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杨振宁今天100岁,1台新闻习总书记派人看望,4台播 -- 木头000

共:💬166 🌺2000 🌵4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测距靠的是时间差

                跟广义相对论的那个极微弱效应有啥关系?

                最多与狭义相对论有些关系

                • 家园 因为卫星与地面的高度差不可忽略

                  也就是引力势不同,需要考虑广义相对论修正。

                  广义相对论对GPS时间的修正,算下来的结果是38微秒每天。

                  • 家园 你再去理解时间差的概念

                    GPs是通过计算电磁信号从目标到卫星所花费的时间,然后乘以光速,就得到目标距离卫星的距离,然后有三颗卫星就可以确定目标位置。

                    即便存在广义相对论效应对于时间的影响,例如导致卫星上的原子钟由标准时间变成了标准时间+偏差,会影响电磁波飞经目标和卫星的时间差吗?

                    我在科普书上看到过你类似的观点,但我还是拒绝相信这一点。

                    貌似GPS本身是需要矫正的,诸如云层与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大

                    通宝推:破鱼,
                    • 家园 童凯院士认为无需专门对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进行‘相对论效应’修正

                      原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曾任航空航天部研究室主任、总设计师、副总工程师、研究所技术顾问,郭衍莹,在2020年9月11日《科普时报》头版发表文章,指出:“503所‘卫星定位通信系统’所长童凯院士曾向我们介绍,他曾组团去美国考察GPS。美方GPS专家告知,GPS官方文件从未说过系统调试中需作‘相对论修正’,也从未说过不需要作‘相对论效应’修正。童院士个人理解,就是无需专门对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进行‘相对论效应’修正。”“综上所述,GPS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无论是作定位还是校时,都无需专门进行‘相对论校正’。”

                    • 家园 然而你并不能知道卫星到目标时间

                      然而你并不能知道卫星到目标时间,你只能收到多个卫星广播的的时间信号,解连立方程才能算出自己的位置。所以早期北斗只需要两颗卫星但是必须双向通讯才能定位。正经的GPS都是广播星历和高精度时间信号,由接收机自己解算,所以至少要4颗卫星才能定位,5颗或更多一些才能保证比较准的高程。高精度时间信号的广播必须考虑相对论效应才能校准。

                      总之请深入学习或从善如流。

    • 家园 贼不打三年自招

      所谓“共同途”,很有点当年林总“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的味道。

      杨老这辈子可以了,出生在最动乱的中国,居然能先上清华后出国,在美国既无买不到豆腐的烦恼,又在科学领域取得了据说不逊于牛顿爱因斯坦的功绩。晚年心怀故国,再创辉煌。80岁了还得到一份上帝的礼物,现在又活到了百岁。人活到这个份上可谓至矣尽矣!

      所以我劝杨老一句,别描了,越描越黑,差不多就行了,那个牌坊就不惜要吧。

      • 家园 不宜多纠结,清楚同甘与共苦即可。

        旧中国一批精英,虽然漂洋过海,远赴他乡,还是有中华民族情怀的,有多少不宜纠结,历史原因,从阶级上,情感上,抵触新中国,认台湾为中华传统的传承。

        然而时间会改变一切,随着新中国发展壮大,直起腰,稳稳地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令西方列强不敢小觑,相反台湾日益偏安,苟延残喘,仰仗美国鼻息以存活。

        这些还有一丝民族文化情怀的精英,又焉能逆势而为?正视共产党,正视新中国,最大的障碍,也仅剩一点颜面问题。

        杨振宁作为科学家,值得尊敬。能与祖国同甘,我们双手欢迎。

        但还是不要拿邓稼先来评论。杨是外人,作为顶级科学家,能和我们同甘我们又有何求?

        邓稼先是我们自己人,一起同甘共苦。

        通宝推:夜雨行歌,天空不空,
        • 家园 你真和邓稼先同甘共苦过?

          说老实话,我很怀疑。

          您老贵庚?

          • 家园 能理解达雅兄海华土华这个心中郁结。

            杨这一代精英,赶上了中国千年未有的变局,从农业社会跨入工业社会这个门槛,中国经历了痛苦的蜕变,在这个过程中,杨选择了旁观,邓稼先选择了不记个人荣辱的参与。理想境界的层次,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高下立判。

            进入新世纪,中国已度过最痛苦的阶段,不需要一批精英舍身忘死为国家为集体如此付出,再次漂洋过海,去追求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我本人只有羡慕和祝福。

    • 家园 杨教授是天之骄子

      年轻时功成名就;

      年老时衣锦还乡;

      82高龄娶得28岁如花美眷。

      人生如此,夫复何言。

      万分钦佩。祝他老人家健康再长寿。

    • 家园 拉倒吧

      要普世的话,比杨振宁厉害的物理学家多了,我向他们敬礼岂不是更正确?

      之所以不向杨敬礼,是宣扬杨有弊端:他把青春贡献给了中国的对手,而且占净个人利益。宣扬杨,有没有鼓励年轻人把青春贡献给美国的效应?宣扬杨,有没有起到宣扬“科学家无国界”的弊端?

      邓稼先对物理理论的贡献没有杨大,个人利益损失极大。但邓对中华贡献更大。

      杨说什么殊途同归,除了他最后死在中国,其它的同在哪里?既然是同归,那大家就选杨的舒适的途,不会去选邓稼先的艰苦、牺牲极大的途,那样的话,中国还发展个屁的两弹一星,只能是亡国灭种。杨说的所谓殊途同归,不是什么人生总结的感悟,而是忽悠人的立牌坊。现在有人要宣传杨,无非是千金买骨的手段及统战需要,但请不要把自己人忽悠了。

      阶级、国家没有消亡的时候,普世是奢谈。

      通宝推:纳米小洞儿,红山,树袋熊毛毛熊,夜雨行歌,Rusher,南门桥,my8883,别来无样,
      • 家园 包容宽厚一些

        文革期间,在氢弹研发的关键时候,团队还有人被红卫兵打死,连邓稼先都被冲击。看看您的言论,就知道为什么会发生那样的事了,也明白为什么教员发动文革,会被搅合得一地鸡毛,看来您这样的人,还挺不少的。看您言论,心胸颇为狭隘,平时家庭事业,多半容易阻塞淤背。为自己为别人,对周围的人,不是敌人,包容宽厚一些,多善待周围的人吧。

        通宝推:钱六,mhymark,
      • 家园 有意思的,恰恰是他非常关心不吐不快的寒春

        作为曾经的同门,他非常关心寒春是否用她的专业学识,为中国服务?

        寒春48年到了中国,在60年,用她擅长的物理科学为中国服务,似乎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就算反战,至少可以在物理学界教书育人。

        据说他得知寒春没有参与原子弹,只有中国人后,情绪起伏非常大,难以抑制,有对中国人超出他想象的巨大进步的振奋,是否也有寒春给予的震动?

        邓稼先为了祖国迎难而上先人后己是难的,寒春的放弃也是难的

        寒春大杨振宁一岁,44年获得物理学博士(23岁),参与曼哈顿计划的女科学家之一,做过费米的助手。

        48年追随理想到了中国,放弃优越的生活,终身留在了中国,但始终没有在物理科学上服务中国。

        出于对人类的大爱,她选择投身社会主义理想,但她同时放弃了前半生努力的学识成就,虽然她终身没有回去美国,但对于她内心来说,她或许是两全的

        通宝推:死扛着,胖老猫,empire2007,陈王奋起,唐家山,大眼,
        • 家园 寒春的生活恐怕不能按表面看到的去理解

          如果她要献身社会主义,以当时的国际状况,没有理由献身给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我有一个猜想。寒春肯定有原子弹的专业知识,即使不是全部知识,就凭她物理学博士,费米研究生,参加曼哈顿计划,她对原子弹制造的过程有相当了解。我猜她可能是共产国际安排,或者是美国共产党的安排,对苏联造原子弹给于帮助。但是,共产国际于43年解散,这是斯大林和美英合作反法西斯的一个协定,不能违反,因此寒春本人居留中国,这样确保不落口实。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