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和淡淡微风兄的帖子--趣味的阅读 -- 非

共:💬64 🌺2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和淡淡微风兄的帖子--趣味的阅读

    本是回淡淡微风兄的帖子,但他建议我单独发出来,受他鼓励,就发出来博大家一笑。

    刚才又看了一遍,关于淡淡微风兄这个对于阅读的选择,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自己所写的一点东西,跟金庸王朔是扯不上的,只是谈到自己的一点阅读态度。贴一下,兄姑且一看。

    当时是回给一个写文章写得有点困惑的女子,她很爱读书很有才华,反正经常提到的外国作家人名都是我不知道的,呵呵。kidding。她曾经是羊城晚报首席娱乐记者,现在不知道她怎么样了,据说在北京写着剧本,希望她过得很好很开心。

    趣味的阅读

    我个人把通常所能遇到的作者,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觉的写作者,一类是不自觉的写作者。这里的自觉并不涉及到作者定是担着拯救传道的义务,这里的不自觉也不涉及到作者对于人情世故完全不解。我只是凭自己的判断,根据所读的文字中,所表达的内容是否有作者本人所想要梳理的精确的脉络,以及连贯性来将之归类。自觉的写作者,更能完成记载时代的、目的性的写作;不自觉的写作者,完全是天赋异禀,命中注定是为了丰富历史。有些不自觉的写作者慢慢会变成自觉的写作者,但自觉的写作者再想归入灵光一现的不自觉者当中,往往已经没有可能。

    我的阅读习惯,倾向于趣味性阅读,也就是说,有趣的和无趣的。有趣的不代表就是情节曲折,无趣的也不代表就是数学公式。这世界上多数物质存在之初是有趣的,但我们从小到大被灌输的教育使我们变得贫乏-------(我们曾经非常富有,曾经能够被世界直触内心),而那些有趣的事物就这样被掩盖在一些无趣的枯燥的分类解释里。因为那些存在了的物质总是被各种方式描述了,定义了,一些聪明的头脑还要就那些概念名词去进行周而复始的解释、理论和争论,从而使得原本安静,纯洁,没有意念障碍的生命体验变成理论化生存。所以,对于男权主义女权主义男性文化女性文化的讨论,我是觉得非常无趣。甚至是有些折磨人的。男人之所以是男人,就因为他是男人。女人之所以是女人,就因为她是女人。一部作品是否男性化又或者女性化,又有什么关系?我看那些作品被屡屡拿出来评论的女性作家本身,在写作之初也未必都去想过我应该用内向或外向的方式写作。世事无绝对,XX你开始执拗了。生命是体验,不是理论。你是谁?这不是一个问题。---------你存在,不带问号。不要把它当成一个问题,一旦成为问题,你就需要去依附一个理论来得到一些安慰,表示至少你知道了。但实际上,这些人生意义的理论,让一切都成了问题,然后你就只有通过你的自我得出一些解释,然后对它们进行证明,让它们看起来合理,再然后你会越来越固定于你的解释,因为你在它们中投入了那么多。这也是我警惕所有被称做哲学家的人的原因,他们太过于依赖“文字”,他们甚至就是生活在“词语”当中。

    话说回来。其实作品面世的结局将如何。首先作者本人是无法去评说的,因为写作本身是个体产业,是件私事,而一旦公之于众,来评判的只能是是读者。读者的划分,只有两种,读得懂的与读不懂的。对于作者来说,就是爱看你写的和不爱看你写的。稍微出众一点的作品,完了还要再受它几百年的历史检验,下场还不得而知。作为作者,你写就是了,唯一导引你的应该就是你自己的才华。其次,有几个伟人从小就觉得自己长大后是伟人的?有几个畅销书作家没动笔之前就知道自己的小说会博得满堂彩?我觉得你如果反复被写作的态度与目的而焦灼的话,那肯定是注定了你的失败,这与你的女性身份无关,这与你过于关注自己女性身份有关。你关注了一些作品以外的事情。至少这说明一点,如果你作为对自己负责的写作者,显然你还不够敬业。如果你打定主意写的是记实文学,思考的事情最好留给读者,你只是带出思考倾向与个性的那一个;如果你是半自传体小说创作,你想图个痛快,就不要自我选择在沉默和粉饰中消沉,不要仍旧抱着唯美的清高,不往最深最黑处下笔,娱乐的姿态如果没有针对性,没有批判性,没有冲突与矛盾,没有内敛与宣泄,没有五光十色,没有笑中带泪,那就真是如一个盲人在城市的小弄堂由东走到西,又由西走到东,他以为他穿过了花花世界,而世界却是此般毫无趣味。

    最后一句,作为读者,我喜欢看你的作品。

    元宝推荐:履虎尾,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非和水风果然是好搭档

      一前一后两个精,这两朵花是非给不可了:)

    • 家园 认真学习,认真理解,然后忘掉?太可惜了,做不到。

      当然了,内心里也不敢追求个人的本能与天赋,不愿意“大逆不道”。

      • 家园 为甚么不敢?

        何为“道”?

        • 家园 当“监护人”很固执时。

          本以为这个世界很大,似乎无边无际,等真的来到这个世界才知道,人从出生到进入社会,一直是依靠父母(第一监护人)的细心照料和教育,这个过程大约持续20年之久。此后,等父母们不再进一步施爱施教以后,社会TAKEOVER了。教育机构诱惑俺走进一个箱子里,那里面充满了“正确的”知识和思想。俺也曾尽最大努力拣俺喜欢的东西学,出来以后才发现,箱子里的东西描述的其实是那个箱子里的世界,俺的世界也因此改变了,是变小了,小到工作以后俺的“领导”能全面掌握,“社会舆论”能高效监控,第二监护人很容易就接管了俺的全部。

          据说这个“生产工艺”过程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虽然有些人曾试图躲过这个过程中的某一环节,俺根据箱子里的知识判断,他们的结局似乎不太好。因此俺不再CARE什么本能和天赋了,俺就只说“自由”。还好,这个词还存在,虽然名声已经很不好了。

          • 家园 看了好几次,

            发现很难回你这个帖子。

            但是,心里看的有一点点,一点点难过。可又说不上来为甚么。。。

            • 家园 不好意思。

              俺码字功夫不到家,一不小心,会整出些不招人喜欢快乐的东西出来。

              今后要勤学苦练,争取能码出些让人快乐的文字,因为生活没有理由不快乐。

    • 家园 随便说说

      上小学时,俺的语文成绩不好.老是不写作业.考试时作文也不好.但是,俺对语文的确是热爱的.不写作业是因为作业在我来说没有难度.比如非老师说:小盆友(1)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不明白的词也要查字典.对我来说,就两个字."没有啦".每次放假俺都把语文课本当做解闷的小书,躺在床上就看了.唯一遗憾的就是,忒薄拉.俺觉得看书就是乐趣.当然,也看了一些不健康的课外书.作文呢,俺觉的写些中心思想明确的,通过某某事,我受到了什么教育,简直就是在撒谎.老师说过,撒谎不是好孩子.于是,就在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教育下,甚至是不写完作业不让吃饭饭的威胁下,我依然坚持着.

      直到有一年,老师要写篇游记.老爸也特别抽出时间,带我去公园玩儿了一次.可是我写出来的还是一二百字的干巴巴的东西.老爸看了几次,每次都让俺重写.并且跟本不屑评论.最后一次,老爸好像很失望的随便说了一句,你不是平时看过不少书么.俺惭愧了.找出一本<作文通讯>(2)看了一遍.当时豁然开朗.明白了写作文的要领,两个字:扯淡.然后笔下有如神助,洋洋洒洒小两千字.请老爸过目后,的到"可以"两个字的默许,没有改,直接交了.这是俺第一次得到一百分的作文.有三分之一被老师用红笔打上红杠杠,那是写得好的部分.还被当作范文读了一次.其实,就是把看到的东西一律说成是人间美景,加上形容\比喻等手法,还能联想起唐诗宋词,真是糟蹋了.

      从此,俺明白了:"写文章,一定要说假话"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注:1:港普,"小朋友"的意思.见<阿嫂>

      2:作文通讯,好像是浙江出的,常登一些初高中的范文.

      • 家园 由此可见,因材施教多么的重要。。。

        乐观主义者发明了飞机,悲观主义者发明了降落伞。

        朱自清可以写荷塘之香气如“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而alan兄却只能认为这是扯淡。。。

        这个,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给个定义先。

        • 家园 除了我的思想觉悟还不够高外

          还有,我不是清华的教授.西西,为什么我总能强词夺理呢?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 家园 这话倒也是

            儿时是首发的"驿站"。而且是买的还是单程票。

            有的时候上着班,看着满眼的小孩子的时候,也会很感慨。阳光落在他们身上那么灿烂,他们也会慢慢长大,会有不同的人生阶段,会认识不同的人,会将这一切慢慢淡忘。。。

            那一瞬,人总是有点发怔,好象看一个快进的电影,只不过,画面是模糊的。。。

            人,也不由得就有点感伤。

            • 家园 说到小时候了

              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不由得总是会要努力回想,我这么大的时候在干什么呢?记忆就像把静止的画片给串成了一幅电影,结果所有的都加快了速度。

              还曾记得左腿上的疤是被自行车撞的,具体有多痛苦,好像完全记不得了。前天我母亲不经意的提到,我小时候差点断了腿,在床上躺了两个月,伤口还老是化脓……这才知道,记忆中的那些美好的,曾经是夸耀资历的伤疤竟然有着这样血淋淋的过去。

              只希望这个开心的小天使,在将来,不会如我这样的伤感。

              • 家园 美好的记忆容易被留下

                以前看到一个科学家的文章,主题讲的是人是有选择性的记忆。

                如今回头看看,那些曾经痛苦的,都已经变得很淡,而那些快乐的,似乎在逐渐放大。

                或许是件好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