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试谈谈羽毛球的运动量——和风满袖兄 -- 北有马

共:💬55 🌺48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猜你并没有实际的羽毛球经验

                我的经验是:

                1.网球的对四肢力量、身材的要求比羽毛球高;

                依据?

                2.网球很多时候需要长距离全速跑,羽球不需要;

                网球的全速跑与羽毛球的急转急停折冲刺折返跑都属于无氧运动,后者对体能和爆发力的要求绝对不亚于全速跑,而且还要求较好的手腕手指灵活度和力度。

                羽毛球场上也可能出现全速跑,但就单次击球而言,网球的跑动距离可能比羽毛球大得多。

                理论上讲,打网球时你接一个球,要跑动的距离有可能远远超出球场的范围(比如对方拉你底线两边时);

                打羽毛球一次跑动的最大距离就是场内的对角线,这个也是经常会出现全速跑的,但羽毛球步法中既有并步也有交叉步,专业队员在一次跑动中往往并步多于交叉步(启动快),这使得他们看上去并不是在跑,而是。。。飘移过去。羽毛球的步法比网球的轻灵得多。

                3.羽球的打法上经常有高吊球用于防守,实际上给选手较长的准备时间,但网球球速高(指到达对手一端,羽球初速大,但衰减快),场地大,很少时间调整,吊高不是奇袭就是找死。

                两者的高吊球不具可比性。

                羽毛球高远球的情况是,球打过去,有可能在对方端线上空十米的高度以接近垂直的抛物线轨迹下落,对方等球下落到可及高度才能击打(即所谓的压后场战术)。

                网球的高吊后场主要是被动中的防守行为;羽毛球被动时挑起高球可为自已争取下一拍的准备时间,是防守中的一个常用手段,但高远球战术主要用于压制和控制对方(如同网球的拉底线)。

                网球的高吊球,郑洁以前经常使用,那会儿她的击球(特别是反手)技术还不是很好(就是特能跑),总是打被动球。对方压住她反手底线准备上网时,郑的回答就是吊一高球,尽可能挑到对方底线(这种球的运动速度并不快),从而给自已赢得喘息机会。对这种球,对方并没有必杀的把握,又不是半场高球。

                • 家园 我感觉你是为反驳而反驳了,

                  首先,我已说过没证据说明网球要求素质高于羽球,同样,也不同意羽球高于网球。但以市场来说,中国人“擅长”羽球的背后,是羽球奖金远低于网球,其他体育发达国家对羽球重视程度不足,而中国又极其重视。 你也可以说,中国也不重视网球嘛。。。政府可以不重视网球,但每场赛事几百万美金,个人也不重视吗?大满贯有进过决赛的吗?

                  同样,有谁把羽球大赛奖金提到100万美金,甚至200万以上,我肯定3~4年之内,中国乃至东南亚的垄断地位不保,无他,竞争使然。

                  我认为“1.网球的对四肢力量、身材的要求比羽毛球高”,我教教你怎么找依据,看现如今的男子网坛排名,前20有多少矮过180的?你也可以说身高就是“身材的要求”高吗?我跟你说,身材高,四肢修长就是网球选材的先决条件,还有,必须力量大,否则开个球都不行。你问我要数据我没有,但我想google什么都找得到。

                  网球的全速跑与羽毛球的急转急停折冲刺折返跑都属于无氧运动,后者对体能和爆发力的要求绝对不亚于全速跑

                  同样,我问你:“对体能和爆发力的要求绝对不亚于全速跑”的证据在哪里?“绝对”的证据在哪里?

                  我帖子里陈诉的是事实“网球很多时候需要长距离全速跑,羽球不需要”,但我也没说对“无氧运动”的要求“绝对”高于羽球。

                  关于高吊球,我不需要打过羽球或网球,看比赛就知道了。你也说了:

                  网球的高吊球,郑洁以前经常使用,那会儿她的击球(特别是反手)技术还不是很好(就是特能跑),总是打被动球。对方压住她反手底线准备上网时,郑的回答就是吊一高球,尽可能挑到对方底线(这种球的运动速度并不快),从而给自已赢得喘息机会。对这种球,对方并没有必杀的把握,又不是半场高球。

                  羽球中的高吊球很多是主动的,是频发事件;而网球中的是被动的,几率不高;既然都同意了,也没啥好讲了。

                  另外,各位看贴总不仔细,我由始至终反对楼主的观点:“羽球素质要求高于网球”,但没说网球综合要求高于羽球,因为我没证据。虽然我觉得,由市场来看,中国选手在羽球方面拿好成绩,远远容易过网球。

                  • 家园 看看你说的话吧,嘿嘿

                    我的经验是:

                    1.网球的对四肢力量、身材的要求比羽毛球高;

                    2.网球很多时候需要长距离全速跑,羽球不需要;

                    3.羽球的打法上经常有高吊球用于防守,实际上给选手较长的准备时间,但网球球速高(指到达对手一端,羽球初速大,但衰减快),场地大,很少时间调整,吊高不是奇袭就是找死。

                    VS

                    我帖子里陈诉的是事实“网球很多时候需要长距离全速跑,羽球不需要”,但我也没说对“无氧运动”的要求“绝对”高于羽球。

                    关于高吊球,我不需要打过羽球或网球,看比赛就知道了。

                    请问:你的经验是指什么呢?事实又是什么呢?

                    北有马的原贴我很感兴趣,我跟我的老板也时常陷入这样的争论,他打网球我打羽毛球,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在这里,我不能完全同意北有马的观点,但对他的依据却是感同身受的。无论如何,有一点很明确,我们并不在讨论什么市场决定成绩的事情,而只限于人类的平均生理能力在两个球类动运上的适应程度。

                    我打过七年网球,停了多年后现在改羽毛球(也有五年了),都是跟专业教练练习,平常在业余俱乐部里打球(主要在广州、北京、上海)。之所以喜欢北有马的这个话题,是因为我跟他一样对羽毛球运动有切身体会--很多事情都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实践是很难得到真实感受的。我的老板主要是觉得羽毛球场地小,跑动很容易覆盖--他的问题恰恰就在这里,自已不但不打羽毛球,也不去现场看球,而电视转播中因为有视差,会使球场看上去很狭小。

                    网球跟羽毛球,两个想要打好都很不容易,都对人的速度、耐力、柔韧度、观察力和头脑有很高的要求,从运动学的角度讲,二者很难在难度上一分高下。在这一点上我并不反驳你,我觉得有问题的是你的论证过程(所例举的事例存在技术性的错误)。

                    拿全速跑来说(如短跑冲刺),这是无氧运动;变速折返跑也是无氧运动。羽毛球运动中会出现全速跑的情况,但因为线路短(不必跑出球场的范围去接球),它不是消耗运动员体力的主要因素。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主要消耗在于快速的重心转换和折返跑动过程当中,以及时常出现的各方向俯身下探和跳跃杀球动作,相对而言,单纯的冲刺并不会耗去太多的体能。

                    为了保障体能够用,羽毛球运动中的步法显得非常重要,好的步法可以为你节省大量的体力,而且还会使你看起来不那么仓忙。

                    跑动对体能的消耗大与小,不仅取决于跑动的距离,也与跑动的方向和方式大有关系:

                    网球的基本击球是对拉底线,对拉中占据优势才考虑上网扑击或放短球,所以一般情况下基本上只要在底线附近作横向移动就可以;而羽毛球的基本打法是四方球,要求你以场中心为基点前后左右地折返跑动,而且折返的次数比网球多得多。

                    我自已打网球的感受是:压住底线打两边,跑死对方,不然我自已跑死。

                    而对羽毛球的感受是:最折腾人的是无数次的突然启动(对手可能屡屡以手腕上的假动作欺骗你),而不是跑动本身。

                    • 家园 很奇怪,你说我有技术性错误,错在哪里为什么讲不出来?

                      先说第一个,你“嘿嘿”之后把 “河兮兮第一段话”VS“河兮兮第二段话”,其实是质疑我到底有没有打过网球或羽毛球,对吧? OK,我把原句

                      关于高吊球,我不需要打过羽球或网球,看比赛就知道了。

                      改为“关于高吊球,别说我打过羽/网球,就算我没打过羽/网球,看电视比赛也能知道”,这就清楚了。

                      为什么我要提电视比赛呢?

                      1.电视比赛代表最高水准的比赛,要比较两个运动,最好看最高水准,否则取样不准;

                      2.电视比赛谁都能看到,而不是自说自话;别说我这末流水平,就算你多少年的经验,再怎么说也就一业余样本。

                      再说我的“技术性错误”:

                      我觉得有问题的是你的论证过程(所例举的事例存在技术性的错误)。

                      我的原话是:

                      我的经验是:

                      1.网球的对四肢力量、身材的要求比羽毛球高;

                      2.网球很多时候需要长距离全速跑,羽球不需要;

                      3.羽球的打法上经常有高吊球用于防守,实际上给选手较长的准备时间,但网球球速高(指到达对手一端,羽球初速大,但衰减快),场地大,很少时间调整,吊高不是奇袭就是找死。

                      这几条要说是经验,其实更多的是直观感觉,包括电视看比赛的感觉,不过,要说有错,你觉得哪一条有问题呢?

                      1. 应该没有异议,把网球/羽球世界前十找出,直接比身高、比肌肉即可。

                      不过这里我要提醒的是:由于市场激励大,目前网球水平应该很接近该运动能达到的极限水平,但羽球市场激励低,未必已接近极限。

                      2. 网球需“长距离全速跑”,羽球不需要,这有错吗?你说,羽球也需全速跑,如果抬杠的话,我会问:距离有网球长吗?而且从电视或现场比赛(我还真现场看过顶级比赛哦)上看,羽球高手比赛时救球有大跨步的,有鱼跃的,全速跑还真是没有。

                      再有我之前问你的:

                      我问你:“对体能和爆发力的要求绝对不亚于全速跑”的证据在哪里?“绝对”的证据在哪里?

                      如何回答?

                      3. 高吊球- 羽球经常双方连拉几板甚至10几板的高吊球,这是常态;网球有吗?没有的话就免谈了。

                      你长篇的技术描述,可见你很认真,也很有心得,绝对不是抬杠,但都没有说明我有什么错误,如果还有comment,请指教。

                • 家园 我的感觉

                  打球有段日子,觉得身体协调和反应爆发相结合,收放自如。呵呵,只是感觉而已。

              • 家园 俺也没证据,所以俺很狡猾的用了定语“可能“

                中国选手在世界体坛上对热门运动的竞争力不足是很明显的

                这个是对的,中国在跳水,举重,体操等项目占优,这些都曲高和寡。田径游泳等项目就很难看。

    • 家园 运动量比的是能量而不是速度

      简单点说,球的能量等于势能+动能

      势能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动能等于球速的平方乘以球的质量的一半

      羽毛球的瞬时速度是可以比网球快,但是羽毛球的质量比网球要小很多啊

      另外,要说瞬时速度,肯定是大力扣杀时候的乒乓球的瞬时速度更快了---乒乓球多轻呢

      从跑动的角度来看,由于网球运动不减速,而羽毛球不断减速,另外网球往往从最左边打到最右边,要大力回球,所以对奔跑速度,和奔跑中的姿态的调整很重要---羽毛球比赛中球手的步伐没有网球手的步伐那样给我以深刻的印象

      看纳达尔的步伐---奔跑的速度确实只看他奔跑就感到充满了激情

      另外难以想象网球飞行时间只有18分钟,网球的多回合较量也多了,一盘比赛快的二三十分钟,慢的一个钟头左右,比赛过程中球员的休息时间是比羽毛球运动要长,但是一个球打完以后到第二球的发球的停顿时间,所有的运动都差不多,包括羽毛球,网球,乒乓球 奔跑的距离的数字我认为也存在很大问题,无法相信你给出的那个数字

      • 家园 18分钟倒不见得不可能

        这个是有统计的。1990年施蒂希击败贝克尔的那场决赛,击球时间只有9分钟。不过这个统计不能简单理解,比如发个Ace,如果只统计击球时间大概不到一秒,但从发球接发球准备开始运动员都是在比赛状态,同样有体力耗费,全神贯注并不轻松。那时候温布尔登就是发球上网的天下,单纯统计“击球”时间短并不奇怪。

    • 家园 先送花再说

      打了一个学期的球了,这篇文章真是来的及时啊

    • 家园 【原创】续三:也谈发力之二

      3、羽毛球发力的旋转特点

      羽毛球发力有点很好玩,感觉像是拧麻花。

      如果扣除移动,改成在原地做动作,还是用右撇子在原地击高原球的动作

      首先准备动作已经是侧身了,然后

      (1)右脚掌原地蹬转

      (2)左手往后甩,同时转胯,再同时背弓

      (3)引拍

      (4)右手按大臂小臂顺序绷出去

      (5)同时手腕内旋

      (6)击球瞬间抓紧球拍

      这时候你会发现昨晚这些动作,整个身体拧成一个麻花了,同时手臂击球动作也是一个小麻花

      4、发力的线和点

      羽毛球强调可能的情况下侧身击球,我的理解是一个上面已经分析了,能够充分运用到身体各个部分的力量。

      另一个方面就是有利于发力成一条直线,我们说那么多部位的合力,还是说要“合”,如果合不起来,那发力部位再多都没有用。发力一条线,保证了这各个部分力量能够有可能比较快的凑到一起。

      以前学球的时候老师说最后击打球的时候要想象手臂是条鞭子,现在想来,不单单身体要是鞭子,整个身体也应该是条鞭子,这样力量传递得才好。

      发力的点,这个是最难掌握的了。发出来的力量,好不容易凑到一起了,还要能够准确的运到击球的点,我们知道沙子一捧丢出去,不疼。把它集中成一袋,打击的力量就很大。

      同样的能够把合力不论你怎么移动,不论在那一点击球都能够准确无误的传递到球托上,那就是相当相当的高手了。这个是无止境的,任何人发出来的力量在途中都会丧失一部分,不同的是高手丧失的少,我们业余的丧失得多。

      这一方面通过声音基本上可以听出来,发力约集中,声音越脆,越大,所以以前北有马一听到这种声音老是忍不住跑去看,因为这肯定是高手打球。

      把力发到准确的一点,现在北有马还是做得很差。

      这需要正确的挥拍姿势,不断地磨练。良好的击球点、良好的空间感觉、良好的柔韧性、良好的爆发力等等综合因素,每一个因素都要细细去琢磨的。

      北有马也就断断续续学了三个月,还是每周去个两三次的。也就是知道,哦,这叫做羽毛球罢了。进了研究生院,碰到一从小少体校学球的球友,才知道,人家前面三个月是不让你碰球的,就是挥空拍,她也说三年学了个技术的大概,三年啊,学了基本技术,我这三个月的冒牌货,想想技术有多粗糙就有多粗糙了。

      5、力能达到末梢者为高,发力距离越小,动作越隐蔽为高

      2003还是2004年的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单打决赛是,陈郁对陈宏。

      陈郁赛前热身高远球动作,无数球迷看呆了。

      为什么呢?

      两个人站在后场,陈郁,手向上完全伸直了,球拍头向后,手指虚捏着拍,就靠着手指头握紧的力量,就是一个漂亮的高远。球又高又稳,不飘。那种速度是让人非常羡慕的。

      现在靠手指力量我也能够打高远球,但是,力量小,球飘,还不能到位,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

      羽毛球中,特别和专业的打,感觉他们球拍距离球那么近了,他们不可能变招了,大胆预判,结果一般是您扑通一声掉进陷阱。因为他们的手指头力量大,击球之前放松得很。球变化的方向,变化后球的力度,都是业余不能想象的。

      上手击球,说了那么多动作,一般业余的作出正确动作来也能让你感觉到波浪状力量的传递

      业余中高手作出来,身体起伏就比较小,专业的作出来,你很多看不出来他用了合力,当然有时候也是他们偷懒,就用部分力量。

      关键词(Tags): #羽毛球#发力
    • 家园 【原创】续二:也谈发力之一

      也谈发力——羽毛球版

      前提说明,这是一个业余羽毛球爱好者对羽毛球发力的体会,不是练习方法。另外水平所限谬误在所难免,希望能够有人不吝赐教。

      1、 要发力,先放松

      放松是发力的根本,橡皮筋松,但是一来起来一弹出去力量大,被打倒的人痛。布条硬梆梆的,确没有弹性,弹都弹不出去。

      羽毛球放松要做到像弹簧而不是像一堆沙,虽然“松”,但是不“懈”。象弹簧一样,虽然是静止的,但是只要施加一点点力量就立刻能够反应。

      肩放松、腰下沉、膝弯曲、重量放在前脚掌,这样弹簧就成了。

      随时可以启动,随时可以做下一个动作。

      静的放松

      静得放松多指在接发球,或者回中之后,等待对手下一拍出手之间。

      在无球状态下手要空,整只手要松,给人感觉拿着的球拍,随时都会掉下来似的。但是拿球拍是为了击球,在无球状态下不要浪费任何体力。

      手要空,手空了才有发力的空间,想发力时只要一握紧,力量就出来了,网前手尤其要空。

      后脚跟不要着地,着地人就死了,不好移动。

      动的放松

      运动的时候要放松,在移动到击球点之前,下半身在奔跑的时候,上半身跟随协调就行了,要放松,不要紧张,上身紧张了,下半身移动速度就受影响。不要让肌肉紧张,浪费。

      发力前的放松,发力后的放松

      每个动作发力完,完成发力目的之后,迅速的放松。

      上半身来说,基本上是击球完还要有跟随动作,不要浪费体力去阻止。但是完成击球之后,上身就应该尽可能的迅速放松。任凭手臂斜划一个圆,然后利用惯性拉回胸前准备下一拍。

      下半身来说,一个步伐和一个步伐之间,身体在空中短暂的移动期间也要放松,只有放松才移动得远,只有放松下一步的再发力才不受影响。

      地上空中的放松

      放松中比较难的是空中击球后的放松,北有马以前时常惊讶,某些体积硕大,小腹突出的球友起跳杀球后落地时怎么跟猫一样,没有什么声响。后来渐渐明白了,空中击完球后,也一样要放松,还是以橡皮筋为例,弹出去之后就马上恢复原状。起跳杀球,有手臂力量,腰腹力量,还有自己的体重。身体瞬间绷紧,杀完球之后,尽快放松。不放松落地之后声响大,放松了没什么声响,而且地板对身体的反作用力还小,对关节冲击不那么大。

      打个比方就好理解了,一把笤帚再轻空中落下来还是“砰”一声。一大帘幕布落下来,再重,还是没有声响。

      2、 发力是合力

      这一点可以参看西西河领导狸猫上树的讲话录《我也补充两句》,两者很相似。

      羽毛球也用的是合力。

      去看看少体校的小朋友打球,个头都还没比球拍高多少,打出来的球又直又劲,速度快,一点都不漂。反过来不会打球的人,管他个头多大,打出来的球在空中无力的扭着屁股飘啊飘。

      比羽毛球拍高点的小孩能有多大的绝对力量?

      用的也是合力

      拙文《试谈谈羽毛球的运动量》中提到如下动作

      下面以右撇子A球场中点,接正手后场高远球这最为普通,速度较慢的球路来说,A的连续性动作如下:

      (1)右脚掌蹬地(2)转胯使左肩对准球网 (3)并步两步到后场单打发球线(4)右脚蹬地起跳(5)后仰(6)转跨同时击球同时双脚交叉,右脚到身前,左脚到身后(7)着地(8)对准中点转胯右脚蹬地准备回中点(9)左脚再跨出一步(10)双脚在空中错开后一前一后间隔半个脚掌着地,准备下一拍启动[

      说到了右撇子从中点到右后场的正手球步骤,可能分得过细了,但是每个步骤既是移动击球的步骤,同时也是合力的过程。

      从这个过程您可以看到,最后击球的用了腿部力量,转胯力量,背(弓)力量,(收)腹部力量,手腕力量,手指头力量,还有后退中的冲力。

      小孩子绝对力量比你小,但他们动作准确,力量发出来利用率高,这么七拼八凑合起来也不会比你少了。

      用的是整体的合力

      关键词(Tags): #羽毛球#发力
    • 家园 写得好。送花。
    • 家园 嗯,完全同意,不过现在还是打壁球多点,呵呵
    • 家园 诸位请指教

      小弟业余爱好,零散得打了好几年了,本地也有几个俱乐部熟悉的,但觉得练步伐枯燥,就没去。

      前几天和兄弟单位打比赛,对上一玩篮球的老兄,个高,手长,力量大。我寻思好久没打了,网前球估计放的质量很差,就专压后场,可能是心态不够好,老出界,球打的丑陋无比。有几个问题憋了很久了还请诸位方家指点:

      1.反手接后场球放网前的手法如何锻炼?

      2.正手接后场高球放网前,落点可以,但是速度不够,如何加力?

      3.偶尔能遇到“高手”(就是比我高的球友),网前根本不敢玩,如何对付?

      多谢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