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西西河沉沦记 -- 给我打钱87405

共:💬206 🌺327 🌵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说电影《十二公民》

      中国版《十二公民》改编自美国版《12 angry men》,但由于我们中国并没有陪审团制度,所以在电影一开始做了一个交待,怎么怎么就有了接下来的一场关于案情的讨论。

      案情大致如下:北京市某旧居民楼内一位中年人被刺死,行凶者杀人后慌忙逃离。经过警方调查,犯罪嫌疑人身份为“富二代”,死者为其亲生父亲,一位遗弃过孩子的河南农民。

      12名“陪审团”成员的情况也简单介绍一下:1号是学生,同时也是“陪审团”团长人;2号是海归数学教授,长得跟弥勒佛似的,人还没开口就先笑;3号是出租车司机;4号是房地板老板,俗称有钱人;5号比较模糊,可能是曾经蹲过监狱的人,不爱说话;6号是医生;7号是小卖铺老板,是被拉进来凑数的;8号是检察官;9号是文革中挨过批斗的老头;10号是北京人,动不动就说外地人素质低;11号是河南来的小伙,一名保安,立志考进政法大学;12号是卖保险的,见人就发名片。

      起初,除8号外,在场11人都认为没啥可讨论的(在这之前此案就引发了社会关注),“富二代”就是杀了人。8号并没有在事前仔仔细细的研究过这个案子,他只是简单的认为,天下没有100%的事,而如今多数人都认为这个案子没啥可说的,“富二代”100%有罪,这不合理。8号很是坚持自己这个简单的认为。后来,8号又指出,虽然是模拟陪审团,但每个人的投票都在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每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去投票也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显然,这番话对在场其它人是有影响的。

      随着剧情的展开,作为观众,我们慢慢就看出来了,除了出租车司机、小卖铺老板和北京人,不算8号,其它8个人比较好说话,这8个人显然具备可说服性,换言之,这8个人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我”有可能是错的。

      所以,“难啃的骨头”就是出租车司机、小卖铺老板和北京人这三个人。接下来,我挨个分析,怎么就能“拿下”这三个人。

      先说小卖铺老板,他的想法很简单,“我没功夫操别人的心,我这天天都在为生计奔波着呐”,是一个社会参与度很低的人。所以很难说服小卖铺老板,能说服他的方式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后来,小卖铺老板改变立场投无罪票,就是因为支持无罪的这一方“后来居上”,从极少数变成了多数。

      再来说北京人。北京人是怎么回事?他为什么在一开始表现得那么亢奋呢?我们后来才看明白,北京人是心里惦着他的孩子,他真正关心的是“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民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位北京人其实并不是歧视外地人歧视民工,他最真实的看法还是“人不学不知义”,只不过他的表达是很问题,很容易让别人产生误解,让人不快。所以,北京人之所以咬死了“富二代”杀了人,是因为在他看来是这一个非常有力的案例,他可以用这个案例来劝说他的孩子好好学习。显而易见,北京人所犯的错误就是把两件事混淆到了一起。你想说服你的孩子好好学习,这是一码事,“富二代”有没有杀人,这是另一码事,而现在讨论的是案情本身。此外,即便你想用这个案子来说服你的孩子,难道你不应该更为谨慎些吗?如果你不谨慎,很快被“打脸”,岂不是更是让你的孩子有了反击的机会?事实表明,一个月后警察抓到了真凶,那名“富二代”并没有弑父。我认为,要说服这位北京人,就得点中他的这个穴位,你要教育你的孩子这没错,但你不能因此把一个人命关天的案子“锁死”,变成你说服孩子的工具。

      最难缠的是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司机是坚定的有罪派,也是最后一个“投降”的,可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是因为出租车司机对社会非常不满,父不父、子不子,全乱了套,礼乐崩坏了。同时,他还认为之所以发展成世风日下,就是因为有些“有学问的人”只认钱不认理,替贪官替罪犯替剥削者洗脱罪名,这也是出租车司机始终看8号不顺眼的原因。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出租车司机的错误就是“以大盖小”,用世风日下这个大来“盖”凶杀案这个小,即大概率。那么,他真的不明白这么做是不对的吗?真的不明白一码归一码吗?他明白,但他就是要这样做,所以,出租车司机才是剧中唯一一个angry men,一个被愤怒所支配的男人。在我们中国,这种人其实是不多见的,因为我们中国人似乎有一种自觉性,不让自己轻易走向极端。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能理解为什么《十二公民》虽然是翻拍自美版《12 angry men》但实际上两部电影区别很大了。既然出租车司机是一名愤怒的男人,怎么才能搞定他呢?电影给出了答案,给他一个出口,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

      小卖铺老板冷漠,北京人焦虑,出租车司机愤怒,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穴位。

      最后,我想说一下8号。我认为8号说服他人的能力并不强,如果不是电影这么安排,我敢打赌,在现实中8号什么事也干不成。8号有好心,但欠缺必要的能力。

      说完了点穴再来看整体。我个人所见,《十二公民》相当荒诞,荒诞就荒诞在没有集中的民主注定就是一场闹剧,而更为荒诞的是银幕上所发生的一切并不会在现实中重现,现实中的中国如果真的有一个陪审团肯定不是这样的,不说别的,1号就没有能力当团长。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把现实中常见的争执不休搬到银幕上来,这是要搞审判吗?我相信有观众看完之后会厌恶里面的一些角色,而当这样的观众把故事跟现实联系到一起之后,就难免会形成一种厌世感。如果不是审判,那么是什么呢?是嘲讽吗?电影中的设定是陪审团讨论的结果必须是12:0,不能全票通过就得一直讨论下去。而观众一定会自动的把讨论两个字换成争吵,这是不是就是导演的真实用意呢?我不知道。不管怎么样,我看完之后并没有陷入所谓的反思,事情很简单,必须得是民主集中制。

      通宝推:燕人,林三,
      • 家园 有趣的电影

        这个出租车司机的设定尤其形象。我的经验是出租车司机对社会的不满意程度是很明显的。这个编剧不错。

      • 家园 看简介叫十二网友更合适

        都有预设答案。

        • 家园 专诸、豫让、荆柯、聂政(漏贴了内容,重来)

          《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大约只有5000字,却刻画了5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我有一种猜想,《十二公民》的导演是想将8号刻画成处于乱世却洁身自好的刺客,哦不,说错了,刻画成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用了100分钟,N多个镜头。那么,《十二公民》的导演有没有成功呢?我且不提现代人口中的知识分子到底还有没有春秋战国时代的刺客那样的骨风,仅从艺术表现这个角度来看,不能叫做成功,反而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汉代的司马迁笔下的人物是神形兼具。现代某某的工具倒是丰富了,除了传统的笔还有镜头,镜头又分静态的照相机和动态的摄影机,除了影像又还有声音,而现代某某所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往往是有形无神,《十二公民》中的8号就是一例。他的身上并没有铮铮铁骨,最多也只能称得上【在规则范围内】“争上一争”,比如开场没多久,他就宣称如果第二次投票仍然是除他之外的11人都投有罪票,他也就不说什么了。

          不过要论起来,司马迁比孔子还是要逊色不少。表面上看,是司马迁开创了先河,写史就是写人,但实际上,孔子是看起来叙事实则在写人。如果说司马迁是用他的笔在一块石板上刻出了人物头像的浮雕,那么孔子只是看似随意的雕出了张三的一顶帽子、李四的一双眼睛或者赵五的一根手指,当然,我说的是《左传》中的“经”,春秋经。

          • 家园 是不是真的一代不如一代呢?

            其实不是。可为什么许多人有一代不如一代之感呢?我不也在说司马迁不如孔子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很简单,比错了。不应该再拿现代的个体与古代的个体对比,而应该拿现代的组织跟古代的个体对比,当然,这个古代得距离今天久远一些才行。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说2000年前的孔子是一个完整的人,今天的某某,其学识比孔子还要广博却只能算是一条胳膊或者一条腿或者一个胃。

            换言之,人类越是发展,越是强调合作。

            换言之,如果你会读书,单是看《左传》和《史记》的同与异,你也会明白,人类社会越是向前发展,越是容不下单打独斗。所以说,诸如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之好男人、好女人传统标准,其实是个天坑,谁进去谁死。另外,我也经常说“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可我的意思跟某些人一样吗?我是在表达少扯些没有意义的皮,不要用扯皮来打发时间。

            我说明白了吗?如果说古人(强调,得距离今天远一些)是单细胞生物,那么今人就是细胞。古人这个单细胞就是一条命,今人这个细胞只是命中的一个细胞。

            我说明白了吗?如果读过《左传》,从里面随便抽一个人物出来你就会发现他简直就是神,从个体综合能力来看,毛主席也只能甘拜下风,毛主席真正的厉害在于他的组织能力。

            我为什么“瞧不起”《十二公民》里的8号呢?因为他是以一个细胞的身份登场的,他并没有组织力,如果不是导演刻意安排,在现实中8号就是个妥妥的失败者,还一天天的愤世嫉俗。

            我今天的文章是不是又颠覆了各位的认知?

            我并不是在说现代人较之古人更为怯懦,尽管表面上看这是个铁打的事实,我在说现代人之所以怯懦是因为不懂得组织的力量,比如说,夫妻打架你为什么不知道去找妇联?比如说你遇到意见不同者时为什么不知道以斗争求团结最后拼出“大象”?比如说,你居然没有发现“一对一”小课堂其实是一种返祖现象,“一对多”的大课堂你根本就不会。

            “一代不如一代”这个问题,我【亲自】破解了,可真的是“我”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吗?

        • 家园 专诸、豫让、荆柯、聂政
      • 家园 打断别人发言真的是不礼貌吗?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976923&s=fwzxhfbt

        这篇文章推荐给大家看,我主要想表达的是: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战斗力,轻易不要参与讨论(辩论)。

        不光是自己不要轻易参与讨论,我认为最好也不要轻易去看别人的讨论。有太多的所谓讨论是一开始就预设了结果的,预设了哪方赢,所以他们往往挑一只弱鸡来参加讨论。但是,如果讨论途中发现“不妙”,“我方”有可能落败,就会出现干扰,从讨论变成一场混乱,这样,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那就是抹黑“对方”,一般来说,大家不喜欢吵架的人。

        实际上,在电影《十二公民》当中,3号出租车司机、7号小卖铺老板、10号北京人,就是屡次通过粗暴打断他人这一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他们没有学会等待,只要听到自己不愿意听的内容就“按捺不住”。

        所以,我也见过另一种讨论,就是有意邀请出租车司机这样的人成为“我方”战斗人员,他会“自主”的不断粗暴打断他人说话,最后把别人搞得火起或者沉默。然而,本就持有预设立场的主持人是不会允许“对方”沉默的,他会不停的发问,直到“对方”绷不住发起火来。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主持人十分得意,他的嘴角、眼角都会透露出这种得意。

        以上,说得简单点,就是N多所谓的讨论会,其实就是一场鸿门宴,没两把刷子,千万不要去。

        不过,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讨论会是回合制,没什么意思,即时型讨论会,也就是允许对方打断,更有意思。

        不如你换个角度来看,这种即时型讨论会,对方是可以打断你的,你怎么办?

        是不是需要你有超强的临场应变能力?把对方插进来的话,转变成自己反击的武器,也就是借力打力?想明白了?你说话,就是你展开攻势,而对方强行切入,打断你的话,就是想阻止你的进攻,你能不能做到借力打力,不仅自己的进攻不受阻,反而让对方的强行插入变成“倒戈一击”呢?

        再仔细想一下,有没有发现,其实回合制的本质还是即时制?也就是说,表面上看,回合制是双方轮流出拳,而实际上,一场战争要分若干个阶段,“我方”第一段发言,只是其中第一场战役,我知道你是会还手的,我自然还有后手,有第二段、第三段发言,并且我这个后手并不是提前规划出来的,而是随机应变的。

        所以说,水平比较低的人参与回合制讨论,并不是真的是“不允许对方打断”,只是因为水平太低,适应不了激烈的快速对抗。然而,相当多的弱鸡却理解成了“打断别人说话是不礼貌的”,凭什么不能打断?等着挨揍是吗?从这个角度来看,《十二公民》中的3号、7号和10号,算是老江湖了,他们才所谓的不守规矩。

        不好意思,以上发言,又颠覆各位的认知了。

        或许会有人坚持,定好的规则就是回合制,你不遵守规则在先。不好意思,你这样的规则对“我方”不利,因为我方擅于打运动战,你这样的规则明显偏袒“只会站着打架”的一方,我为什么要守这样的规矩呢?你规定了,只能动笔,再叫秀才跟兵对战,你这不是拉偏架吗?

        在我看来,《十二公民》中的12个人都还行,行得不真实,没有一个人爆粗口。

        通宝推:迷途笨狼,
        • 家园 美国总统竞选辩论互相违规打断对方是家常便饭

          所以裁判的执法与公平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全世界的体育竞技比赛都只能沦为群殴的结果,不会有例外。

          • 家园 咬文嚼字: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五名刺客,大家比较熟悉的是荆柯,而之所以熟悉荆柯是因为秦王大名鼎鼎,秦王之所以大名鼎鼎又是因为众所周知秦统一了天下。

            我今天要讲的是另一名刺客,豫让。

            豫让,晋国人,原先在范氏那做门客,后来又去中行氏,再后来又去智氏。智氏被赵、魏、韩三族联手消灭之后,豫让决定替智伯报仇。

            豫让为了接近赵襄子,乔装打扮成一名刑徒,潜入宫中修理厕所。他整天揣着一把匕首,寻机刺杀赵襄子。有一回赵襄子准备上厕所时心有所感,便将刑徒抓起来审问。果不其然,这是一名刺客。豫让说道,“我是来替智伯报仇的”,赵襄子的侍从打算杀了豫让,但赵襄子却放走了他。

            豫让为了再次行刺赵襄子,将漆涂满自己的全身,损坏自己的皮肤,又吞食炭火毁坏自己的嗓子,声音变得沙哑,就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来了。有一天,豫让在路上遇到了他的朋友,朋友认出了他,哭着说道,“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凭你的本事若投靠赵襄子必受重用,你受了重用之后刺杀赵襄子就变得十分容易了。”豫让说,“我不愿意这么做,一边侍奉他人,一边想谋害他。”

            豫让埋伏在赵襄子要经过的桥下,但又让赵襄子发现了。赵襄子斥责豫让,“你之前是范氏和中行氏的门客,是智伯灭了他们,你却不替他们报仇,为什么你单单要替智伯报仇呢?”豫让说道,“范氏和中行氏对待我就跟对待普通人一样,所以我回报的方式也和普通人一样,但智伯却像对待国士那样对待我,我必须以国士的礼节来回报他。”

            就是豫让说出了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赵襄子听罢,说道,“你的忠义天下人都已知晓,这次我不会再放过你了。”豫让回道,“我原本就没打算活着离开,请你答应我,把你的衣服给我,我用剑刺你的衣服以表达我的心愿。我并不奢望你一定会答应。”赵襄子同意了。豫让拔出剑,跳起来三次斩击赵襄子的衣服,随后自刎身亡。

            我第一次听到豫让的故事后虽很受震撼,却无法理解。后来我才慢慢醒悟,司马迁笔下的刺客并非是愚忠,而是身处乱世洁身自好的人。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给你讲这样那样的道理,“都是为了你好”,而其实你很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他们在干什么。选择,是你自己做出的,与他人无关。

        • 家园 高先生的战斗力真的很强吗?

          高先生的战斗力真的很强吗?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甚至会拒绝回答这一类问题。我要说的是:如果我是主持人。

          如果我是主持人,当我试图打断高先生却没有成功之后,我会加大力度,继续打断,直到成功阻止高先生的输出。我会这样做:

          “高先生,高先生!”先叫上两声,没反应,还在输出是吧?好办。

          “blabla,babalala,ba~~~la~~~,babababababa,lalalalalala……”

          知道我在干什么吗?我在输出干扰,高先生不停,我就一直输出下去。

          所以高先生最后一定会停止他的输出,因为我这一招是无敌的。

          “你这招很无赖啊!”

          一会来纠正这个错误,我的主持人工作还得继续。一旦高先生被我成功阻止,就轮到我来说话了,我会说:

          “我是这次会议的主持人,我刚刚叫停你为什么不停?你严重违规,而我们恰好就在讨论国际秩序,我可以猜想你所代表的那个国家恰好跟你一样也是一个不遵守秩序的国家吗?!”

          战斗到此结束,我赢了,接下来是纠错。

          我经常听到一句话,说的是“我很鄙视你这种行为”,每次听了我都想笑,行为即手段,有什么好鄙视的?手段是手段,目的是目的,手段不分正邪,只论好用不好用。

          从嘴巴里弄出各种奇奇怪怪的声音,这是无敌招,哪里无赖了,哪里小朋友了?正因为如此,我不跟人打嘴仗,因为打嘴仗最好的成绩也就是平手,赢是赢不了的,除非对方是一个文明人,也就是傻子。

          什么叫文明人?文明人就是鄙视这种行为,鄙视那种行为,结果文明人是这个招他不会,那个招他也不会,他只会鄙视,他觉得自己的鄙视特别有力量。

          有个妹子跟我说,她特别鄙视她丈夫的一种行为,那就是给她放出两句狠话,然后扬长而去。我说你为什么要鄙视呢?其实是你搞不过吧,你挨了打就鄙视对方?你这不是孔乙己的那套“儿子打老子”吗?

          妹子听了之后非常吃惊,她万万没有想到,她的这样一种鄙视遭到了我无情的鄙视。我对妹子继续说道:你丈夫的行为可以简化一下,就是跟小孩一样,远远的朝你扔一块石头,而你被打痛了,他却跑了。换成我,我就会想,怎么收拾他。有一种办法特别简单,就是跟他学,你用啥招我也用啥招。如果想高级一点,我大概会想到,你是灵巧,打了就跑,不要紧,我麻痹你,回头一把抓住你,把你暴打一顿,打你一顿抵得上你朝我扔一百回石头。

          包括妹子在内的文明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他们只是背住了这个八字。到底啥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呢?一种情况是,我的第一反应是我讨厌某某,然后我转念一想,我讨厌某某是因为我被他打痛了,于是我就会去研究对方的招术。转念一想是我打不过他,这就是反求。另一种情况是,我的第一反应是某某好厉害,然后我还是会转念一想,真的很厉害吗?就没有招克制吗?或者是这么厉害的招我为什么不学到自己身上来呢?

          等我学会了真正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之后,我又进一步发现了非小朋友的悲哀所在。非小朋友为什么身心俱疲?因为他们身与心是分裂的,不会像小朋友那样蹦蹦跳跳。小朋友在什么情况下蹦蹦跳跳?他心里美的时候。小朋友心里一美,身体就会有自然的反应。并且,蹦蹦跳跳还会锻炼身体,对提升心肺功能有明显的好处。所以说,小朋友心里一美,身体就会自然的蹦蹦跳跳,这是一种转换,通过这种转换,身体得到了锻炼,情绪得到了释放,可以说,太科学了。我女儿以前学琴时,她的老师老说她不会肢体语言,就是那种大家看惯了的左摇右晃。我跟我女儿说,“别听你老师的”,只有当你拉得忘我时,心里特别美时,你才会自然出现肢体语言。当然,除了美,还有悲,这是一样的。

          所以说,非小朋友其实是邯郸学步,用一种极不科学的方式活着,这就是为什么N多人觉得憋得慌的原因。并且,憋久了,还要忍不住狂笑或者痛哭,而这样的狂笑和痛哭是有害的,情绪确实得到了宣泄,但五脏六腑体受了损。当然,除了邯郸学步忘了蹦蹦跳跳这种“自然步”之外,还有其它的原因,比如“有为”,过于看中得失,这里就不讲了。

          邯郸学步这个成语,你学会了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学会了吗?

          你有没有发现,你成了一只弱鸡,还自吹自己是文明人?

    • 家园 人生的分水岭是从哪开始出现的?

      具体时间我不知道,我知道的如下:

      打我们来到这个人世之后,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讨厌身边的一些人,而实际上,此时此刻,所有人都站在一个岔道面前:要么是“我不想变成这些人”,要么是“我躲开这些人”,而多数人选择的后面这条道,这是一条厌世、避世的路,而我走的是第一条路。

      有个朋友问起我,你是怎么做到尽人事、听天命的?

      我说道:据我所研究,你们犯了一个错误,省掉了一个必要的步骤,这个步骤的名字就叫“如果买了股票,跌了怎么办”。

      朋友奇道: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我说道:第一步,就是我要去干什么,我要得到什么。第二步,就是问自己,如果没有成功,能接受吗。而你们把第二步给省了,然后就麻烦大了。

      朋友问道:什么麻烦?

      我说道:这个麻烦的名字就叫跑到书里去找黄金屋、颜如玉,自然找不到。为什么?因为要发生真正的学习必须沉住气、定住神。而如果你想的是我不好好学习我就得不到什么什么,你还有可能沉住气、定住神吗?

      朋友接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你前面说的,美帝让中国骗了50年,他很恼火,他越是恼火就越是提醒自己要冷静,而越是这样提醒自己就越不可能冷静。

      我说道:是这样的,很多人犯了这个错误,把第二步,不可缺失的第二步给省了。

      接着,我说道:你知道我是怎么知道这第二步的吗?最简单的答案就是,我不想跟某些人一样,所以我一直研究这些人,究竟是因为什么,这样一来,我的追根溯源的能力就得到了不断提升。

      朋友说道:原来是这样。

      我说道:不,我还没有说完。我一开始并没有很强的追根溯源的能力,我只是听前辈说要学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但严格说起来,前辈的教诲我并没有太当回事,没有太多的实际行动。我真正采取实际行动,是一开始我认为是个什么原因,然后我自己鼓捣出一套应对的方案,以避免我变成某某人,然后,我发现这个方案不能解决问题。

      朋友说道: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你一开始的那个自认为有问题,并没有找出真正的根源。

      我说道:是这样的。所以,往简单里说,动力来自我不想成为某某人,然后我去找方案,如果方案行不通,我就再找。

      朋友问道:你为什么不想成为某某人呢?

      我说道:从表面上看我是讨厌某某人,从本质上看,是因为我想活下去,不愿意跟他们一样作死。

      朋友说道:这么来说,我确实一直没有发生过真正的学习,我先是讨厌,然后是躲避。我想起来了,我当初结婚时就是这么想的,我觉得我一个人搞不定,所以得再找一个。这么说来,在我的心目中,我是要把家建设成一处世外桃源。

      我说道:正是如此,所以你的社会参与度并不高。甚至说得难听些,你是拿着一双筷子从社会这张桌子上夹菜吃。

      朋友说道:我现在同意你之前的说法了,你并不是比别人有天赋,而是你的学习一早就开始了,而我们一早就选择了躲避。

      我说道:其实我是一只乌龟,我很笨的。比如我刚刚提到的必不可少的第二步,那是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弄明白的事。曾经有个妹子很喜欢我,我跟妹子说,我们得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白头到老。妹子表示无比认同。可是妹子后来的表现让我无法忍受,她很慌张,抓着我不放,我得24小时在她的视线范围之内。后来我就跟这妹子分手了,但我一直是百思不得其解,我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我花了十年时间才弄懂,她犯的错误就是,说起来她接受尽人事、听天命,但事情一旦落到自己头上后她就不淡定了,她生怕自己跟不上,所以学习的时候她就会狼吞虎咽,并且她一听到我指出某个具体的错误后她就会变得焦虑不安,有时候她听我说起我自己的学习心得后,她也会焦躁起来,因为她感觉距离我越来越远。越是这样,她越是沉不住气、定不住神。

      朋友说道:其实我也一样,在今天你告诉我之前,我也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说道:别急,我还没有说完。我花了十年的时间才搞明白她错在哪,我又花了几年时间才弄明白正确的程序是什么。要说起来也是很有意思的,我第一次买股票时,就有人问我,要是跌了怎么办,这个问题的价值很大。

      朋友说道:这你以前说过,要是跌了怎么办这个提问让你开了窍。

      我说道:我琢磨琢磨来去,最后终于明白“要是跌了怎么办”就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步。所以我后来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做什么,第二步,我都要自问一句,要是失败了能接受吗?只要走了第二步,我就立刻会想到尽人事、听天命,这样我就能沉住气、定住神,该干嘛干嘛,能成自然最好,成不了就算了。

      朋友说道:所以你并不是靠自我提醒?

      我说道:自我提醒这一招有用吗?什么情况下你才会自我提醒呢?你一定是受了刺激才会提醒自己,比如看到某某人出了事故,或者是你自己栽了跟头。这种自我提醒跟事后诸葛亮并没有区别,所以没有用。很多人用的都是自我提醒这一招,不管用,对吗?我不是自我提醒,我是严格执行程序。

      朋友问道:换言之,你是严格执行了一停、二看、三通过,而我们没有。

      我说道:表面上看是N多人不守序,但实质上还是一个自食其力的问题。我前面不是说了吗?我的动力来自于我不想跟某些人一样,怎么才能做到呢?我得去找可行的方案。方案是不是真的可行呢?我要反复做实验。所以,我慢慢变成了一个守序的人,而你们是背下来的。

      朋友说道: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是自食其力者?

      我说道:你可以仔细想想。

    • 家园 简单的事,给你说的这样复杂

      大家为何过去愉快的用美元,你说的很清楚。。但为什么,现在这样多国家,都对美元这样警惕?不要认为都是中国在捣鬼,中国还没有这么大的号召力。。俗话说,在商言商,美国提供美元这一公共品,并通过武力各机构各协定维持它,收一定的铸币税,也是该的,总不能让人白忙。。

      但从川普开始的,这二届美国政府,生意不当生意做,在把美元当政治工具,这就让人胆寒,各国政府,又不是傻比,总要喊几句。。。

      现在,除了俄罗斯没办法,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其实还处在喊话阶段,希望美元有一定的,超脱当前政治目的地位。。。但希望不大,现在美国政坛,不极端出不了头。。。

      通宝推:唐家山,桥上,
    • 家园 你写了这么多,我还是没看明白你的标题
    • 家园 负责

      我对西方世界是最负责的,有些黑是正当的,干嘛不黑呢?

    • 家园 应该是技术进步了

      以前用N种货币进行交易,结算太过复杂,现在技术进步,不再困难了。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易币贸易,挺有意思的,

      https://mp.weixin.qq.com/s/HM01-Z9Fpn7lqewbyqZ2eQ

      文中举了两个例子:

      我们以中俄之间进行的贸易为例来进行一下讨论。如果两国间的国际贸易全是采用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中国一家企业A某天要向俄罗斯企业B进口一单1亿美元的货。同时,一家俄罗斯企业C要向一家中国企业D进口6千万美元的货。如果他们之间毫无联系,需要的美元量就得1.6亿美元:A要向B支付1亿美元,C向D支付6千万美元。我们先假设采用一个很简单的电子货币技术,在两个国家内将支付问题进行撮合对消处理,就是:

      A支付6千万美元的等值人民币给D,这不仅解决了C要向D支付6千万美元的问题,而且还省得D从C收到美元再换人民币的麻烦了。

      同时,C支付6千万美元的等值俄罗斯卢布给B,B也省得先收到6千万美元再换成卢布了。

      A只要再支付4千万美元的外汇给B。B只要把4千万美元换成卢布就可以了。

      通过以上撮合对消处理,是不是只需要4千万美元外汇,就完成了两个国家的4家企业间原来需要1.6亿美元外汇才能做成的生意?

      如果在此基础之上,再将多个双边国家间的撮合对消结算,变成多边撮合对消结算,所需要的国际货币数量是不是就呈数量级地减少了?这样,绝大多数的跨国贸易和投资,都只需要建立在易币贸易的撮合对消结算基础之上,相当于各国从事国际贸易和个人跨国交易的需求,基本上都只需要使用本国货币直接进行支付即可。由此,对国际货币的需求量会呈几个数量级地减少。既然如此,对外汇储备的需求量也肯定会极大减少,甚至于基本不需要了。

      例如,国家C1对C2有100亿美元贸易逆差,C2对C3有100亿美元贸易逆差,C3对C1又有100亿美元贸易逆差。如果将三个国家相互连接在一个撮合对消网络里,它们的贸易逆差就相互全抵消掉,一分钱外汇都不需要了。

      或许是这个是不需要那么多美元的最佳解释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