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旧文-4】阵痛——我对中国空军现状的看法 -- 普通平凡的微民

共:💬9 🌺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旧文-4】阵痛——我对中国空军现状的看法

    这大概是我在2002年或者2003年写的旧文章,曾经在《亚东军事网》登过。现在重新在西西河贴出这样的文章,只是希望能得到这里高手们的部分认同。

    阵痛——我对中国空军现状的看法

    7月初某日的《参考消息》报纸上转载美国《政策评论》杂志6-7月号的文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之迷”。我看了文章,对作者部分观点表示怀疑的同时,也不得不对中国空军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下面就是整理后的部分想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之迷”这篇文章认为中国的国防分析人士已经注意到空军的进攻力量是现代战争重要的主导力量,但是作者又认为,“中国一直限制国内的飞机生产,而宁愿投资研发弹道导弹、高射炮以及监视与侦察装备……”,并且觉得,“……在后冷战世界,空军被证明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而中国对这一军种相对的忽略成为一令人费解的谜团……”但在一个普通中国军迷的我看来,这个现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这是中国空军在发展成为一支攻防兼备的强大力量之前、是中国成为真正的经济大国之前的阵痛,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国防现代化过程中必要的过渡,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各世界强国的国防开支中,空军的支出一向是个大头,原因很简单,现代作战飞机的造价高昂。一架先进的多用途战斗机造价从2000万美元到5000万美元,而一架预警飞机则要1亿美元以上,而1枚空对空导弹也要10万美元到40万美元,仅仅一个中队的先进战斗机的造价,就相当于一艘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的价格,如果算上配套的设备和武器,这个数字已经接近一艘强大的轻型航空母舰的造价了。作战飞机的维护保养费用也同样高昂,飞行一小时,就要消耗十几个到几十个工时为飞机进行保养,而飞行所消耗的航空燃料也不是笔小数目。作为一个军费并不宽裕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空军无法大量淘汰那些过时的现役作战飞机,只能保证部分重点。尽管向俄罗斯引进及许可生产的SU27SK/SMK和SU30MKK的数量已经接近200架,但这对于中国空军庞大的歼7和强5机群而言,比例相当小,也与中国空军大国的地位不相称。而发展自己廉价而先进的新型作战飞机来取代旧机种就是中国空军必然的选择。无论歼轰7A还是歼10A都是中国空军未来主要的多用途战斗机的重点,但是这两个型号的造价也只能说相对便宜而已。于是又有了FC-1和歼7MF的低端选择。无论如何,中国空军并不能只发展战术作战飞机,还要发展先进而必需的电子战飞机以及积弱的战略空运能力,而大量的轰6战略轰炸机群也面临过时和淘汰。种种迫切的需求,面对却是相对窘迫的军费和缺乏相关技术和经验的现状。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今潜在的战争压力主要来自台海。这样的战争压力迫切需要中国空军提供强大而准确的空中打击能力以及大量的空运能力,但是中国空军的现状却难以实现这样的需求。“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之迷”这篇文章在分析“为什么在空军主导的时代,中国特许发展从地面发射的导弹而不是飞机和飞行员……”的时候,认为“如果把文化与政权的特色考虑在内的话,中国对空军态度的内在逻辑就变得清楚了。”但是我却要说,更应该把经济和技术上的原因作为这一现象的主因。中国还不是一个发达国家,更不是超级大国的后起挑战者,中国军队正在为自己的尊严和荣誉而努力奋斗,却又不得不让有限的支付能力和不完善技术限制自己的手脚。未来是光明的,在光明到来之前,我们必须忍受一段不短时间的灰暗。

    元宝推荐:萨苏,
    • 家园 我也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我们的飞机其实并不少,歼6歼7鼎盛时期数量也能在世界排前几名,但是随着空军战术理念的改变,我国空军机种构成出现了变化,从轻型的纯防空或前线战场压制机型向重型多功能机型发展,从主要依靠地面指挥的国土防空型向拥有自我信息搜集处理能力,能实行远距离奔袭的机型发展。由于经费的限制,我们现在还是采用高低搭配的方式,即歼10与歼11,但是不可否认空军的作战范围已经外延了不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国土防空军的模式。为什么当初没有选择mig29而选了su27作为下一代主力战机呢,按理说沿用mig系列飞机对我们来讲是比较方便的因为我们一直使用的都是mig/仿mig系列,而且mig29相对来讲价格也低,比su27更适合大量装备。但正是由于我国的空军战略的改变才使mig29这种中型战机在竞争中落败。

    • 家园 相对来说,中国军工在大方向上

      一直有较高的水准,那就是量力而为,尽可能在可行条件下满足当时国防目标的需要。这就象民国时代外交手段大都是很出色,却不能不受到实力的限制,而出现不能令人满意的情况。

      唯一出乱子就是林彪时代一上十三种机型的故事,从变后掠翼到垂直起降无所不包,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工艺水平,制造基础,这种于国李要求过高的目标结果就是完全的浪费。

      应该说即便是国土防空,中国军工的设想显然也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盲目当你的学生,那样,我的兵员素质不如你,装备水平不如你,投入资金不如你,作战经验不如你,结果必败无疑。必败的事情,是任何战略布局都不会去做的傻事。

      近代西方军事史就是不断教会学生学习自己战斗的方法,再打败学生的过程,这种战斗,天生就是一边倒。学了西方的打法来斗老师,萨达姆就是一个典型,钱不是不多,武器不是买的不先进,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但是也不能靠孙子兵法来斗隐形战机,那虽然具有东方特色,大概也是必败无疑,因为这是一种必须我方比对方智力高出很多的情况下才可以玩的游戏。没有训练有素的武装力量和可以确实打上对方的装备,单靠军事艺术是不可能取胜的 -- 谁比谁傻多少呢?拿破仑来指挥清兵,也不是英法联军的对手。

      所以,军事的基本技术和基本规律上尊重科学,战术上发扬针对性和自己的特色,大概就是韩战越战等近代东方国家与西方传统军事思想对抗中产生的作战思路,也是西方军事家最不喜欢的作战方式。

      中国为什么当年大力发展防空和隐蔽手段,而对空军战机的发展投入不足,和它的预期作战方式有很大关系。当时中国的工业和科技水准,即使把全国的力量投入空军建设,结果也是无法和苏美抗衡的,技术的代沟不是大跃进所能弥平。假如那样堂堂之阵打起来,技术的落后将给中国的国防带来灭顶之灾,换了我是美苏军统帅,我也喜欢和中国这样打。那么效法北大营来个“挺着死,大家为国捐躯”,象祖鲁战士一样用肉体迎接机枪子弹,那也是不现实也没有意义的。作为对手我也还是会喜欢和这样的中国打。

      但是中国人挖防空洞,到处藏起来让你打不着,地上到处还都有高射炮,一不留神就让你掉下来,面对六十七十年代缺乏战略目标,没有坛坛罐罐,炸都炸不痛的中国,这个打法就让人头痛了。

      歼12大概就是这个背景下设计的,空优从一开始我就不要了,但是我的空军是到处能打到处能藏的游击队,机动灵活,瞅冷子就让你吃点苦头。

      别小瞧歼12,它雷达落后武器简陋留空时间短,但是个头天下最小动作灵活成本低,美国人模拟过,F-4打F-5,甚至F-15打F-5,在六七十年代的技术条件下常常吃亏或者同归于尽,其原因主要就在于尺寸,F-4雷达发现小巧的F-5的同时,它笨重的机身早就被F-5目视发现了,一旦缠斗那F-4还要吃亏。歼12就是抓它这一个缺点,一着先吃遍天。

      这个战术思想今天落后了,歼12肯定斗不过带新不死鸟和响尾蛇,头上盘旋着E-2C的F-14,但是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闪光的军事智慧。

      说这些的意思回归一句 -- 不赶时髦,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今天也一样,苏-27,苏-30,歼10,装备它们不是为了比技术先进,而是要这个东西就是要用它打一种为它设计的仗,落后,追,一边追一边还要准备就这个水平也得打仗,就象不能等国家一切都满意了才爱国一样,军队也不能等一切都齐备了才动武。就都是这个意思。

      现在还不造航母,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通宝推:故乡在喀什,
    • 家园 同意, 说到底还是穷, 献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