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简说“健行” -- 本嘉明

共:💬27 🌺150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传统的打太极似乎是个很好的方法

      即没有很大的场地限制,也不需要什么器械,更是时间自由。

      我姑父,马上退休了。年轻时曾大病一场,铁锈钉子造成的外伤进而败血症,全身的血都换了一遍,ICU躺了一周才出来。而且比较胖,一辈子就没有瘦过,就是一厘米一斤的比例。爱吃肉,烟酒不忌。但是现在身体很好,例行体检各项指标完全正常。特别的是血脂,甘油三指、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数值都在下限,高密度脂蛋白贴着上限。对于一个胖人来说,很不容易了。

      他的锻炼方法就是打太极,每天10点睡觉,5点多起床,吃完早饭直接去办公室,先泡一杯茶,然后打一趟,打完了其他人还没有来上班。晚饭后,再来一趟。不过有一点,一定要会打,别看慢悠悠,其实费神费力。他自己说每趟拳打下来,都要一身汗。

      一直在给我安利,可惜俺太懒了,虽然心向往之,却身不能至。

      • 家园 是的,太极不轻松

        打太极的全程下半身不是马步就是弓步,上半身一直要挺直,看着轻松,慢悠悠一趟打下来,每个动作都做到位的话,也挺累的。太极是打的越慢越累,越慢越见功夫,我一趟打下来也冒汗,但浑身挺通透舒服。

        去年开始练太极剑,感觉打完一套身体没太极拳舒服。个人感觉。

    • 家园 这种运动方式个人体会是不错

      40来岁的时候,每天晚饭后胃涨得很,涨到坐着就难受,只能出去走。

      开始就是绕着小区慢慢走,走到胃不涨为止,大约是40分钟到1小时。大概就这样走了1,2个月,感觉人都精神一些了,自然就会像本大说的那样,会有一个慢慢提速,最后再慢下来的过程。

      这样走了半年,整个人状态都很好了,加上戒烟后胖了10斤想减下来,于是开始先走半小时,后半小时跑步,总里程大概是1万米。但只跑了一个月,发现踝关节隐痛,加上体重1斤没减,就没有再跑了。

      最大的收获是,一年后的夏天,一个困扰我10多年的隐疾居然完全好了!那是30岁游三峡的时候,睡的上铺,然后房间空调出风口就在我床边,午睡的时候还想了一下应该肚子上盖点东西再睡。开始有点热,想等着凉快下来再盖上,结果就这么睡着了,等醒来,胸窝(就是胃位)像有一块大石头压着,说不出的难受。从那以后,每年夏天,胃不能受一点点凉,哪怕是坐公交,座位上的空调出风口那么小,隔那么远,只要感觉到凉风,胃就开始难受,超级不爽。没想到就这么随意的走了大半年,这么些年,胃再也没有难受过了。

      • 家园 “健行”太温和,一般无法减重 -- 有补充

        但对于心血管肯定有活化作用。

        疫情以来,由于远程办公和心理压力等等因素(至少省去上下班通勤所耗费的精力),很多人开始增重。我维持原体重的方式,主要还是减食,从以前一天五餐,减为一天两餐,第一顿(早中餐)只喝粥,尽量不吃干粮。

        我亲手熬的粥,应该是全多伦多最好的粥,那个锅就要800多加元。疫情以来最大的成就,就是我儿子终于开始喝我熬的粥了。

        对于体重,我的态度是:只要不暴瘦暴肥,能长期稳定,hold住,就OK了(哪怕是偏重)。适当的运动,不是为了减重,顺便能减一点最好,没减成也无所谓。

        运动是一个长期的事情,绝对不要成为自己的“心理负担+生理逆反”。国外有些运动达人,对运动和俊美体型的偏执,过于病态了,不过没办法,这是从古希腊就开始传承的炫耀性格的一种表现。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但是“健行”不是散步 -- 补充帖

        对于心跳频率、出汗状况,还是有要求的。基本概念就是“大脑放松,身体绷紧”,昂首阔步,走出舒畅的气势。

        所以我选择在夜间走。第一,路况干扰很少。第二,夜间的空气比清晨要好,因为加拿大空气污染很少,绿化又好,植物被晒了一天,释放出大量氧气,空气中含氧量高。第三,夜间总有不少少男少女聚在另一头耍滑板等等,他们才不会起早呢,你远远看着也愉快。

        偶尔我也会带一支伸缩警棍,不是防贼,而是防野生动物,我亲眼看见过我家附近的步行道边,野生狐狸一家四口在夕阳下跑出Ravine来晒太阳,跟我们人类和谐共处。

      • 见前补充 4658798
      • 家园 内脏需要运动

        膝盖受损、腿脚不好的可以每天调息。姿势中正,头不前倾,无论走路还是坐卧。粗呼吸,主要是腹部呼吸,调动腹部。细呼吸,主要是肺部呼吸,锻炼肺功能。和打坐不同,这个可以随时进行,只是开始锻炼的时候,还是静止为好。

        游泳也不错。但开始的时候,对肺不好,有扩胸运动准备也是一样(对中年人来说)。也许做做体操更合适?

    • 家园 谢谢老本的分享!

      我的唯一锻炼是每周三次去篮球场自己投篮上篮。偶尔跟老外们打场野球,但是年纪大了跟不上,恢复也慢,所以基本上是自娱自乐,强度可以随时调节,乐此不疲。

      另外,非常同意大脑需要按摩。其实任何业余兴趣爱好都能或多或少起到这个作用。我除了打球,就是学习声乐,唱半个小时的歌,啥疲劳烦恼都放一边了。

      • 家园 我刚刚在另一帖里应和了您

        因为本来预计不会马上恢复我的发帖权。

        我觉得调节呼吸是这类有氧运动的关键所在,希望各位同好,能各自提供经验。

        另外你提到的运动后恢复,也是我们这个年龄段尤其要注意的地方,因为难免会有些“社交性锻炼”,此时融入集体中,容易不自觉地逞强。

        其实我“按摩大脑”最愉快的项目,就是画那些我自创飞机的图片,和做一些粗略的飞行参数解算。当然这时候是静坐的,对身体其他器官无益。

        • 家园 对呀,呼吸太关键了

          其实我感觉一个最简便易行的入定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对于排除杂念忧思、稳定精神情绪极有帮助。另外,唱歌这个爱好是身心两者的大按摩。

          • 家园 流行了两千多年啦

            道家的行气,释家的数息。都是从一定数量的呼吸开始的,也都有呼吸量的多少(粗细)。通过数数,排除杂念,然后忘记数数,自然安宁。薛颠的《象形拳法真诠》也许是说的最好的。

            不止呼吸,还有汉唐间的啸:

            是故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触类感物,因歌随吟。大而不洿,细而不沈。清激切于竽笙,优润和于瑟琴。——《啸赋》

            通宝推:红军迷,
            • 家园 全文摘录如下。

              看起来传统说辞太多,夸张成分不少,还有些近代科学名词。但核心是没问题的。只看方法就好。

              这里“丹田充实法(一)”的呼吸就是抱朴子的行气和天台宗的数息。体呼吸太玄,可以不看。此外还有唐代的《坐忘论》,这个直接百度就好,扔掉其中宗教成分即可。

              注意这里的随意和之前上面说的随意不完全是一回事。文本是用ABBYY临时OCR的,可能有错别字。

              ---

              《象形拳法真诠》 第六章

              第二节 丹田充实法

              《论语・乡党篇》言:“孔子屏气似不息者”;《老子》谓:“虚其心实其腹”;《庄子》云:“至人之息以踵”;《孟子》曰:“善养吾浩然之气”,此四子者,不但得式术之三昧及养生之秘诀,并且存心养性,守中抱一,得列圣相传之道统,后人谈文治武功者,莫不奉为师表,吾挤之欲研究国术者,岂可不尊为神明,以为却病延年、卫国保民之基础耶?今之谈武术者,莫不以练精化炁、练炁化神,及洗髓、易筋等语,逢人说项,成了一种口头禅,及问其具体练法及习学之步趋,则箍口结舌,茫然不知所答。兹将方法步骤及效果,述之于下,以供献于社会焉。

              (一)丹田俗名小腹,即道家所谓安炉立鼎之处,在人一身之中,即力学上所谓重心者是也。欲使元气充足,变成金刚之体,每日或每夜,择空气清新之处,静立或静坐,皆可练习。注意适当之姿势(即合法规之势),先用略粗之呼吸,以开通气道,以意力送至丹田,待到腹中气满,然后呼出(以谓后天呼吸法)。如此数至十次,或二十次,即舌搭天桥,换为细呼吸,数至五十次或一百次,迨至无思,无虑,五蕴皆空,然后顺气息之自然,勿庸暗数矣。

              (二)练气百日,必丹田膨胀如鼓,坚硬如石,宜再注意尾闾夹脊,以上达于玉枕及玄关,一气灌活,周而复始,上至泥丸,下至涌泉,气息绵绵,听之无声,视之不见,所谓“至人之息以踵”者是也。

              (三)每日练习不稍间断,不但坎离相交(心肾相交),有不可思议之乐趣,而丹田充实。元气既足,则电力(即一身之法相)增加,磁气(即全身精炁光线)发动,能击人于数步之外,有鬼神不测之妙用,知此玄理可以人道矣。

              第三节 锻炼筋骨

              欲求身体之健康,首要锻炼筋骨。骨者,生于精炁而与筋连,筋之伸缩,则增力,骨之重者,则髓满(髓是人之精也);筋之伸缩,骨之灵活,全系锻炼。头为五阳之首,尾闾为督脉之门,头宜上顶,尾闾中正则精炁透三关入泥丸(脑海);背胸(指背筋、胸筋言)圆开,气自沉下归丹田(小腹);两肱抱撑,肩窝吐气,开合伸缩,力达指心(指:手指;心:是指手心,属筋)。像其形,龙蹲,目之精,爪之威;虎坐,摇首怒目,胯坐挺膝腰;腰似车轮转,身有平准线;两足心含虚,抓地如钻钻;两股形似弓,进退要连环,骨灵河车转(如机器之轮轴也);筋络伸缩如弓弦,身劲动发若弦满,手出如放箭,运动如抽丝,两手如撕绵;手足(手足四腕力也)挺劲力,叩齿骨自坚(齿属骨)。形其意,摇首搅尾闾,动如飞龙升天,蹲似猛虎出林,纵跳灵空像猿猴,步法轻妙如猫行。得此要素,神乎技矣。

              《象形拳法真诠》 第十一章

              第一节 修养要论

              盖夫人先天体质虚弱,后天失调,久罹病苦,医法已尽,药物无灵,此术能使其身体健康,患根拔除;胆气薄弱,意志颠倒,烦乱不宁,阴阳不交(即心肾不交),稍遇惊恐,心胆俱裂,苟能依术锻炼,丹田之炁,充实其腹,以镇定心神,而增百折不挠意志力。法不仅愈己之病,而且对于家庭之上,精神、肉体痛苦,亦能随缘普济。换而言之,由肉体方面,渐进向精神进步研究,善能变化人之气质,使刚者柔,弱者强,病者愈,胆惊壮,学者得此要素,则人生多美感之快乐。古圣千辛万苦始得之法门不传,今一朝启其秘藏,明此道理可以通三教之真髓矣。

              第二节 生理呼吸

              人类呼吸之作用目的,最切要者,曰生活机能,故圣人视息曰命,可知生命与呼吸是非有二,一呼一吸者,即吾人之生命也。欲知生命之真意,必先研究根本,第一步曰“呼吸”,且吾人肉体中,最重要之物质,为血液。夫血液之营养分,非借呼吸不能制造纯良鲜血质,因空中气分中有一种养料,名酸素,此质吸人内部,则使全体能起酸化作用,且酸素与细胞组织中老废物,化合而为碳酸素,借呼吸作用以吐出之。空中之新酸素吸入腹内后,则能使黑暗色之旧血液为深红纯良之新血液,辗转交流,循行全身,是即呼吸收效果目的之法门也。

              第三节 实修内容大纲

              (一)正身法;(二)调息法;(三)修心法。其正身法内有注意与随意二法。调息法内有三步呼吸:(1)努力呼吸;(2)丹田呼吸;(3)体呼吸(即法-轮长转)。修心法:(1)至诚;(2)守一;(3)腹呼吸。此为修心炼性,次第实修之法门,调息法与修心法,互相结合,笃行而生一种天然之佳趣,下列表以指示结合系统途径:

              点看全图

              此表学者,初见似难悟会,然实极简易,其要点不过由浅入深。如调息法中之努力呼吸,即丹田呼吸之先导,丹田呼吸又为体呼吸之准备,详而言之,体呼吸又为修道之终法,最上乘之工夫。修心法中,至诚不息,为守一之纲领,守一又为体呼吸之法门,如学者,果能至诚不息,则可以入道矣。调息由精神方面作用,进于体呼吸,先要铲除杂念,而至诚不息,抱元守一之佳果得矣。

              第四节 正身法

              先要注意身体相当之姿势及态度,无论行止、坐卧,务要使脊骨柱正直无曲,首勿倾于前后;耳与肩对,鼻相对脐,道经云:“尾闾中正神贯顶,炁透三关入泥丸。”此姿势,宜常保守,不但练时为然,勿论何时、何地,莫忘却此法,《中庸》云:“道不可须臾离”者是也。正身用意,动作皆于法规,不可随意倾跌,学者最宜慎之。

              第五节 注意法

              欲实行修养法时,最注意者,即适当之姿势。如练时,先向下腹部,以意沉气贯通,使出小腹突出(常人不知此法)。但初行时,总苦气不及于腹。其法最紧要者,即闭口齿,以鼻向外徐徐出气(而微细有声,出至力不能出时,下腹自然实出)。

              第六节 随意法

              随意法,即权便之法门也,无论行止、坐卧、车上、马上,皆可随意而练之(此法用意而练),有一时工夫修一时道,有一刻工夫练一刻心,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偈曰:“行立坐卧任呼吸,一呼一吸立丹基,唇齿着力学龟息,息字自心圣人知,四个橐籥八卦炉,不知不能立丹基。”

              第七节 三步调息法

              调息法者,即调和气息之谓也,分为努力呼吸(后天)、丹田呼吸(先天)、体呼吸(周天)。此三种呼吸,乃是修道始末根本工夫,由粗入细,由细人微,由微人道。若论其极,绵绵若存,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呼吸不从鼻中而出,从全身八万四千毛孔,云蒸,雾起,往来而出入。道至此时,全体安适,悠悠而入于极乐世界矣。

              第八节 呼吸与精神关系

              呼吸者,则谓之调息也,息调则心静,息外无心,心外无息。欲得息外无心之妙,必须真调息,息调则心定,心定则神宁,神宁则心安,心安则清静,清静则无物,无物则气行,气行则绝象,绝象则觉明,觉明则性灵,性灵则神充,神充则精凝,精凝而大道成,万象归根矣。

              第九节 组织调息法

              练功夫时,宜择天朗气清之地,敛情摄念,心无所思,目无所见,鼻无所嗅,耳无所闻,口无所言,神将守形,任从两足行动处,一灵常与炁相随。《坛经》云:“行也能禅,坐也能禅;行也绵绵,坐也绵绵,醒也绵绵,睡也绵绵;气升乾顶,气降坤田;出息微微,入息绵绵,至诚不息,性命永安。”

              第十节 努力呼吸

              努力呼吸,与自然呼吸并无大异,唯呼息吸息稍微用力于下腹部耳。开始行功之时,须将身体立正,面微仰,目斜上视,先从口中念呵字,念得气不能出时(念时切莫有声,有声反损心气),然后再用鼻子吸人空中新鲜清气,使肺中十分充满,则横膈膜向下,以意力向下腹用力,徐徐送至丹田,时间停止少许,谓之停息。嗣后将腹内之气,从鼻中微微呼出,使横膈膜次第向上,而胸部肺底之浊气可以排泄而出。以上呼息、吸息二法,循环为之,其呼吸机能顺通,乃移于丹田神意呼吸,偈曰:“一呼一吸,通乎气机;一动一静,通乎造化”,正是此意也。

              第十一节 丹田呼吸

              丹田呼吸,此法与前努力呼吸所异者,呼息气下人丹田,而谓之阖;吸息气辟而上升,谓之开(又谓阴阳相交)。《易》曰:“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即明心见性)。”呼息下贯丹田,吸息上至心脑(谓之水火既济),以心意而存于心肾,使气上下而往返,则精气透泥丸。偈曰:“三田(泥丸、黄庭、土釜)往返调生息,混元二炁造化机。”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往来通乎二源,久行此功,则丹田炁充而精凝,精凝则性灵,性灵则神合一,呼吸之息如无呼吸状态。工夫至此,然后可进论体呼吸法矣。

              第十二节 体呼吸

              体呼吸者,乃呼吸最上乘法,前两步呼吸,不过为达此步之途径,虽由丹田呼吸渐进而至于体呼吸,但体呼吸乃是周天法-轮之呼吸。此呼吸全不赖呼吸器而出气息,从全体八万四千毛孔云蒸雾起而为呼吸。然此呼吸,实为呼吸最终之目的,最上乘之法门,故习此道者,不可不恒心努力达此境域。盖真体呼吸,虽未易得,而能恒性求之,不难由近似而得真实也。练体呼吸,须要充实气力于下腹,以意在内换气,呼吸从尾闾,上升透脊骨,过玉枕,入泥丸,而至下鹊桥,度重楼,过黄庭(离宫心也),至丹田,而谓之一周(周天),转法轮以意力,由脐轮向左从小而大,再向右转胳轮,由大而小,由中达外,中全外,由外至中归无极。此节 工夫,乃是精神真正呼吸,非有真传播难人其道,非有恒心难达其境,学道者,勉力为之,以期达此境域是为至盼。

              第十三节 修心法

              修心法者,即成道成不二之法门也,释谓明心见性;道谓修心炼性;儒谓存心养性,其名虽殊,则理是一。至其练法,则先藏气于丹田,作丹田中之意识,使头部渐渐冷静,杂念灭除,妄念次第消散,以全身精神集注于下腹,入于无念状态,腹呼吸自然现于意识界,遂成一种抱元守一之象。以期达此三步最上乘工夫,从至诚不息中而求之,修心炼性之术,尤愿上等有根器者笃行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