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邓亚萍入清华看中国教育 -- 仰天大笑

共:💬22 🌺3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从邓亚萍入清华看中国教育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则邓亚萍如何学英语成功的短文,其中的一个情节令我吃惊。现摘录如下:“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 (摘自中华教育网)。

    邓亚萍的专业可是清华大学英语本科啊。一个26个英文字母也写不全的体育精英竟然可以进号称中国最好大学的英语专业学习。这个时间是1997年。

    当然,以邓亚萍现在的水平,清华大学一定以她为荣了。当时的情况可完全不同。现在运动员退役后上大学已经是一种风尚了:硕士,博士一点也不奇怪。

    出国留学的人却多起来了,从英国,澳洲,到加拿大,到处是中国人的身影。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大学的水平低:大家都在抱怨中国教育投入太少,需要加大投入。

    我认为,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相当一部分(不是少数)大学老师已经失去了做为为人师者的最基本的条件。他们把教书育人的大学当做追名求利的交易场,而不是传业、授道、解惑的学术圣地。 在这样的道德水准指导下,学术水平也日益下降。所以中国教育水平的低下,不能只怪国家和政策,教师本身也要负很大责任。

    还是很佩服邓亚萍,她很快看清楚所谓清华大学的老师真正的本事只是在沽名钓誉上,并不能教什么真正的英语。为了不让她自己的前途毁在几个庸师手上,在她将26个字母写得流畅的几个月后,远赴英国继续她的求学之路了。

    • 家园 想清楚了再写, 你这样多让你的母校蒙羞
    • 家园 逻辑,逻辑!
    • 家园 世界上没有完全公平的事情

      凭心而论,清华北大里的课程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是一个高考把很多有异才的人挡在门外

    • 家园 结论落到教师无德?

      是不是有点武断?教师也是普通人

    • 家园 这很正常

      体育明星进名校是很常见的,学校和运动员相互沾光,各取所需。菲尔普斯是密歇根大学的,文化课也不好,在美国没听说谁不服气的。

      另外说两句:

      第一,邓亚萍到哪所学校就读可不是几个老师能决定的。这脏水还泼不到大学老师头上。

      第二,邓亚萍绝对是值得敬佩的,入校的时候字母都搞不清,现在在CNN脱稿受采访,流利的英味口语,几人能做到?就算是做到的人不少,他们中有几人还有体育世界冠军的特长?

    • 家园 运动员的文化课成绩不咋的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个不能怪邓亚萍,毕竟人家在夜以继日练球为国争光那会肯定没有时间背英文。另外,国家体育政策的优越性也在此,所以也不是清华的问题。

    • 家园 清华沽名钓誉,那剑桥呢

      如果邓亚萍进清华时尚且26个字母写不齐,那么她在“将26个字母写得流畅的几个月后”,就能进剑桥了,这是说明清华的庸师们点石成金的本事太高?还是说剑桥的门槛太低?

      如果是前者,清华哪里是沽名钓誉,简直是金手指!如果是后者,沽名钓誉的到底是谁呢?

      GOOGLE一下,邓的学历:

      1997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2001年拿下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2002年12月12日,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这大概才是她英语突飞猛进的原因之一。

      交换生,意味着什么?

      究竟是清华和体育总局给她提供了这个便利,还是如本文所说,邓“很快看清楚所谓清华大学的老师真正的本事只是在沽名钓誉上,并不能教什么真正的英语。为了不让她自己的前途毁在几个庸师手上,在她将26个字母写得流畅的几个月后,远赴英国继续她的求学之路”?

      中国的教育体制的确有问题,是个问题,但是拿邓这个事例来鲜明褒贬,恐怕有失妥当吧

      • 家园 双重标准?

        如果剑桥不是沽名钓誉,邓有真才实学,又说明清华厉害,把26个字母写不顺的人都培养达成剑桥博士入学标准了。

      • 家园 说得好,送花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从根本说 也和咱们运动员培养机制有关系 应该系统改革

      :)

    • 家园 观点也许有点意思,可用错了材料,邓进大学貌似不是老师问题
    • 家园 你的意思是现在大学什么人可以进是因为

      大学里是老师说了就算,跟收徒弟一样想收谁就收谁?

      无知也要有个限度,现在大学教育确实问题不少,但问题不是出在老师身上.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中国的中学生素质不高,基本没有独立学习的能力,进了大学特别不适应,还觉得老师应该像中学那样什么都管呢.

      大学扩招以后,1个班50-60个学生,老师的大量精力是去保证学生过及格线,少数几个有能力的,也不会像中学那样容易获得老师的关注.每次下课有20多人要问问题,大部分还是基础不足不是真正有"学术"上的问题.真正需要老师解答的学生能得到多久时间?回答完全部学生提问,食堂饭点都过了。

      老师数量不足,1个老师要教2-3个班,1个班60个学生,1个星期要上6到8节课,每节课备课花费的时间是上课时间的4倍.

      如果大学的基础设施和软件投入能保证1个教室最多20个学生;发工资不但看上课数量还看备课质量(做成课件还能卖钱,搞网络教学);每个老师每星期只上4节课的话,教学质量很快就能提高.

      大学教育质量下降没有什么秘密——每个学生平均能分配到的老师的时间大大的缩短了.

      一有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道德败坏,人心不古,只能说明你对实际问题毫不了解;谈具体问题谈不出个所以然来,讲道德谁能质疑?

    • 家园 【原创】北大清华越来越堕落了

      他们,都是怎么进去的?公开,公平,公正?这些所谓的一流大学正在砸自己的招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