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原译之苏军在阿富汗战例节选[连载] -- asiavikin

共:💬67 🌺4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扫荡可疑地带

      扫荡可疑地带

      本报告由大尉I.P.Tereshehenko撰写。他于1984年4至1986年4月间任副营长。苏军的军衔和职务并没有非常僵化的对应关系。在营级职务上往往可以看到主任军官是大尉,少校或是中校军衔,而团级职务也可以由中校军官担任。如第一个战例中的摩步团长就是中校军衔,而侦察营长的军衔也是中校。

      1985年,游击队更加频繁地伏击我军。我军的主要任务也相应变成封锁和清扫山区中的峡谷和村落、护送车队并以战术空中突击打击重要目标。

      我营接到命令清剿Tagab村的边界地区。有情报显示这一地区有一支游击队在活动,我们为此认真地训练了部队。营长计划以一个摩步连以空中突击搜索这一地区。

      在我继续Tereshehenko大尉的报告前先简要介绍一下Tagab村的地形: Tagab村位于一个谷地的正北方向。这个谷地有两条大致垂直的河流流过。一条河自东向西,一条河自北向南,两河汇合于谷地的西南方并流向南方。这两条河因此构成了一个标准的L形。在L的拐角处是一片平坦的河滩。紧靠河滩的北面是一个低矮的高地,Tereshehenko大尉的报告中称这个高地为1号高亍U飧龈叩鼐嗬氡狈降腡agab村约有2到3公里距离。在1号高地的东面偏北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脊,但不太陡峭,便于攀缘。这条山脊距离村庄约有2公里。但山脊很长,部分遮断了1号高地和村庄之间的连线。从1号高地或山脊到村庄之间就是大片的平地了。

      1985年5月25日8时,摩步8连机降于L拐点的河滩处,连长派出一个排作为前卫,并以连主力占据了1号高地。前卫排经过高地向北方前进。前进不到1公里后,排长报告前方可能有敌人的埋伏。连长命令他以散兵线搜索前进,游击队估计已经被发现后开火。从火力看游击队不超过30人。连长决定率连主力从侧翼包抄敌人。该连用半小时从1号高地向东运动至上述山脊的西段并翻越之。待11时连主力运动到游击队阵地左翼时,敌人已经脱离接触并向北方撤走。该连之后未再发现其他敌人。

      伏龙芝军事学院的评论:

      在陌生地区进行彻底的清剿必须进行预先的侦察。下属分队所有进一步的行动都要加强以侦察单位。而且在开展清剿前必须占据制高点。最后,为了彻底消灭敌人,必须在包抄它的同时在正面拖住它。

      (我看这次行动大体上双方都没有犯严重错误。苏军的摩步连机降得很突然,地点选得也比较合适,能保证抢在游击队之前控制住1号高地。从游击队最后的伏击位置看游击队明显是在发现苏军机降企图后也准备从Tagab村里运动至1号高地的,只是被苏军占了先手后改在高地和村庄之间设伏。苏军前卫排的动作也比较谨慎,没有贸然从事。连长在处置游击队伏击时采用的措施也是得当的。不过由于中间必须翻越东西走向的山脊,包抄路线的后半段是暴露在对方监视下的,所以他的意图没能实现也情有可原。但是苏军的这次空中突击只是从一个方向打,对游击队并不能造成多方向包围的局面,因此战果不理想是不奇怪的。除非游击队的警惕性低到完全没有察觉苏军的机降,但3公里以内的机降在良好天气下是很难不被发现的。所以这次直升机空中突击实际上是网开三面,鱼很容易逃走。

      • 家园 问个傻问题

        为什么不先降下两个排或者一个排,留一个排机动呢?结果最后基本还是步兵对步兵的打起来了,迂回对方完全靠徒步机动,对方又没有死守阵地的义务,那怎么可能不扑空呢?

        • 家园 这样对于空地协同的要求太高了

          直到今天,机降一般也是在事先选择好的机降场进行。本次战斗出现那样的情况虽然从理论上说是可以再组织一次机降袭击游击队侧翼,但是那样一来必须有对整个地区的地形极为熟悉的驾驶员,并且能立刻通过和前线非常不畅通的通信了解到关于机降场足够的情况。以80年代的条件实际的机降位置几乎必然会偏离预期着陆场,轻则贻误战机,重则暴露在游击队火力下变成活靶。所以,这种应召机降在那个年代肯定是无法实现的。今天也许在数字化战场通信网和GPS配合下才可以尝试尝试。

      • 家园 我 之评论 3 不清楚 苏方 战斗配置. 可能是直升机配备不足

        我看他们的任务也多办是以清 为主,缴 则次之. 否则兵力略微单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