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闲扯:希特勒在欧洲战场有没有希望 -- 燕人

共:💬37 🌺7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德国缺油

        要打到中东从非洲走是最短路径,否则就得翻越高加索去巴库,而且如果意大利崩了,德国的腹部就对英美敞开了。

    • 家园 我记得英军在不列颠空战中炸过柏林,然后德军去炸英国城市了

      德国空军还真没办法取得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连掩护自己的船只集结都做不到,被英国人炸了好几回。。。导致海狮计划无限延期。

      德国海军根本没办法开进地中海,不打苏联去中东的话,走海路意大利是指望不上了。。。走土耳其这边的陆路怎么看都要引起苏联的注意。。。

      如果德军主力集结到地中海去,苏联打过来怎么办?苏联怎么看都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德军占领中东,将英国挤出地中海。

      怎么看德国只能去打苏联了。。。

      或者脑洞大开和苏联复制波兰模式瓜分土耳其???不过这么干得把小胡子换掉吧,小胡子的我的奋斗里面是写着要打苏联的。

    • 家园 东向进攻是无奈之举。

      英吉利海峡的存在,客观上就形成了集精兵于坚城之下的局面。

      从军事态势来看,德国不主动进攻,苏军就会主动进攻。

      两面作战的整体态势不可避免。

      德国人已经做到最好了。

    • 家园 有美国在背后支持英国是肯定不会投降的
      • 家园 二战的决定者是苏联和美国

        在早期两个国家都没有开战的动机和愿望。美国愿意支持英国的程度也在于销售各种物资。

        苏联在斯大林管理下根本没有作战准备。苏德条约的受害者是斯大林和苏联。他们真相信。否则四百万德军和同盟陈列苏联边境,苏联方面怎末会不采取任何防备行动。

        德军入侵后势如破竹。斯大林大受打击,躲在深宫内一周没有露面。可见斯大林没有准备与德国开战。

    • 家园 止步敦刻尔克是为了东线

      希特勒在“巴巴罗萨”训令里说,进攻苏联的准备,要在英伦战争结束前就完成。他是严肃的。

      苏联领土是德意志的最后生存空间,《我的奋斗》早就提出这一纲领。《我的奋斗》不管多么荒唐,希特勒的确是按照那个设想走棋。

      那么以苏联为战争的主要目标,希特勒需要一个佯攻的方向,这就是英国。所以德军必须打败法国,但是不能打败英国,因为打败了英国接下来就没有佯攻了,苏联自然明白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所以敦刻尔克的联军即将被围歼的时候,希特勒命令停下来,他需要英军撤回,成为一个像模像样的佯攻对象。

      同样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不列颠空战大败亏输之后的格林,居然得以擢升帝国元帅。格林一根筋地赔掉了足够多性命,使希特勒觉得自己肯定把斯大林成功地骗倒了。

      不歼灭英军、不登陆英伦,打了败仗还要给嘉奖,这一切只要放在希特勒本人的思维逻辑和价值判断里面,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 家园 德军打到敦刻尔克已经打不动了。

        前线就几个装甲师,还有大量坦克因为各种故障损失在路上了,后续兵力都没跟上。由于突进太快,前线建制也都乱了。

        被英军反冲击俘虏了500来人。

        德军的一号二号坦克也不是后来的虎式和豹式,能被37MM战防炮击毁。包围圈里面的英法军队是在敦刻尔克扔下了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英法联军共丢弃了1200门大炮、750门高射炮、500门反坦克炮、6.3万辆汽车、7.5万辆摩托车、700辆坦克、2.1万挺机枪、6400支反坦克枪以及50万吨军需物资。

        德军就这几个装甲师不要说冲进去了,连英军组织的反冲击都挡不住,还被英国人俘虏了500人。。。

        不要说德国人了,指挥撤退的英国人都没想到短短这么点时间,居然能撤回来那么多人。

        • 家园 找客观原因么

          但不要忘了当时最大的客观,即希特勒是一个非常主观且固执的独裁者,他的个人意志和决定,经常是德军做出超越客观现实的决策的主要依据。

          • 家园 停止前进不仅仅是希特勒的意见,希特勒认可了施泰德的意见

            德军也是第一次搞闪电战,自己问题一大堆。

            A集团军总司令龙德施泰德和他的参谋长索尔登道恩叫停曼施坦因,隆美尔等人的部队,隆美尔他们以各种名义阳奉阴违出击取得难以想象的战果的场景贯穿了整个镰刀行动。

            当初A集团军总司令和担心法国从背后用预备队打穿前线战损超过50%坦克,几乎不剩多少油料的装甲前锋。德军大部队和重炮都堵在路上,花了三四天才把交通梳理好。

            那时候无论是希特勒还是施泰德,整个战争过程中由于过于顺利,他们一直担心法军的预备队打穿脱节的德军战线。

            当年指挥面对的是一个黑匣子,德军高层谁都没想到法国已经弱到连师级进攻都组织不出来了。。。

    • 家园 德国赢法国太容易,迟迟没有总动员

      法国成功复仇。。。

    • 家园 希特勒小门小户出身骤然得志,其实不祥

      哪怕希特勒渡海占领英伦三岛,英国政府也可以跑到加拿大去坚持抵抗,皇家海军还在,希特勒依然要在大西洋部署重兵防备登陆。这和打下莫斯科灭亡不了苏联是一个道理。

      本钱不厚的人做生意,一旦失手就很难翻身。德国在小国林立的欧洲算是大个的,但在全世界看就只是个中等,辱英辱法就已经用尽全力了,巴巴罗萨就是作死而已。

      希特勒与俾斯麦之间的差距就在一个适可而止。

      如果他能在打败法国之后停止用兵,转而诉诸伐交,在苏联与英美之间捭阖,又会如何?

      • 家园 英国本土和苏联干下来一个,德国至少立于不败之地

        以德国陆军的实力,固然没法游过大西洋,但在欧洲自保还是绰绰有余。

      • 家园 空军已经成为战略决定力量

        英国海军的大炮巨舰在二战时期已经是落后了,虽然在欧洲还没有对手。在亚洲被日本修理得毫无还手之力。

        假设纳粹击败英国空军后渡海占领英国,这个过程中必然消耗掉为数不少的英国军舰。就算英国政府和王室逃离到加拿大,我不认为英国政府在海外领地靠没有空军支持的海军会起多大作用。

        看看后期日本没有空军支持的军舰怎样成为美国空军的靶子。

        如果希特勒不去招惹苏联,没有毫无头脑地跟从日本对美国宣战,以英国为短期战略目标,整合欧洲是有可能的。毕竟美德可以联合在反共的旗帜下。德国资本家要求的是生存空间,这个要求可以通过打压传统英法势力实现。现实中德国人向东扩张移民。

        只能说希特勒是狂热的理想主义者,自大狂,与川普一类人。对自己太多信念,对专家意见听不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