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接纳自己生命的源头》 -- Ace

共:💬18 🌺50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接纳自己生命的源头》

    接纳自己生命的源头

    ACE

    周末有空一定要回家陪爸妈,吃他们亲手做的饭菜,一边吃一边一起回忆往昔。其他时间我决定放下手机,认真的互动,感觉大不相同。我意识到每个人都要与自己的童年记忆和解,只有接纳所有的过往才能昂首挺胸的面对未来。修行,从与父母的关系开始,他们原本就是我们生命的起源。

    每个人生命的初始形态都是父母这个模具里到出来了。在父亲脸上我现在能够偶然看到我奶奶的样子,同样,在我母亲脸上我偶然间也能看到我外公的样子。我确信我的模样必然透着我父母的样子。不仅容貌深刻被父母所刻画,父母从小潜移默化到我们离开他们去求学和工作,我们的价值观与待人接物的根就在父母这里,这个影响的深度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一辈子最深。

    读了很多西方心理学和金惟纯《人生只有一件事》,发现每个人都有记忆深处在童年与自己父母的好多“过不去的坎/心结/过结”。很多西方心理学书籍对人们当下心里问题的分析都是指向你的童年,当下问题的根源是你的内心始终不能完全接纳你的童年经历。解决你当下心理问题的办法就是接纳你的童年经历,或者说与之彻底和解,这就是金先生说的“修愿意”。

    父母生你的时候未必能像今日育儿大师那样对父子/母子关系拿捏那么到位,父母可能骂你打你,很多人一辈子都过不去这心坎,不能接纳,只能往自己记忆深处去掩埋,然后发酵导致你很多心理问题。其实只要记住一件事就好了,在这世间里,爱你的心不会有超过你父母的,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随时愿意为你拼命和用切所有财富的人只有你的父母——这个爱是单向的,是基因亿万年进化决定的。

    如果不能理解父母之爱,如果不能接纳内心中关于父母的所有相处记忆,本质上就是一个零部件不能与铸造自己的模具和谐相处,这必然导致是这个零部件(你)的某种问题。

    儿不嫌母丑。这里面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巨大智慧。小平结束文革之后并没有倒东哥,因为他明白东哥对中国之爱无可挑剔。只可惜赫鲁晓夫不明白这个智慧与领悟,推翻斯大林倒是一时爽快,苏共从此如同一个嫌弃自己母亲的顽劣孩子,赫鲁晓夫是一个非常市井的小人,这样的人能够爬到苏共权力的巅峰,苏共最终走向覆灭的命运从此已经注定。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无不为。求道就是让自己不妄为,不妄为就可以无所不为。

    附录:

    中华文明崇尚“百善孝为先”,孔子推崇孝道,这是大智慧,唯有中华文明将基因决定的父母对子女的单向无私之爱做了“loop环回”。相比之下,欧美的爱基本上还是基因决定之爱,欧美并不崇尚孝道,欧美的孝达不到中华文明的程度。

    通宝推:广阔天地,陈王奋起,不远攸高,
    • 家园 童年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

      永远都成不了笃信的基督徒

    • 家园 满纸的鸡汤

      没那么复杂,是什么就是什么,关和解什么事?客观面对就可以。葛朗台爱自己多还是爱自己的女儿多?

      某种意义上看,人生就如同数理方程,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方程的解。当然,对个人来讲,有主观能动性,能否跳出初始条件的局限,能在多大程度上主宰和改变自己的命运,就看个人的智慧和修炼了。

      通宝推:广阔天地,七天,
      • 家园 千人千面,老兄读到的是鸡汤。其实我是想分析苏共为什么会崩盘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西方会解读为青颠覆蓝。

        中华文明解释为青站在蓝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青的出彩是母体蓝的塑造贡献了大部分优点。

        基础价值观不同,所以欧美最终很难有内部和谐,于是外部也很难和谐——内外部都要搞事儿。而中华文明能够追求“和谐”,这是有价值观基础的。你不能接受自己的起源,和谐就是无本之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