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维尼想干什么? -- 秃鹫之翼

共:💬142 🌺929 🌵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事情要两看

        如果订单来自国内,则中企不应该合并;如果订单来自海外,则合并更好。

        以前中国的钢铁企业在进口铁矿石时各自为战,让澳洲、巴西各个击破、大获暴利。现在中船合并,对出海竞争是有利的,对内竞争性就下降了。

        通宝推:辣椒,
        • 家园 可是国内国外不是能这么清楚地分开的

          我举的发电设备行业的例子。上海电气,东方和哈尔滨,这20年以来国内和国外都这激烈竞争。他们是合并好还是继续各自独立好?

          • 家园 但是这三家就是搞不定重燃啊

            影帝一上台就批准了重燃打包引进,国际三巨头GE/西门子/三菱分别对应哈尔滨/上海/东方,各自结成合作伙伴,这都十几年过去了,核心技术还是搞不定,不但跟高铁技术引进没法比,就是跟这三家同期在做的超超临界火电技术引进也没法比。

            同样的三家企业,为啥火电技术引进就成功了,重燃就不行,因为他们主业是搞火电的,基本是本科水平,外方有意无意的点拨一下,就能硕士毕业了,靠自己也能把博士读下来。

            燃机的底子本来就弱,也就是个小学刚毕业的水平,甚至不如航空发动机系统(勉强算读了初中吧),还分成三家各搞一摊,各自请来外国博士来辅导,人家洋博士也不会认真教,能学到啥呢。其实就算要竞争,这三家捏成一股,然后引入航发部门再搞一摊搅混水就是了。。。

            当然,要往好了说呢,重燃近十年市场下滑,GE和西门子都亏得一塌糊涂,重燃引进虽然做得很烂,但是成功的避免了损失嘛,呵呵。。。

            • 家园 燃机汽机工作温度差太多,相当于炸油条和蒸包子的区别

              正经搞燃机的应该是航空发动机系统。但航改机捣鼓了几十年,无论功率大小,QDxxx、R0110等等等,没一个真正能用的。

              逼得东方非得从幼儿园识字做起:

              了不起的G50:十年“备胎”期待转正

              这台“东方造”重型燃气轮机为啥了不起?

              我问过他们负责这个项目的老总,为啥所有的热部件全部要自己做,为啥不找新艺、成发等等等。老总说--人家根本不接啊!东方只好自己全部走一遍,包括自己建高温合金铸件中试生产线!以一当十啊!!

              老总说--我们走过了,做过了,理解了,才写得出技术规范。现在找其他人采购就有人接了。

              老总介绍起研发历程来感慨万千,中间艰难曲折太多了 -- 如果东方不是在山沟里,这个项目的人早跑光了,项目早就黄了。

              原计划是春节后首台原型机负荷试验。至今没消息。也许因为疫情延后了,也有可能是过程不十分顺利。但无论如何,东方是从幼儿园识字开始,做到了高中。祝愿能够尽快顺利高中毕业。

              通宝推:阴霾信仰,empire2007,陈王奋起,桥上,唐家山,
              • 家园 当年老朱把国家经委总调度制度给干掉了

                结果自然就是各家都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

                • 家园 当年重燃技术引进就是国家计委组织的

                  国家计委于2001年10月发布了《燃气轮机产业发展和技术引进工作实施 意见》,决定以市场换取技术的方式,引进、消化、吸收燃气轮机制造技术。后又委托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对这批工程 中使用的燃气轮机设备进行了打捆招标。

                  • 家园 现在计委的权力比起过去的总调度体系要小太多了

                    现在的计委最多只能宏观协调和统计分析,基本上都是间接手段来调控,以前的调度是能直接给大型国企下指令的。

                    比如当年仿制歼五歼六需要的航材,可以直接把任务分解到各个国企,现在是没这样的直接调度企业的能力了,也没谁有这样的威望了,诸侯经济嘛,各地都在划地盘。

              • 家园 太煽情了吧

                搞了十几年仍在攻关中却还怪别的行业不给力,拿拨款时咋不说自己水平太低,应该发扬孔融精神让给搞航发的啊?至于怪搞航发的不接外面的活?军舰上那个狗头燃机是舰船口自己造的吗?高温部件还不是西安航发做的,很显然电力口的钱没给到位呗。舰船口燃机制造能力几乎为零,自然就慷慨的外包出去了,发电口稍微有点能力,总想肉自己吃,骨头别人啃,这种好事不好找,最后还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自己老老实实啃骨头,这点要赞,但甩锅就不必了。再说重型燃机跟航发从诞生那天起区别就不小,光重量就差远了,几百吨vs几吨,除了GE能二者通吃,不都是各干各的。

                小道消息是几十年的恩怨,90年代初航空发动机企业成都420厂要搞燃气轮机,结果项目被发电口抢走了,最后啥也没搞出来。后来420的厂长被调任为沈阳410厂厂长,到了00年代初,发改委主持重型燃机引进,就是俺提到的发电口三大企业各搞一摊,航发系统又是基本被排除在外,本来说好给410厂的R0110重型燃机10个亿,最后就给了1亿,410厂长只好找省委书记要来贷款弥补资金缺口。再后来410厂长升任中航总经理,江湖人称左盟主,猜猜他对发电口搞燃机会是什么态度?至于那位省委书记嘛,现任总理。。。

                • 家园 罗罗不算通吃么,大神?

                  请教

                  关键词(Tags): #罗罗
                • 家园 我在说事实,您这儿在说小道消息 – 有些失望 -- 有补充

                  先说重燃与航发的关系,全世界重燃都是从航改地面机发展起来的。(除了一家西门子,那是因为西门子开始重燃设计研发时德国就没有航发工业,但也有一些相关技术。)现在GE的燃机,不管多重,都能看到航机的影子。

                  再说重燃技术引进,下面“假日归客”已经讲的比较清楚了。而且具体实施是在2003年,那时甚至超超临界火电的技术转让还没开始,国内三大厂就更难想重燃热部件的问题了。

                  还是国家强力要求外方在中国成立外方占大股的热部件合资公司,GE就是与航空口的黎明合资。后来年黎明把自己49%的股份买回了GE。但至今也没看到黎明自己在重燃热部件上有任何成就。反而近年来冒出来的新秀无锡永瀚,几乎完全与航空口没关系。

                  最后再说中国航空口的地面机,做了多少年,十多个型号 – 从QD12(1200kW)排到QD280(),加一个R0110 (110MW),好象中间还有一个啥核心机,十多年了看到过N多次部件取得重大突破的报道,但现在也没见整机的影子。反正是至今基本没一个能用的。发电口工业口石油口,口口不愿用。

                  恩恩怨怨小道消息,咱说不清,也不关心了。

                  通宝推:心有戚戚,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黎明把自己49%的股份卖回给GE -- 补充帖
                  • 家园 重燃是从航改机改来的?

                    最多借鉴一下,谁能把几吨的东西改成几百吨?还有GE重燃是单轴,如今哪个GE的航空发动机用单轴?是那个70年代末就停产的J79发动机吗?再请教一下三菱燃机是抄的哪个飞机发动机?

                    总跟航发部门比啥?人家是抢到跟GE合作的整机项目了,还是抢到跟三菱合作的整机项目了,还是抢到跟西门子合作的整机项目了? 黎明要是抢到一个,您可以往死了骂,问题是航发部门一个都没分到啊。现在知道提2003年重燃引进时三大水平低,怎么2003年分项目时就没给黎明分一个呢?

                    黎明就弄来个科技部的R0110整机项目还只给了1亿的拨款,这点钱做出来个样机不错了。跟GE合资就是打工生产零件赚钱呗,没看GE的股份占51%吗,谁会指望通过这项目GE转让核心技术?黎明从80年代就给GE打工了,成立合资公司无非就是合作紧密点。

                    黎明是没做出来啥,可发电口三大厂做出来啥了,离了外方就不会走路了。虽然黎明燃机烂,R0110起码还能吹自主知识产权,三大先做出来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再来笑话黎明不迟。东方电气这个自主重燃技术水平肯定比R0110高,但进度也只相当于R0110燃机十年前。现在就笑话上黎明,有点百步笑话五十步吧。。。

                    通宝推:心有戚戚,
                    • 家园 重燃不是航改机改来的,但很多设计思想方法是从航改来的 -- 有补充

                      比如GE的大F,透平部分一直就是单层缸。

                      西门子因为从来没搞过航发航改,一开始就按照重型地面机思想设计,F级透平部分一直就是双层缸。

                      国内南方客户用GE机器比较早。刚开始看到西门子设计时,怎么都看不惯。后来不得已用上了,几年后才体会到,两个公司的设计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各有千秋。我就不为任何一个公司做广告了。

                      2003年技术引进的事下面帖子写了,不再敖述。

                      R0110当年没钱能在2005年造好出来确实是非常不容易,没有笑话它。但现在都2200年了!稳定商运的影子都没看到!!真希望它加快加快加快,尽快能够投入稳定商业运行。

                      另外现在国内燃机商运年运行小时普遍不高(多数3000利用小时左右甚至有更低),全功率满效率运行时间更很少,几乎都是联合循环,而且有些还带供热。我个人以为,R0110也不一定非要争E级的温度参数,尽快改进,即便略降一些参数,能够稳定可靠皮实运行,就能有一定市场。

                      这个要搞成了,应该就算大专毕业了,哪怕这个大专断断续续读了二十年。

                      通宝推:北纬42度,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给河里非重燃业内河友们打个比方 -- 补充帖

                      东方G50(50MW)原型机今年如果能成功带功率(满功率不要想)运行一段时间,就算基本高中毕业。然后东方会总结改进设计,再造一台,用于国家电投德阳示范电站,能够稳定商业运行,再拿高中毕业证。

                      黎明R0110(114MW)于2013年底试验运行了209小时,发现燃烧室部分烧损。目前改进进展不明,希望能加快,尽快能够投入稳定商业运行,拿到大专毕业证。

                      国际上主流运行(业绩最多)重燃是F级,单机功率200MW-300MW(50Hz,下同)。这个算本科水平。

                      国际上再大一号的重燃是H级,单机功率近400MW,也成熟运行差不多十年左右了。这个算研究生水平。

                      国际市场上最近几年流行的重燃是J级,单机功率500MW以上,这个算博士水平。

                      家园 又,再查,R0110到2014年累计运行1026小时 -- 补充帖

                      发现燃烧室部分烧毁。又是6年过去了,至今改进进展不明。(唉,又是长叹!)希望能加快,尽快能够投入稳定商业运行,拿到大专毕业证。

                      (现在系统设定帖子过一小时不能修改,补充不能修改,只好补丁再补丁。)

                    • 见前补充 4522974
                    • 见前补充 452297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