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读革命回忆录漫谈之七: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彭德怀(二) -- 孤星

共:💬257 🌺3287 🌵1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现在没人敢批评圣人,张对周说了啥,讲出来听听
              • 家园 张闻天好像是和邓大姐讲过

                说周公管事太多,很多本来是秘书干的事他也要亲力亲为。

              • 家园 个人魅力型和事务官员型领导人的区别

                个人魅力型和事务官员型领导人的区别。

                据曾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外交部部长助理、人事司司长的张闻天夫人刘英(1905-2002)透露,张闻天反对周恩来大搞吃喝外交。刘英说:“闻天反对大吃大喝,说宴请要简单些,这就同周总理有矛盾。周总理觉得中国是大国,要吃得好,要吃鱼翅海参,每次宴会都要上茅台,表示中国的气派。在这个问题上,闻天和周总理两个人不合拍。

                总理就是好排场,这同他的官僚出身有关。当年他就要我带头穿绸缎。闻天说:吃东西不一定要吃得太好,外交工作主要靠政策,不讲吃,吃得再好,要反对你还是要反对。不一定要用茅台,茅台那么贵。闻天是节省惯了的,也是太节约了。

                周恩来与张闻天的冲突

                例如张闻天就一直认为总理有事务主义的毛病,事情管得太具体,对下面不放手。特别是他认为,总理对形势政策研究不够,也不太重视基本业务如规章制度等的建设;可以花很长时间接见个别记者或中外人士,却没时间及时审批一些重要文件;有时参加使节会议或外事会议的代表等候总理接见,得等上一两个月,一次等了两个多月,最后宣布总理没时间,不见了,让大家回去。张闻天对这些都很有意见,我也听见他在部务会议上正式提过。但是反过来,周总理却认为张闻天有点偏重研究和务虚,对具体工作抓得不够,特别是对交际工作没兴趣,会见外宾不积极。1957年初周总理还在外宾接待问题上没有指名地对张闻天当众发了一顿脾气。

                张闻天唯一看不惯周恩来的地方:工作中好做表面文章

                说实话,周总理作为首任总理,又兼外交部长,千头万绪,没时间做外交部基本规章制度的建设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张闻天作为常务副部长,又是政治局委员,对此有意见也是正常的。

                • 家园 俩人能力差别太大

                  周总理是实操大师,党政军情样样精通。张闻天是个马列主义书呆子,缺乏实操能力。讲道理一套一套,真到临场千头万绪就抓瞎。

                  最典型的例子是,周总理做个手术,张闻天代理,就出了“克什米尔公主号”这么个大漏子。

                  张闻天真正合适的岗位是去大学当个校长。

                • 家园 基本规章都没时间做了?无章无法还能领导一个部甚至国家?可笑!

                  也没让他自己订啊,关心不关心啊,过问不过问啊。

        • 家园 庐山会议的结果是主席不满意的

          老兄解释的不错,基本赞同。

          教员领着这一帮阳奉阴违,争权夺利的人把新中国建设的那么伟大,真是奇迹!

          给李锐的一封信,当初我看到这份资料既是震惊,后来一想也是情理之中。80年代的系统化反毛,丑化毛,这就是佐证。改开派太不是男人了,借助毛的招牌维系自己的统治,但背地里不光从舆论上反毛黑毛,政治上也是全面复辟。

          只是结果让这帮孙子失望了,谁是真为人民,谁是真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还是王震那句话好,谁反对毛主席,谁就是婊子养的和杂种畜生。

          ===

          再说戚一直对总理也是马首是瞻,看法并不全面。
          愿闻其详。我也感觉,戚本禹回忆录有些水分,你看他把自己写的这么好,果然如此,不可能被隔离的,我很好奇老兄对他被隔离是怎么看的。

          • 家园 戚大帅被隔离主要是主席要退让了

            陈再道搞得720事件是转折点,720事件一出,彪帅异常兴奋,积极主张出兵平乱,实际是乘机干掉四方军出身的干部,实现双一(实际是林总)统治全军。

            所以,当时确实是有军队分裂内战风险的,在这种情况下,主席选择了稳定。但是你想稳定,对方就要对价,这个对价就是抓了王关戚,特别是戚,据胖帅所言:抓王关不抓戚,等于没抓。于是戚大帅也身陷囹圄。其实主席并不想抓大帅,后来还把大帅称为同志,不过这个称大帅为同志的批示被总理扣在那里不散发,没救得了大帅。

      • 家园 有些欲加之罪

        楼上说彭给毛主席写信是在会议结束的时候投机,明显不是事实。

        彭在会议开始后的小组会议多次发言,对左倾的问题给与批评,后来信件中的很多要点都在发言中提到过。

        楼上提到彭攻击周总理老奸巨猾,那正是在庐山会议刚开始的时候,周做报告说形势是好的。彭认为周的报告和他了解的情况不一致,向周提出询问,周回答说实际的情况比彭了解的还要严重。因此彭问周为什么会上不讲?周答会议刚开始泄气不好,彭愤慨说你们这些人老奸巨猾。

        这话确实伤人,却也说到了点子上。如果周可以多一点原则,大跃进出现的问题是否可以早一点得到纠正?过于圆滑不正是公认的周的弱点吗?如果是个打工仔,讨好老板或二老板难以避免,对国务政治家来说是不是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而彭的粗直一如既往,和楼主文章中的形象一致。

        彭对庐山会议的进展是不够满意的,他认为会议只谈了一般性问题,没有认识上的提高,因此难以纠正错误。最终大跃进的纠偏没有做到,证明彭认为思想认识上没有提高是正确的。显然如会上那样把错误只是作为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认识,以毛主席的退居二线,刘少奇的刚愎自用,周恩来的小媳妇心态,很难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有力的纠正。

        庐山会前,彭回乡时做了一些调研,遇到计委薄一波提出计划指标过高,希望薄能提出这个问题。薄反过来出主意让彭提意见,彭也给中央写了信,彭并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而主管们就是这样畏首畏尾的。

        彭打算去和毛主席好好谈一次,但也担心自己脾气失控谈崩,这在以前发生过多次。去看毛主席的时候,警卫告知主席在休息,彭因此决定把想法写成一封信供主席和中央参考。这就是写信的过程。

        中共中央不是小孩子赌气,把庐山会议后左倾路线的继续归结为彭信惹了祸,未免太小瞧主席和中央了,在某些人看来主席就是各打五十大板这样一个玩平衡的主席。但是八面美人是陈老总的专业,毛主席是“平生精密考察事情,严正督促工作”的。

        庐山会议是1959年7月,实际上饥荒已经开始了,和风细雨的纠偏无济于事,这正是彭的忧虑。

        然后楼上又扯什么彭东欧出访归来,有政治野心云云,无非就是刘少奇那套所谓"国际背景"论的翻版吧,这算捡到篮子都是菜吧。

        通宝推:老老狐狸,青青的蓝,朴石,巴博萨船长,胡一刀,
        • 家园 饥荒开始不是59夏。

          常规性的局部缺粮,年年都有,59春也有(见电文,报告等)。

          三年困难的苗头,先露于59秋冬。家父的记忆是59国庆后,学校食堂伙食就逐渐变差了,国庆前是饭菜随便吃,比家里好太多。

          至于中央层面发现问题,是60年夏的事。

          通宝推:心有戚戚,
          • 家园 城市的感觉会延后一些

            本来1958年是丰年,不应该来年饥荒。

            但是浮夸风是58年最严重,河内著名的稻公典故就发生在58年。

            中央基于过度乐观的估计,58年多征了一点粮,一些地区农村公共食堂多吃了一些粮。中国农村的粮食平衡很脆弱,就导致了59年饥荒的出现。姚文元后来在狱中还关心节粮的问题,也是当年教训深刻。

            城镇因为用上一年的征粮没有出现问题。

            狐兄说中央注意到饥荒较晚不错,这也是问题所在。

            各级领导有些要维护自己的正确,有些在明哲保身,中央就不容易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和决策。

            庐山会议对彭定性前,周相曾对人说彭这次替了他。也就是说他也认为会议对困难的认识不够,也是一直在说实话还是不说的之间犹豫,但他八成还是不会说多少。这也反映出党内气氛不正常。

            59年中央有一定的纠偏,但是基本估计还是乐观,下面也就看不准风向,怕右倾,实际上纠正有限。

            59年如果是丰年还好,赶上灾年就爆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