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開明專制的死穴 -- 繼承人問題 -- imres

共:💬2 🌺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開明專制的死穴 -- 繼承人問題

    開明專制的一個缺點,就我的理解,應該在於繼承人問

    題,歷史上多少王朝帝國,亡於外患與民亂者少,大部

    分都是從統治階層的腐敗開始逐步崩壞,其中最容易發

    生的,應是繼承人問題,大致上有二個可能的發展,首

    先是繼承人無能,從我國史上的秦漢與隋唐王朝可知,

    不過這裡有個差別,秦王朝已傳國很久,只是到了帝國

    大一統時無法應付新局面而亡,而隋王朝則只傳了二世

    (最後的幾個傀儡不算進去)。

    其次是就繼承發生爭執,宋初趙匡胤立下兄終弟及的"金

    匱盟約",明初靖難之變,與清初多爾袞攝政皆是如此。

    "梟雄霸主不會長於深宮婦人之手,唯有最艱苦的環境才

    能鍛鍊出最優秀的人才。"

    關于開明專制的死穴,我個人認為,不是繼承人問題。或者說,非常值得討論。

    即便是最先進的民主制度也可能選舉出爛人、渾人或者狂人來,比如,希特勒就是選出來的。

    我們可以這麼講,專制帝王的個人素質和能力,如果作為一個整體來比較,其平均水平並不比民主制度遜色,甚至還要更好。因為民主制度更傾向于選出照顧方方面面利益,各邊都可接受的中庸、妥協人物,民主國家的老百姓更願意選出一個照他們的意志老老實實辦事的庸才,而不是眾人皆醉我獨醒、告訴老百姓應該怎麼干的天才。歷史上的大批牛人,亞歷山大、唐太宗、漢武帝等人,如果去參加競選,我個人估計,他們根本沒戲,拉選票肯定拉不過陳水扁。

    各皇室都非常重視繼承人培養的,這一點有很多史料證明。

    這里還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按血統定統治者就一定比按選舉產生的統治者要差,這是個普遍的誤解。羅馬帝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不是父子繼承皇位,而是老皇帝死後,大家選出一個人(一般是國內最有勢力的軍閥、將軍或者大政客)當皇帝。但這些皇帝,統治得並不好,甚至非常差,十大暴君時代就是在這個時期產生的,比如火燒羅馬城的尼祿。

    那麼開明專制的死穴在哪?

    我認為,所有專制制度的死穴都在于,無限的權力。

    人們爭奪皇位,是因為皇帝具有無限的權力,而獲得無限的權力,是為了滿足無限的欲望。骨肉相殘,朋友反目,為什麼屢屢在宮廷上演,就因為皇位實在是太誘人。

    當然,這種“無限”永遠只能是近似,都有底線存在,制約著他。明君和昏君,仁君和暴君的差別也正在這里,明君知道這條底線在哪,而昏君卻迷失了自我。登基之後,你可以荒淫,看中了哪個美人,她就會跟你睡覺,你可以殘暴,誰惹了你,你可以任殺任剮,但是,有些東西是不以你的權力為轉移的。

    有的底線非常明顯,盡管很多專制帝王還是被權力光環迷惑,在上頭鬧出笑話︰比如,中國一個皇帝命令士兵用箭雨射退海潮,集政教大權一身的穆罕默德命令大山向他走來、、、

    有的底線就比較模糊了,比如,西方一些國王經常以下面的話教育自己的王子,告訴他欲望是有底線的,“假如我命令全體人民跳海,就會爆發革命。”

    開明專制和絕對專制,有一點相同,權力來源都絕不是選舉。所以說回歸前的香港也是開明專制。

    但兩者還是有重大區別的,梁啟超有一個簡明的區分︰“凡專制者以能專制之主體的利益為標準,謂之野專制;以所專制之客體的利益為標準,謂之開明專制。”通俗一點解釋,社會由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構成,類似于分蛋糕,絕對專制者著眼于利用權力不斷壓榨被統治者,提高自己的佔有比例,從而分得更大份額的一塊蛋糕,而開明專制者則知道兩者間的依賴關系,著眼于把蛋糕做大。顯然,前者不斷試探被統治者的底線,很容易激化矛盾,醞釀社會危機。

    開明專制比之絕對專制,在政治上表現得更為開明,其特征大致有︰

    1、準說,廣開言路,對老百姓就是,言論比較自由,對統治者就是,能準確掌握民情,凡事要經過詳細商議和討論,不盲目決策;

    2、尊重法律。專制帝王其實偷偷保留著可以逾越法律的超級權力,但他們決不敢,也不會濫用。德國一個磨坊主打官司告倒了德皇,令其乖乖地給自己修好被毀的磨坊,這個故事非常有名,想必大家都知道。唐太宗也非常尊重法律,他認為人死不能復生,一定要慎重。故而所有死刑犯的定罪都要親自參加,依照刑律反復計議,多次復審方才定罪。有歷史記載,偌大一個國家,全國一年只處死19名犯人。

    3、重視發展經濟,輕徭薄賦。大家不要誤解,其實,輕徭薄賦才是一個典型的專制主義特征。民主國家是敢于收重稅的,制度的公平和權力來源于選民,使得他們收稅理直氣壯,也不怕什麼造反,一般其稅率都高于專制國家。開明專制的統治者也懂得不去試探這條底線,至于那種又專制又重稅的統治者,呵呵,我就不多說了,無數歷史事實已經揭示了他們的下場。

    4、促進科技、文化發展,鼓勵和扶持思想家、學者、科學家的活動。唐代詩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群星燦爛的德國哲學、科學時代,都發生于開明專制時期。開明專制的帝王不是被女人和太監們所包圍,而是被學者、詩人、科學家、戰略家所包圍,不少人自詡“論秉性我是哲學家,論職責才是政治家”,不少人對諫臣直臣非常敬重,如太宗之與魏征,不少人更拜各偉大的思想家為老師,如亞歷山大之與亞里士多德,如葉卡捷琳娜二世之與伏爾泰。

    好了,其他特征我們可以慢慢總結。回頭來看,無論多麼開明的專制帝王,有一點是不會放棄的。也就是說,他自己也有他自己的底線,就是他的無限權力。無論怎麼討論,最後的決策權在他手里,無論反對還是贊成,他的決定,必須執行。(盡管絕大多數情況下,他的決定總是對的)。表面上看,可能有法律條文,可能因歷史傳統,可能存在元老院等機構可以制約他的行動,但實際上,他都有權將其改變、摧毀,只是因為他覺得留著這些東西對自己有好處,不去觸動而已。

    很多史學家都對歷史上那些開明君王的容人之雅量,超強的自制力,悲天憫人的仁慈和偉大品格,為之驚嘆不已,但如果我們透過這些光環,看到他們真正考慮的,卻是努力為自己的後代保住王座,留住那頂皇冠。他們會想盡辦法,以至于嘔心瀝血,來把蛋糕做大,給所有人都嘗到甜頭,但那把分蛋糕的刀子,一定會緊緊地攥在手里,並希望代代相傳。如果誰想來搶,用來切蛋糕的刀子立刻就會轉變職能,成為一把屠刀。

    或者有人要問了︰既然開明專制帝王的能力強于民選領袖,他們的權力也大于民選領袖,那麼由他們來領導,人民豈不是更加幸福?為什麼歷史的發展又恰是相反呢?

    他們問得很好,假如我們仔細研究,開明專制帝王如果造福人類,他們做出的貢獻確實很大。不要以為專制統治者搞經濟不行,這又是一個誤解,其實歷史上發生的幾次真正的經濟奇跡,其實都產生于專制國家。就舉個熟悉的例子吧,德國實行納粹專政後至戰前,年經濟增長率超過了100%,短短幾年就從一個此等國家一躍為一個經濟、軍事、科技和政治強國,這樣的速度至今無人能打破(與之對比,所謂日本奇跡也不過每年百分之十幾的速度)。大家不要被那些“要大炮不要黃油”的政治宣傳所誤導,當時德國人民生活水平也基本上是一年一個大台階往上跳,從50萬馬克換一片面包,推著一車鈔票出去買菜,到普通工人也可以坐豪華游艇出國旅游,連美國人都羨慕不已,英法等國就不提了。不要說人家只發展軍工業,柏林當時就是購物天堂,消費品非常充裕。二戰後一段時間,甦聯的經濟發展速度也遠超各國,包括德日。這些是有據可查的,再往前追溯,因為那時的歷史不重視經濟數據,很難有客觀數據,但我們可以從非數據的文字性描述史料中看出端倪。漢、唐都是在長期混戰,人口劇減的一片廢墟上,幾十年之內就締造出一個繁榮的國家。菲特烈大帝的普魯士也是全國基本上燒成一片瓦礫,德奧法俄等各國軍隊相繼蹂躪國土,和平簽約後在極短的時間里就躍升為一流經濟強國。

    但是,問題也在于這里,專制者的能力強,權力大,他們既能造福,同樣也能為禍。而這個死穴就是,當他們為禍的時候,無人能夠真正制約他們。

    反過來看,很多民選領導人,如果能力出眾,他們總是被嚴格地束縛住手腳,而且要分散很多精力用于內部耗損方面,無法集中全力去完成自己的理想,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比如,老小羅斯福都跟國會齟齬不斷就是一個例子。但另一方面,假如出現一個爛人,他的危害也是有限的,破壞能力有限,範圍有限,時間也是在任期之內。

    民主國家不需要英雄,有英雄也很難被選上,選上了也很難發揮出其全部才華。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日子很平穩地前進著,基本上呈一個正向的緩慢發展勢頭。

    在專制國家中,假如你踫到一個開明、強大、善良、自制力強的君主,恭喜你,你將比大多數地區的人都過得幸福,但是,假如踫到的是一個,庸人還好點,如果是爛人、廢人或者狂人,那就是地獄了。

    這可以從以下方面來理解︰

    1、對無限權力的渴望、爭奪和保護,導致統治集團內部很容易爆發不可調和的沖突。改朝換代的危險很容易釀成全面戰爭,而另一方,最多是耗錢耗時的馬戲團似的競選表演。

    2、無論推選也好、繼承也好,無論你怎麼從小教育,無法避免爛人主政的出現。無限的權力很容易誘人墮落,開明專制也非常容易滑向絕對專制,最後導致災難性的結果。

    摧毀容易建設難,下跌容易上升難。簡單的數學原理也揭示了這點,下降百分之五十後,需要上升百分之百才能恢復到原樣。民主國家的人,最最倒霉的不過就是經濟危機了,專制國家最最倒霉的,那就是徹底玩完。

    繁榮和強盛的局面多麼壯觀,旦夕之間就會崩潰。中國歷史上、世界歷史上多少強盛富裕的國家,完蛋的時候,改朝換代的時候,頃刻化為烏有。

    古代就是一把火,“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多少年建成的阿旁宮幾天燒光。幾千萬上億人口的大國,打仗打到後來往往變成只有幾百萬人口的一片廢墟,然後大家再從零開始,在一個開明帝王的領導下迅猛發展。

    現代更簡單了,一架飛機撞毀世貿大廈,任何宏偉建築不堪一顆導彈的威力,別看那些大城市多麼繁榮富裕,瞬間,積累了幾十年上百年的財富就徹底消失。

    所以說,任何建設架不住一把火燒光,幾十上百年的經營不如幾天的破壞。專制帝國總是周而復始地興旺、輝煌、徹底破壞、從零開始復興這麼循環,而另一方卻是基本上一直正向地發展著,在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中競爭,最後卻是烏龜賽贏了兔子。大家比的不是誰好誰更好,而是誰更不壞。如邱吉爾所言,民主制度是一種很壞的制度,但目前還沒有找到比他更好的。

    強盛的帝國肯定是某個君王搞壞的,但死穴卻不在他身上,而在制度本身。

    • 家园 此文深合我心,花之。

      不管贤德也好,爱民也好,自强也好,所有的东西都要体现在制度上才可能持久。把国家的兴衰寄托在个人,短时间看运气,长时间不可能。关键是有一个合理的制度,把社会中每个人的利益尽量协调在一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