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张其昀《思想领导与精神动员》讨论之一 -- 包子1971

共:💬95 🌺353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时尚摄影一姐作品辱华”风波:高等华人需要权力空间

                                                                                                “时尚摄影一姐作品辱华”风波之一:高等华人需要权力空间?秩序的打击很有分寸(一组讨论)

                                                                                                A:

                                                                                                今年发生了国内“时尚摄影一姐作品辱华”事件。某位80后著名时尚摄影专家拍了一组摄影作品,名曰“矜持的骄傲”,展现的中国女性统统是相当的呆、傻、怪、邪,让人看了反胃,引起网络舆论的抨击。随后,“一姐”表示公开道歉,但又在外网社交平台愤愤的骂了一句,大意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看样子一点都不服。

                                                                                                我觉得,类似“一姐作品辱华”的破事,过去几十年司空见惯。为何现在风向变了?

                                                                                                B:

                                                                                                我知道她拍的某些作品是一般意义的“东亚刻板印象”,但也没有太多特殊感受……

                                                                                                C:

                                                                                                这组图从取材和镜头来看,就让我很不舒服,有一种上世纪欧洲人搞的“非洲人种动物园”的感觉,那种居高临下俯视的感觉。

                                                                                                有些人会说,中国大多数劳动女性或者相当一部分,都是皮肤黄然后眯着眼睛。但是对我来说,这种说辞没有说服力,因为中国大多数女性也不会这样打扮,做这样的表情,像小丑一样。说老实话,我觉得“一姐”的作品让我非常不舒服。

                                                                                                D:

                                                                                                也就是时尚圈特别注意她的作品。出了事,

                                                                                                其它人群借着机会表一次态,也就这样吧~

                                                                                                E:

                                                                                                引发争议之后,我去看了。她的作品确实迎合西方主流对东亚女人的刻板印象… 你拍的人物可以不美艳,但是你这典型的西式包装的亚裔细眼睛是什么鬼啊?诡异到…爆炸。我记得过去网上总喜欢把这种高颧骨细眼睛的面孔叫“高级脸”,如果哪个女明星长得这样,粉丝就会用“高级脸”来宣传。

                                                                                                F:

                                                                                                “一姐”十年前在西方被捧红,现在是国内时尚圈"大佬"。她的那些玩意儿,到底是境外金主教给她的那种习以为常的傲慢,还是对秩序宣示不服呢?我觉得两者都有吧!这么多年来,她的很多作品,比如“少先队员”之类的,确实对国家符号搞“巨构”暗讽,有很大隐喻的。所谓巨构,大致说就是夸张变形的大国奇迹火箭升天那种,挖苦“集权国家、朝鲜特色”什么的,炒反共冷饭。当然在她混的那个时尚圈子里,炒这锅冷饭很正常。

                                                                                                A:

                                                                                                她代表的那个时尚文化圈子,是简单的迎合西方出人头地,还是有更复杂的想法,比如试图代表某些利益集团表明态度?

                                                                                                F:

                                                                                                不止是迎合西方那么简单。她所属的“高等华人”圈子,也有寻找自己政治空间的意思。他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缝合,不仅仅是思维全面西化,也意味着他们的利益取决于这种“西化政治”是否能彻底主导社会。这类人等级不一,有高有低,“一姐”算低配,今年那个拿了美国电影大奖、背景深厚的“艺二代、商二代”女导演,就是高配。

                                                                                                C:

                                                                                                “一姐”显然是资本主义全胜时代混的如鱼得水的“高等华人”。就这个类型的人群来说,在冷战后资本主义秩序当中,她们充当的是为世界霸主服务的殖民地精英角色,负责“教化”殖民地。她们不是简单地迎合西方,而是按照所谓“东方主义”来主动引导殖民地,或者说较弱的资本主义地区。而所谓“东方主义”,核心就是“我说你是谁,你就是谁。我说你是东方,你就是东方。我说你几斤几两,你就几斤几两。”

                                                                                                以前国内社会主流很吃这一套,愿意按照西方时尚圈的定义,来决定什么是东方人的“美”。现在秩序不干了: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愿再被西方随便定义了,要反抗“东方主义凝视”…… 这是中美全面对峙体现的诸多事实之一,而这类事情也会倒过来,让对峙更加深化。

                                                                                                D:

                                                                                                就精神世界来说,“一姐”大概可以类比纳粹制度下的荣誉雅利安人,或者英帝国时代的效忠派印度知识分子吧!

                                                                                                A:

                                                                                                “一姐”靠自己的本事,能移民西方,当一个体面的专业人士吗?

                                                                                                C:

                                                                                                高等华人的作用,就是为宗主国“教化”殖民地人民。失去了殖民地,这些高等华人也就没有多大用处了。她们的天然位置不在宗主国市场,而是充当着本国文化传播渠道的控制者。作为一个群体,她们在西方是没啥事业前景的,这无关“市场竞争力”,而是她们的属性决定的。

                                                                                                F:

                                                                                                中国演艺圈、时尚圈的精英们,是通过西方把持的“世界审美秩序”获得本国文化标准的垄断资质,比如“一姐”,也是在西方被捧起来,然后她们凭着手里的资质,在中国市场喝血养肥、发放次一级的资质证明。搞笑的是,“一姐”与秩序的关系还是很紧密的,在某一线城市,官方背景的博物馆也办过她的作品展,而这种级别的展览,是需要有关部门过问的。可见很长时间里,秩序不觉得她的作品“威胁安全”。

                                                                                                A:

                                                                                                前不久还有个“女作家为日宣传”的风波。某上学时就被包装为“天才少女”并跻身主流文坛的作家,被揭发拿日本官方机关的经费,写书粉饰日本现实,就是“日本人素质真高呀,反观我们中国人……”那一套。这位作家被揭批的过程,跟“一姐”差不多:看不到有关部门的影子,而是一群“爱国网民”“爱国自媒体”在转着圈的怒吼,声音很大。看来,秩序在学习境外清理异己分子、捣乱分子的成熟模式,即官方躲在后边,“有良知的民间人士”撸胳膊挽袖子围攻……

                                                                                                话说回来,颂日女作家也好,“一姐”也好,揭批的程度仍属点到为止,主要目的是划出红线,对某些代表人物公开点名,震慑同道。

                                                                                                C:

                                                                                                秩序针对这群“高等华人”的手段是逐步敲打,让所有人慢慢察觉到“时代变了”,不能再按以前那样活下去了。对死硬分子,逐步把他们排挤出去。总之,打击一批、拉拢一批、赶走一批。

                                                                                                D:

                                                                                                资本主义市场里,文化产品的主流生产者都差不多这个德行吧。面对秩序的压力,有的屡教不改,有的应付,更多的转型搞新款财富密码

                                                                                                。因为新一代文化市场消费者要求自尊心了,要“平视世界”了,市场的供给端不得不转向。当然,转型多了就弄假成真了…… 这个过程,可以称为“重塑东方”,是中国资本主义力量在寻找自己的玩具,关键是不能让西方来定义“我怎么样才是美的”~

                                                                                                至于揭批“一姐”、“颂日女作家”的过程中,官方没出面

                                                                                                ,主要原因之一,大概是这个经年积累的“文化代理人”群体太庞大了,要打击也只能从现行抓起,冲破缺口。

                                                                                                E:

                                                                                                2015年前后,官方青年组织和部分网媒嘲讽过杜尚的作品是垃圾和文化入侵。在这次的“揭批一姐辱华”事件中,参与其中的爱国主义肉喇叭强调了艺术形式的价值,看来是在争夺文化主导权上,又迈了一步。

                                                                                                某些肉喇叭甚至呼吁新的批判艺术,算是很有胆量了,虽然他们的意思,是希望涌现更多乌合麒麟之流,但不怕批判艺术的反噬,就说明这几年网络国家主义派的精气神确实变了,要“以我为主”,与“一姐”抢夺国内文化渠道。

                                                                                                A:

                                                                                                “一姐”代表的那个庞大中青年亲西方利益既得者,被秩序点到为止的批一下,绝不会改弦更张。

                                                                                                这是灵魂的再造,更是利益的撕扯,太痛苦也太迟了。

                                                                                                F:

                                                                                                “一姐”那个圈子是与国内社会相当隔绝的,自成一体。她们眼中的中美关系好的很,什么中美对峙都是插曲…… 所以,她们确实不会改弦更张,而是会恪守原则。

                                                                                                未完待续

                                                                                                通宝推:不如安静,
                                                                                                • 家园 【原创】《丁丁在苏联》讨论之一:埃尔热与纳粹的合作

                                                                                                  《丁丁在苏联》讨论之一:埃尔热与纳粹的合作、丁丁的“正道”形象、“学得文武艺、货卖市场家”(一组对话)

                                                                                                  A:

                                                                                                  乌克兰战争爆发几个月了,最近网上传播一本漫画《丁丁与基辅幽灵》,大概是西方心理战部门的手笔,渲染乌军“保卫首都空战大捷杀敌无数”。你们听说了吗?

                                                                                                  说起来,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陆续看过几乎全套《丁丁历险记》的系列小人书。上世纪80年代《丁丁历险记》在国内大热,翻译质量也很用心,跟当时的译制片一样,说是二次创作也不为过。回想起来,《丁丁历险记》跟国内的《读者文摘》杂志一样,向刚刚迈入改革开放的中国人,描绘了一个富足文明人道的西方世界。当然这个光明的西方也有坏蛋,需要好人去除暴安良。此外,我们的主人公——小记者丁丁、阿道克船长和小狗雪球——也会涉足西方之外的荒蛮动乱国度,传播正义,驱散邪恶,又或者发现历史文物,甚至探索地球上的未解之谜。

                                                                                                  你们呢?看过《丁丁历险记》吗?

                                                                                                  B:

                                                                                                  《丁丁历险记》好像没出现在我童年里,我只记得《冒险小虎队》,还有《马丁的早晨》啥的……

                                                                                                  C:

                                                                                                  家里长辈是丁丁迷,给自己买了一套,我也顺便看了。印象挺丰富的:混乱的南美与中东,独裁的苏联,贫穷的东亚,野蛮的非洲,无小礼也不通大义的北美“野牛”,以及风景这边独好“不变应万变”的西欧……

                                                                                                  对了,作者埃尔热是比利时的法语居民,丁丁的法语发音似乎应该是“唐唐”。

                                                                                                  D:

                                                                                                  是的,我的阅读印象也是这些:美国西欧繁荣发达,虽然世界上也有穷苦的亚非拉人民,有被霸权欺压的小国,但是有丁丁这样的社会良心伸出援手,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E:

                                                                                                  我小时候看丁丁动画时,记得央视把丁丁揭露日本侵华当“国际正义友人”模范表扬过~

                                                                                                  C:

                                                                                                  说到丁丁,他的创造者埃尔热的曲折一生,很值得聊聊。埃尔热在20年代就创作漫画了,二战前给《小二十世纪报》打工,西线打响后,他就跑到法国去了。比利时国王宣布投降后,他赶紧回来,发现旧雇主被勒令停业。一开始有家报社请他去,他嫌人家太政治化,就回绝了,选了比利时战前发行量最大的法语报纸《晚报》。他一开始是给《晚报》青少版投稿,后来因为纸张短缺,整个部门被裁了,埃尔热却直接被请到主刊上去发漫画,影响力可见一斑。

                                                                                                  作者的创作灵感来源基本是时事热点,例如中东战争,或者是所谓"未解之谜"的神秘不可解传言,例如潜伏山中的印加国或者外星人。他的漫画创作始终紧跟社会主流的态度,绝不越界。二战爆发前发表的《奥托卡王的权杖》,影射了德奥合并和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反映了西欧各国主流政治对德意的戒备。《奥托卡王的权杖》讲述了“波尔度西亚”要吞并巴尔干小国“希尔达维亚”,“波尔度西亚”的头子在漫画里叫“墨索特勒”,呼之欲出了。至于“希尔达维亚”的原型,从名字(特兰西瓦尼亚+摩尔多瓦=希尔达维亚)到民族服饰,都接近30年代的罗马尼亚,乃至于当地想谋朝篡位的法西斯组织也叫铁卫军。但整体来说,“希尔达维亚”可以看作欧洲小国群像的集合体,乃至比利时本身。毕竟比利时也是个君主国,所以反法西斯要靠忠君爱国,没毛病~

                                                                                                  值得一说的是,《晚报》在德占期间被纳粹当局征用了,充当宣传机器。埃尔热很会见风使舵,纳粹来了,就不搞战前忠君爱国指桑骂槐“反法西斯”那一套,转而以含蓄态度配合轴心国的形象包装。例如讲国际缉毒的漫画《红钳螃蟹贩毒集团破获记》,正派形象是被绑架的大日本帝国缉毒警。发表于1942年的《神秘的流星》,作者的灵感来自于当时布鲁塞尔街头的世界末日感,漫画中的科考队由德国及其仆从国组成,还趁机黑了一把"国际犹太银行家",这关键词是轴心国标准财富密码~ 可以说多少掺了些占领军文宣,起码是有讨好的意思。

                                                                                                  德占期到50年代初是公认的埃尔热创作黄金期,,包括被认为是最经典的独角兽号两篇,也是在德占时期发表的,当爽文看完全没问题。

                                                                                                  A:

                                                                                                  惊了!我一直想当然的以为独角兽号、神秘的流星等历险篇章创作于二战后西方“富足安乐”的50-60年代,原来是纳粹统治的产物。窗外是占领、短缺和恐怖,埃尔热却埋头于编辑部的斗室,勾画了一个岁月静好的世界…… 上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的中国人对丁丁漫画毫无隔阂感,可见资本主义在达到一个富足文明阶段后,是可以长期静止的,也确实长期静止了!

                                                                                                  对了,战争期间,埃尔热的这些漫画当时是不是很畅销?类似抗战期间张爱玲、苏青在日占区依靠小情小爱作品而爆红,逻辑也可能一致:天下事随它去,躲进小楼低吟浅唱……

                                                                                                  B:

                                                                                                  感觉应该挺畅销,现实太残酷,多多看漫画,故事看舒心,困苦脑后抛。

                                                                                                  C:

                                                                                                  好像因为纸张限制供应导致发行不顺利,但似乎不妨碍作者走红。得益于《晚报》的庞大读者基数,沦陷时期的埃尔热比战前要火不少。

                                                                                                  继续讲埃尔热的悲喜春秋。战后《晚报》被解散重组,所有编采创作骨干人员都按通敌嫌疑接受审查,埃尔热也以通敌罪名蹲了监狱,虽很快出来,但被新闻业拉黑了。比利时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抵抗组织"独立阵线",一度也打算要审查埃尔热。这个时候,救星来了。比利时投降后,一批保皇党成立"民族保皇派运动"(MNR),致力于建立利奥波德三世领导下的军事独裁制,以便于“守护国体”。最初MNR与德国关系还有点暧昧,1941年被迫转入地下抵抗。当埃尔热大难临头时,MNR某成员,自称是埃尔热铁粉,出头给他背书奔走,最后官方定性“一时糊涂”,放过了他。相比之下,与埃尔热同期遭到清算的《晚报》同事里面,六个人喜提死刑,剩下的也有好几个坐牢乃至无期徒刑的。

                                                                                                  看来,比利时的“胡兰成”们不太走运…… 当埃尔热求职无门时,又是这位保皇党帮他搞了自己的画刊,并出钱发行两篇重制版:《丁丁在刚果》和《奥托卡王的权杖》,都是忠君爱国的健康内容。

                                                                                                  F:

                                                                                                  这粉丝是他的贵人吧,看样子简直有再造之功~

                                                                                                  C:

                                                                                                  千真万确。埃尔热自述说,早期在报社上班,日更两页纯粹是卖苦力,有了自己的画刊,销量稳定,小日子舒服多了。不过他的国际知名度要等战后50年代的英译版《丁丁历险记》问世,同时作者也对早期作品进行上色和重制。

                                                                                                  A:

                                                                                                  保皇义士拉了埃尔热一把,或许不简单。1945年以后正是CIA反共文化战争的开端……

                                                                                                  C:

                                                                                                  是的。这就要说到《丁丁历险记》的开篇,1929年连载的《丁丁在苏联》……

                                                                                                  D:

                                                                                                  我看过《丁丁在苏联》,感觉这部作品就是一个反布尔什维主义黑哨大全。例如光鲜的外宾商店和贫穷的大众,赤匪拿枪操纵选举,发赈济粮的对象仅限党员,一边闹饥荒一边征粮出口,赚的钱用来在世界各地煽动闹事。再比如苏俄特务遍地都是,时时刻刻都在抓丁丁,而且德国警察局里也安插了苏联特务要害丁丁(总有共谍想害朕!)。再比如苏俄工业化的盛景是纸板画的车间,后面有人烧火冒充工厂黑烟。

                                                                                                  不得不说的一个场面,是苏俄当局命令留辫子(!)的华工红军严刑拷打丁丁,说着扭曲的方块字。最后,丁丁在进了那个秘密仓库后,听到里面的警卫头子提到这里储藏了列宁、托洛茨基等人搜刮的人民财产…

                                                                                                  一句话,反共要素大串烧~

                                                                                                  F:

                                                                                                  我看过的第一部丁丁漫画,就是在网上看的《丁丁在苏联》...... 看到漫画里将托洛茨基描述为“煽动闹事荼毒众生”的苏俄大反派时,我才发现,原来20年代反苏漫画都要把托洛茨基归到苏俄革命“元凶巨恶”的那一堆,一时感慨万千……

                                                                                                  A:

                                                                                                  《丁丁在苏联》对中国人的描绘挺有意思的,大概反映了最典型的欧洲殖民主义心态。当年的苏俄红军里有大量的德国人匈牙利人,但白卫军和欧洲反共舆论都抓住华工红军的话题不放,属于“赤魔引外邦禽兽祸害我们家乡”的恐吓营销政治手法。

                                                                                                  类似的一个现象,是国内右翼保守党舆论抓住“劣等黑绿外来移民”的话题不放,并把“黑绿”跟“小确幸白左”绑定,再把“白左”往共产主义身上引。

                                                                                                  B:

                                                                                                  白俄一贯的口径:"托洛茨基靠中国辫子和犹太尖鼻子残害忠正耿直的俄罗斯人" 布鲁塞尔是白俄的一个流亡中心,估计埃尔热没少听类似的反共怪谈。

                                                                                                  A:

                                                                                                  网上流传的《丁丁在苏联》彩色中文版,包含了“铁幕”“克格勃”等二战后的字眼,删掉了“只有党员才能领赈济粮”“列宁托洛茨基搜刮民脂民膏”等台词。我感觉,增加现代人熟知的名词,有助于强化宣传效果,而删掉一些敏感台词(“党员有饭吃”之类的),是应付网络官方管理,以便于作品持久流传。据说这个彩色中文版本是国内某位“埃尔热铁粉”的手笔,呵呵~

                                                                                                  B:

                                                                                                  在文宣世界,“铁粉”就像“网友评论”一样,往往只是个方便出手的万能工具。当然,埃尔热遇到的那位保皇党,可能在政治动力之外,真喜欢他的漫画。

                                                                                                  C:

                                                                                                  当年《丁丁在苏联》连载后的反响,怎么说呢,褒贬不一吧!在后续作品里,共产主义的话题就不存在了,好像一个没有共产主义的平行地球。很明显,作者有意不去碰这个话题。战后埃尔热把创作的八本《丁丁历险记》上色重制,唯独漏掉了《丁丁在苏联》。虽然那位“铁粉”贵人表示说《丁丁在苏联》是他童年最爱,埃尔热还是婉拒了重印的请求,态度很明显了:“求求您,把我当个屁放了吧!”

                                                                                                  D:

                                                                                                  我觉得作者是找到可以吃一辈子的读者基本盘了,这个基本盘并不想在《丁丁历险记》里出现“共产共妻多残暴!自由世界真美好!”的高音喇叭,因为丁丁的世界之外,他们听类似文宣已经听的连耳朵都撑大了,或许他们并不反对这一套说辞,但他们想在丁丁的世界里看点不一样的,让自己的心灵放个小长假。

                                                                                                  C:

                                                                                                  丁丁本身就是“正道”形象。所谓“正道”,通俗说就是文明人道自由安逸(现在要加上一个“多元”)的资本主义市场日常现实,有阴影,更有“正能量”,好人有好报,坏蛋逃不掉。这个“正道”形象本身就是高度政治化的,即“我是文明世界,文明世界是我”,而不需要画蛇添足的张贴枪毙赤色政治犯的警备司令部文告。

                                                                                                  《丁丁在刚果》连载后,埃尔热还去过一趟利奥波德三世统治下的比属刚果。在21世纪的今天,拜互联网所赐,这位皇爷在刚果的骇人暴政(种植园工人不能完成工作份额就砍掉工人子女的手脚)已经天下皆知。埃尔热是否知情,不好说,但面对“皇爷爷要砍手”的现实政治,抨击或辩护都会带来是非。他的作品后边逐渐强调人道主义、选择性的反殖民主义(比如《蓝莲花》),起码说明作者发现还是“岁月静好”内容的读者多,而且自己名气也起来了,没必要直接掺和阶级战争。

                                                                                                  此外,二战后的西方政治文宣都是藏起来的,小朋友肯定看不懂,但完全可以潜移默化的渗透心灵。

                                                                                                  F:

                                                                                                  说到“文明世界”,涉及中国的两部是《蓝莲花》和《丁丁在西藏》,前些年那么大力度的宣传,感觉有一股子“文明世界跟我们有联系了”的气息。资本主义市场化的历史过程,也是中国努力融入这个“文明世界”的过程。

                                                                                                  我没看过《丁丁和基辅幽灵》,但爆发战争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不止一次说过:“如果中国想要重回文明世界的话,就应该选择正确的一边”(大意)”。看来老资本主义世界已经承认中国也属于“正道”的一部分了……

                                                                                                  E:

                                                                                                  《蓝莲花》是当时欧洲老强盗跟日本帝国闹掰了之后的间接文化产物……

                                                                                                  C:

                                                                                                  随着“东升西落”,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自由民主人道文明等概念的定义权,恐怕会引发剧烈的争夺。但是丁丁这个漫画人物的内核永远不变,即对资本主义市场的温柔日常生活的深刻肯定,永远不变。

                                                                                                  A:

                                                                                                  没想到,丁丁的身后还有这样一段波澜迭起的血泪史:

                                                                                                  职业文化人依附在统治秩序身上,左右横跳,差点被败亡的秩序代表拉着陪葬,幸好冷战后秩序稳定,又得贵人相助,喜获新生!真是有血有泪有……史…… 可谓丁丁的世界有多少光明,作者的世界就有多少暗影~

                                                                                                  B:

                                                                                                  看起来,埃尔热跟张爱玲差不多,占领时期的投机经历不是为了“千年帝国”或“大东亚共荣”,而是“出名要趁早!”(张爱玲语),在市场上顺利的给自己卖一个好价钱。有才华有抱负,只缺一个机会,“学得文武艺、货卖市场家”。这类优秀的专业人士一般都选择“远离政治”的,而紧紧抓住市场本身。埃尔热的创作轨迹,显然也说明了这一点。

                                                                                                  A:

                                                                                                  建议有兴趣的读者,补篇80年代的英国同人作,定有不一样的感受:

                                                                                                  《丁丁造反记》(中文译者:大灯蹄子)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o4y2agmrTI-OoP0frT9Qg?pwd=1234

                                                                                                  提取码:1234

                                                                                                  未完待续

                                                                                                  通宝推:白玉老虎,古城老农,翼德,
                                                                                            • 家园 法国军人集体上书事件讨论之三:未遂政变“蔚蓝行动”

                                                                                              法国军人集体上书事件讨论之三:未遂政变“蔚蓝行动”、什么是极右翼“生存主义”?(一组对话)

                                                                                              A:

                                                                                              2021年10-11月,法国又发生了一起极右翼政治事件,即所谓“蔚蓝行动”(Opération Azur)的政变企图。主谋叫remy daillet,是一个声名狼藉的极右翼生存主义者。这人原本是个极右翼政客,但是因为他鼓动“生存主义”舆论,让极右翼的主流派觉得这个人太想颠覆秩序,是个真疯子,前几年就把他晾起来了。

                                                                                              目前已知的情况是:他串通了法军内的某些人,试图在海外培训“政变军”回国搞事。然后他被抓了,取保候审。据说他请了个大牌律师,辩护说参与其事的人都是温和的合法群众,不是武装恐怖分子。据说法国的有关部门怀疑这人想通过宣传“生存主义”,把现在孤狼化、分散的生存主义者和极右翼分子凝聚起来,自己充当他们的领袖。

                                                                                              2020年,法国警方抓了几个自制炸弹要炸掉巴黎疫苗接种中心的的生存主义者。现在有关部门也怀疑remy daillet跟这些人有联系,担心生存主义恐怖运动是不是慢慢的成为了伊斯兰极端主义在欧洲的对应版本。

                                                                                              这次出事以后,法国主流媒体态度谨慎,尽量淡化处理,毕竟家丑不可外扬嘛!

                                                                                              B:

                                                                                              啥是“生存主义者”?

                                                                                              C:

                                                                                              就是那些专门为了在秩序崩溃之后生存下去而做准备的人,比如为了应付核战而储备物资和避难所的那些人。我看过一个辐射TRPG作者给自己的规则写的后记,他说为了参考,自己看了大量的后启示录题材小说,发现其中有相当多一部分充斥着种族主义宣传……

                                                                                              A:

                                                                                              极右翼指导下的“生存主义”,可以理解成一种要毁灭现存体制的右翼思想,或者说认为现存体制必将推向末日,而他们要为末日后的生存斗争做好准备。他们的行动一般就是直接的武装行动。在这几年里,生存主义是西欧武装极右翼运动的一个显著现象。就思想上来说,他们厌恶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痛恨移民和国际贸易秩序。也可以把他们理解成遭到了资本主义危机打压之后,失业破产又拒绝继续“奋斗”而相信末日预言的小市民破落户。他们积极拥枪、参军和在军队里发展极右翼组织。

                                                                                              新冠疫情爆发后,在欧洲有不少类似的破落群体涌向了“生存主义”,他们被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失败还有左右派社运的街头战争感染,越来越认为欧洲必然陷入一场伊斯兰-移民加上卖国左派对抗爱国人士和白人文明的内战,然后他们希望在这场内战前尽可能的武装起来,甚至建立自己的武装政权。

                                                                                              C:

                                                                                              他们算是法西斯主义的天然群众基础吗?

                                                                                              A:

                                                                                              有点像,但也有点不像,他们就算是法西斯也是法西斯里面最为极端的类型。他们想的就是通过武力和其他手段加速现存体制的崩塌,然后在这上面重新组织自己的秩序。说到底,生存主义可以理解成行动派的法西斯。

                                                                                              西欧的生存主义团体一般就是地下拥枪的法西斯武装团体,德国比较多,但是这几年法国也多起来了,什么人都有,但是无业者和失业者偏多。

                                                                                              D:

                                                                                              本能的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秩序做准备的小市民、小商人、小知识分子,工人

                                                                                              …… 所谓“忠义之士,多在草莽”,阶级社会一贯如此,秩序出现危机时,下层会涌现自发的“勤王义军”。

                                                                                              E:

                                                                                              这种人既对当前社会秩序失去信心,又要保全自己的人身和财产,或者说保全自己对“私有财产”的执着信念。他们可能都没啥需要保全的了,但也因此更加狂热地捍卫资本主义私有制,觉得全社会都在和自己的敌人同流合污……

                                                                                              A:

                                                                                              这类人的出现,很大程度在于冷战结束之后,"需要生存的末日"变成了金融危机、移民危机和疫情危机,而不是单纯的自然灾害和全球核战争,更不是“共产主义蛮族入侵”。他们之中很多人不再参加社会生产,想当野人或者搞法西斯公社。他们一般都带有法西斯色彩和种族主义特色,并且笃信暴力,但不是大型政治组织的成员。

                                                                                              西欧的极右翼生存主义运动最活跃的貌似不在法国,而在德国。德国乡下现在有一大堆武装法西斯公社,就是为了迎接秩序崩溃而进行生存训练和生产的封闭社区。社区里边有生产互助,也有军事训练。比如最出名的"帝国"社区,一度要求外人出入他们地盘要办“护照”才行。他们的生存集体很大程度不再和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挂钩了,不搞政治,不参加社会运动,到了外边也不找长期性的工作,自己囤枪囤食物去流浪……

                                                                                              D:

                                                                                              那还不是要捡资本主义生产的残羹剩饭来吃!

                                                                                              A:

                                                                                              是的。极右翼生存主义者有点像持枪流浪汉,美国也有很多这种人。在资产阶级国家看来,他们总的来说不危险,不搞大的……

                                                                                              C:

                                                                                              这完全就是墨索里尼那种“社会”法西斯主义最合适的土壤,也更加原子化就是了~

                                                                                              分析西班牙社会时,托洛茨基说过,西班牙社会的缝隙里有来自各个阶级的破落户,你说的这些法西斯游民是不是也算是这种破落户?有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把他们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势力?

                                                                                              A:

                                                                                              通常情况下,他们只是分散的、原子化的法西斯破落户。要成长为法西斯运动,还是需要和社会挂钩的。目前在欧洲的情况是:原子化的法西斯破落户越来越激进,而社会化的法西斯新纳粹思想越来越占据主流。

                                                                                              本次“蔚蓝行动”的主谋,貌似就想通过联合那些彻底脱离社会的生存主义者,大干一场,撇开现在的新纳粹行为艺术或者极右翼选举派,“干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也就是说,把聚居在地堡里的狂热极右翼武装游民团结在一个行动里,发动无目标的广泛社会破坏运动,直到夺取政权。夺取政权之后怎么样,就没规划了。简单说,就是狂热但是无目标的极右翼反社会民兵一窝蜂攻入枫丹白露,把皇上老儿扯下龙椅……

                                                                                              B:

                                                                                              这种末日弥撒亚思潮已经属于另类右翼的宣传-动员模式了,即自我献祭式的破坏性恐怖行动,呼唤新世界/秩序的降临……

                                                                                              他们一旦发觉政府崩溃,就会自觉接管社会,重新树立社会秩序。

                                                                                              E:

                                                                                              这套主张的本质就是:现存秩序太强固 但又太腐朽,需要改变。

                                                                                              资本主义现实既完善又让人窒息,法西斯化的小市民只好做出碎片式的回应,揪住他们心中的痛点问题,比如“黑绿”蝗虫大军涌来怎么办?

                                                                                              当然,这都是小市民的歇斯底里口水。“生存主义”武装运动实际达到的目标,是给极右翼一个串联、磨练以待将来的理由。虽然没什么证据,我认为这场运动背后有某方面精英力量居中调度,配给资源、推动舆论、在关键位置安插自己人。表面上的“极其分散”,不能完全当真。就像2019年火山市的分离主义运动一样,自称“无大台”,不是真的没后台。

                                                                                              A:

                                                                                              我感觉现在的欧洲,极右翼氛围已经很浓烈了,随着经济政治的进一步失败,一个极右翼的欧洲不是不能想象的。而且,不一定非要爆发内战,极右翼才能上台。现实来说,欧洲绝大部分左翼是依附于这套日渐失败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而极右翼和生存主义者是来掀桌子、砸盘子的。也就是说,主流左翼是维持现状派,极右翼是打破现状派。

                                                                                              D:

                                                                                              左翼深度整合到选票政治里了,不需要解决什么现实问题,不需要改良,坐等政治周期来回摇摆就可以了,反正周期里总会轮到左派上台,所以左翼政治里想出头,关键是及时抢占位置,“出名要趁早”、学会包装、找到贵人,等等。

                                                                                              对了,本次政变未遂,法国的主流左翼是什么态度?

                                                                                              A:

                                                                                              维护共和,维护多元民主,维护公民社会,下次选举快来投我的票。没了。

                                                                                              未完待续

                                                                                              通宝推:杨微粒,大眼,
                                                                                              • 家园 原来如此,根本不是政变,顶多算是闹剧

                                                                                                这样的货色,就算在军队里面拉拢一些兵痞子,真要有事,也是两个小时平定那种,类似于国会大厦门口的红脖子,战五渣。

                                                                                                他们缺少兵变政变最基础的要素:组织性纪律性。一群天天嚷嚷个人主义的小资,口罩都不肯戴,能有什么战斗力? 排队枪毙时代的火枪兵都能全灭了他们。

                                                                                          • 家园 【原创】电影《战争未了》的讨论之四:佛朗哥的悟道

                                                                                            电影《战争未了》的讨论之四:旧秩序与新秩序、佛朗哥的悟道与乌纳穆诺的跌倒(一组对话)

                                                                                            A:

                                                                                              正如片名所揭示的,佛朗哥是”战争未了”之时的国家元首,所以原本可以三个月打下来的马德里最终打了三年。而三年后,弗朗哥的内外竞争对手都不在了。内战不仅仅是纯军事的战争,不是简单夺下对方的大本营就能取得胜利,内战同样也是阶级战争双方的内部大洗牌,为了重建或毁灭阶级社会的秩序。

                                                                                              值得一说的是,片中巧妙展现了佛朗哥对“阶级战争为何物?”这个话题的认识成长:

                                                                                              起初,正如片中其他叛军头领的评价,他过分谨慎而又狡黠,总想最大程度利用他人来满足自身利益(例如私下扬言“榨干德国人”),而又不显露自己的野心。然而,要想取得大权,这些手法不过只是小聪明。

                                                                                              原本的佛朗哥和其他将军一样,认为举兵叛乱只是为了恢复1936年以前不那么”左”、“具备正常理性”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然而,从他在军营里率先改用旧帝国的双色旗那一刻开始,西班牙反革命最高领袖的位置,就确定非佛朗哥莫属了。

                                                                                              他比其他将军更先一步认识到重建秩序的重要性,当其他将军还在试图纯靠枪杆子夺权时,他从阶级搏斗的现实中找到了更为有力的支持——被赤色威胁逼到绝路的旧资本主义秩序。

                                                                                              他认识到了,所谓共和国,只是秩序的外貌,而要想击败已经组织起来进攻的工人阶级,就必须为建立新秩序而战。家庭,宗教,旧日帝国的荣光,这些看起来与军事无关,是些或反动或保守的元素,被佛朗哥主动统合进了法西斯群众运动中,使得叛军行动上升到了阶级战争的严肃高度。

                                                                                              1936年以前的共和国时期,本来就有法西斯群众组织,比如长枪党,但他们只算是政治生活里的杂音。佛朗哥高举重建秩序的大旗,让无产阶级革命的所有敌人,团结在旗下,升华了原本凌乱的法西斯运动,而自己得到了旗手的位置。

                                                                                            B:

                                                                                              是的。兄弟和战友的抱团式支持,远不如身为秩序的守护者要稳定,毕竟今天能支持你的人,明天也能为了一己之私反对你。但守护秩序可以让自己上升到超脱琐屑权谋的神圣高度。

                                                                                            A:

                                                                                              从电影之外的文献来看,学会了这一点(充当秩序旗手)的佛朗哥,一改之前的作为:

                                                                                              原本他只从军事上考虑,认为救援托莱多城堡只会错过攻占马德里的时机。现在,作为旧日帝国荣耀的守护者,他要当英雄临危解难,从赤军手里救下了被围而不降的忠臣,用亏本的象征性胜利巩固了自身威望与民族象征。

                                                                                              原本他对妻子的祷告嗤之以鼻,认为胜利只能是来自自己的双手。现在,作为西方基督教文明的守护者,他要像旧日的基督教骑士熙德那样(当然,要忽略其历史上在穆斯林手下打工的时光),从自身的祷告开始发扬宗教的作用——为乱世中无所依靠的个人提供精神上的安慰剂,强心针:教堂的钟声每日定时敲响,信徒的日课每天都要做,教堂每周都要去,圣日每年都要过,每座城市都要有主保圣人——这就是最大的秩序

                                                                                              原本他把家庭放在工作事业之后,在战友面前多次表示不关心家人。对一个好军人来说,舍小家为大家是可贵的品质,但对于一个好元首来说,小家反而更重要,因为家庭乃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秩序的稳固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前提。现在,作为家庭的守护者,他从自己的小家开始爱护,让自己的夫人替自己出面,作为一个模范妻子来笼络保守势力。

                                                                                              正是在旧秩序的赞歌中,佛朗哥走向了新秩序权力的巅峰……

                                                                                            C:

                                                                                              是的。反革命进程中的佛朗哥,也完成了他自身的“新生”:他从一个共和国时期的普通右翼军人,成长为一切旧秩序的集大成者,以便粉碎工人阶级的改天换地。而这,恰恰就是佛朗哥高举的“新秩序”大旗……

                                                                                            B:

                                                                                              佛朗哥有些迷信自己的“天命”,比如在长期的军事活动中,从未受伤。他的成功也确实为自己带来了“天命之子”的光环。可以说,20世纪的每一场反革命,都有自己的“天命之子”:高尔察克,蒋介石,吴庭艳,苏哈托…… 当然,个别人运气不好。

                                                                                            A:

                                                                                              所谓”天命”,可以从概率学上来讲:阶级战争中,反革命阵营有千万个”佛朗哥”参与内部洗牌,最后总有一个相对质量均衡的”佛朗哥”活下来,作为最后的领袖。至于具体是哪一个,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看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建立/重组了资本主义秩序?比如1927年中国革命时期的反共联合战线里,白崇禧、蔡元培、汪精卫甚至张作霖,都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可谓群“贤”毕至,但最后是蒋介石胜出。回过头看,与其他人相比,蒋总司令确实具备了反共斗争的“均衡质量”。

                                                                                            C:

                                                                                              与“大彻大悟”的佛朗哥相比,本片的男主乌纳穆诺是一个守护秩序的惨败者。在阶级社会的日常状态中,像他这样的人无需从政,也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因为稳定的日常状态有着“尊敬”、“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等等如蜘蛛网一般的存在,将正式权力的一小部分分享给周遭的体面人,或者说,把“狭义权力”扩展为“广泛权力”。内战意味着广泛权力的萎缩,交战双方为了狭义权力展开决斗。于是广泛权力中的许多人像踩空一样纷纷落在泥坑里~

                                                                                              可以说,乌纳穆诺对阶级战争这头大象,始终只摸到了象腿上的皮毛,不知道社会已经天翻地覆,依旧试图在冬日播撒夏种,也就是片尾浓墨重彩渲染的那场演讲。

                                                                                            A:

                                                                                              这种剧变通常体现为两方面:

                                                                                              一方面,无论是面对外部敌国还是内部敌对阶级的威胁,统治者都需要收缩并牢固自己的权力——在长久没发生过地震的地方(日常状态),建房设计时并不需要考虑抗震(社会动荡)。然而,地震总有发生的那一天,为此必须临时加固房屋……

                                                                                              就乌纳穆诺这种知识分子来说,主要体现为原本能说的话不能说了,原本能做的事不能做了——因为原先的“自由”本来就源于资产阶级国家的默许,而权力一旦自身难保,他们这些人也就失去了存在基础,要么适应新环境,要么只能灭绝。

                                                                                              另一方面,是群众性政治行动对社会的改造,即对旧有日常状态的毁灭。

                                                                                              日常状态和政治变革是水火不容的,无论“共产主义”还是“法西斯”,都趋向于打破原先的日常——因为在原先的日常中,群众——无论是无产者还是稍微高级一点的“小资”——是没有权力,没有自己声音的,只能默默承载起像乌纳穆诺这种体面人的日常,扮演背景、路人、追随者和供奉者。

                                                                                              在掌权之前,政治化的大众(本片中只拍了法西斯群众)是旧统治者的威胁,在掌权后(或与旧统治者共享权力后),崛起的大众势必要把权力重新分配,让原本”无资格”的新人(自己人)来管理国家,同时相对的,把之前默许给有产阶级中“非自己人”的那部分权力收回来。

                                                                                              乌纳穆诺对上述过程知之甚少,以至于在法西斯的队伍开进萨拉曼卡大学城后,依然天真地默认自己仍旧是权力的共享者——这一点可笑可悲可恨……

                                                                                            未完待续

                                                                                            • 家园 【原创】科伦泰作品讨论之一:国家的主动改良、女工与女权

                                                                                              科伦泰作品讨论之一(《女工与母亲》):资产阶级国家的主动改良、女工与女权、主流共产主义的老调子已经唱完?(一组对话)

                                                                                              A: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活动家科伦泰写于1916年的宣传小册子《女工与母亲》,讲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妇女的特殊困境,提出了若干针对性的改良主张。小册子里讲到未婚先孕给当时的妇女带来种种苦难,走投无路的母亲甚至会自杀。而在21世纪的资本主义全胜地区,未婚先孕倒还不至于逼的女人自杀,即使在路边生了孩子,也会被警方送到医院。可以说,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巨大力量,就技术角度来说,足够在阶级社会里维持一个起码的文明外貌了。

                                                                                              小册子提及婴儿死亡率问题,当时的挪威已是“文明样板”,婴儿死亡率世界最低,但也高达7%,而今天的第三世界国家菲律宾只有2,9%的婴儿死亡率,比百年前的“文明样板”好多了。20世纪60-70年代启动的伊朗“白色革命”、同时期菲律宾的马科斯改革,都动员了大量爱国学生下乡扶贫,帮助农民建立保健网络,改善居民饮用水,给儿童打疫苗。回过头看,自上而下的社会改良、广泛采用新技术、以及国家机器的精密化,延长了广大被统治者的平均寿命。在科伦泰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的类似演进是无法想象的。

                                                                                              既然这样,这本小册子对今天的工人阶级,有没有现实的启发意义呢?

                                                                                              B:

                                                                                              大家好。我是《女工与母亲》的译者,这本小册子最初于1916年以小册子的形式出版发行。柯伦泰在文中强调了性别权利运动应该与工人运动联合。本文虽然是20世纪上半叶写成的,但仍然对现在的性别权利运动和工人运动具有指导意义。

                                                                                              如果只是看文字内容,今天的读者大概首先要想到“时代进步”“社会发展了”,讲法制了,我们的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 卫生保障比100年前好多了,不会联想到“工人运动”之类的。

                                                                                              小册子里强调了一件事:男工厂主的妻子的权利,跟女工的权利,不是一回事。工厂主妻子受到悉心照料,生下来的孩子也很结实,但女工及其孩子就没这么幸运了。我认为,女权不是抽象片面的,必须要跟阶级解放的议题挂钩。阶级解放与性别解放相辅相成,两者皆不可偏废。单纯通过政治法制改革,让女性在资本市场当中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让女性多一些投票权,多选几个女性政客,这些并不是什么彻底的解放手段。这是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做法。

                                                                                              C:

                                                                                              这是一本宣传社会民主主义的小册子,而且是面向广大工人的那种小册子。开头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应该是给男同志看的。虽然男人都有老婆,但是未必真能理解老婆的苦。也可能作者还想给一些开明的民主人士们看?让他们看到男工和女工的孩子们奄奄一息,悄无声息地死去,有成千上万座坟墓,就有成千上万个伤心欲绝的母亲!

                                                                                              当时写这样的文章呼吁改良是没问题的,西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法律被很好地实施,用他国的现成事例最能说服工人起来斗争。不过,这样很容易让工人产生对法律和国家制度的幻想,好在当时俄国没有实行这种幻想的机会,资产阶级国家就完蛋了。

                                                                                              我想提醒大家,法律正义与国家公正的幻想是危险的:这个幻想与米留科夫幻想直接移植美国民主制度到俄国来,有点像,虽然说两者的基础完全不一样,可是达成的幻想是一样的——都苟且在过去别人取得的成就身上,当然这个成就对于当时的社民党人、民主主义者来说,显得高大上又遥不可及,值得去奋斗。我比较担心现在还有很多吊车尾的“马克思主义者”跟这本小册子一样,祈求走他人过去的路,来得到相同的结果……

                                                                                              A:

                                                                                              谈到妇女保障,小册子是这样写的:

                                                                                              “在法国和澳大利亚,女工不用买任何品种的保险。任何一个女性,无论是已婚还是未婚,在需要的时刻有权向国家求助。在法国,除了医生和助产士的帮扶,女性享受了超过八周的产假(一天20—25戈比,有时更多)。在澳大利亚,女性的五十卢布的费用一次就能付清。在法国,“替代管家”制度运转良好。在女性怀孕的后期,会有某个朋友或邻居前来帮扶她,因为免费学习了关于如何照顾孕妇和小孩的课程。直到母亲已康复到能够起身为止,朋友或邻居每天都要来看望一次。母亲康复后,仍然像往常一样要在家打扫卫生、做饭、照顾小孩,而有关部门已经为她支付了这些工作的费用。

                                                                                                在法国、瑞士、德国和罗马尼亚,母亲在哺育孩子期间,也能从保险局那里拿到津贴。”

                                                                                              100年前的类似改良,并没有阻止住欧战后爆发的共产主义工人革命。但是随后的100年里,资本主义在管理和改良上,显示了巨大的弹性和韧性,确实瓦解了共产主义的工人斗争……

                                                                                              C:

                                                                                              科伦泰在书中提出的措施,是很纯粹的社会改良,并没触及工人权力。在当时,几乎只有社会主义者在鼓动改良,今天的国家、主流政治与广泛的社会运动都习惯了呼吁和实施社会改良了。古典社会主义的路,确实走不下去了。

                                                                                              D:

                                                                                              文章中关于女性权益的部分,现在在发达国家大多已经实现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柯伦泰也举出了发达国家作为正面例子,或许可以说,柯伦泰有改良主义倾向?但是我并不认为改良主义是坏事,尤其是联想到之后列宁和柯伦泰的对立,反而让我觉得心情复杂~

                                                                                              A:

                                                                                              小册子里说:

                                                                                              “各地的男女工人要求完全禁止女性和年轻人上夜班,禁止雇佣16岁以下的儿童。他们要求规定16岁以上的青少年男女只能工作半天”

                                                                                              20世纪的60年代,韩国工人全泰一很同情一起上班的未成年女工,她们吃的太差了,工厂的剥削过程是在纯粹意义上耗干她们的体力。而又过了几十年,在21世纪的资本主义全胜地区,未成年工人吃的比100年前好多了,油水和糖多了,快餐店的米饭可以免费加,某些时令水果也卖的便宜。

                                                                                              21世纪资本主义的巨大生产能力,可以让某些地区的人们像“文明化的鼹鼠”一样,缩在一个小而舒适的窝里,享有基本方便设施,度过一生。这也是资本主义全胜地区的官方越来越喜欢讲“社会治理”的物质底气所在。

                                                                                              C:

                                                                                              说到古典社会主义的路走不下去了,可以参考小册子中的这一段:

                                                                                              “每一位工人阶级的女性,每一个读到这本小册子的女性,不能无动于衷,而应该准备投身于工人阶级的运动。这场运动正在致力于实现这些诉求,正在把旧世界引到新世界。在新世界里,母亲们不用再流下苦涩的泪水。生育也不再是十字架,而会充满快乐与自豪。”

                                                                                              在今天,这样的左翼词句真不行了,鼓不起劲来。只要还想发挥影响,左翼几乎都换了一套语言,当然,未必比科伦泰时代的古典社会主义语言更好。

                                                                                              A:

                                                                                              看这一段:

                                                                                              “我们必须对自己说:‘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女工越来越多地参加工人运动,我们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强大,也能越快实现我们的诉求…… 我们的幸福与我们的孩子们的生活和未来息息相关。”

                                                                                              我想到另一个问题:本书写于1916年,世界大战正打的昏天黑地。科伦泰的笔下,似乎社会主义运动一切照旧,只要继续推动社会改良,揭发资本家,要求制订好的法律,向工人描绘美好的新社会大家庭,“明天会更好”。但是,她所谓“越来越强大”的那个第二国际,正在号召女工把孩子送上战场,已经政治破产了。

                                                                                              D:

                                                                                              柯伦泰在战前,一直跟列宁他们保持距离的……

                                                                                              A:

                                                                                              我上边列举的那段文字,可以说自然沿袭了第二国际把按部就班改良当做迈向革命必然环节的态度。作者一会说需要争取新社会大家庭,一会回到修订法律上了,一会又号召女人都来搞运动,然后又把新社会大家庭举起来作为旗帜。这个逻辑就是:一起来改良,后边就好了!

                                                                                              想到在1916年,西欧国家发补贴生出来的孩子们,正在战场上变成臭肉,细思极恐啊!

                                                                                              要说这本小册子的现实启发意义,大概就是“立此存照”吧?让今天的工人阶级看到当年的探索……

                                                                                              未完待续

                                                                  • 家园 听说斯巴达派在民德被兼并前后挺有劲的
                                                                • 家园 中忒社会里拍案惊奇也很多。

                                                                  各种评选都是模仿古代行为,还说雅事。

                                                              • 家园 【原创】法国军人集体上书事件讨论

                                                                法国军人集体上书事件讨论之一:“恢复老光荣”、法西斯与选票政治共存共荣?(一组对话)

                                                                A:

                                                                2021年4月,上千名法国退役与现役军人发表公开信,声称法兰西“处在危险之中”,一时议论纷纷。无独有偶,不久前,西班牙也出现了极右翼军官联名写信要求国王“反抗共产主义”的事件。

                                                                欧洲军人写政治公开信意味着什么?他们在反对什么?自从20世纪末以来,共产主义作为阶级斗争的实践,已经在全世界归零了。世界,尤其是欧洲的资本主义秩序,稳如泰山。这群穿军装的怎么好像怒气冲冲的样子?

                                                                B:

                                                                这伙人有现役军官也有退役将军,他们写信就是要求政府建立一个依靠军队的波拿巴秩序。他们反对欧洲“社会资本主义”的失败,认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大失败造成的巨大分裂,原因在于左派思想复活,以及政府对于“捣乱分子”太软弱。他们提出打击多元社会,打击上街的左派,一定要消灭反种族主义者(左派)和穆斯林。简单说,他们要求一个拿破仑似的光荣的旧欧洲。

                                                                A:

                                                                老军人豪气盖天,可他们有啥办法提高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竞争力?冷战时期,有过以坦克为新自由主义保驾护航的皮诺切特方案,目的是实现充分的市场化。米尔顿·弗里德曼对这一方案赞不绝口。难道法国的将军们也想用直升机往海里投掷性别政治良心犯了吗?性别政治积极分子都在海底喂鱼,法国工厂就能繁荣吗?

                                                                B:

                                                                现在来看,将军们没啥现成的办法,或者说办法就是通过暴力洗涤社会,建立强力秩序。军人不是政治家,他们不是为了搞议会政治或者落实某项财政政策才逼宫的。这次军队逼宫更像是逼迫马克龙加大与军队的政治性合作,类似你要支持我,我把你捧成戴高乐,不要不识相。

                                                                不过,马克龙已经是很亲近军队了,包括加大征兵,在马里扩大殖民战争,等等。

                                                                C:

                                                                职业军队多少有点束棒倾向,据说德军内部也有蠢动……

                                                                B:

                                                                是的,法国军队是精兵军官学历政策的,军官团体是某种资产阶级精英的代表,很像过去的骑士团封建组织。在军校和军事工程学院集中训练的军官,大都带有波拿巴思维,或者说这种军官群居和学历训练主义,让所谓的“文官治军”显得比较可笑吧。所以,欧洲军队存在很大的政治独立性,比如奥朗德时期,很多法国将军公开的不信任政府~

                                                                说到德国,职业军官里边的极右俱乐部也很多。德国官方一贯声称它防御新纳粹主义的工具,是特务机构和国家警察,但是最近几年,德国特务机构也频繁被极右翼渗透,屡次曝光~

                                                                C:

                                                                职业军队的结构更像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的复刻,而非整个阶级社会的复刻……

                                                                B:

                                                                各国的资产阶级军队都是彼此类似的,反映了阶级社会的某些典型特征。军队上层和中层关系是一种官僚从属关系,军队中层和下层则是另外一种严密秩序关系。

                                                                D:

                                                                法国军队里面,难道有类似全斗焕当初的“一心会”组织?

                                                                B:

                                                                现在看,是存在的。法国军队很不满本国政府对于现状的软弱。政府又不能把将军全抓了,而将军之间是存在政治勾结的。谨慎判断,法国起码存在有政治诉求的军官组织,级别高低的都有,而且他们的政治诉求通常都是极右主义。至今为止,这些团体没有被打击,甚至没有曝光。

                                                                上一次法国军官叫嚣政变,是密特朗时期,有些人叫嚣着要杀光社会主义者,却被政府自罚三杯混过去了……

                                                                C:

                                                                一百年来,职业军官向来是资本秩序的天然守护者。在剿灭赤党的问题上,戴高乐与贝当毫无分歧。

                                                                A:

                                                                可共产主义都没了,结果资本主义自己闹内讧…… 没想到,精巧成熟的欧洲剥削秩序,品质超群享誉全球,居然自己人还不满意了!

                                                                B:

                                                                极右翼军人的声音并不孤单,一定程度反映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市民阶级的想法。不仅在法国,欧洲各国不少人觉得“新法西斯”和民主可以共存共荣,所以也支持新法西斯。反而他们认为左派和民主是天然冲突的。左派上街嘛,干扰好市民的日常生活,或者说他们认为左派上街和喊口号,是一种破坏秩序的“洪水猛兽”。

                                                                法国好市民眼里的“左派”,包括女权、性别政治、黑人的命也是命之类的,或者说上街闹事的都是左派吧…… 至于共产党,出于历史遗留问题,共产党始终被主流舆论塑造成“反民主主义者”,所以好市民们为了“保卫民主”,赞同清除共产党。

                                                                也许,当下法国乃至全欧洲的政治演进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法西斯也是公民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共产党不属于公民社会”。

                                                                D:

                                                                乌克兰的经验证明法西斯主义完全可以和选票民主共存,互相补充……

                                                                莫非欧洲内部的分配机制,早已让一部分觉得自己亏了的人不满了?虽然不必预测是否明天就会发生右翼政变,但一个事实上稳如泰山的秩序,却受到部分统治者公开质疑,威胁清理帮助资产阶级维稳的社会力量,真是荒谬而喜感!错乱而惊悚!

                                                                对了,国民阵线是什么态度?

                                                                B:

                                                                支持军人,或者说国民阵线认为军人是在支持自己上台。国民阵线可以提供军人需要的“民意”,让选票机器在“拿破仑的光辉岁月”里继续运行,所以二者合作确有可能。

                                                                C:

                                                                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法西斯主义是一条维护统治的防火绿色通道。所以说,击溃保守主义就是摧毁了资本主义秩序自我调整的变压器。

                                                                待续

                                                                • 家园 【原创】法国军人集体上书事件讨论之二

                                                                  法国军人集体上书事件讨论之二:铁血救国也多元?美军的“进步派”倾向?(一组对话)

                                                                  A:

                                                                  今年写公开信的这一大批法国军人,他们对主流的社会改良机制,比如大工会,持什么看法?他们如何看待皮诺切特的市场改革?古典法西斯有自己的社会纲领,皮诺切特是用坦克推动全社会的彻底市场化。如今这帮欧洲军人到底想干嘛?

                                                                  B:

                                                                  这批人的主要观点,一句话总结就是“不喜欢你们吃饱了撑的上街闹事”,但也没明说要杀光工会。21世纪欧洲的右翼军人造反,跟上世纪60-70年代美国人鼓动的那批南美独裁军人,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本质上,今天的欧洲右翼军人,是希望与欧洲的主流社会准则共存共荣的。形象一点说,他们想搞一点“进步的波拿巴主义”,再来点“多元的种族主义”,当然还有“民主的独裁主义”……

                                                                  他们对改良主义的态度是模糊的,毕竟还没有成功政变嘛,不必什么心里话都说出来。现在他们给社会看的政治态度,就是拯救“堕落的经济”和“堕落的社会”。他们的公开口号,归纳一下,就是:所有的错,都是上街闹事的左派,外国人渣跑到法国吃福利以及社会秩序没法维持导致的!

                                                                  A:

                                                                  “进步的波拿巴主义”、“多元的种族主义”、“民主的独裁主义”……听上去太反乌托邦了。这帮军人的煽动,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动一次社会意义的外科手术,把守法的好市民烦透了的“烂货”们,比如多元化运动积极分子,在学校里污染眼球的“二尾子民权教育”,各种“劣等种族”(从西非黑人到中国大陆人),当然还有满街撅屁股祷告的“白帽子”,都收拾进垃圾箱(随你怎么理解这个词),但并不摧毁几十年来搭建的社会改良机制?

                                                                  另外,“堕落的经济”是啥?

                                                                  C:

                                                                  一股子铁血救国味道,冲鼻子啊,颇有日本电影《皇帝不在的八月》的神韵…… 其实,冷战年代的南美也有过这种痛心疾首的军人救国文宣,比如阿根廷。

                                                                  B:

                                                                  “堕落的经济”,就是欧洲经济疲软了,没有过去经济腾飞的辉煌了。

                                                                  D:

                                                                  他们不想灭了建制派政党吗?比如暗杀、关进扣留营里慢慢虐杀?难道不是建制派放任多元化运动逐步坐大?难道不是建制派推动的移民政策?

                                                                  B:

                                                                  法国的右翼军人本身就是建制派,高级军官联合威逼政府威权化,让军队成为政治的重要部分,负责监管政府,对移民,恐怖主义还有上街闹事的左派,再加上诋毁法国光荣形象的网络卢瑟们,统统重拳出击!

                                                                  A:

                                                                  你介绍的这些动态, 我感觉,说明法国的阶级调解机制太强了,也可以说相关的利益集团盘根错节,没法一下子撼动,所以军人只能先收拾保守市民厌恶的“多元化癞蛤蟆”。但我拍脑袋瞎猜一下:恐怕军事官僚们早有深度讨论,怎么重建国家,怎么振兴经济……

                                                                  B:

                                                                  按理来说,法国军队有自己一套政治理念和主义,才是资产阶级秩序的常态。比如二战刚结束的社会党政府时期,法国军队就叫嚣着要建立“帝国主义第三极”,搞模仿纳粹的“民族民主社会主义体制”。法国国家大救星戴高乐上台,是军队捧上去的,后面要杀戴高乐的,也是军方的极右翼。到了密特朗政府时期,军队也叫嚣着颠覆所谓的“社会党共产主义政权”。那个时候法国军队是一副想当拿破仑的架势,相信社会失序时,自己可以合法得到社会的监护权。

                                                                  但是新自由主义时代开启之后,主流社会崇尚多元主义和市场取向的文官政府,军头政治被视为特别的不堪入目。所以,最近几十年军队就没那么公开呼吁自己的政治影响力了。虽然奥朗德、萨科齐时期,将军团都对政府公开表示过很强的不信任,而且积极的推动法国在非洲的帝国主义小型战争。这两三年,军队又开始动心思,想变回密特朗时期可以公开搞军内团体政治的波拿巴骑士团了。

                                                                  C:

                                                                  德军内部呢?

                                                                  B:

                                                                  德军与法军的区别,是中层军官组织了很多新纳粹小团伙,行动更加激进,但也不能说有多么具体的公开纲领。

                                                                  D:

                                                                  我说说美军吧。在老资本主义国家里,美国军队的右翼激进化程度,貌似反而少一些。美军演变到今天,是个挺特别的军队,应该看作是个从事作战的大企业,愿意接受市场的最新方向,扩大自己的接受度,有公关需求。这也是为啥美军愿意扮演lgbt容忍度的进步典范。

                                                                  E:

                                                                  美国军队有些基层军官是希望社会改革的,接受了主流政治中进步派的一些改良主张。小布什时期,军队的气氛是非常保守的,随着征兵族裔朝着多样化趋势的发展,军内开始出现成规模的进步派,至少表面有这样的趋势。

                                                                  B:

                                                                  美军存在进步派,也存在极右翼。各种佩剑贵族、战争英雄,都是些军国主义狂人。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不久前制裁的美国反华众议员八人组,有几个就是军队出身的战争狂人。整体来说,我感觉美军已经充分参与政治,欧洲的军队则是试图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C:

                                                                  战争英雄,出将入相,阳刚老白男工团~

                                                                  D:

                                                                  恐怕不能说美军有思想上的“进步派”,而是有面向进步派“市场”的公关需求……

                                                                  A:

                                                                  说到纲领的公开与秘密,资产阶级军事官僚本来就强调谋定而后动。比如说,60年代的印尼在大众印象里是落后国家,但930事件后,印尼陆军学院迅速召开研讨会,确定了后来的国家发展战略。我拍脑袋瞎猜一下:恐怕印尼军方早就在秘密讨论如何清除共产主义,如何推动市场经济,只等杀光了赤党,就转入公开行动了。

                                                                  B:

                                                                  资产阶级军队作为保守主义团体参与政治才是常态。只不过20世纪末开启的资本主义全胜时代,让各种社会矛盾和保守团体都可以变得不足为道。

                                                                  C:

                                                                  听起来,欧洲军方的思想跟冷战时期的阿根廷军人实在太像了。60-70年代的阶级斗争,欧洲也处在漩涡中,恐怕统治者的反应本来也跟拉美是一样的,搞军事独裁维系统治。只是某些非常强大的统治集团,选择了多元化、市场化、民主化,作为消解革命危机的先进工具。

                                                                  这群选择多元化的统治精英,堪称深谋远虑,确实瓦解了共产主义。

                                                                  A:

                                                                  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阶级统治变成了“温柔的长夜”…… 好消息是这个时代似乎落幕了,坏消息是给大学里的共产主义分子上电刑的时代,也许重新开始了~

                                                                  D:

                                                                  呃…… 真得锻炼身体了。我现在雷打不动每天运动一小时,不算出门骑自行车。

                                                                  未完待续

                                                                  • 家园 【原创】美军招兵广告的闲言碎语

                                                                    美军招兵广告的闲言碎语:LGBT保家卫国?“我们正能量要互相学习”(一组对话)

                                                                    A:

                                                                    2021年美军新出的招兵广告,描述女同家庭的孩子、几代从军的黑人子弟、亚裔“小呆瓜”如何在军队大熔炉里茁壮成长,但是……完全没有白人男性的影子!这个广告让国内本土主义舆论笑骂了几句,也有顺带推销中俄招兵广告如何阳刚正派的……

                                                                    据说,在关注激进左翼政治的北美网络圈子里,有人反对支持美军的多元化宣传,有人觉得这广告不是挺好的吗,推动美军更加开明……

                                                                    B:

                                                                    多元化本身不具备任何革命性,顶多算数十年群众性改良运动的间接遗产。征兵广告这么搞,属于统治工具的文化挪用。或者说,群众改良运动的历史遗产,成为了现存秩序的一个环节。支持征兵广告,就代表向现存秩序投降了,承认军队是自有永有,现在只是与时俱进,未来也要与天同寿。

                                                                    这个广告的核心内涵,就是正常人加入正常国家的常备军。现在的大趋势,内部无限可分的性少数派迟早都要走“正常化”的路,被主流秩序鉴定为完整的社会人,新时代的normie。这部分人去参军其实挺正常的。再引申一步,正常人自愿参军也是一种符合主流标准的“人权”。

                                                                    没啥好说的,祝正常人好运别轻易送命吧…… 而工人阶级的利益,要求减少资产阶级军队制度(军费、等级、特权)带来的痛苦……

                                                                    C:

                                                                    这事我觉得连关注的必要都没有~ 有些人,大概没有根除国家机器恋物癖?

                                                                    D:

                                                                    征兵广告里的多元化要素,说到底是服务于“采用了多元化要素的征兵广告”……21世纪资产阶级走起社运路线,虎虎生风……

                                                                    E:

                                                                    看了一下,从政治秩序日常维护的角度说,这个广告算合格,符合“把我们的人搞的多多的”、“抚平社会伤痕”等统治要求。当然,把白人男性搞没了,确实过头了。阶级社会的官僚机器,一刀切和层层加码是普遍现象。在推进多元化文宣上,美军官僚难免跃进的步子太大,闹出满屏“边缘人”、白男蒸发的荒诞剧,但文宣的基本方向,“吸引边缘群体”、“化解旧矛盾”,还是符合统治要求的。

                                                                    顺便说一句,国内这些年的“正能量”文宣,一直在技巧上学习西方的成熟手法,进步不小。类似“把我们的人搞的多多的”、“抚平社会伤痕”等等,也是国内文宣的基本任务。那么,今后国内文宣是照搬今日美军的某些做法,更积极的促进LGBT、少数族裔与主流秩序的结合,或是相反,抵制这种舆论导向?我觉得这无关立场,纯粹是个技术问题,取决于主流秩序一时一地的社会治理考虑。当然,这确实揭示了多元化与资本是可以共生的。

                                                                    对话结束

                                                                    对话结束

                                                      • 家园 【原创】国营、市场与解放初期的思想工作

                                                        国营、市场与解放初期的思想工作:围绕《一个国营商店的政治工作》的讨论(一组对话)

                                                        A:

                                                        大家好!我是“奥克佳布里斯基”,朋友介绍我录入这本繁体竖版小册子《一个国营商店的政治工作:中共齐齐哈尔市百货公司第二商店支部工作经验介绍》,我录入完毕后,朋友希望我做个总结,我想不到该说什么,就觉得解放初的国营企业里面也是乌糟糟、麻麻黑的!我水平有限,其它的感想没有了!谢谢大家!

                                                        B:

                                                        《一个国营商店的政治工作》是1953年前后编辑出版的,大背景是针对资本家的三反五反已经结束,留在大陆的资产阶级受到重大打击。同时,全面的社会主义经济计划,也还未开始实施,市场因素是经济工作。这本小册子描写了在党团组织的指挥下,东北的一个大型国营商店,如何通过做职工与管理的思想工作,强化了商店的工作纪律,唤起大家的工作热情,引导职工为商店经营献计献策。

                                                        这本小册子中,真实地描写了解放初期,国营商店中已经存在的混乱、浪费与人心浮动,也讲了群众如何努力纠正这些消极现象,由于成效较好,受到了东北党组织高层的重视,被当作经验推广。

                                                        在谈到浪费和混乱时,书中说:

                                                        职工感觉自己“受三种气——一受顾主气,二受同志们的气,三受上级的气”,“政府权高,铁路分高,当营业员丢货还得自己包。”

                                                        浪费有时是惊人的:“有的营业员卖一瓶钢笔水打坏了六瓶,打坏的陶瓷器可以用筐抬”

                                                        三反五反后,职工害怕担责任,纷纷表示“我再也不做商业工作了,宁可什么也不干也不摸钱了”。基层管理也怕被说损公肥私,工作起来缩手缩脚:“小组长对工作也不敢负责,什么事都找经理”

                                                        在谈到商店经营的本位思想时,书中说:

                                                        "对好货、快货宁肯积压不外调,对次货、不好销的货宁可脱销也不愿要"

                                                        一度,商店的经营混乱到了账目与库存怎么也对不上:

                                                        “二商店曾进行过四次清库查账工作,但结果仍是账货不符、库存混乱”

                                                        针对上述混乱现象,党支部组织全体职工进行讨论,请省店员工会主席做了专题报告。那么,扭转消极的方向是什么呢?

                                                        首先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三快(快出库、快算账、快拿货),“四多”(多推销、多找顾主、多订合同、多宣传),”五好“(批评好、态度好、学习好、团结好、卫生好),”六不错“(不错钱、不错货、不错帐、不错价、不错票、不错表)

                                                        “货少时,就不雇胶皮轮大车……每天倒下来的包装纸都注意保管起来,用给顾主包货”

                                                        其次是鼓励群众对经营领域提建议,对管理者的缺点提意见:

                                                        “同年十月进行了一次民主检查,职工都能大胆的揭露领导上的官僚主义和经营管理上的无计划、损失浪费以及缺乏责任制所造成的企业管理混乱现象的事件共五十三件。检查后确立了各项制度。这样就大大帮助领导上克服官僚主义,改善经营管理;同时,也提高了全体职工的责任感。二商店每个月还召开一次民主大会,经理向全体职工宣布本月工作总结及下月计划。会后,进行小组讨论,检查工作。对职工提出的意见,研究后提出处理办法,由经理做解答或检查报告

                                                        从一九五二年七月到一九五三年六月的一年中,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窍门一百零四件,其中有扩大商品推销的六十件,降低商品流转费用的七件,加速资金周转的一件,改善经验管理的二件,提高工作效率的二十一件,其他十三件”

                                                        群众的智慧是有效的,书中承认:

                                                        “经过职工讨论所制订出的计划是比较准确的。同时商品的品种也增加了,更加切合市场的需要。……经过对职工反复地进行动员教育和职工的认真研究,第三季度销售计划正确的制订出来了,并超过上级指标的百分之一点二”

                                                        C:

                                                        经研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当时行政领导在这一工作中忽视了政治工作,对职工没有认真的进行思想动员,职工对清库查账工作的意义缺乏认识。因此,他们对这一工作,采取了消极的态度。

                                                        ————————

                                                        我觉得这种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思想问题”的做法,非常不对。很有种唯心的感觉。

                                                        党支部并经常教育党员、团员应积极响应工会的号召,坚决执行工会的决定。因此党员、团员在工会所号召、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一般都能起带头作用,因而影响带动了全体会员,保证了工会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提高了工会的威信。

                                                        ————————

                                                        可以看出,在这个时候,工会还没有完全沦为党的附庸,而是党在发动自己的组织,配合工会的号召,但是工会依然必须服从党的上级指挥。

                                                        在国营商店里,工人懂得了企业属于自己,因此生产积极性高涨;但是,官僚一方面鼓舞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又非常谨慎地保持自己对群众的控制,坚持把企业的管理权抓在自己手里,而非常提防群众对自主管理生产的要求。

                                                        像“建立民主管理制度”一章,通篇都没有讲职工如何通过民主管理企业,个人能做的,只有提出销售数量和保证条件,对于其它方面却没有发言权。也就是说,群众仍然只有献计献策的权利,却没有自己制定生产计划的权力

                                                        D:

                                                        我觉得这种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思想问题”的做法,非常不对。很有种唯心的感觉

                                                        ————————————————

                                                        这是解放后党的固定套路了。解放前还要讲阶级立场什么的,解放后开始快速走向违意志论,直到提出“政治挂帅”,以社会主义的名义要求群众在经济建设中无限付出,但完全不提如何制约上级领导。

                                                        E:

                                                        说老实话,我不懂商业的东西。就是有点疑惑为什么国营商店还要扩大销售额,搞销售竞赛什么的。我脑海里的社会主义商店是满足人的真实需求,而不是为了扩大销售额创造人的需求。这运行模式我觉得还是比较接近资本主义的啊,追求销售额什么的。

                                                        C:

                                                        至少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前,企业依然要遵循资本主义商业的运行规律。而且,在过渡时期,也就是在社会主义建成之前,仍然不能完全摆脱价值规律。

                                                        B: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商店是从原来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国营/公营企业的供应制,向经济核算过渡了,某种角度是向市场取向过渡了,但当时三反五反已经结束,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都缩小了。而国营商业机构,还处在健全成本核算制度的阶段。

                                                        当然,不能轻率断言这是向资本主义倒退,这恐怕只说明打倒了旧的资本主义统治者之后,新的经济还处在摸索阶段。

                                                        C:

                                                        又重新看了一遍,一定程度来说,国营商店的运营是为员工设身处地考虑的,比如说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制定工作计划,都有从工作人员实际情况出发的,比如说打消员工各方面的顾虑,让员工积极参与各方面的工作,积极寻求加强工作效率的方法等等等,文章里有很多言之有物的东西。

                                                        但是运营模式来说,诸如销售额,销售竞赛等等,让我感到非常的不适,我觉得社会主义不应该是这样的,当然也应该承认商店在销售过程中也是设身处地的去考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的。

                                                        按照“新民主主义”的设想,在“新民主主义”阶段,仍然要发展资本主义,然后发展着发展着,就会“和平长入”社会主义了,所以这一阶段仍然是资本主义,只不过,在客观条件的推动下,没过几年就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新民主主义阶段提早结束了。

                                                        E:

                                                        这样的段落给我的观感还可以,一定程度来说真的了解问题并且解决了:

                                                        “介绍有病的职工家属到公营医院去治疗,并借钱给其中生活困难的;召开伙食委员会,研究如何改善食堂的管理,使饭菜多样化;宿舍换了新床(过去是用木板搭的,有臭虫),墙壁刷了白粉

                                                        出勤率由百分之八十五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八,基本消灭了无故缺勤的现象

                                                        在工会福利委员会的领导下,伙食委员会经常研究如何改善伙食;用奖励基金三百五十万元为全体职工修建了一所小型浴室;还买了很多书籍供职工阅读,对子女多和生活困难的职工,分期给予物资补助

                                                        工会一般的每星期组织一次大晚会:有戏剧、唱歌和各种集体游戏,使个职工都能愉快地度过节日和假日。另外还设置了乒乓球、篮球和排球”

                                                        B:

                                                        这本书中,最值得注意的,恰好就是改善生活这一块。虽然书中承认改善了职工的生活,但显然重点放在思想工作上。虽然指出“二商店对能够很好完成推销计划的先进小组和个人,采取了按月奖励的办法",但并没细说是怎么奖励的,有淡化之嫌。

                                                        书中反复强调,职工有思想包袱,就做他的工作,做到他没包袱为止,比如“工作情绪不高,闹个人问题。团支部根据这些问题上了一次团课,细致的讲解了商业的重要性,要求大家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但人不是机器,思想是与实际相连的。今天我们知道,1957年的鼓励鸣放,让许多社会矛盾暴露出来,最终在文革初期的造反行动中,爆了这颗雷。所谓思想工作,显然不能消除那些结构性的矛盾。比如,基层号召群众大干快上完成计划,但上级却很可能朝令夕改:“上级公司的计划变动性较大,这也给使国家计划经过全体职工的讨论变成群众的实际行动,造成了阻碍,甚至引起个别职工的不满”,这该如何解决呢?书中避而不谈了,因为全书的基调就是如何调动群众热情,去完成经济计划,包括降成本加利润,而基层制约上级的话题,不在本书的宣传目标之内。

                                                        无论如何,在解放初期,工农大众对建设一个新天地,还是充满期待的。基层管理者并不偷懒,而是充满干劲,比如“小组长以上的干部,每周都进行一次业务学习(或学习先进经验)。每周都组织全体职工学习一次政策、业务。工会委员每月学习一次,内容是有关工会组织工作的政策”,普通职工也有很大的热情学习业务:“成立了临时珠算夜校。……他们之间有的订立了互学互教和包教包学的合同,大家学习兴趣很高”。多数人都积极投入到了经营当中,比如“商品的加工改制和建立固定用户的工作”,从成绩中,他们对刚刚出现的社会主义也加深了认同感。

                                                        虽然群众并不能真的制约上级领导,但对经营的参与,是很实在的。通过群众参与,商店"加强了计划管理,进、销计划均经小组讨论;并经常分析市场情况……建立了对账制度,个人责任制与互助制度,货票同行制度“,书中不无自豪地说:”这些制度是经过职工讨论,在职工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是切实可行的。“

                                                        如此这般,经济建设维持着一个比较快的速度,直到深层的矛盾,开始在几年后炸响……

                                                        对话结束。

                                                        通宝推:真历啊,
                                                      • 家园 进入共运是要付出代价的

                                                        加入工农运动,甚至学习马列都要付出代价的呀。

                                                        比如张云帆事件,学习马列进了局子,咋弄?

                                                      • 家园 前人的探索很伟大,日共对于日本政权的冲击不算小

                                                        确实对日本普通人的生活转好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越发达越容易受到左派的影响,只是,权力是不会放的。

                                                        也由于生活改善,发达国家的左派斗争力严重不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