的凝聚力, 一个国家更重要的凝聚力是相同的利益。社会上的群体觉得合在一起对自己有利,国家才会安定。国家的利益分割制度需要使大部分阶级, 民族和地区都满意,或至少不觉得太吃亏。

        在强大的专制统治下,不和可以被压下。 但不可能有永远的铁桶统治, 而一个温和的政府就没有能力打压这些矛盾了。 现代和古代都不缺乏这样的例子。

      • 家园 官办经济就是好呀,就是好?

        现在就下结论,还不是时候。

        目前中国的经济政治结构,同当初日本、南韩的财团控制政府,官商一体本质上没有多大不同。

        好象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小于6%,社会就会出问题。为什么?腐败成本。腐败就如同水桶漏水的孔。一面是往水桶里加水,一面是往外漏水,只有加水的速度大于漏水速度时,水桶中的水才会上涨。这个6%就是漏水的速度。经济增长率只有大于6%,才能够在填满腐败官员胃口外,还能够保证一般百姓的生活水平不会降低。腐败是硬道理决定了发展是硬道理。

        以前经济增长主要靠西方国家的产业转移。现在外资进入中国的速度开始降下来了,该转的都已转到中国了。没有了西方国家的产业转移,以后的经济增长率能否一直有这么高?

        市场的问题。出口推动的经济增长,把其它国家的企业都挤垮了,西班牙、意大利的烧鞋事件。以后更多冲突的可能是同其它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老化。日本经济停滞的十年,有人将其归因于“广场协议”。根本原因是日本的人口老化引起的。中国的独生子女的影响,十几年之内就会显现出来。跟西方不同的是,西方国家是在进入发达国家时迎来的人口老龄化,而中国是在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进入的人口老龄化。

        能够平安渡过目前的血腥的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就会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过不去这个阶段,就是下一次革命,又一轮循环。

        关键词(Tags): #官办经济就是好呀
        • 家园 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小于6%,社会就会出问题。

          好象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小于6%,社会就会出问题。为什么?腐败成本。腐败就如同水桶漏水的孔。一面是往水桶里加水,一面是往外漏水,只有加水的速度大于漏水速度时,水桶中的水才会上涨。这个6%就是漏水的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您解释一下,如果这6%是漏水的速度,也就是您说的腐败的成本,呵呵,俺就一点不明白,这水都漏哪了?全是资本外逃?还是全都是藏在贪官自己家的保险柜了?都不大能够。。。您这说法,明显不合适啊。

          小于6%出问题,是指无法满足新增适龄人口的就业问题吧——这个说法比较普遍,俺觉得也基本靠谱。你那个说法,确实过于托大了

        • 家园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有轨迹的

          从一代霸主荷兰风车,运河带动的贸易社会,到英国的蒸汽机,铁路,炼钢的钢铁化,再到美国电力,石油,汽车为主导的的全面工业化和电气化。今天的世界进入了信息化,芯片,网络,生物,材料从科学的殿堂走进了人类的生活,“资本主义”要继续发展,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或在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外增加新的平台。我认为这是主流,以美国少数人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是少数,认为蛋糕做不大了,必须搞新殖民掠夺,当然主要是对失去既得利益的恐惧,但他们注定是成不了气候的。

          中国的发展是全世界的福气,当然中国是有很多问题,历史给了中国机会,如果自己不争气,那也是没办法了。

          人口的问题,我不知道,但美国强盛了100多年,一代一代的,只是最近才听到老化一词,还是因为发展跟不上了。日本的问题难道只是人口老化和当年所谓的外部压力吗?

          • 家园 人口老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当生活指标上升到一定高度时,随着教育、医疗等完全产业化,过多地养育孩子已经变成明显的负担。人们就会不自觉地减少生育率 -- 而当生育率低至每对夫妻2.2个小孩时,即标志老龄化的开始...

            社会老龄化是早晚的问题 -- 即使太平洋上的岛民社会,如果能够发展到实现教育医疗产业化这一步,早晚也得发生社会老龄化。

            越是城乡差别小的国家,受老龄化冲击越是严重(象小日本) -- 中国虽然现在在跑步进入老龄化,但是“幸亏”城乡差别很大:在城里,哪怕你让他们敞开生,大家也坚决不肯多生;在穷山沟里,多生几个娃依然是对抗贫困的法宝...

            米国的幸运之处就在于发展了百年之后才进入老龄社会 -- 更加幸运的是倚靠墨西哥,低龄人口源源不断地涌入,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老龄化的速度。

          • 家园 参将兄好,一直觉得您的观点有见地.

            人口结构变化对于经济的影响,是很值得注意的.俺研究的也不深,一起探讨.

            • 家园 我以为,所谓老龄化

              是科学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问题,不只中国独有。

              活的长了(现在60岁海活蹦乱跳的,那可是古来稀啊),我们倒要杞人忧天了,有必要吗?比当年人类那么多年经历的吃不饱问题如何?

              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人类就不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呢?再说中国比美国人年轻15岁,天塌下来有个高的人顶呢。

              • 家园 是消费行为改变的问题. 老美老了是还消费,还拿房子做反按揭呢.

                老中老了敢消费么? 如果老中要上社会保障机制,成本呢,竞争力呢?

                抬杠抬杠.

                • 家园 社会发展靠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这些年的生产力增长高过GDP的增长,10%左右,虽然起点很低,但和GDP一样经年累月,很是吓人。

                  我们大部分的技术是不舶来的,但美国早期也只靠卖农产品,大部分技术也是从英国来的。

                  不带动生产力提高的消费,长期只会是负担。中国如果技术赶上来了(别看我们现在什么也没有,资本主义的力量有时候很神奇),消费市场起来是早晚的,以人口的基数,应该很可观。别忘了,资本主义一句话,就是社会大生产+社会大消费。

                  另一位兄弟提出资源(耕地)的问题,的确对中国的发展是个挑战,但资本主义历史上也无数次突破了资源瓶颈,难道这次轮到中国就会特殊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