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推测一下当年为啥选择了“分田单干” -- 钛坪樽逾

共:💬451 🌺3017 🌵6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其实还是有用的,跟大麻一样

        引用:亩单产不能提高,什么制度都没有用。

        包产到户这个,其实还是有用的,当时农民非常支持。虽然亩产不能提高,但是心里舒坦。

        这跟大麻是一样的,为什么美加赶着放开大麻? 虽然经济不景气,找不到工作,失业率高,但是抽大麻还是有用的,可以放松一把。

        没办法,有时候人民就是这么落后。

      • 家园 啥是鹿,啥是马?亩单产如何提高,具体说说?
        • 家园 如何提高亩单产? 红旗渠水利就是典型

          林县水贵如油,旱地只能种些杂粮,亩产不过几十斤。要提高单产有两种基本途径,毛式方法:“公社组织七万农民修水利,修了十年,修成红旗渠,五十万亩旱地变水田,从亩产数十斤杂粮变成亩产数百斤水稻,还直接解决五十万人最基本的吃水问题”。

          邓氏方法:分田单干,各刨各的,亩产数十斤杂粮的土地,在“积极性”的作用下撑死多打个二三十斤,要组织群众修渠?作梦去吧。

          事实就是分田单干不到十年,红旗渠就出现了“年久失修老化极为严重”----看看分田单干造了多大的孽?

          毛主席人民公社体制和邓氏分田单干体制到底孰优孰劣,一个红旗渠就是铁证,一目了然的事情,某些人就是装着看不到。

          通宝推:empire2007,天马行空,红尘无极,袁大头,
    • 家园 你应该看看主席当年和湖南省委书记

      张华平的谈话在下结论。如果你认为自己的眼光比主席厉害,那么你可以认为你的结论正确。其实改开后分田单干本质就是甩农村这个包袱

      • 家园 建议你重新读一下我的原帖。我的意思还真就是甩包袱。花赞你

        只不过,如果不甩包袱,我想不到当权者能有什么其他办法。

      • 家园 甩包袱只是目的之一吧,还有就是要保障农业

        继续为工业输血,为私企输送劳动力。

        在当时分田单干也相当于一个赎买政策,顺应了农村农民小农意识的私心,也确实是在最初几年极大的调动了群众们的积极性,毕竟大锅饭没有小锅饭香嘛。

        没有当时八亿农村农民的呼应,当时的改开政策极大概率失败,不可能会顺利推行下去。

        单单从策略战术上来说,这也是邓公运用了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了。

        基于历史原因,农村在科学技术知识和思想眼光方面,始终是短板,在当时是认识不到分田单干是生产模式和生产力的倒退的。

        通宝推:钛坪樽逾,
        • 家园 看看这

          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在5月25日送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下山的时候,毛主席大声地说:你是没有忘记我在专列上的许诺吧?!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一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家就不安稳了。

          通宝推:袁大头,老调重弹,不如安静,
          • 家园 “农村所有制的基础” -- 这个变了么?

            工业品卖给谁嘛
            果然还是毛泽东看问题犀利。我得把这个补充进去。谢了。

            • 家园 其实分田单干真不是稻总发明的

              60年代是邓子恢开始的,受到主席批评后没有认识到错误,后来记得给打到了成了党内右派,改开后邓子恢看到分田单干对农村集体经济破坏和对党在农村基层破坏,才知道主席正确,于是邓子恢又有左王称号。记得中国核潜艇之父对稻总评价是:眼光和他身高一样

              • 家园 你把邓子诙和邓力群混一块了

                邓子诙1972年就去世了,所以他实在是不可能看到80年代分田单干的。他原来是农村工作部长,七大的时候就是中央委员了。邓力群年纪小差不多20岁,2015年才去世,一辈子主要在宣传领域工作,基本没接触过农村工作,在80年代开始有人称他左王。

              • 家园 一搞单干,半年的时间就看出农村阶级分化很厉 害

                主席62年说的这话,也不知有没有具体依据,会不会是戚本禹回忆中提到的,他整理的支持包产与否的两方面材料中的。

                一搞包产到户,一搞单干,半年的时间就看出农村阶级分化很厉

                害。有的人很穷,没法生活。有卖地的,有买地的,有放高利贷的,

                有讨小老婆的。

              • 家园 请教最后一句话的出处

                黄老先生还有这么耿直的时候?

                • 家园 貌似是黄老在一次访谈说的

                  谈起核潜艇发展。自然黄老不可能明题稻总名字,可是这句话大家都知道说的是谁。话说那些科学界功勋对稻总都不感冒,比如钱老于老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