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风火轮上的铁甲骑兵(一)(完) -- 晨枫

共:💬29 🌺5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风火轮上的铁甲骑兵(一)(完)

    没有看到过有关的考证,但轮式装甲车的发明应该至少不晚于履带式坦克的发明。在《列宁在1918》里,效忠克伦茨基政府的士官生在轮式装甲车的支援下,向布尔什维克起义者反扑。虽然这是电影,但应该可以说明至少在那时,沙俄已经开始拥有可用于实战的轮式装甲车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战期间的轮式装甲车,显然这样细胳膊细腿的装甲车娇嫩得很,上不得正经战场的

    多少年来,轮式装甲车总是履带式装甲车的可怜的穷兄弟。也难怪,长期以来,轮式车辆的越野性能不如履带式车辆,对道路的依赖较大,在野战中难以跟上;轮式车辆的承载能力较低,难于挂载较厚的装甲;轮式车辆的充气轮胎在战场上容易被扎破、打爆,容易丧失在战场上性命攸关的机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轮式装甲车大多用作后方警备作战,用来对付游击队和抵抗组织,或对付二线部队,很少上第一线作为主要突击力量。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在西方国家中,轮式装甲车辆继续担任二线任务,而不作为主要突击力量。只有一些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除外,轮式装甲车辆被用作陆军的主要机动突击力量,但作战对手一般也就是叛乱的部落、持不同政见的游击队或雇佣军,不是典型的高烈度作战的情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60年代典型的西方轮式装甲车,图为英国Alvis的“萨拉丁”装甲车,显然不是太认真,上高烈度战场是断然不行的

    但是战后在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国家中,轮式装甲车辆得到了大规模发展。战后苏军把战时的装甲闪击思想进一步发挥,力图最大限度地将地面部队装甲化。但即使在军备扩张上不计代价的苏军,也有捉襟见肘的时候。为了减轻军购负担,苏军经常在装甲部队中混编轮式装甲车辆,以保证一定的数量。典型的苏军摩步师配属一个坦克团,一个炮兵团,一个乘载BMP履带式步兵战斗车的摩步团,两个乘载BTR轮式装甲车的摩步团。坦克团和BMP摩步团担任主要突击任务,BTR摩步团用作增援、打开突破口后的追击力量或者次要轴线上的进攻力量。为了加强BTR摩步团的力量,BTR摩步团除了隶属三个乘载BTR的摩步营外,还配属一个坦克营,此外,还配属榴炮营、侦察连、防化连、工兵连、通信连、卫生连、维修连、运输连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60年代的BTR-60装甲车,普通中国人是在有关珍宝岛的新闻纪录片中首先看到它的。BTR-60没有装备火炮,只有14.5毫米重机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乌克兰住波黑维和部队的BTR-70,同样装备14.5毫米重机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90年代的BTR-80,这是BTR家族中最新的型号,可以装备30毫米速射炮,火力大大超过BTR-60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BTR-80是俄军的主力轮式装甲车,但在车臣战斗中口碑不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BTR系列都有良好的浮渡性能,可以不经准备直接下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BTR-90其实不是一个全新的型号,只是BTR-80的一个改进型,主要供出口,除了总统卫队的5辆外,俄军自己没有装备,奇怪的是车臣武装反而有不少BTR-90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BMP-1步兵战斗车,装备73毫米低压滑膛炮,同时装备反坦克导弹。这是历史上第一种步兵战斗车,首次将装甲运兵车和相当的火力结合在一起,开创了装甲步兵作战的一个新时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BMP-2,改用30毫米速射炮。这是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受损最惨重的装甲车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BMP-3,BMP系列的最新产品,据说曾向中国大力推销,装备一门100毫米滑膛炮,可以发射制导炮弹,还同时装备一门30毫米速射炮,火力强大得变态了

    苏联解体后,这个基本体制在俄军中得到继承,但俄军也组建了主要用于维和的第27近卫摩步师,主要装备BTR装甲车,而放弃重炮和坦克。俄军认为维和的基本任务是巡逻和震慑,不需要重装战斗力量。这也是俄军在波黑维和后的经验。波黑维和的俄军是一个伞兵团,在维和作战中使用BMD履带式伞兵战斗车,车内十分拥挤,平稳性很糟,长时间乘坐很不舒服。待情势稳定后,俄军很快用BTR取代了BMD。在车臣,俄军也是BMP和BTR混合使用。如果估计会有战斗,就用BMP上;如果仅仅是日常巡逻或联络,就用BTR,用没有防护的吉普或卡车太危险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BMD-1,历史上第一种专为空降兵设计的伞兵战斗车,BMD系列是苏军伞兵的主要装甲武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BMD-2伞兵战斗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BMD-3,BMD家族的最新成员,可以连人带车伞降,世界上头一家,也是独一无二的一家,曾在不久前的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一显身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BMD-3的发动机后置,所以士兵的进出需要从发动机盖上爬过去,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设计

    但是,轮式装甲车辆也有其履带式车辆无法比拟的优点。轮式车辆本身成本就比履带式车辆低,加上和民用重型汽车技术有很多相同之处,共享技术后成本更低。轮式车辆的公路行驶速度高,行程远,舒适,行走阻力低,需要的马力小,对路面的损害小,省油,机械损耗低,可靠性好。这意味着相比于履带式装甲部队,保障大规模轮式装甲部队以自身动力长途机动要容易得多。履带式装甲部队以自身动力长途机动500公里以上时,机械“趴窝”率可以高达50%。虽然增加履带挂胶后有很大的改善,履带式车辆的碾压对路面还是损害很大,大量履带式车辆通过后,不经维修,后续车辆很难继续使用同一道路。这也是履带式车辆通常使用火车或重型卡车牵引的平板运输车作长途机动,到达战区后再以自身动力机动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轮式装甲部队没有这些问题,利用自身动力连续机动1000公里以上,然后立刻投入作战,一点问题都没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捷克的Tatra卡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军用卡车最负盛名的还要数德国的MAN卡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MAN SX系列高机动性卡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连中等机动性的MAN HX系列卡车也可以涉1.5米深的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而这是“商规”的MAN卡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奔驰Unimog越野卡车在涉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轮式车辆的越野能力今非昔比,这是Unimog在下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国的HEMTT是重型军用卡车里的大力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HEMTT也是战区高空防空导弹(THAAD)的载车

    在汽车技术发达而军费局促的欧洲,轮式装甲车辆在技术上不断发展,逐渐克服了过去的主要缺点。现代多轮驱动(如8x8)的轮式装甲车辆的越野性能已经和履带式车辆相当,不再存在在战斗中跟不上的问题。中央轮胎压力调节系统可以随时调节轮胎压力,进一步加强了轮式车辆的越野能力。现代轮式装甲车的承载能力也大大提高,基本重量在20吨级以上的屡见不鲜,接近30吨的也有,这已经是T-55坦克的重量级了。如果考虑到轮式装甲车辆的动力装置和行走机构重量要轻得多,同样的全重只能意味着更厚的装甲。奔驰为德军研制的重型轮式装甲车系列(包括8x8和10x10)可以重达40吨,具有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和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型号,具有和豹2式主战坦克相当的越野和装甲防护水平,不过随着冷战的结束,这个计划取消了。常年重载出没于恶劣地面条件的现代矿用卡车的轮胎技术已经基本解决了轮胎容易扎破的问题,除了轮胎胎面本身加强以外,防漏轮胎采用多室构造,轮胎内像水密船舱一样,分成互相气密的胎室,一个甚至几个胎室被刺穿或打穿后,轮胎仍可继续承重。自封和Run Flat(漏气后可以继续行驶)技术进一步加强了轮胎在战场上的生存力,而多轮驱动容许一个甚至几个轮子被打坏后仍然继续行驶。轮式装甲车辆的这些特点使其抗地雷能力甚至高于履带式车辆,因为履带一侧只有一条,被炸断了就抓瞎了。防刺穿轮胎的最新动向是无充气轮胎,本来用胎墙围起来的压缩空气室完全开放,胎面和轮毂之间用大量的弹性的辐条板连接,不再存在轮胎漏气的问题,辐条板损坏几个也不至于影响行驶,这将进一步加强轮胎在战场上的生存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米其林的“无充气轮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显然,这样的轮胎不怕扎,也打不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气漏光了还可以继续行驶一段距离的Run Flat轮胎,可以看到,左面的普通轮胎漏气后会严重变形,要不了多久,轮胎的结构就会在高温和“折磨”下崩溃;右面的Run Flat轮胎就可以坚持一段时间而不至于出危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Run Flat轮胎的结构,可以看到,侧墙得到额外加强,以保证在没有气的情况下也不至于“坍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另一种Run Flat轮胎的设计,在常规轮胎内部增加一道实心的环带,用于在漏气是在短时间内支撑轮胎结构

    关键词(Tags): #舞枪弄炮#纸上谈兵元宝推荐:一直在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风火轮上的铁甲骑兵(三)

      Stryker旅在现阶段仍然有很重的实验性色彩,其装备和编成还在不断改变。Stryker旅装备了所谓“战术局域网”,车际通信不再需要语音通信,而是用文字通信,便于信息猝发,达成保密和减少战场的无线电信道拥挤。战术局域网还共享电子战术态势图,根据各车的GPS,实时互换信息,实时标明各车位置。指挥官可以容易地标出已知敌人的位置,不需要言语,各车就能实时看到。同样的信息也可以传送到上级和友邻部队,以便协调攻击和呼叫火力支援。Stryker旅的机动性是显然的,全旅可以通过C-130空运,使Stryker旅获得空前的战略机动性,全旅可以在96小时内从美国本土基地部署到世像科索沃那样的地方。成熟的、性能良好的Stryker系列轮式装甲车辆具有出色的越野性能和两栖性能,使Stryker旅获得了优秀的战场机动性能。Stryker旅的火力和防护对适应低烈度战场的需要没有问题,问题出在美军认为战场情报搜集、实时信息交换和精确打击能力的提高,使Stryker旅在高烈度战场上也和常规重装旅具有同等的打击能力和生存能力,对于这一点,各国军方仍然持怀疑态度。

      在高烈度战场上,Stryker旅的直属骑兵中队和军事情报连大大增强了旅的战场侦察能力,其无人侦察机、战场监视雷达使旅指挥官对战场情势的了解达到了在很多国家师指挥官都不能望其项背的水平。Stryker旅的火力和机动性使其十分适合追歼运动中之敌,或快速穿越突破口、扩大战果。但是其相对较轻的火力和装甲除了作为装甲侦察兵实时呼叫空地火力支援外,独立突破具有坚固设防的敌人重装部队有点吃力,其牵引式155毫米榴弹炮在高烈度的机动作战中的机动性和生存力值得怀疑,Stryker旅也缺乏自己的防空火力,更重要的是,高机动性和精确的火力或许不能弥补轻装甲防护不足的弱点,Stryker旅在敌人拥有强大反坦克和炮兵火力时的战场生存力可能成问题,必须依赖空军、攻击直升机和友邻重装部队压制敌人的火力。

      即使在低烈度战场,Stryker旅的作用也有待实践检验。低烈度战场的特点是敌我态势犬牙交错,战斗经常在近距离发生,战斗的突发性强。如果Stryker巡逻分队不能及时获得敌情通报,通过机动和火力来先发制人,其轻薄的装甲可能就要吃亏。伊拉克美军从开始的无装甲悍马,到后来的装甲悍马,到现在的重装甲悍马,反映了低烈度战场的一个严酷现实:克服战场障碍的机动性不是问题,但躲在暗处的敌人常常可以先发制我,最大限度地加强装甲比最大限度地加强机动性更为重要。Stryker旅已经投入伊拉克战场,但美军对其使用结果并不张扬。美军的进一步Stryker化的计划将取决于伊拉克战场的实战效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轻型履带式车辆也不会让轮式车辆专美于前,这是奥地利和西班牙的Ascod系列,也可以装备105毫米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瑞典的CV90系列中的自行105毫米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V90中最猛的还是自行120毫米炮,可以发射所有北约120毫米坦克炮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V90120在开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军曾经拥有可以空投的M551轻型坦克,可以发射152毫米炮射导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M551也是全两栖的,可以下河游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M551还在沙漠之盾中露了一脸,作为第82空降师先头部队的一部分,不过好像没有参加沙漠风暴的战斗,毕竟有拳大皮厚的M1坦克档在前头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80年代里根时代,美国为了快速部署部队,曾试图开发这种RDF/LT轻型坦克,装备一门75毫米高初速炮,其威力据称与105毫米坦克炮相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RDF/LT第二版增加了毒刺防空导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同期还有一种用压低的M113装甲车作底盘的装备105毫米炮的版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国的M8“装甲火炮系统”是以能用C-130空运为设计目标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M8也装备一门105毫米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M8在开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M8被取消了,只有4辆试验车被交给第82空降师做评估使用

      美军Stryker旅的发展值得中国关注。轮式装甲车辆将在相当程度上取代履带式装甲车辆。加拿大已经决定用Stryker MGS取代军中唯一的主战坦克豹1式坦克,也就是说,加拿大陆军将从此取消履带式坦克。出于种种原因,中国陆军的轮式装甲化开始得很晚。在近年的军队现代化进程中,部分部队也开始了轮式装甲化。轮式装甲部队在中国陆军中的定位,外界只能猜测。轮式装甲部队有轻装化和重装化两个途径。Stryker旅是轻装化的典型,除了轮式装甲车辆的一半优点外,Stryker旅可以全旅用C-130空运,获得极大的战略机动性。这样的一支轻装甲部队对于台海战争是十分有用的,在夺取野战机场后,就可以迅速运送一支轻装甲部队投入战斗。然而,Stryker旅在96小时可以从美国空运到科索沃,但这是288个C-17架次的结果,如果用C-130级的运输机,架次多至少两到三倍。这样的空运能力是中国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的。与其画饼充饥,不如现实一点,不必将全旅空运作为主要要求。另一方面,重装化的轮式装甲部队虽然还没有出现旅规模的建制,但重装化的轮式装甲部队可以较好地解决Stryker旅打击威力和抗打击能力不足的问题,并继续保持优良的战场机动性。重装轮式装甲车辆固然在空运上受到更多的限制,但在容许依靠自身动力机动的战场上,重装轮式装甲部队具有良好的战略机动性,可以不依赖铁路或平板运输车,自己长途部署。在公路网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算入集结、装卸、空运运能等因素后,大规模重装轮式装甲部队在1000-2000公里范围内靠自身动力机动和空运机动的时间可能差不多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仿制法国VAB的WZ523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的新型WZ551轮式装甲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WZ551还有车载防空导弹的型号

      中国的军队现代化开展的比较晚,但后知后觉也有后知后觉得好处,就是可以少走弯路。中国需要一支均衡、有效的打击力量,轮式装甲车辆将是这样一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家园 这是T815系列吧?

      “这是捷克的Tatra卡车”

      这是T815系列吧?咱们这厢的东风平柴样子跟它挺像的。

      • 家园 正是,Tatra 815,先前还有一个812系列

        中国进了不少,做矿上的自卸卡车用。

        • 家园 Tatra 812系列不知道。作为军车,

          我觉得Tatra 813系列名声比较响亮,记得七十年代有本《国外汽车技术》杂志(大概是这么个名字)介绍过Tatra 813系列,尤其是火箭炮发射车,觉得样子特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在西西河灌水不容易啊,一不留神自己喝一口水

            确实是813,不是812。

            这是813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815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两者都有6x6和8x8。

    • 家园 好文,花,再请教

      坦克运输车是专门设计的还是用普通民用卡车, 看着象集卡

      • 家园 坦克运输车不能直接用普通民用卡车

        一般的18轮大卡(10轮加8轮拖车)还是不够劲,毕竟坦克动辄60-70吨,考虑到还要一点富裕能力好爬坎过坑,动力和越野要求比民用的更高。很多卡车公司(Oshkosh,Mack,Volvo,Benz,Faun,等)在民用卡车的基础上猛打维生素,也能管用。有的则全新设计,像英国的Alvis Unipower和南非的一个(一下子名字想不起来了,西班牙也引进了这个,在西班牙好像叫Alhamba?),俄罗斯也是专用设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