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毛泽东的三七开 -- 吴非

共:💬29 🌺30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毛泽东的三七开

    毛泽东的诞辰纪念日就要到了,写几句自己的感受。对毛泽东的评价在东西方都仍是热门话题,这足以证明他老人家生前的显赫。毛泽东评价自己为三七开,三分过七分功,中国官方也是如此认定。在下一平民,不知这三七之比例是如何得到的。我自己的方法是数手指头。先说七分功。

    1,井冈山道路。这是毛泽东真正走上前台的时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概括了一切。

    2,长征途中。毛泽东卓越军事才能的体现。“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确实不太容易被张戎等严肃的历史学家和著名作家所接受。

    3,提出了可以赢得抗战胜利的战略和战术,并具体实施。国共抗战功劳之比较历来是网上争论的热点,本文这里不想太多介入。自己的感觉是:

      共,有理论有实践;国,没有明确的章法

      共,主动出击敌后;国,被动防守自保

      共,全心全意;国,三心二意

    4,领导建立新中国。国共争鼎,最终共产党胜出,天意乎?民意乎?

    5,抗美援朝。中美之间唯一的一次贴身搏斗。如果联系这之前国共之争美国站在国民党一边,以及这之后中美在越南的间接较量,我们会得出很有意思的结论。三次较量中第一次是毛泽东领导的军队与美国支持的军队。第二次是中美在朝鲜直接对抗。第三次是中国支持的军队和美军对抗。这三战谁胜谁负就不说了,反正从此以后美国人选择战争的对手时,要考虑是否与中国接壤。伊拉克就是个例子。

    6,新中国的安全和国际地位。包括两弹一星,重返联合国,以及对苏联的围堵等。前两个大家多有共识,不多谈。苏联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可比匈奴之对汉,突厥之对唐,和罗刹之对清。当时北约与华约组织对峙,美苏并称两极。而中国联合发展中国家坚强地树起第三极,手段堪称绝妙。多年以后华约解散,苏联解体,中国有了可以安全发展的周边环境。饮水思源,当记毛泽东一功。

    7,初步建立工业,国防,教育,和医疗卫生体系。现在的工业和国防基本上还是当年的老底子。教育和医疗卫生,唉,不说也罢。

    以上部分每个人或有不同的组合,但结果应该大体相似。以下的三分过我是这样以为的。

    1,延安整风扩大化。毛泽东为此亲自道过歉,可算一过。

    2,反右及庐山批彭德怀。容不下不同意见,自此以后党内民主名存实亡,个人崇拜盛行。

    3,文革的发动。有许多人试图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来重新评价文革,但无论发动者的初衷多么美好,文革是一场灾难这一事实是毋庸置疑。

    从一普普通通的百姓到共和国的缔造者进而成为世界格局的规划者,毛泽东的一生无疑是成功的和辉煌的。本文使用最粗的线条来勾画他的一生功过,不妥不尽之处请多指教。不少文中想法来源于拜读河中史料及网友观点,一并致谢。

    吴非

    2006年12月20日

    关键词(Tags): #毛泽东#评价
    • 家园 搞错了吧。主席没有对自己三七开,是对文革三七开。

      对文化大革命,总的看法:基本正确,有所不足。现在要研究的是在有所不足方面。三七开,七分成绩,三分错误,看法不见得一致。文化大革命犯了两个错误,1、打倒一切,2、全面内战。打倒一切其中一部分打对了,如刘、林集团。一部分打错了,如许多老同志,这些人也有错误,批一下也可以。无战争经验已经十多年了,全面内战,抢了枪,大多数是发的,打一下,也是个锻炼。但是把人往死里打,不救护伤员,这不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庐山之事有问题

      毛开始时的确有批彭的意思,不过后来非要将其打倒不容有翻身余地的另有其人,毛最后的处理实际上是在保护彭。

      至于文革,现在具备讨论基础的人很少很少,大部分人连文革是什么,为什么会,为什么要发动文革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 家园 庐山之事实在是历史的遗憾

        庐山之事说法很多,但主角是毛和彭是不争的事实。

        毛在上庐山之前,有相当大的政治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毛是相当敏感的。而彭在这个时候上书,正好击中了毛心中绷得最紧而又脆弱的那根神经。随后,庐山会议风向大转,由纠左变成反右,要求人人表态过关。彭上书我认为并不是为个人,从彭的性格来看,过于刚直,得罪的人太多,并不适合从政,也谈不上有多大的政治野心,这一点毛其实也清楚,庐山上的一些其它的人也清楚,彭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正确”的事情,加上苏联在这个时候对中国的事情发表看法,更是添乱,结果是好事成了坏事,最后出了个“彭、张、周、黄”集团也就成为政治博弈的必然的结局。毛的错误也罢,彭的悲剧也罢,接下来的三年里才是国家的灾难。

        • 家园 这个和我的看法差不多

          我总认为,不该怀疑毛的个人品格。

          彭所以挨批,是因为他说的当时的形势是正确的。困难摆在眼前,中国向何处去?毛--我个人的理解阿--认为还是应该坚定搞社会主义,当前有困难,大家忍忍可能就过去了,就好了。他认为当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就是我们的未来。彭的煽动力是毛最顾忌的,所以才会那个下场。

          不要以为毛太残忍了,其实,比起斯大林,比起铁托,比起齐奥塞斯库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他这些实在算不得什么。当然了,对有些人绝对是不公正的,甚至说是残忍的--一批老干部,包括刘少奇等,但是,出发点还是他太想让中国好了。

          看何鲁晓夫的回忆录,斯大林时期,建国初期的政治局委员,几乎三分之二的高官,都是被斯大林下令处决的---有兴趣的人看看那个回忆录的附录。

      • 家园 《柏杨回忆录》

        从《柏杨回忆录》 看国民党的残暴毛泽东的慈悲

        [数学]2002-09-02 13:30:20

            最近深圳商报连载的《柏杨回忆录》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强烈建议大家都看一看这个回忆录。

            我看了这个回忆录的几个章节,就感到国民党实在是太凶残了,在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社会真是太黑暗了。我觉得在台湾的国民党基本上就是一个法西斯的组织。

            不是也有反共人士经常描述大陆的反右啊纹革啊什么的多么多么黑暗么。但是我是重证据的。我通常对于任何当事人描述的回忆录都是持相信态度的。比如张贤亮,丛维熙,冯骥才等原来就是右派的作家们写的回忆录,还有一些人写的什么《牛棚杂忆》,还有右派萧乾写的回忆录,还有这些作家写的小说,我基本上都相信。但是后来的根本就没有经历过纹革的年轻作家写的关于纹革的描述就经常是胡扯了。

            将两岸的这些个揭露性的回忆录相比较,在承认两边所有人的回忆录都是事实的基础上,确实是可以认为共禅党的所谓迫害和国民党的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性质的问题,前者是左的错误,是脱胎于旧社会的新社会不可避免的,有很多干脆就是混进共禅党和革命队伍里的国民党干的。而后者完全是反动。下面我就将两边的情况比较一下。

            先说杀人,在共和国的毛泽东时代的后期,国民党的重要要犯,包括在红岩小说中描写的一些国民党特务,都被特赦释放了,而且允许他们到台湾,到美国或者到香港,也真的有人去了,也写了回忆录,看他们写的回忆录也没有受到什么大的虐待。而在台湾,所有的共禅党全部被处决了,一个被释放的都没有。国民党也知道柏杨并不是共禅党,因此还将其判十几年的徒刑。共禅党这边在反右时打了五十万的右派,平反的时候基本上还是五十万,绝大多数人都是活下来的。共禅党这边杀人杀错的也很少很少,也就是张志新,遇罗克等廖廖数人,而且一旦平反就努力在报上给予恢复名誉,给家人尽可能地补偿。而在台湾被错杀的众多人,国民党从来就没有任何道歉,补偿等行为。这完全与毛泽东和蒋介石二人的性格完全不同有关系,毛泽东就不主张多杀人,甚至在纹革中提出对反革命要一个不杀大部不抓,而蒋介石的性格就是要通过屠杀来建立统治。而且,共禅党从来就不搞暗杀,在毛泽东时代杀的每一个人都是要开公判大会的。而国民党直到蒋经国时代还因为一个作家江南写了《蒋经国传》而一直追杀到美国。

            再说打人,实际上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文化都是认为必要的时候是可以打人的,象水浒三国红楼等小说都描写了旧社会的许多打人的情况,包括用肉刑。这个恶习国民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是公开要搞的。我很奇怪的是外国的许多故事片里也都对一些必要的打人认为是正义的,在改革开放以后看到的外国片中经常就有主角且是正角打人的现象。而在毛泽东时代打人确实已经只是旧社会的残留物,是在电影里描写旧社会时看到的东西。当时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曾经在全国广泛推行, “不打人骂人”,“要文斗不要武斗”,“严禁逼供信”的广泛宣传要超过中国以往的任何时代,要超过任何著名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量。但是旧社会的恶习根深蒂固,尤其是在纹革中还是有不少混进造反派的败类搞打人。但是要看看柏杨在监狱里挨的揍,纹革中的打人与之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我就没有看到过国内的亲身经历过被打的人写的回忆录描写到象柏杨挨打挨的那么惨的。而且纹革中的挨打并不是政府机构人员的打,所有的有关打人的回忆录都和群众组织有关系。

            再说关押的条件,大陆这边即使是牛棚,每个人也都还有一个睡觉的地方。实际上许多所谓牛棚根本就是无人看押的。张贤亮写的小说“青春期”就描写过这一点,无非是“牛鬼蛇神”必须集中住在一个大房间,白天出去劳动,或者接受群众批斗。张贤亮在住牛棚期间晚上还有机会溜出去乱搞女人。而大陆的监狱和劳改农场也都实行军事化管理,就是象军营一样,被子必须叠得整齐,每个人定期理发刮胡子。大陆的有些地方的拘留所条件差一些,但每个人也都有睡觉的地方,所谓条件差就是有一个马桶,每个人在马桶上方便。但是一旦正式判刑,进入劳改农场,就是可以去上厕所了,完全和部队生活没有什么两样。也正是因为拘留所条件差一些,所以大陆在宣判和计算刑期的时候,拘留所里一天是算两天的。

            而柏杨的回忆录中描写的情况却是这样,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关在就几张床那么小的牢房里,不可能都躺下,而是大家轮流躺着睡觉。马桶的屎尿都粘在柏杨的裤子上,当然也无可能刮胡子洗脸换衣服。柏杨第一次被捕的时候是在五十年代初,两个人找到柏杨说“你跟我们走一趟”,然后就将柏杨关进这样的牢房,关了一个月柏杨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事,而提堂提走的人基本上都因为通共罪而枪毙。一个月以后突然被提堂,法官看了看档案就宣布是死刑,但后来一看说是名字搞错了,不是柏杨。因此又回去这样关了六个月,再次提堂宣布柏杨偷听匪台,判刑六个月,因此柏杨总算可以被释放了,但要交保释金几万元。柏杨第二次被捕是在纹革期间,因为一个漫画,还是翻译外国的一个漫画,被认为是影射蒋介石父子,也是一被叫去就关在一个牢房里,同样也是十几个人关在只有几张床的一个地方。而且柏杨受到严刑拷打,被迫承认自己通匪通共,差点没被判死刑,后来判了十几年徒刑。

            因此我以为,要我选择在毛泽东的那个时代,或者是在大陆被打成反革命,或者是在台湾被诬为通共,我选择大陆,在大陆的反革命条件远好于在台湾的共禅党。

            当然,人从本质上说都是娇气的,因此只要有所虐待亏待,或者受了什么苦,他都是会无限夸大的,会认为事情有多么多么严重。象经常来强国论坛的不是不是先生在纹革中就被打成反革命,她也承认吃的比一般老百姓好,而且服刑后期出来劳动根本就没有人看押她。而且,我认为毛泽东想出的这个劳动改造的主意不错,我如果服刑就喜欢到农田里干干活,种种地,养养猪,和柏杨那样十几个人象沙丁鱼罐头一样挤在一个又脏又臭的牢房里相比,实在是天堂了。

            象右派冯骥才收集了许多人的在纹革的纪录,那都是证据,叫《一百个人的十年》,其中确有非常惨的事情,但从比例来看,从受迫害的程度来看,都比不上柏杨写的这个回忆录。主要的惨事还是在纹革的初期,是一些高干子弟的红卫兵干的打人的事情。而实际上那些红卫兵并不代表红卫兵全体。而且,纹革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真正要倒霉的本来是那些高干,而那些高干的子女反而来了个先下手,迫害起知识分子来了。真正到了局势稳定之后,即1969年的九大召开之后,那种打人的惨事就已经极少极少了。而且在那个时候,纹革初期打人的那伙人,大多已经被当作打砸枪分子被抓起来了。

            比较大陆和台湾的纹革十年的时期,我认为大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风水轮流转,非常能够体现曹雪芹先生所说的“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莾长”,“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的情况。而如果我那个时候生活在台湾,我会感到非常地压抑。因为,象台湾,还有国外的印尼,菲律宾这样的受到美国支持的这种独裁统治,轮回的速度是很慢的。而大陆的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轮回的速度快。尤其是纹革期间,轮回得非常快。这样人民的心情会愉快一些。

            我这里说的轮回,就是一个人从倒霉到不倒霉,从不倒霉到倒霉的这样一个切换速度,尤其是坏蛋受到惩处的速度。

            按照我的狼与羊的理论,任何社会任何时候都是狼占上风的,即社会上层经常会有坏蛋出现。而一个轮回快的社会,这伙子坏蛋把那伙子坏蛋干掉的速度也快,这样人民的心情就会好一些,就会有一些开心。

            而纹革期间就是这样,蹦得很厉害的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坏蛋总是多的。可是今天他还可能是一个红卫兵或者什么造反头头,明天,或者下个月,或者半年到一年,就有可能成了反革命。今天可能还是一个很风光的共禅党干部,过一段时间就被打成走资派,但再过一段时间又解放了。

            老舍先生是在纹革最开始的时候挨了高干子弟红卫兵的打,受不了就自杀。但是他是不应该自杀的,和柏杨挨的打相比,老舍只要再坚持一年左右,就会发现那些打他的人成了反革命联动组织的成员了。

            而相比之下,台湾的国民党坏蛋可以一坏坏很久,到现在那些迫害柏杨的人可能还在得意洋洋地任职呢。比如台湾的李登辉,陈水扁,坏了那么多年,还是得意洋洋的,轮回速度比大陆慢得太多,人民心情就很压抑。

            比如王蒙,在被打成右派以后自己要求去新疆农村,结果纹革期间吃得很好,而且心情并不坏,因为那些打他为右派的干部们,自己也倒霉了。王蒙在小说狂欢的季节里就描写了他的这个心态,“你们说我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现在你们还多了一反,反毛泽东思想”。比较一下王蒙,张贤亮,丛维熙写的那些经历,再比一下柏杨回忆录中他的经历,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因此我看了柏杨的回忆录后觉得,在纹革结束后,邓小平复出前,中央政府曾经向台湾伸出橄榄枝的时候提出的“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口号是一个错误。因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虽然国民党已经向共禅党和革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但是国民党受到了全国所有的地主阶级和相当一部分上层阶级的拥护,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团结全国的力量反对日本侵略者,因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是英明的决策。

            而当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时候,国民党完全是一个受美帝国主义支持的法西斯组织,即受到台湾下层人民的憎恨,又受到台湾上层阶级的仇恨,可以说是民心丧尽完全靠着军队来维持统治,而军队也是台湾本土人越来越多。你想想台湾人民受到国民党那么多的害,本来希望大陆的人民解放军来解放他们,消灭国民党反动集团。可是共禅党却要和坏蛋合作。加上这个时候国内的知识分子开始起劲地描黑大陆,这很容易让台湾人民产生印象共禅党和国民党是一窝的坏蛋。这就让另外一个毒瘤,台独的壮大和发展制造了条件。

            因此,那个时候共禅党的政策根本就不应当转型,仍然要认为台湾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认为国民党坏坏坏,号召台湾人民起来用非法的或者合法的手段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同时要警惕台独势力的发展。“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原本不应当放弃。

            再说说在中国的纹革期间轮回快的一个后果,就是到了后来所有暂时得了势占了上风的人,都知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道理,甚至是“一年河东,一年河西”。这样一来人们就都开始留一手了,我说的留一手,就是人们之间的关系开始趋向于温和。

            我记得在1969年时民间就开始流传着一个术语,叫“上纲上线”。当一个人用很政治的话对另一个人说“你违反了毛泽东思想”之类的批评话时,另一个人就非常生气地回答:“你别给我上纲上线!”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反指控。就是说,任何群体中如果有人被别人认为是“爱上纲上线”的人,他就没有朋友了。而当时的关系学是大行其道的,如果没有关系,在当时的社会完全是寸步难行的。买肉要有卖肉的朋友,买自行车要有卖自行车的朋友,办任何事情都要有朋友。

            因此,在邓小平复出的1974年,邓小平当时总结大陆的症状就是“软,懒,散”,所谓软,就是当头的对下属都很客气,基本上没有严厉命令这样的事情,都是好言劝下面干一些活儿,懒自然就不用说,无非就是一种广泛的不积极的情绪。而散,就是纪律松懈,自由散漫。将这样一个软懒散的社会称作什么黑暗的专制社会是完全说不通的。

            我觉得,就一个老百姓而言,生活在纹革的后期,主要的缺点就是穷。如果没有这个穷字,在其它方面其实是很自在很安全的。当然,当官的和知识分子不自在不安全,这我承认。而这个穷和今天的穷还不一样,那时候的穷是穷得自在。而今天如果有穷人,他就要火急火燎地去找工作,要去向诸位老板陪笑脸了。而找到工作,可能也是要每天忙个不停的了,无可能再懒散了。

    • 家园 瞎扯,前面四件事不就是一件事么?

      怎么能够掰成四个指头呢?老人家自己都说了:前半辈子做了一件事,就是把蒋介石赶到一个小岛上面去了。

      后面的三分也是瞎扯。延安整风问题不大,毕竟一个不杀,大部不抓(死了一个王实味)。政治斗争嘛,只要不死人就问题不大。

      关键是58年大跃进。这么轻飘的一根指头么?胡专员可说了:人相食,是要上史书的。

      轻重不分,语无伦次

      • 家园 试着回复一下

        原文是自己在临近12月26日时的随感而作,我是从三七开这一说法想开去的。

        我把前面四功分开列举,是觉得他们各有侧重。例如抗战部分似乎不能与其他相溶合。

        延安整风的过在于扩大化,虽然因为战争环境而没有无限蔓延,但它殃及无辜,培训了如康生一般的政治阴谋家和打手,是毛泽东特色的政治运动的一次预演。不能以死人多少为分辨的依据。

        将反右与庐山并在一起是因为这两件事都是对不同意见的打击。试想,如果“右派”言论可以包容并善为所用,“大跃进”或许可以免除。如果彭德怀的意见得到尊重,共产党还有机会防止“三年自然灾害”的发生。

        原文有一个错误,“自此以后党内民主名存实亡”似应改为“自此以后党内外民主气氛名存实亡”,盖“右派”大多来自党外。

        历史的确不是我的强项,如有不妥请赐教。

        吴非

        • 家园 支持,态度正确

          不会才来讨论,啥都门清儿的,倒是写出来叫大家开眼阿。

          我总认为,内行打击外行是不好的。--因为我就是外行还爱瞎说。

        • 家园 日本人跑进来是一个插曲

          和国民党的斗争是主旋律。而且即使在日本人跑进来的时候,毛主席也没有就事论事。他的眼光从来就是放在日本人走了以后的事情的。即使是在1937年,也是这样。所以还是只能算是一件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