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利”字乱人心 -- 鱼与渔语

共:💬91 🌺639 🌵1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换句话说,以邓为首的老干部毫无党性纪律

                          如果自认为牛人,有能力,就可以跟中央对着干,毛当年在中央苏区失势的时候,鬼也不上门,毛难道走组织外路线了吗? 摆老资格跟中央对着干了吗? 没有,还是团结同志,以理服人,最后遵义会议成为三人组成员。

                          这叫党性,这叫纪律。

                          邓为首的一批老干部,骨子里还是军阀、袍哥、黑道、流氓分子,而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 家园 不过是萧规曹随而已,既然没有能力创新就不要奢求更远了,达雅兄

                    你矛盾了。

              • 匿名 此话精彩!

                你们说“大牙”是邓派,真是看走眼了,

                • 家园 我现在确实是稻学头子啊

                  我现在确实是稻学头子。原因是我说出了一个大家不愿意接受的事实:

                  毛主席境界高,十三段,神级水平;老邓境界差点,九段,杰出人类水平。作为平凡的人类,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平凡甚至平庸,先老老实实学习老邓,别好高骛远学毛主席。学毛主席有可能死得更快,而且还不知道怎么死的。

                  大家不爱听这话,所以我就成了邓派头子。

        • 家园 是啊,不应该让苏联没了,现在还在吹邓这个决策呢

          一个月后,苏方让罗马尼亚革命家齐奥塞斯库来北京带话,求和之意明显。

          齐奥塞斯库二十年前就见过邓小平,所以到面见邓小平后他很快就提到了中苏关系。不过邓小平当然知道苏联的情况,也知道勃列日涅夫在“一条线”外交政策的压力下应该是挺不住了,才开始寻求缓和。

          邓小平告诉齐奥塞斯库:“中苏关系没有变化,我们除了他骂我们的话表示拒绝之外,其他的也注意到了,不过……”

          “我们更重视实际行动,实际行动就是他在阿富汗、柬埔寨,还有我们的边界屯兵!”

          齐奥塞斯库还想劝说一下,但是邓小平直接说道:

          勃列日涅夫话讲得不坏,但是我们要看行动。你见到他的时候,告诉他,先做一两件事给我们看看,从阿富汗和柬埔寨撤军开始,从边界撤军做起也行。没有行动,我不赞成(和解),世界人民也不赞成。

          很显然,虽然经济出现严重危机以及深陷阿富汗泥潭的苏联迫不及待地想要同中国改善关系,但是他们必须要做三件事,邓小平给他们摆得明明白白:

          1,从阿富汗撤军;

          2,从两国边境和蒙古撤军;

          3,让越南从柬埔寨撤军。

          1985年3月14日,前去参加契尔年科葬礼的中国代表团收到了新上任的戈尔巴乔夫的会见,戈尔巴乔夫握紧李鹏的手,表示希望中苏之间的关系能取得进展,希望提高对话级别、缩小分歧。

          为了了解中国的想法,1985年10月9日,齐奥塞斯库再次来到北京,又见到了邓小平,又问到了他愿不愿意见戈尔巴乔夫的问题。

          邓小平对他说:“你给我捎个口信好不好?如果苏联同我们达成谅解,让越南从柬埔寨撤军,而且能办到的话,我或胡耀邦同志愿意同戈尔巴乔夫同志会见。我出国访问的历史使命虽然已完成,但因为这个问题,我可以破例。三大障碍的这一条应该首先解决,我们在等待答复”。

          然而对于戈尔巴乔夫来说,阿富汗撤军和边境撤军相对都比较好解决:苏联经济已经快撑不住了,不撤也得撤了。只要戈尔巴乔夫下令,苏军自然就回去了。

          而越南出兵柬埔寨,虽然是在苏联的支持下进行的,但是越南也有自己的“称霸东南亚”的梦想,也有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未必听苏联的。

          苏联处境开始衰落,越南也清楚。这里面其实是有一个循环的:苏联衰落,所以希望同中国改善关系,希望满足中国要求,让越南从柬埔寨撤军,但是苏联衰落,对这些跟班的控制能力下降,说话不怎么好使了。而苏联对越南的撤军需求,本质上却是由于自身衰落引起的。

          也就是说,越衰落苏联越需要越南撤军,但是越衰落,越南越可能不听苏联话。

          所以齐奥塞斯库1982年来时,邓小平只是说让勃列日涅夫使越南撤军,到了戈尔巴乔夫时,则变成了“让越南从柬埔寨撤军,而且能办到”。

          勃列日涅夫时,苏联同意就等于越南同意,但是戈尔巴乔夫时,苏联的地位已经下滑厉害了,就要考虑苏联能不能办到的问题了。

          而邓小平让苏联办的三件事,最重要的一件正是让越南从柬埔寨撤军!

          1988年4月14日,苏联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承诺1个月后从阿富汗撤军,9个月后撤完。

          12月7日,戈尔巴乔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苏联单方面撤军50万,并且两年内撤回驻扎在蒙古的大部分军队。

          80年代,虽然刚刚被痛揍一顿,但是越南方面仍然坚持在柬埔寨驻军,因为领土问题,越南一直认为自己应该继承旧时西方殖民者在东南亚的遗产,统治柬埔寨,加上军事上极度自信,因此不管国际社会如何呼吁、施压,越南坚决不撤军。

          后来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回忆录里透露,中国、美国等大国援助柬埔寨抗越武装数亿美元,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也援助了数千万美元,可以说越南当时在东南亚四面楚歌。随着苏联入侵阿富汗、莫斯科奥运会被抵制,苏联声名狼藉,越南入侵柬埔寨的行为也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

          但是越南人认为自己实力太强,就是不走。

          此时的戈尔巴乔夫很为难,他确实不想对外扩张了,也并不想围堵中国了,而且围堵也堵不住了,再继续下去,别说围堵,苏联自己都要赔进去了。

          但是让他去劝越南退兵,很难开口,因为一旦越南拒绝了他,那可算是史诗级的丢脸了,他以及苏联的声望将一落千丈。

          而且按照越南一贯以来的做法,戈尔巴乔夫有理由相信,如果撤军不符合越南的利益,越南绝对不会给他面子。越南一直以来极度自信,这有好处,就是能够拖住美国并取胜,不好的地方就是经常挑错对手。

          李光耀曾经为东南亚诸国分析天下形势:

          现在的美、中、苏之间关系就好像一个顶角是锐角的等腰三角形,美、苏两大强国是两条相等的长边,中国一条短边。我们必须使之变为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亚洲各国为了保卫本国的安全与和平,难道不应该帮助中国尽快地发展吗?”

          照理说,原本一边倒向美国的李耀光能说出这种话,是非常令人信服的。东南亚多数国家也认可其分析,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多数小国也赞成李耀光的分析,因为原来的两极格局逼迫各个小国选边,如果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小国的生存条件将大大提高。

          可惜,越南并不认为自己是小国,一直认为世界格局应该是个四边形,自己虽然受苏联帮助,却未必会听苏联的。

          1986年,也就是齐奥塞斯库再次见到邓小平,为苏联探口风希望缓和中苏关系的第二年,越南一把手——主张入侵柬埔寨的黎笋去世了。越南方面不仅物质上愈发困难,精神上也开始恍惚了。

          这时候,致命一击发生了!苏联停止了对越南长久以来的援助。

          一直援助越南,戈尔巴乔夫让越南撤军,越南未必听;但是援助一停,越南自己就要停战了,因为经济上,实在撑不住了!

          当然,这时候越南就要卖苏联个面子,最后的结果就是越南“在苏联的号召下,决定从柬埔寨撤军”,同时也可以对内外尤其是对内掩饰自身已经山穷水尽的事实。

          1988年,在苏联停止援助越南几个月后,越南宣布从柬埔寨撤军5万。戈尔巴乔夫见效果不错,也知道越南挺不住了。当年9月,戈尔巴乔夫在克拉斯诺尔斯克迫不及待地宣布:“苏联准备促进柬埔寨问题尽快解决”,并表示愿意立即开始筹备中苏高级会晤。

          1989年1月,越南外交部新闻司代理司长胡彩兰在河内宣布,越南政府和柬埔寨金边政府达成协定,越南将在9月前从柬埔寨撤出全部军队。

          戈尔巴乔夫多年的努力终于成功了,他终于能够见到邓小平了!

          1个月后,戈尔巴乔夫派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访问中国,双方决定5月份举行高级会晤。

          5月16日,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见面了!双方举行了“友好的、坦诚的”谈话,戈尔巴乔夫见到邓小平后,是怎样表现的呢?

          邓小平上来开门见山,从1957年莫斯科会谈,以及20世纪60年代双方辩论开始说起,毕竟中苏关系后来闹僵,也是从这些事情开始一步步形成的。

          那场大辩论,邓小平是我方“主辩”,曾经让苏联方面的“主辩手”苏斯洛夫落于下风,邓小平的表现还曾经得到过毛主席的称赞。

          戈尔巴乔夫来中国之前就做足了功课,了解了邓小平昔日的风采,听到邓小平说起中苏大辩论的事情,他对邓小平说:“我的年龄比你小,那场争论我不想做出评价,而是指望你来做出评价,我同意你的基本想法!”

          从当日戈尔巴乔夫的发言内容上来看,虽然苏联依然是超级大国当时,但比邓小平小27岁的戈尔巴乔夫仿佛是处在一个晚辈聆听教诲的姿态听取邓小平的发言。

          接着,邓小平又把沙俄时期俄国侵占我国领土,斯大林时期侵害我国利益的历史事实给戈尔巴乔夫讲了一遍。后来又讲到中苏、中蒙边境上勃列日涅夫屯兵百万的事实,以及支持越南侵犯我国边境的事实。

          戈尔巴乔夫越听越紧张,赶紧说:“对于不太遥远的事,我们感到过错和责任,至于比较遥远的事情,是历史形成的,重提领土的变迁,边界的改划,就会使世界不稳定,就有可能有冲突……”

          可见戈尔巴乔夫确实压力很大,已经开始担心中国要收复沙俄时期丢失的领土了。

          不过邓小平告诉他,讲这些是为了结束过去,让苏联人知道我们内心是怎么想的——“历史账讲了,这些风一吹,这也是这次会晤的一个成果。”

          可能是见到戈尔巴乔夫有些紧张,邓小平随后表扬了他,先是问他:“你还记得几年前我让齐奥塞斯库给你捎的口信吗?”

          戈尔巴乔夫赶忙点头表示记得,然后说道:“三年的时间,我每年办一个,我要感谢你给的机会,让我们两国能够实现关系正常化。”

          其实,勃列日涅夫在的时候,苏联也早想和我国搞好关系了,只是没有来得及付诸行动。

          邓小平给这次会晤的目的定性为:“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并且告诉戈尔巴乔夫“多做实事,少说空话”。

          戈尔巴乔夫听了之后,十分认同,重复了一遍:“对,少声张,多做事。”

          这次会晤为双方几十年的紧张关系画上了句号,戈尔巴乔夫作为年轻的苏联领导人,领略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多年来的愿望也得到了实现。

          戈尔巴乔夫见到了邓小平,苏联当时最担心的问题解决了,他就回到自己国家开始着手解决内部问题,可惜最后因为操之过急,没有处理好。

          不过总的来说,1989年见到邓小平后的一段日子,是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内心最有成就感的一段岁月。毕竟从毛泽东时期开始针对苏联的“一条线”,让苏联的处境一直很难,现在戈尔巴乔夫终于替苏联终于解决了。

          而戈尔巴乔夫能够实现这一目的,不得不感谢他的越南朋友的“助攻”,如果越南不撤军,他是不可能见到邓小平的。要知道后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要见邓小平,而且明确表明“几分钟就可以,表达敬意”,结果外交部方面直接就给拒绝了。

          • 家园 从马后炮的角度,邓的判断错了

            他没预料到苏联这么快就垮了,没有及时拉兄弟一把,导致后来我们的处境困难。

            从苏联没了开始,美国对我们的态度就越来越敌视,起头的是那个沃尔福威茨。

            • 家园 他拉得动吗?

              819期间,中共是准备派出代表团去拉的,新闻都播了。

              结果第二天风云突变,代表团没有成行。

              你考虑一下当年苏联和中国的体量。老邓拉得动嘛。

              • 家园 当时苏联双方力量相差不远

                另外,拉不是那时候再拉,当初为了柬埔寨的是拒绝苏联,事后看来未必妥当。

                还有,当时挺早就已经有很多迹象表明苏联乱象已成,如果能早早判断,可能还是有机会利用我们较小的分量加在离平衡不远的天平上。

                再有,我记得谢瓦尔德纳泽作外长时,曾专门来华通报他们与美国会晤的情况。

                • 家园 已经晚了

                  中苏分裂的时候就已经晚了。按斯大林的设想,东方革命归中国管,苏联全力对付欧洲中东。苏联扶持中国,中国在亚洲非洲呼风唤雨,那美国恐怕会很难受,苏联也不用付出那么多援助代价,和中国合作发展经济圈,至少可以多支撑一段时间。

                  后来就已经不行了。形势判断错了,苏联势力范围扩大了,但全靠输血,美国收缩但精华全在,美苏的实际实力对比进一步拉大,只是表面上的汇率掩盖了。

                  中美现在有点类似,表面的汇率和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掩盖了双方真实的实力对比。

                  但是中苏之所以分裂,其根本原因还是苏联对中国的忌惮,容不下,害怕扶持中国会损害自身的利益,而无视苏联其实自身是个泥足巨人,危在旦夕。

              • 家园 邓是坏人,他没诚意,之前有阿尔希波夫访华苏诚意满满,邓拒绝了

                八一九时期太复杂,除非过去打死叶利钦。

                难度太大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