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韩国发的室温超导材料没人讨论吗? -- fy8064

共:💬113 🌺423 🌵3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贴好像被机器人劫持了

        这破发帖机制,简直没法讨论了。

        外加参与讨论的连起码的电学知识都未知状态。

        而且好像最近三年,媒体一直在有意无意制造 反常识的观点传播,非常诡异。

        比如明明超导有利于特高压,生生歪曲成超导会让特高压投资打水漂。

        明明超导撤稿是上个月的事情,而且还是撤的3作者稿,生生被媒体在这个月份再翻出来说,歪曲成作者撤稿。

        为何要打压室温超导呢?甚至把支持室温超导的达打成跪族一派。

        真他妈的诡异诡异,特别诡异。

        • 家园 超导和特高压联系在一起本来就奇怪

          这个东东要产业化,哪是一二十年搞得定的?

          即使产业化可能也会有很多的额外成本 例如加工的成本。

          有观点认为,这种超导出来以后也是陶瓷材料,不像铜等低阻材料延展性强,用于做电线可能不容易。

          很多人不明白科技产业化的困难。

          人只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 常常会选择性遗忘,超导论文都出了第三版了。

          本来就是Arxiv上面的论文 ,不是正式投稿到期刊的论文。

    • 家园 骗人的,不需要理会
      • 家园 假的很,看看真正的超导体是啥样的,

        在跟这半个月层出不穷的图片视频比一比

        https://weibo.com/1671109627/4932522465563520

    • 家园 这年头,谁都要来发明一下室温超导体。

      7月30日又一公司宣布发明室温超导体。美国泰吉量子(Taj Quantum)公司发推称已于上周获得石墨烯超导体专利。该公司主业为区块链业务。

      7月30日,又有一家公司声称发明了室温超导材料。这是近期的第二家。

      韩国研究人员的论文中,掺杂铜的铅磷灰石LK-99是主角。但这次,石墨烯是主角。

      30日上午6时8分,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泰吉量子(Taj Quantum)公司发布推特称,“我们很高兴地宣布我们终于被授予了高于室温的第二类(第II类)超导体的专利。与最近从韩国流传的一些论文报道相反。在论文标题中简单地写上 ‘世界第一 ’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世界第一。经过两年多的等待,我们的专利于上周获得授权。请从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网站阅读我们的专利:……”

      其7月25日的专利文件称,“本发明提供了一类第II类超导体,包括至少在一个表面用脂肪烃或其他合适的活化材料(即在其结构中不包含π键的非极性液体,如真空泵油、由甲基硅酮组成的硅油,或由包含反应性官能团的链的一端与基底结合的脂肪烃链)润湿的穿孔石墨烯。本发明的超导体在远高于室温的温度(即临界温度)下仍保持超导性,无需保持低温,并可在强磁场下工作。”

      截至发稿前,前述推文的浏览量已超69.5万人次。

      网评-从名字看,这是个在美国的三哥开的币圈公司。😁😁😁

    • 家园 常温超导其实已发现多起但原理未明 -- 有补充

      总结下常温超导:可能机制和低温高压不同,可称为 结构超导

      ​目前已经发现的常温超导 各种碳基材料,比如石墨、石墨烯,还有红外脉冲陶瓷,还有韩国这个 掺铜 铅磷灰石(待验证)。

      不过目前这类​缺点很明显:含量太低,太短暂,结构易破坏。

      ​不知道这个掺铜铅磷灰石的稳定性和含量如何?

      因此,这次验证除了验证真实性,还应该验证稳定性和含量。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3)
      家园 离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补充帖

      根据昨晚对各个团队复现的成果整理总结下:

      1、制备样品没原先想象的简单,多数团队复现样品失败。考虑到韩国团队1/10的成功率,还需要待其披露更多工艺细节。

      2、材料易碎。--这个可以通过材料外手段解决。

      不知道碎后还能否保留性能?其他物理性能未知。

      3、含量:韩国团队应该是几%,复现者目前还没做到这个水平,已经比之前发现的常温常压超导的万分之几进步了不少,算接近可用。

      4、性能稳定性?未知。

      家园 已经可以确认:已经摸到或者已经打开了新时代大门 -- 补充帖

      arxiv上论文已经第二版,但也没披露更多实验步骤信息。

      但其原理:通过内应力替换外部超高压,实现超导,这是可行的,用传统超导理论的解释范畴是可以解释得通的。

      即使最终lk99超导性未被证实,也是开辟了一条极其光明的新路,可以把这个领域大大向前推进一步,其衍生的应用,意义也非常大。

      若是超导性被证实,那可以自由联想 人工智能+常温超导+核聚变 了。

      总之,人类已经摸到或者已经打开了新时代的大门。

      家园 目前可以预料到的未来 2条 室温超导 技术路线 -- 补充帖

      目前可以预料到的未来 2条 室温超导 技术路线:20230805

      1、内应力路线直接室温超导:制备较难,结构稳定性稍差。LK99、石墨系。

      2、激光脉冲诱导室温超导:材料便宜,制备容易,结构稳定性佳。

      维持所需能耗、系统占用空间,目前难说哪种更有优势。

    • 见前补充 4916847
      • 家园 这里有个老河友的文章

        我虽然是外行,直觉这篇文章的逻辑够硬,而且具备可证伪性。

        https://mp.weixin.qq.com/s/j6gjrjnyh8TXMWRu-3eiwQ

        重点看这句:

        根据解释常规超导的BCS理论,常压下的超导转变温度不能超过40 K,这叫做麦克米兰极限(McMillan limit)。

        还有这句:

        而且别忘了,BCS理论的麦克米兰极限仍然存在,这是个严格的理论。所以即使通过平均场计算预测某个材料可能有超导,也只能在超导转变温度低于40 K的时候做比较定量的预测。如果超过了40 K,仍然是理解不清的。

        • 家园 说点不同的意见

          我觉得对韩国这个室温超导的事最好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看。因为在自然面前,人类是非常渺小的,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告诉你一个秘密,就我看到的,大错误大多是大人物犯的。nature,science,等顶尖期刊上有问题,甚至结论错误的文章我都见过。但这很正常,因为你只有在做大问题的时候才会犯大错误。相反,当你一直不犯错的时候,恰恰需要担心了,因为你可能一直在做非常平庸的工作。就像把一个大学生放到小学去,每次都可以拿满分,但这种正确有什么意义?而且我们经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实际中却往往忘了这一点,对待错误过于苛责,甚至过于刻薄,而忘了错误中可能包含新的东西和成功的因素。

          只要不是剽窃,造假这种错误,完全可以宽容一点。袁岚峰的老板是老潘吧?他没翻过错吗?就我知道就有过,但这真的没什么。也没见袁岚峰出来说啥呀。相反,我们对身居高位者的学术不端却过于宽容了,从这一点更可见饶毅的了不起。

          探索未知的事物的时候,犯错是难免的。实际上很多重要发现刚做出来的时候,发现者并不理解自己做了什么,包括很多得诺贝尔奖的工作。但偶然的发现也是发现。我们现在整天喊着要创新,要做从 0 到 1 的工作,那么就要创造一种鼓励尝试,包容错误的环境。否则犯一个错误就被人冷嘲热讽,谁还敢尝试新的东西?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人家做个 N,自己跟着做个 N+1,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工作有什么价值,白白的浪费了自己的精力。我们从来不缺乏批评指责别人的人,但缺乏的是敢于勇往直前,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的人。

          比犯错误更可怕的,是不敢犯错误。因为这意味着一潭死水,正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欧洲的中世纪,和我们的封建时代。

          • 家园 说说我作为物理学的外行是如何判断的

            我一般不会揣测文章作者的动机,因为那个很难证伪,所以,通常我只挑内容里面逻辑与事实进行判断。

            袁文提到的一个事实是,超导里面存在一个BCS理论,这个理论暂且不论对错,至少是存在多年的吧?所以,这一点是与事实相符合的。

            接下来看袁文的逻辑,其实很简单,要么就是实验正确,这个BCS理论被推翻,要么就是实验有误,错以为把这个理论推翻了而实际上没有推翻。(题外话:这就是为啥需要同行评议,需要重复实验的原因,这些都是确保理论与实验的可靠性的手段)

            然后,他又用了另外一个视频对比韩国的视频,看看真正的超导现象与韩国人声称的有何不同,这个就很有说服力了,证明韩国人的实验有误,不足以推翻这个理论。

            以上就是为啥我认为袁文靠谱的原因。

            比犯错误更可怕的,是不敢犯错误。因为这意味着一潭死水,正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欧洲的中世纪,和我们的封建时代。

            这段话我是同意的,但是要补充一点的是,如何验证是否错误,是需要满足一定的科学规范的,不能够随随便便,某些人说对就是对,说错就是错。

            • 家园 最终发表的结果当然要符合科学规范

              这也是同行评审的意义所在。学术界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你的结果出来了,就要耐心的解释,说服大家接受。当然有时候大家一时难以接受,这就是为什么爱因斯坦最重要的工作没有得诺贝尔奖。

              但评价一个工作的时候,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就事论事。切忌先入为主,更不应该冷嘲热讽,说一些 “无知者无畏,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之类的废话。这是很糟糕的。仅凭别人敢于挑战很难的问题这一点,就应该获得尊重。不管动机是啥,想一鸣惊人也好,想出人头地也罢。因为大部分人是没这个胆量和毅力的。大部分人只是缩头乌龟,只会随大流,人云亦云。很怀念我们这个民族在春秋战国时候的精神风貌,各种风流人物辈出的时代。现在,说句不好听的,精神上有点消极。

              • 家园 儒教难辞其咎 所以需要砸烂孔家店 文化大革命

                大手笔

              • 家园 这个是双向的

                学术界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你的结果出来了,就要耐心的解释,说服大家接受

                其实不一定需要耐心解释,把公式跟实验步骤列出来,可能有时无法复现的,才需要耐心解释。

                更重要的一点,是你的成果出来了,需要面对全球同行的挑战,让别人来挑你的毛病,挑了半天挑不出毛病,大家就会都同意,你的成果暂时是正确的。

                仅凭别人敢于挑战很难的问题这一点,就应该获得尊重。

                这点我的看法不同,我认为只有遵守规范的挑战,才值得尊重。

                • 家园 不要试图去加入一些封闭的圈子

                  这次室温超导是被抢发的,所以很被动。之前他们也发过论文,但因为所用理论冷门,直接被毙。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美国的学界,是很封闭的,很讲政治正确的。你的技术路线来源于苏联,那么就一定会被无视。不信?君不见前几年还有生物学论文里面,大段大段批斗苏联著名生物学家搞政治迫害的,然后把人家理论改头换面换个名词去套上去,虽然不伦不类。

                  苏联都倒闭多少年了,科学家也死去多少年了,还在批斗。。。。

                  何况,室温超导,将让 低温、高压路线上的所有既得利益者全部沦为普通人,断人路子,岂是那么好办的?

                  所以,他们就不该着急去趟这混水,有成果,直接找企业,让企业进行生产,直接以优越性能去扫荡市场,等到那时候,再来透露其所使用的是常温超导材料,让企业去对付这帮学阀。

                  或者,企业试产时再公开。

                  • 家园 同意你这话

                    所以,他们就不该着急去趟这混水,有成果,直接找企业,让企业进行生产,直接以优越性能去扫荡市场,等到那时候,再来透露其所使用的是常温超导材料,让企业去对付这帮学阀。

                    问题在于他们做出来的东西不够硬,这个就很尴尬了。

                    但因为所用理论冷门,直接被毙。

                    冷门理论既有可能对,也有可能错,那么要怎么判断呢?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用实验结果来论证,但是又回到原点,他们的实验结果还是不够硬。

                    何况,室温超导,将让 低温、高压路线上的所有既得利益者全部沦为普通人,断人路子,岂是那么好办的?

                    好不好办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科学理论就是不停地淘汰旧理论这样来进步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