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断背山,之外,以及更多的其他 -- 藤壶

共:💬5 🌺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断背山,之外,以及更多的其他

    在中文区,<断背山>被颇为奇怪地译为"断臂",有解释说,李安是想借喻中文中的"断袖",仁者见仁也好,但女作家Annie Proulx在写这篇小说的时候,却是依着纯粹的北美思想,没有任何的中国文化背景.

    但单是这个译名,就能清晰的看出,李安拍的,是东方思维理解中的美国文化.因为有其融合,有其冲突,有其理解和有其变异,所以才显得如此的与众不同.

    Annie Proulx的小说,其实读过已经很久,记得前几年一次柏林影展时,有一部也是跟据她小说改编的<THE SHIPPING NEWS>就是开幕电演,仿佛她也因为此书而得过普立策奖。她的小说,对于母语非英语的人,初看非常艰难,大抵是因为她喜欢从北美偏僻地带的风土人情取材,所以用词粗砺而简洁。美国这几年比较喜欢这种异于中产阶级风情的特异情调,故此Annie的书颇受欢迎,一出版便是欧亨利小说奖和纽约客畅销小说奖……说到这里,又想另位一位我所喜欢的,也叫Annie的作家, Annie rice,莫非ANNIE们对一些潜藏在人们内心的隐匿情感都有较深的感受?

    说回电影,那些让人津津乐道的情节,便不多再重复了。让人惊异的是李安,摄影的手法简单直白,优美的风光有如立体的油画,但偏生又并非用过滤镜美化或者后期加工后的镜头,却是清晰到可见纤毫,开场不久那一幕蓝天白云与公路的场景,天上的云如同要跳出来一般。相比之下,原来让我心醉的《奔腾年代》摄影就过于匠气一些。李安向来有化繁为简的本事,仅此一点,便可见神奇。

    再看下去,是一贯他的平白直叙手法,什么事都淡淡讲来,镜头切换虽然快,但情节却异常的繁琐。原著短短的几段,李安都不惜用大量的细节去表现。或许正是因为小说本身很短的原因,这部电影的情节无完完全忠实于原著,很多一笔带过的场景,都被李安人为地增添了很多细节.初看上去,整个意思都是符合的,但细细体味下去,却又完全不同了——李安的《断背山》,仿佛是一位京剧的名角,演一出著名的折子戏,那身段,那唱腔,都与以前经典的演出完全无异,但那潜藏在一行一止中的精气神,却完全是李安自己的东方味道。过分一点地说,如果在现实中,JACK与ENNIS之间的感情,或许可以真实地发生在北美苍茫的断背山上,但能够剖他们之间如此细腻的情感的,唯有李安。

    最让人无奈的事,是别人比你更懂自己吧,这也不知道是幸福,还是不幸。

    看到中间,就知道这个故事,一定要让死亡做为结局了,因为“情深不寿”这四个字,对于深解儒学的李安来说,是必定的选择。所以他让玉娇龙在明明可以开始新生活的时候跳崖,因为太多莫名纠缠的情感,她负担不起。

    果然,JACK死了。正是我选定的那个人,阴柔而美丽的受一方。按照常理,也应当是如此的,ENNIS是那种压抑而沉稳的人,纵使爱人死了,他还是可以坚强的活下去,只是增加许多沉重思念。而要是换做ENNIS死,JACK也许也就无法承受下去。李安的哲学也是,什么事情都会过去,剩下的人,也总要活下去。ENNIS是那种能活下去的人,即便活得苍白或生不如死,他仍然活者。

    对于二人心中那么重要的断背山,很多人都不相信是否真正存过。有时候,我们也会执着过很多东西,但是一旦了解在别人心中,那其实是无关痛痒,那复杂的感觉,又会是什么呢?

    突然也有些理解了一位很好的朋友,他时常对我说,怀念少年时期在山上独居的那一段生活。很穷,很寂寞,会遇到狼,什么娱乐也没有的生活。但“看着雪落下,就会很好的感觉。”他有他的孤寂,但并非不快乐。但孤寂总会人为地被别人加上负面的情绪,因而有时自己也会有意无间的回避。牛仔们在20年中的时间,无时无刻不想回到那个雪很大,人很少,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的断背山去,那是他们的理想国度。而我的朋友,也想要回去,但不是真正的再度访问,只是思想,回到几乎只有他一个人,只有他不为别人理解的快乐和痛苦中去。

    说李安是在借男人的戏拍女人的故事,也许更为确切一些。因为《断背山》感动更多的,还是情绪化的女人。戏是平淡的,但一点点把情绪积累起来,慢慢地,不动声色,每一次都在可以大肆发挥处若有无痕地快速地掠了过去,让平常很容易感动的女人还来不及感动。然而这种情绪总是存在的,一直压抑到最后,终于在一句对着照片的低喃里彻底地爆发,让她们可以很痛快地哭一场,假装自己就是JACK,被那么一个深情但是不会表达的人爱着,记着,一辈子……这幻梦,真的太过真实。

    还有很多值得看进去的细节,ENNIS那种入骨的压抑性格;两人舍不得分离时,却是用粗暴的拳打脚踢的方式来表达;被枪杀的那两个GAY牛仔脸上的反光;ENNIS妻子发现他是GAY时,送他出门后无言的哭泣……都是真实得可怕的,这时候有些发现,李安想拍的,也许根本就不仅仅是同性爱情本身,而是一个年代,一段光阴,一种人生。

    早上把MSN的头像换成了海报,有两个朋友跳出来和我谈,一个是26岁的女孩子,在南安普敦读海运,说这片子她理解不了,太闷,一半就睡着,醒来才完,刚刚好;一个是30岁的男同学,有妻有子,在一家繁忙的工厂里做着烦乱的事,说,好片子啊,不是GAY的人看了,也想尝试一下了。

    这也是人生。

    也有亮色,那一段ENNIS在离婚后,拒绝JACK和他在一起的要求,JACK愤然去墨西哥寻欢,背景音乐是那首Aquellos ojos verdes(绿眼睛),花样年华中也有过,但那一版是Nat King Cole唱的,浪漫,绵长。而断背山里的不知是哪个版本,更为跳跃和享乐,略有点抑制不住的快乐,让人忘了它原本悲伤的歌词原意,然而仍然是让人想应和的Quizas,Quizas,Quizas……

    但无论如何,套一句最老的话作为结束:那山,或许还在那里,可是,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关键词(Tags): #断背山#李安#中国文化#孤独#美元宝推荐:海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