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不撤姜食(一) -- 燕人

共:💬44 🌺159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吃了姜 -- 有补充

      查阅资料,这句与前后两句都作单句理解,不发生关联。虽然理解不完全相同,但整体意思一致。

      “不撤姜食”者,撤,去也。齐禁薰物,姜辛而不臭,故不去也。《论语注疏》

      不撤姜食。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四书章句集注》

      生姜……今人啖诸辛辣物,惟此最恒,故《论语》云∶“不撤姜食”。《新修本草》

       生平爱食之物,即可养身,不必再查《本草》。春秋之时,并无《本草》,孔子性嗜姜,即不撤姜食……孔子于姜、酱二物,每食不离,未闻以多致疾。《闲情偶寄》

      通宝推:任爱杰,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补充前后两句 -- 补充帖

      沽酒市脯不食。

      《论语》云:“沽酒市脯不食。”言其不正也。

      沽、市,皆买也。恐不精洁,或伤人也。与不尝康子之药同意。

      沽酒市脯不食”者,沽,卖也。酒不自作,未必精絜;脯不自作,不知何物之肉,故不食也。

      即孟词宗河友所释的含义,只是不与后一句连起来解释。

      ……

      不多食。

      这句非常简单,释义意思相同,不可吃得过饱。这条到现在还是常见养生内容。

      和前句联系,解释为不要多吃姜。反而会把适用度变得十分狭窄。

      通宝推:任爱杰,
      • 家园 这里的关键在对于“撤”字的理解

        “不撤姜食”本身直译就是“不撤去有姜的食物(包括直接吃姜本身)”。单看这四个字并没有说明为啥“不撤姜食”。同样,也不证明楼主的推论,例如姜很贵,孔子自视很高等等。

        “不撤”对应的反面是“撤”。从语法上讲,这里讲“不撤”某种食物,那么前文必然有“撤”某种食物。有个成语叫做“减膳撤乐”,说的是削减膳食(份量和品种),不听音乐。如果本来就不听音乐,也就无所谓“撤”或者“不撤”。那么,这里对应“撤”的是什么食物?

        如果对应“撤”的是前面说的一堆“不食”的食物,那么这句“不撤”应当紧接“不食”的列表,而不是跟在连续两句“可以吃但不要多吃”的排比句后面。所以,“不撤”所对应的,“不多食”所对应的,不是很明显吗?就是“沽酒市脯不食”。

        你举的这些注疏都在说明“生姜可以去味”。例如这句

        不撤姜食。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四书章句集注》

        顺便说一句,《乡党》一章不是孔子自己的言论,而是他的弟子对孔子工作和生活习惯的记载。通篇都没说孔子如何“自视甚高”。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讲的其实是孔子不吃腐败的食物,来历不明的食物,调味不好的食物(“不得其酱”,这句又是很多人会望文生义的陷阱),喜欢吃肉喝酒但很有节制,等等。

        孔子固然做过大官,《乡党》开篇也讲到他当官时的态度。但孔子本身出身并不算富贵。理论上来说,他只是私生子。母亲死掉的时候都不知道父亲是谁而无法合葬。到后来才认祖归宗。年轻的时候“贫且贱”,长大了给季氏当过看过仓库,管过牧场。《乡党》本身也没有讲孔子吃饭如何钟鸣鼎食,珍馐满桌,《礼记 内则》列的那些水果干果,除了姜,一个也没有出现。那么是孔子吃不到或者买不起其他的水果和干果?当然不是。

        古代文言没有标点。现代看到的古文有了标点。但这个标点往往会误导读者。例如著名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该怎么断句和理解就成了千古之谜。不同时代的不同断句和解读,让这句的话的意思在两个极端内振荡。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上下文,不知道孔子说这话的语境所致。但《乡党》这段,上下文非常清楚。如果把“不撤姜食”单独理解为孔子爱吃生姜也没多大问题,但由此引申到孔子“自视甚高”,“姜很贵,是君主大夫才能吃的。孔子自认门第高贵,吃姜合乎“礼”,所以不撤姜食。也不多吃。”,未免太看低孔子,把孔子当成现代买名牌包的虚荣女子了。

        通宝推:南寒,陈王奋起,任爱杰,
    • 见前补充 4620086
    • 家园 这句话前面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全文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这里说的其实是卫生习惯。不吃腐烂变质的东西,不吃从集市上随便买来的东西。但“不多食”不是不多吃姜。这和如何断句有关。

      这里的断句可以断成“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意思是集市上买来的酒肉不吃但放了生姜的可以例外,但不要多吃。为啥?生姜可以去味。结合上下文主要在说不能吃腐烂变质的东西,菜里放了生姜,保鲜时间会长一点,轻度腐败的菜放了生姜可以除掉一定的味道,这就可以接受了。但吃多了还是会出毛病的,所以不要多吃。

      类似的情况,可以参照胡椒在西方的流行。

      通宝推:hattie,任爱杰,
      • 家园 孟同学啊

        我说个轻慢的话你不要太在意。我现在理解老兵帅克不留你在他组里的意思了。合着你根本没有看明白我写什么,就急着发议论。

        我尽管文字水平不如你,但是自认本篇文字的逻辑和证据都是清楚的额。

        孔子时代的黄河地区不产姜的。他们吃的极大可能都是干姜。

        而且姜很贵,是君主大夫才能吃的。孔子自认门第高贵,吃姜合乎“礼”,所以不撤姜食。也不多吃。就这麽简单的一个事实。不需要另辟蹊径加以解释吧。

        • 家园 这句话的确值得研究

          前面的两句“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和 “惟酒无量,不及乱。” 都是在说明某种食物或饮料不能过量。所以后面说“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是和上面两句呼应的。

          否则,按照文中的语法,“不撤姜食。不多食。”可以很简单的说成“不多食姜”或“姜不多食”。

          • 家园 奖掖后进不是你这样搞法吧

            任老师!

            论语本是夫子日常所说的话的记录。弟子听到了,就记录下来,很多情况下没有上下文关系。

            乡党此篇更是明显。夫子谈的是士大夫的饮食原则,一条一条的,是他们这个阶层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反映。

            孔夫子时期商品经济还属早期。士大夫阶层有能力自给自足。不要说春秋时期,红楼梦时期的官宦人家,有多少食物成品是外购的呢?极少数特殊风味的自己府里做不出才外购吧。这是身份!

            说什么“外购的肉食质量不佳可以用姜来调整”,这样的脑洞你都同意,把孔夫子当成什么人了嘛。人家正经做过政府部长的好不好。

        • 家园 燕同学啊

          我也说个轻慢的话你不要太在意。你也根本没有看明白我写什么,就急着发议论。俺并没有说你说的黄河地区不产姜不对。也没又说你说孔子自觉高贵不对。但你解释文字不管上下文,也不管句逗,硬解“不撤姜食”难道不觉得这句话放在“沽酒市脯不食。” 后面很突兀吗?前面说各种吃饭习惯,卫生习惯都很通顺,到了这里突然冒出来一句,“不撤姜食”。

          这里用了“不撤”,而不是前面和后面的“不食”。说明其是用来解释前面的“沽酒市脯不食。”的。只有先列举才能抽出。

          你当然可以继续坚持你的解释。俺回个帖也是提出俺的解释。你如果不同意,可以不回帖,也可以回帖说理。但没必要上来就说俺没读懂你的意思。大家有理说理,就事论事。

          话尽于此。让俺学老兵帅客的一句话“咱们就此打住,不搞体力战”

      • 家园 补充一点材料

        腊人掌干肉,凡田兽之脯腊膴胖之事。郑玄注:薄析曰脯,捶之而施姜桂曰锻脩。——《周礼・天官・腊人》

        捶之,去其皽,编萑布牛肉焉,屑桂与姜以洒诸上而盐之,干而食之。——《礼记・内则》

        可以推测,束脩一般都是放姜的。

        苏蔱紫姜,拂彻膻腥。——《南都赋》

        一般也是用来去腥的。

        通宝推:任爱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