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音乐家的薪酬 -- 黄序

共:💬19 🌺207 🌵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音乐家的薪酬

    金字塔顶端的超级指挥家和独奏独唱家们属于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收入构成也比较复杂,除了年薪,还有出场费,音像制品分成,各类商业或非商业的活动,品牌赞助等等,不少人还有规模不等的生意,因为很多类别没有公开资料,这里就不详细讨论了。

    说一说音乐家当中的上班族--交响乐团的乐手们。

    过去十来年里,美国的交响乐团里,乐手平均薪酬最高的并不是传统上的五大乐团,而是西海岸的旧金山交响乐团和洛杉矶爱乐。

    这个情况让几个东部大团的团员们多少有些不淡定。

    像本地的芝加哥交响乐团,乐手们几年前就跟管理方要求把底薪提高到西岸同行的水平。管理方说你不胡闹么,西海岸本身平均工资就高,乐团成员收入自然水涨船高。

    乐手们自然有一百个理由反驳,上一次的薪酬协商历时一年多还谈不拢,拖到2019年春天,乐手们开始罢工了。

    虽然乐团的雇佣关系和一般企业不太一样,为方便计,权且称他们为劳资双方。

    这个过程非常艰难,除了在谈判桌上使劲,劳资双方还都利用各自在网络上的优势争取舆论支持。

    劳方擅长在自媒体上发力,而资方手头有众多乐迷的个人联系方式,就直接给我们写信发邮件。

    罢工持续了两个多月,最后资方急眼了,把所谓The last, best and final方案发给我们,意思是大伙给评评,这事谁占理😁。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乐手薪酬方面官方的权威说法:

    首先是底薪,所谓向西岸看齐。谈判当时旧金山和洛杉矶乐手底薪是16万多,旧金山交响乐团还承诺2022年底把数字提高到18万5。芝交资方同意五年之内把底薪提高到18万以上。

    除了底薪,资深团员还有类似工龄工资和岗位津贴之类的进项,另有数量不等的演出费。比如乐团首席陈慕融,当时从乐团拿到的年收入是57万多。

    其它福利包括每年12周带薪假期,每周工作时间20小时,每隔几年可以申请sabbatical leave,过去五年没涨的医疗保险自付部分保持不变,等等。

    看上去乐手们平时有很多空余时间是不是?其实他们多数人也不会闲着,都在本地的大学音乐系里担任教职,像乐团附近的Roosevelt和DePaul,稍远的西北大学等等。

    绝大多数乐手还会教private lessons,这个情况回头细说。

    还有时间咋办?乐手们就或独奏或三五成群自组室内乐团到各地走穴演出。此外还有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音乐比赛或夏令营,邀请他们做评委或授大师课,算是被赞助旅游吧。

    当然资方有一个条件邮件里没提,就是他们希望把原来的退休金计划改成类似401K的形式。劳方强烈反对,于是谈判僵持不下。

    最后当时的芝加哥市长出面调停,双方各退一步达成协议,结束了乐团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罢工。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张燕,方恨少,唐家山,大眼,听松,不远攸高,桥上,拿不准,七天,方平,广阔天地,dfindy,脊梁硬,普鲁托,empire2007,宝特勤,陈王奋起,
    • 家园 某些人还真是活在自己的想象当中啊

      越无知还就越无畏,什么话都敢说。说理解能力停留在马戏水平上搞不好还是高看了🤭😜。

    • 家园 第一次知道乐手收入这么高

      在芝加哥有18万底薪,这应该可以和传统行业的中小公司的director看齐了,一周还只工作20小时,每年12周带薪假,折算下来相当于正常公司的年薪40万,一般小公司的CEO好像也就这样了。

      国内省会城市乐团的乐手不知道收入如何。

    • 家园 这群“乐手”的收入在学音乐的人当中也还是非常高端的

      你说他们是上班族不能说不对,但这些在大城市爱乐乐团里上班的人,收入和学音乐的人的一般水平相比差距是非常大的。

    • 家园 这些人挣的实在太多了

      我是坚决反对音乐家挣的比马戏团多。

      练小提琴很辛苦,狗熊钻火圈也很辛苦。现在保障动物权益,不让狗熊钻了,我看也没必要让孩子从小练琴,很不人道。

      • 家园 这倒不一定

        有时候,价值是在于你自己能赋予他多少价值。就如同糟糠之妻也是无价宝。

        • 家园 我说的是交易价格,实实在在的, 不是个人化的

          也没听说糟糠可以拿来卖钱的。

          我的意思是说,古典音乐已经不再是主流,观众少,关注度低,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必需品(新冠为证),市场定位已经向马戏团看齐,那么收入也应该看齐。

      • 家园 有愿意花1000美元买票听交响乐的人,养得起10万年薪的乐手

        和摇滚乐歌手走穴的收入比,人家还显得收入低了。

      • 家园 同意,演奏家如果没有创作能力,不算是音乐家,

        就认为是个高级技师吧,如果纯靠市场赚钱我没意见,市场有冤大头我不管,但如果靠财政拨款还苛求高收入的话,则应该砍掉。

        但是有创作能力的音乐家不一定能照顾得好自己的生活,能扶持一下还是好的,当然市场能消化掉最好。

    • 家园 芝加哥和旧金山的工资不好比吧。

      差不多的工资,芝加哥比旧金山的生活质量能高出一倍不止。

      说起来还是米国工资最高,税也低,物价还便宜。

      我们的欧洲同行如果缺人只能到南美、中东、印度挖,欧洲人到米国工作的不少,反过来的很少见。

    • 家园 学琴从多大年纪开始才不会“太晚”

      答案应该说是因人而异,也因乐器而异。

      学钢琴的很多人从四、五岁开始,小提琴可能更早一点,其它乐器多半会晚一点。有不少孩子从小提琴学起,后来可能遇到瓶颈,转学大提琴或中提琴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可能因此在弦乐演奏者中产生了一条鄙视链,很不幸,这个鄙视链对中提琴手特别不友好。

      当然更早开始的也有,不过除了神童的传说,也有一些大器晚成的故事。

      鲁宾斯坦本来应该算是神童,但他自述四十岁以前都不好好练琴,只忙着从一个女人床上跳到另一个女人床上。

      里赫特有个管风琴父亲,音乐启蒙很早,但好像一直在玩票,直到22岁才开始“正规钢琴训练”。当然,他的“正规训练”跟的是名师涅高兹,涅老师说李赫特是他“盼了一辈子才盼来的天才学生”。

      以前提过的肖赛冠军邓泰山,童年正值越南战争,经常躲防空洞,学琴的时间和质量都难以保证,直到16岁才第一次触碰“真正的”钢琴。

      不过这些高人离我们比较遥远,上面的故事也不知道有多少演义的成分。

      还是平时常见的乐手,他们的经历更靠谱。

      以前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音乐会节目单里,每期都会介绍两位乐团成员。读过之后十分意外地发现很多人是在十岁以后才开始学习乐器演奏的。那些节目单大多没有留下来,手头找到的一本有介绍大提琴首席John Sharp的文字。

      夏普演奏巴赫

      夏普老师是德州人,10岁时参加小学乐队后才开始学琴,自己孩子有乐队经历的家长应该知道那是怎么回事。直到13岁时,夏普才第一次跟私教学琴。不过他的老师很厉害,夏普的琴长得很快。

      大学阶段夏普进入茱莉亚学院,毕业后没几年,27岁的夏普被萧提爵士选中担任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大提琴首席,是当时各大乐团里最年轻的声部首席。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七天,宝特勤,
      • 家园 很多人是在十岁以后才开始学习乐器演奏的

        看来艺术天分比艺术勤奋更重要。

        孟子三乐:包括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涅老师说李赫特是他“盼了一辈子才盼来的天才学生”,此可谓“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 家园 Jon Nakamatsu

      美国钢琴家Jon Nakamatsu(中松)的经历有点另类。

      中松生长在加州,从小一直跟私人钢琴老师学琴,从未进过音乐学院,或者主修综合大学的音乐专业。他在斯坦福大学拿了德语本科和教育硕士学位后,去加州的一所高中担任德语老师。

      1997年,中松以一个圈外人的身份参加美国Van Cliburn钢琴大赛并一举夺魁。赛后中松从高中辞职,成了一名职业钢琴家。

      不过中松在演出方面不算特别活跃,更多的时候他是以各类音乐活动的组织者或评委身份亮相的,当然也从事钢琴教育工作,还特别能忽悠,我女儿小时候特别喜欢中松的这段鸡汤😁:

      Jon Nakamatsu's "Loser's Club"

      中松是日裔,确切地说是冲绳裔,而我娃钢琴老师也正好是冲绳裔,二人因此有不错的私人关系,我娃也因此有机会上中松的大师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之所以提到Van Cliburn大赛,是因为这两天正好是今年比赛的赛期,比赛目前进入半决赛阶段,赛况火热,每天都有油管直播,而半决赛直播里的主持嘉宾正是中松老师:

      2022 Cliburn Competition

      几年不见,中松的头发都花白了,令人感叹岁月真是一把杀那啥的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记得以前的帖子里我提过Van Cliburn,在冷战高峰期的1958年,美国青年Van Cliburn在莫斯科出人意料地夺得首届柴可夫斯基大赛金奖,回美时受到了二战英雄般的欢迎。

      后来他创立以其本人命名的Van Cliburn钢琴大赛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比赛。郎朗大学期间曾经立志要在此项赛事中拿下金奖,没想到李云迪先声夺人赢下肖邦大赛,郎朗也就不再提Van Cliburn比赛的事儿了😜。

      之所以如此,我想一来郎朗已经通过演出获得了业界的认可,二来Van Cliburn比赛赛程非常艰苦,万一有个闪失就不好看了。

      倒是郎朗的师弟张昊辰,后来赢得过Van Cliburn金奖,并因此进入事业上升期。

      我们附近有个新加坡出生的小姑娘Kate Liu(刘珒)也是郎朗和张昊辰的柯蒂斯校友,2015年赢得肖邦比赛铜奖,她同学陆逸轩同届肖赛获得第四。陆同学后来得了Leeds大赛冠军,也算没有遗憾了。而刘珒多少有些不甘,于是今年又报名参加Van Cliburn比赛,令人意外的是第二轮就被淘汰。以肖赛铜奖的身份参赛却止步次轮,多少印证了高水平比赛的残酷性,嗯,也或许有点Van Cliburn评委跟肖赛别苗头的意思。

      第十六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初赛】Kate Liu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听松,脊梁硬,普鲁托,七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