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歼7M型飞机诞生记:临阵磨枪 -- georgenine

共:💬63 🌺3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歼7M型飞机诞生记:临阵磨枪

    外链出处

    1978年科学的春天来临之后,我们技术人员摆脱了20年来的重负,又还未套上名利的枷锁,心情的确陶醉在春天的芬芳之中,不知道什么叫困难,没有后顾之忧地大踏步往前走。

      1979年2月21日,我带着厂设计所和特设科的7位同志,应部里安排,赴京参加为歼7改装引进平视显示器等航电设备的对英谈判。出发时我脑子里全是歼7Ⅲ的事,我当时是厂副总工程师兼歼7Ⅲ第二总设计师,刚率小组从国外考察和要了两架飞机(米格-21МФ和УС)、收集了不少部件残骸回来,没有任何主持引进航空电子设备的思想准备。原来厂里定的是由主管特设的设计所副所长陈志立同志等去谈判,临行前不久,谢明同志接到部里电话,指定要我带队去主谈,于是补买了火车票,就和陈志立、邱普达等同志一起出发了。

      在硬卧车厢坐定之后,我向军械设计员高维勤同志借了一本载有介绍平显的“航空设备”,开始从书本上了解什么是平视显示器,临阵磨枪,仓促上阵。

      在此之前,1978年11月,吕东部长及段、陈、徐副部长率20余名专家去西欧考察,这是有史以来航空工业部部长到西方的第一次考察,考察中决定首先从西欧引进电子火控设备,以提高我们航空电子的起点。春节前在北京开过一次考察后的情况介绍会,我没有参加。之后,部里决定首先邀请英国马可尼航电公司来京谈判,以后还要与斯密斯公司、费伦梯公司以及法国的汤姆逊公司谈。引进设备先在歼7上改装,改装工作定在成都飞机厂,成都飞机厂对外开放。引进后确认好,再改歼8。我们一行到京后,听了主管这项引进的外事局魏祖冶局长和随吕部长一起赴西欧考察过的杨光中处长介绍了情况和设想后,就与谈判组全体同志一起投入了准备工作。

      谈判组除部、院机关的有关领导同志以外,共有三、四机部所属18个单位42人组成。陈少中副部长指定由我牵头和部机关的苏大鲁、杨光中、顾伟豪三同志组成领导小组,由我对外主谈。改装歼7是为了装备空军,空军派出科研部章克文、唐志坚同志参加。(未完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空军是有点奇怪

      歼7再差, 也好过歼6

      歼轰7怎么也比强5强些吧.

      空军愣是守着歼6,强5, 不要歼7, 轰7.

      听说文革前歼7刚进中国,空军里就开始争论歼6歼7谁好,七,八年都没有定论, 913后, 官司打到叶剑英那,叶说是骡子是马的溜溜不就知道了. 于是70年代初组织了一系列的歼6与歼7的对抗演习, 才有了定论. 可是空军依然大量搞歼6.

      • 家园 有原因的...

        老七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行. 除去原来引进的那一批米格-21原版, 后面很长一段时间国产化的老七质量性能都不行. 七I基本失败, 七II直到70年代后期才基本解决质量问题. 然后又走了弯路, 搞了一个其实没什么用的七III. 现在的老七改型都还是在七II的基础上搞的. 对越自卫反击时, 其实空军只有几十架老七可用. 这一点一直在看的文章里也应该提到过. 相比之下, 虽然老六性能并没那么好, 但至少成熟, 相对可靠. 何况还有"歼六包打天下"一说.

        轰七的话, 跟小强不是一种东西. 轰七跟美洲虎/狂风很象, 搞的是超低空突防攻击远程目标. 刚出来的轰七航电不行, 对地攻击不成, 对海还可以. 于是给了海军. 后来超低空的玩法是搞不下去了, 空军对轰七的兴趣更弱. 现在的7A其实是大改了航电的, 更接近苏-30的路数.

        • 家园 歼7III的思路并没有问题

          问题在发动机。歼7III是米格21MF的翻版,估计原版是埃及来的。目的是加大机脊油箱的容量,缓解航程太短的问题;另外一个大的改动就是大大加大的进气锥,好容纳像一点样的雷达。但是老毛子有加大版的发动机跟上,我们没有,雷达也没有跟上,结果整一个鸡肋。

          米格21MF是很多米格现代化改装的基础,米格的米格21-93和以色列的米格-21-2000,都必须在MF的基础上改装,之前的人家不能改装。

      • 家园 其实不奇怪

        空军可能短视了一点,但不是没有它的道理。文革期间,先是天下大乱,接着是备战备荒,空军对技术上没有成熟的东西不感兴趣。何况当时空军的战术思想是刺刀见红,在近距离上用航炮把敌人打个凌空爆炸,歼6机动性好的优越性就出来了。歼7和歼6的价格也大不一样,当时虽然不算经济账,但在手里马上就可以有更多的成熟的歼6和较少的不成熟的歼7之间,加上随时准备打仗、打大仗的总战略思想指导下,作出那样的选择也不奇怪。

        再说,当时空军的最高指挥层次里,没有多少是自己可以开飞机上天的,更少同时开过歼6和歼7的,作出的决定都是根据下面报上来的情况。而下面的部队也是条块分明,飞歼6的不飞歼7,飞歼7的不飞歼6,当时的总政治气氛又是不尿“技术先进”这一壶,“歼6帮”人多势众,在空司里声音大也就不奇怪了。

        空军只要成熟的东西的观念到90年代还没有变过来,要不然,也不会和航空部争到底要不要引进苏-27了。

        空军的主要任务是保卫祖国的领空,在紧迫的作战任务面前,只管要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是别人的事。这固然短视,但在当时中国条块分割的情况下,也不是没有他的道理。试问,航空部在开发新技术的时候,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不错,但除了泛泛的一般要求外,在具体的技术细节上问过空军到底想要什么吗?

        • 家园 同感。

          尽管大家都是为了革命,但分工不同,目标不同,即使大家都很纯洁,也一定有理念上的冲突。何况大家都是俗人,有切实的资源争夺,有利益冲突并不奇怪。在这种是非很模糊的问题上追求政治上正确,不管判断出那边黑那边白,都是绝对错误的:因为真理一定是灰色的,在黑白之间。即使是事后诸葛亮的分析,也要联系以后的发展才有意义。

          写这个的时候,想到了要为“运十”平反的呼声。如果航空业闹这件事,得为他们的榆木脑袋叹一个。不管以前有多大委屈,忙着修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会是决定性客户的民航,这目光也太短浅、太革命了点。

      • 家园 在当时的条件下,歼6和歼7各有所长

        歼6的优势在于中低空亚音速性能,歼7的优势在于高空高速性能,他们各自的优势领域是不重合的,两者只能互相配合,不能以个取代另一个。

        歼6当年是很威风的,巴基斯坦用他打得印度空军上窜下跳。

        • 家园 歼6和强5是有用的。

          利用歼6的低速性来拦截美国侦察机,歼教6来训练(要能飞好它,就能飞好我国大部份战斗机)。

          歼轰7的载弹量大,但是没装甲,进行超低空突防的时候很可能被对方高炮击落(就像91年海湾被击落的“狂风”),但加装装甲的话,就要减少载弹量,就不能有现在的效能。而强5载弹量虽小,但是有装甲,满挂的情况下速度也不慢。

      • 家园 其实没什么奇怪的

        现在看米格21算是垃圾, 但当时中国可就是造不出来, 弄出来的质量还不好,只好守着歼6过日子。没办法, 基础太差。不夸张的说, 是花了30年的时间才算吃透了米格21, 有了这个基础才能有现在的创新和发展,哪是那么容易啊

      • 家园 这个恐怕要请内行人来评价了
    • 家园 有个疑问?

      我当时是厂副总工程师兼歼7Ⅲ第二总设计师……在硬卧车厢坐定之后,我向军械设计员高维勤同志借了一本载有介绍平显的“航空设备”,开始从书本上了解什么是平视显示器,临阵磨枪,仓促上阵。

      副总工程师兼第二总设计师不知道什么是“平视显示器”?这值得表扬还是值得悲哀?两个“总”的头衔挂着,要是普通的技术员还说的过去。

      • 家园 我的理解

        平显是个什么, 他是知道的. 但详细的原理和构造就不一定懂了.

        他是总师, 管的是飞机的总体设计. 现在让他来搞火控装置和电子设备就不是他的专业了.

      • 家园 所以说邓小平伟大啊

        今天,在全世界都充斥着“中国制造”时候,

        很多今天的年轻人已经想象不到二十多年以前中国有多封闭了

      • 家园 请看大厨兄回此情可待成追忆的帖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