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旧文-6】我不反对研究发展航母及其相关技术 -- 普通平凡的微民

共:💬7 🌺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旧文-6】我不反对研究发展航母及其相关技术

    看到gang999兄贴出关于航母的文章,就想起自己也有相关的旧文,先贴一篇2002年在亚东军事论坛写的。

    我不反对研究发展航母及其相关技术!

    但是,发展和建造是两回事!我反对现在乃至未来的十年内建造中国自己的航空母舰,除非证明现在中国已经掌握以下问题的关键答案:

    1.大型远洋水面战舰的动力问题。要使得大型战舰的巡航力能够胜任远洋任务(包括访问、威慑性巡航和作战),还要满足高速性要求。很多人倾向在中国自己的航空母舰上使用核动力,原因是中国其它形式的舰用动力水平较落后,核动力反倒有相当的经验,如果选择将核潜艇的主机系统的改进移植,其设计难度也大大降低,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的主机系统即是成功先例。但是,移植的核主机系统的功率未必能和航空母舰的要求完全配套,“戴高乐”的最高航速只有29节,作为使用弹射器的航空母舰,这样的速度实在慢了点,飞机的作战半径也打了点折扣。而重新设计一套适合航空母舰的主机系统,难度不小,而且成本也较高。不管怎么说,要建造中国自己的航空母舰,其主机系统的设计难度远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样简单。

    2.舰载作战飞机的起降问题。这是有关航空母舰的重大问题,有关讨论已经有很多了,我就不展开说了,除了一点,我坚持使用国产的舰载战斗机,最好是弹射起飞。

    3.预警和指挥控制飞机的问题。这是远洋空中作战的核心问题,有了预警机这一空中力量倍增器,才能让航母那少量的舰载机,发挥出超强的战斗力。中国在这方面虽然有所发展,但是经验和实际成功都相当少。前苏联和英国在发展舰载预警机都曾经遭到过失败,都不得不采用了直升机平台的方案,这使得预警机的效能大打折扣。

    4.20吨级新型小型多用途短距起降运输机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和上面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远洋战舰在远离本土航行的时候,需要各种各样的补给,而发展舰载预警机也需要一个合适的飞行平台。如果能发展出一种可以短距起降,最大载重超过5吨,最大航程接近或超过3000公里的运输机,就算解决了这一问题。

    5.远洋舰队的区域防空问题。远洋航行的舰艇编队需要空中保护,舰载机并不能随时提供空中防御,区域防空应该有专门的防空舰来担任。在拥有足够数量的防空舰之前,就算造出了航空母舰,搭载了先进强大的战斗机,这样的舰队仍然是相当脆弱的。

    仓促之下只整理出这么多,希望有人能帮我补充,也欢迎高手反驳。如果说我上面的问题可以暂时放一些,先把航母造出来再说,或者说先造小型的战斗力弱一些的航母也可以。我十分反感这样的观点,我们在未来可能遭遇的强敌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如果不把自己建设地强悍一些,不把目光放远一些,吃苦口的还是我们自己。其实对抗航空母舰最好的武器,并不是航空母舰自己!

    关键词(Tags): #航空母舰#舰载机
    • 家园 【原创】【旧文-7】国产航母的舰载机选择

      再贴一篇去年写的,曾经在亚东、虚幻和先锋贴过,一时间砖头与口水乱飞,让我得意了好一阵啊。

      国产航母的舰载机选择

      最近关于建造国产航空母舰的消息铺天盖地,到处都有相关的新闻或者传闻。我也来凑个热闹,说说航空母舰舰载机的选择。

      要建造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得先确定航空母舰是用来完成什么任务的,也就是说,得先明白航空母舰是用来干啥的。毫无疑问,即使我们的海军突破了岛链的束缚,航行在大洋之上,可能遇到的主要敌人仍然是超级大国以超级航母为核心战斗群,其次是性能优良的攻击核潜艇。既然如此,我认为我们的航空母舰主要的任务是;制空、制海以及反潜。这样就要求我们要有性能优良的多功能舰载战斗机和舰载反潜机。由于要对抗强大的航母战斗群,我们的舰载战斗机必须具有一定的载弹量、足够远的作战半径以及较强的制空能力。从这些方面来说,可供选择的现成舰载战斗机型号实在不多,也就是这几个:俄罗斯的米格29K、苏33,法国的“阵风M”。英国的“海鹞”虽然在以往的几次局部战争中表现出色,但是载弹量和作战半径方面都逊于以上几种战斗机,而且基于英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我们引进的可能性非常小。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已经发展成功的国产战斗机来进行自主研制。

      米格29K和苏33都是当年苏联发展重型航空母舰时舰载战斗机选用的型号,最后被选中装备到“库滋涅佐夫”号上的是苏霍伊设计局的苏33,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29K落选(此时苏联已经解体,进入俄罗斯时代)。个人的意见,米格29K落选落选的原因不光是因为米高扬设计局的负责人在政治上与当时的俄罗斯领导人交恶,还与米格29K的性能有关。前苏联海军极其重视军舰的对海攻击能力,即使是重型航空母舰“库滋涅佐夫”号,仍然在飞行甲板下布置了20枚威力巨大的远程反舰导弹“海难”。在这样的作战思想下,舰载战斗机同样要求能够挂载大型反舰导弹以及拥有较远的航程,苏33虽然在航程和机动性方面相对原形苏27有了较大的下降,但是仍然拥有3000KM左右的机内载油航程和挂载KH41大型反舰导弹的能力。KH41即大名鼎鼎的3M80——西方绰号“蚜虫”的空射型号,威力大,高空攻击射程在300KM左右,低空掠海攻击射程在120KM左右。而米格29K的作战航程则相对近得多,也只能挂载KH31,数量虽然多达4枚,但是导弹的射程近,威力小,而且在美国当过靶弹,有被破功的危险。当然,经过这么多年以后,俄罗斯的航空科技水平又有了很大进步,如果现在签约购买这两款机型,无论是苏33还是米格29K,都能装备更大推力具有推力矢量能力的新型发动机,电子设备也更先进,雷达甚至可以换成AESA主动有源相控阵的型号,飞机的作战半径也有了很大提高。但不能否认的是,即使经过这么多改进,由于先天上的不足,米格29K的载弹中仍然缺少具有强大威力且具备较远射程的反舰导弹,这不能不说是米格29K的遗憾。

      说完了两种俄罗斯战斗机,再谈谈纯粹法国血统的“阵风M”。“阵风M”是法国达索公司研制的先进战斗机“阵风”的海军舰载型。由于法国的航空母舰采用了蒸汽弹射器,“阵风M”采用弹射起飞方式,而且没有采用机翼折叠技术,所以整体性能相对于“阵风”的其它两种型号没有下降很多。“阵风M”的电子设备先进,外形优美,作战航程远,作战性能优良,是款非常优秀的舰载战斗机。但是,“阵风M”的载弹中也和米格29K一样,缺少大威力远射程的反舰导弹,AM39“飞鱼”虽然名声赫赫,但是射程比起我们国产的YJ83 /85,要差很多,也不具备末端超音速突防能力。“阵风M”在航母上的起飞方式只能是弹射起飞,在我们尚未制造出性能优良可靠的蒸汽弹射器之前,“阵风M”不适合上舰。相对苏33和米格29K,“阵风M”的价格也是一大劣势。即使法国愿意出售如此先进优良的舰载战斗机,我们也未必买得起。

      除去外购,我们就只有自行研制改进这一条路了。目前,能够满足要求又有充分改进余地的国产战斗机大概就只有还半遮半掩着的J-10了。从网上流传的照片和资料来看,J-10的性能已能满足我们对舰载战斗机的作战半径的要求。虽然目前没有可与KH41匹敌的国产反舰导弹,但是现在的YJ83/85在新弹出现之前,也足可以担当起对海攻击的重任了。让我们有些疑虑的只有一条:J-10是单发战斗机。其实以目前的航空发动机水平,单发相对双发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可靠性差异。不过,目前J-10用的是俄罗斯的AL-31F,使用可靠性比起采用新标准的国产蜗扇发动机似乎要差不少,而且具有推力矢量能力的国产蜗扇发动机的推力也比AL-31F稍大,而耗油略低,这样的发动机无疑比AL-31F更适合上舰。也许有人会觉得,相比单发的J-10,航程更远载重更大的J-11上舰更好,或者让J-10负责对空,JH-7负责对海,而J-11和JH-7都是双发战斗机,先天就比单发飞机有可靠的优势。J-11是国产化的苏27,但是要把J-11改成国产化的苏33或者性能类似的另一种舰载战斗机却并不容易。苏27是俄罗斯人的心血结晶,并不是中国人的研制成果,要把苏27完全吃透再转化成一种新的舰载战斗机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大的精力,在可以引进苏33的情况下,这不一定是好的选择。和J-11不一样,JH-7完全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双发双座战斗轰炸机,航程远、载重大,据称在研制初就考虑上舰的要求。但是,比起多用途的J-10,单纯以对地/海攻击为主要的任务的JH-7空战能力较弱,而就其气动外型而言,除非用弹射起飞方式,否则很难在航空母舰上进行一定载重情况下的滑跃起飞。总之,JH-7并不适合上舰。

        说完战斗机,再说说别的机种。超级大国的航空母舰战斗群之所以拥有无与伦比的制空能力,除了一流的舰载战斗机,其性能优良的预警机是其保证空中优势的核心力量。没有了充当“千里眼、顺风耳”的预警机,就算是“宙斯盾”,也做不到完全彻底的空中警戒。要保证我们的航母战斗群也拥有强大的制空能力,那么预警机就是这个问题的核心。已经看到带“CFTE”字样飞机的照片的人,应该不会对我们研制预警机的前景感到悲观,但是要研制出舰载预警机,事情却复杂得多。英国皇家海军在失去大型航空母舰之后,就只能用改装的“海王”直升机来充当预警机,性能要比固定翼的预警机落后很多。法国海军到现在也没有舰载预警机,未来将使用引进的E-2C舰载预警机。前苏联/俄罗斯海军曾经发展过两个固定翼的舰载预警机型号,分别是雅克44和安71,但是现在“库滋涅佐夫”号服役的舰载预警机却是卡31预警直升机,性能比英国皇家海军使用的“海王”预警直升机要好,但是仍然比不上固定翼的舰载预警机。从这些事实来看,固定翼的舰载预警机的研制难度较高。要研制我们自己的固定翼舰载预警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先找到能够上舰的固定翼飞机,来充当预警机的改装平台。美国海军使用的舰载运输机C-2就是E-2系列的平台,这款蜗桨发动机的运输机貌似平凡,性能毫无惊人之处,数据就和我们国产的运-7差不多(换句话说,也就是安24的水平)。但是以运-7的尺寸,上舰是很困难的。C-2以加速性能较差的蜗桨发动机为主要动力,却能成功得在航空母舰上起飞降落,应该拜弹射器之赐。如果我们发展的航空母舰暂时没有蒸汽弹射器,而研制一款以蜗桨发动机为主要动力的舰载预警/运输机难度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直接发展涡扇发动机的舰载预警/运输机。前苏联曾经研制过安71为平台的舰载预警机,而美国海军也在研制以舰载喷气式反潜机S-3为平台的舰载预警机,并不是没有前路可走。不过,我们在预警/运输机方面确实缺少经验,而俄罗斯的雅克福列夫设计局和乌克兰的安东诺夫设计局分别研制过雅克44和安71。在研制平台上,和这两家经验丰富的设计局携手也许是很好的选择。

      现代航空母舰的大敌除了各式各样的反舰导弹,还有水下神出鬼没的潜艇,尤其是攻击威力超强的攻击核潜艇。我们要发展自己的航空母舰,首先就要面对超级大国那号称最强的攻击核潜艇,所以航母战斗群的反潜力量必须要组成一张严密而又强大的反潜网,不能让敌方渗透进来,对我们的航空母舰发起致命一击。虽然航空母舰的护航舰可以担负起反潜的重任,但是航空母舰自身的反潜能力也不可忽视。象“库滋涅佐夫”那样自身仅有拦截水下武器的自卫能力,是因为俄罗斯海军有强大的反潜舰群,水下的核潜艇也是世界超强,我们的情况与俄罗斯海军的情况截然不同。我们的航空母舰除了要有数量较多的反潜军舰和核潜艇伴随,还要搭载一定数量的反潜机。目前海军服役的舰载反潜机性能最好的是自俄罗斯引进的卡28,未来我们的航空母舰也可以搭载一定数量的卡28组成反潜机队。当然,如果有可能,研制出类似S-3“北欧海盗”这样的舰载固定翼反潜机则更好,还可以为舰载预警机提供一个可供的平台。

      上面这些文字代表我对我们未来航空母舰发展的部分观点。我认为,这些文章起码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航空母舰的发展不是一件简单易行的事情,要发展,必须要克服很多困难,单纯技术的难度就非常大。当然,也可以走小型航空母舰到大中型航空母舰、预警直升机到固定翼预警机、滑跃起飞到弹射起飞的多步走方案。只不过,选择这样的发展道路,那么,我们早期的航空母舰战斗群仍然不具备与超级大国的海上力量进行对抗的实力,而发展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物质代价,也未必会比直接到位要少。我们的航空母舰之路,依然漫长!

      • 家园 解放军应有对美作战的能力,但绝不是用对称的航母大战。

        解放军应有对美军作战的能力,但绝不是用对称的航母大战,这是由国力差异决定的。短期内,中国只是地区大国,航母用于解决与地区大国及小国的领海纠纷更合适,弥补路基航空兵航程的缺陷。

      • 家园 我觉得目标定的不对

        如果一开始就防空,对海,反潜一起上,最后只能是什么也做不好。重点应该是在预警和防空,对海可以交给驱逐舰,反潜可以用我们自己的潜艇来完成。

        • 家园 感谢你的回复,你说的也有道理,花

          可是尽管中国海军驱逐舰的对海攻击能力已经是亚洲最强,但是射程仍然被限制在200多KM,而对手的战斧反舰型的射程可是500KM左右,更别提空射“鱼叉”可以借“大黄蜂”的长腿了。舰载战斗机不带反舰导弹,那么航母战斗群再怎么厉害,对海攻击圈还没有二战日美海军航母的大。敲掉敌人的机场不就是掌握制空权的最佳方法嘛!在海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反潜光靠潜艇是不够的,没有速度快反应及时的反潜机,航母战斗群的反潜防御圈就只能局限在舰队周围不大的海域内,敌潜艇数量一多,潜艇和水面反潜舰艇就只能疲于奔命了。

          • 家园 多谢送花,一点没错

            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吃,一下就要达到和美国全方位对抗是不可能的。即使是达到像英法这一级别也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

            但是航母并不一定就用来对抗强国海军,当前对海军最大的威胁就是空中力量,即使是再弱小的陆基空军都足以对海面舰队构成足够的威胁,而真正拥有足以构成威胁的潜艇群的国家却不多。所以重点应该还是预警-〉防空-〉反潜-〉对海。

          • 家园 静等兄台的佳作

            花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