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评论] 古代巨贾:透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学 -- 风雨声

共:💬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评论] 古代巨贾:透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学

    《寻找商帮》丛书 周伟/主编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国商帮由盛而衰的历史,就是中国封建政治与经济血脉交融、休戚相关的历史。读《寻找商帮》系列丛书,不禁令人深思。

    明清时期,中国商帮辉煌的几百年中,商人们富甲一方,他们凭借着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中国经济史上的奇迹。正是在这个时候,向来被视为“四民之末”的商人才吐了口气,他们的一举一动才那样牵动一个民族的神经。

    考量他们的兴衰史不难发现,中国商人善于利用物产、地利、时运和商机。明初,政府放宽食盐专卖权,安定西疆,晋商以此脱颖而出,除了掌握运粮边境的主动权外,他们还在中俄边境贸易中独领风骚;几十年后,明政府实行“开中折色”制度,使商人免去到边疆交粮之苦,徽商又利用两淮产盐重镇的优势地位乘势而起;至于苏商、浙商,江南的工商业自古繁荣,这里的商人经营范围很广,除了“应付”宫廷需要外,满足社会的需求是他们的经商之道,丝绸、茶叶、食品……大街小巷满是他们穿梭的身影。

    经济再发达也逃脱不了政治统治的规范,生意再大终被政治家所不齿。封建的皇权无法逾越,在俯仰鼻息之间,中国商人也慢慢读懂了世道,学会主动向政治靠近:他们在苦心经营店铺的同时,自觉地转向“朝”中寻求靠山与支柱。不深谙政治统治就无法在商界立足,这是中国商人的心经。正是如此,“红顶商人”胡雪岩与左宗棠的交情似乎比他的生意更耐人寻味,他的故事在商界也传为佳话,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商人游刃于政治与经济中的一个代表。

    在封建统治的间隙迅速发家,借政治的庇护壮大生意,在安定的社会中自成天地……这似乎是所有成功的中国古代商人的创业真经。

    然而,中国封建经济对政治的依附之深恐怕在世界也颇为罕见,这种表面的繁荣背后也注定了其天生的脆弱与不堪一击。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传统商业就是封建统治的寄生品,国家兴盛则商业昌隆,国运衰竭则商运衰败。这种先天的不足在清末表现得更为明显:当世风骤变,封建统治走向末路的时候,这种依附关系使他们最先受到打击和伤害:在近代中国极不正常和极不平等的对外关系中,面对享有种种特权的洋商,以晋商为代表的一代商帮最先不可避免地滑向了衰败;接着,民族工商业短暂的繁荣之后,苏商也发出了衰亡的悲音……

    政治变迁影响了经济成长,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必然对政治形成新的挑战,这不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吗?

    • 家园 我这3000年:一个中国商人的自述

      你要是讲富人,商人不是首选也差不多。

      我在中国经商近三千年(时间长得确实有点儿不像话),名声一直不好。无商不富,我忘了这是谁说的了。无商不奸,谁都这么说。如今电子商务蜂起,我研究几年,认为自己确实弄它不懂。老而不死是为贼,岁数这么大,自己也有点儿不好意思,决定就不跟年轻人抢饭吃了。

      在中国,舆论普遍认为我们商人狡猾卑鄙、重利轻义、道德水平成问题。这不公平。你想想,北方人一边喝着南方的茶叶,一边又大骂茶庄老板心太黑,定价太高,这不是过河拆桥、病好了打大夫吗?且不说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单说您喝的这茶从采摘到晾晒到焙制再经过千山万水运到您的茶壶里,这其中的辛苦和风险除了茶商自己,谁知道呢?我的意思是,商人用自己的头脑和劳动获取利润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古书上(我20多岁时读的)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什么叫“三宝”呢?指的就是农民种的粮食、工人做的器械和生产用的原材料。“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商业流通的重要不言而喻,但是从商在中国一直被视为“末业”―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

      商鞅变法的时候我正在秦国做毛皮生意。这个人姓商,但是对商人却视如寇仇。他规定“粟爵粟任”,就是说你缴纳的粮食多才可以当官。这样,除了战功显赫者,就只有地主才有可能成为国家官员,商人和手工业者想都不要想了。更要命的是,对于因从事手工业、商业活动而致贫者,其待遇跟怠于种地的游手好闲者一样,本人罚为奴隶,其家属要充官作奴婢。这就是说,你没有十足的盈利把握经商就赶紧去买锄头,千万不要胡思乱想。从这个时候起,中国商人的恶运就开始了(后来商鞅被车裂的时候我还专程去看,倒还有些可怜他)。始皇帝的时候,对商人的政策也差不多,从编制上把商人划为另类,地位与罪犯和倒插门的女婿(这也是条罪过)一样,随时都有被发配边疆的可能。我媳妇成天提心吊胆,我假装镇静,可是心里也着实害怕―没有一点儿安全感。

      好在秦朝很快就完蛋了,刘邦当了皇帝。我心想这回该变变了吧?没想到这个原来的市井无赖比商鞅有过之无不及。他对商人的政策是:“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你商人不是有钱吗?有钱我让你消费不成。同时,租税也不是一般的重,我们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大部分都被国家抢走了。刘氏的天下倒是长久,前前后后300多年。汉武帝的时候,对商人来了一个大清洗:先清算你的财产,然后课以重税。官府要求每个商人都主动到有关部门登记自己的财产数量,一旦发现你弄虚作假,马上就把你的财产全部没收,而且还要发到边疆去服一年兵役。同时,商人占有的土地要全部充公。最恐怖的是政府同时颁布了一条法令,重奖举报者―你举报一个少报财产额的人,他的财产一半儿就归你了。就因为这条法令刘彻还杀了一个大臣,因为他反对这个举报制度。几年之间,全国范围内就基本上看不见什么商人了―他们的资金、财产都进了国库。这真叫有理没处说呐!我就是那年第一次破产的,说起来也有两千多年了。

      紧接着,国家又规定盐铁专卖,原来搞铸铁、煮海盐的商人如果不停业,就要被砍掉脚趾头。这刑罚有些古怪,大概是让你“走”不成私的意思。我的一个孙子(我也记不清他的具体辈份了)就因为不听话继续偷偷贩私盐(这个买卖的利润极大)结果真被砍了脚趾头,走路走不稳当,老像是要摔倒。有一本有名的书叫《盐铁论》,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讲的就是汉朝时候大臣们对于盐铁该不该由国家专卖进行的一场辩论。辩论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最后皇帝说专卖,就没有人敢争了。盐和铁都是生活必需品,而且利润大,官府垄断当然获利丰厚。至于盐铁由国家专卖对不对且不说,只是专卖以后,产品的质量明显下降了。比如官府做的镰刀,被人称为“割草不痛”,但是没有人敢提出来批评意见。

      在汉代,我等于白给官府打了300年工。

      假如原来在大街上你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到了西晋的时候,你一眼就能认出我是做买卖的人来了。为什么呢?我的打扮是这样的:戴着帽子,脑门儿那一块儿用的是白布,上面写着我和我卖的东西的名字。我左脚上穿的是白鞋,右脚套的是黑鞋。我这么在街上一走,人都把我当猴子看。这是法律规定的商人的固定着装,你敢不穿吗?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自己那时候可怜,当一个商人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说点儿高兴的事儿吧。南宋时候出了一个叫叶适的人,他站出来替我们商人说话了。他不仅反对已成定规的“抑商”政策,而且还认为应该给我们入仕的机会,因为商人里也有适合从政的人才。他建议朝廷招募江淮一带的大商人,让他们出钱雇人屯垦,朝廷按照他们出钱的多少授予官爵。你不知道这个建议让商人们有多激动:一千多年了,谁也没说过商人也应该跟士农一样有做官的机会。按今天的话讲,叶适是要提高我们的政治地位呀!叶适说,以前国家动不动就打击商人、把他们的财产充公是不对的,这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虽然也就是他那么一说,我们这么一听,但是毕竟有人出来替你说话了。当时我们一帮人把他的书差不多都买光了,发给人家看,虽然我们心里清楚,真的要翻身恐怕没这么容易。

      转眼就到了明清,按历史课本上的说法,这时候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在江南,手工作坊的规模开始扩大,贸易也是空前的繁荣。在这个时候的小说里,出现了大量的商人形象,这好像叫文学反映生活吧?但是跟以前一样,官府的态度仍然是“重农抑商”,结果萌芽也就萌了那么一下就看不见了。

      明清时候,尤其是清末,吏治腐败得厉害,买官卖官之风猖獗。买官的很多都是大商人。商人因为没有地位,所以心里总是没底,一旦有机会进入官僚阶层当然会千方百计往里头钻。商人贿赂官员也是这样的心理使然,但是也并不能保证一劳永逸,像胡雪岩这样鼎盛时几乎一手遮天的“红顶商人”,最后还不是说败也就败了?有人劝我也捐个知府当当,我刚想了想,就民国了。

      从废除帝制到1949年以前,社会一直动荡不安,商人最怕的就是这个,经商的风险大增。军阀混战,谁让你捐款你敢不捐?货物说抢就让人给抢了。这段历史,我建议你看一看《林家铺子》,里面的林掌柜虽然只是开了一个杂货铺,他所经历的社会动荡、官员勒索、缺乏诚信、恶性竞争却是大小生意人都经历过的。

      解放以后,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我的商人生涯也就告一段落了。我到现在也觉得,计划经济的想法是好的,只是很难完善,因为人性是趋利的,在人的普遍觉悟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之前,计划经济不可能改变效率低下的致命弱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的市场经济开始了(最初只限于流通领域,这也正是我的本行)。我身上流着商人的血,所以马上就跑到广州去倒服装。那时候我们有一个新名字,叫“个体户”,也不太让人瞧得起。后来,生产资料市场慢慢放开了,我就倒钢材。因为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所以计划内的钢材价格和市场价格差价非常大,利润也就惊人的高。再后来,市场完全放开了,我的资金也完成了原始积累,就开始炒股票当“大户”。然后嘛,就是网络时代、电子商务,我对它的态度,你已经知道了。

      历代的抑商政策让商人们抬不起头来。讲讲过去的事,也好让你对我们有一个比较公允的评价。人老了,话说得可能就有点颠三倒四,蒙你不弃,耐心看完,不胜荣幸。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