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心理自疗与“处世为人”关系的闲聊 -- GWA

共:💬5 🌺3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心理自疗与“处世为人”关系的闲聊

    关于心理自疗与“处世为人”关系的闲聊

    有位河友正在探讨心理学,我本来这篇东西是应他而作的。但是发现下笔后话题还不短,也挺有趣,更可以做为自己的备忘录,就另开个楼吧。

    我发现,用心理学的分类来给自己画像的动机和应用好像很不同:

    一类主要是给自己拍X光,看清楚自己是谁,适宜干什么,那些长处,那些短处等等。重点在自我判断和自我完善上。其次才再是与别人打交道时的要注意的地方。

    这类分类,偏重共性和理论,多可以在网上查到,很多地方是提供免费测试的。从你对他的问题的答案,来科学地分析你,提供一个粗糙的结果。但是如果你要得到有实际帮助的分析报告,是需要掏腰包的。

    另一类却不同,则主要是强调对别人的心理“诊断”,目的帮助你认清”他”是谁,应该如何与他相处。前提当然还是要先自我认识。不过更会告诉你,没有必要都非得改变自己:保持每个人的特色,比起让大家都”混为一体”来,更有现实价值。

    这种心理学的应用,更偏向个性个例。一般都只在特殊的培训班里,通过实战来进行。

    要先打一下招呼,隔行如隔山。下面的聊天都属于”拿来主义”式的个人体验,也望真正专家们来指正。

    我还是老习惯,用故事来扯道理,交流体会:

    1。“T钻”型与“高架”型的缠斗与和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我这里讲的”T钻”者,是指这样的个体:人生经历的轨迹比较直,上升一般都比较顺。专业上虽钻得深,但触类旁通的能力则弱些,往往会思维习惯比较单一化。

    而与其相反的“高架”者,则是指这样的个体:他的轨迹弯弯绕绕,除了见多识广外,经历也比较坎坷。对有兴趣的领域自己会架个“粗墩”,不太深但也挺厚实,其它则浅尝辄止。是个多面手,但容易居高临下,也时时会眼高手低。

    当一个愣头青的钢钻“少将”,派去管辖另一个老油条的钢架“中将”时,你可以想像出,那会是多么热闹。

    一个是离开校门,就当了“营长”(问题就出在,没干过连长),一帆风顺,年富力强的精英,现在手握大权了。另一个却是经过摸打滚爬,人脉雄厚(上将那里,也能称兄道弟)的级高位低的老梆瓜。

    在众目睽睽下的管理会议汇报时,年老的那个,会不时地给对方埋个地雷,先是谦虚地请示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然后让人家出个洋相。

    年少的也不是省油的灯,等到下一次在大众广庭的大会上,也会显示一下自己的专业深度,不点名地批评那个跟不上时代的落后部门,来杀猴兢鸡。

    缠斗的结果,当然是会两败俱伤。

    结果呢?解铃还需系铃人。

    在老上级的诱导下,他们都进行了自我分析,对于对方也从头起,再“消化”了一遍。

    新态度带来新认识,新认识帮助新实践。他们才发现,真的是:人家有的我却没有,我缺少的倒正是人家有很多的!

    他们开始自问自查:这样的朋友和同事,应该打着灯笼都难找,我们为什么却成了冤家对头呢!

    后来呢?年少的把年老的拉去,和他们那些年轻的管理者们,下班后一起踢足球。年老的也让小家伙们体验到,高尔夫球虽小,却也非常耗体力和

    练韧心。

    他们后来成了莫逆之交,成为双方重新起步远航的助推器。

    心通才会百通。

    我回有时会顾河里的一些旧争斗,常会感到不解:

    你们有的懂专业,有的有见识,有的接地气,有的能前瞻。有正方,也有反方。如果好好地切磋,合在一起后,本应该是完美的结合。哪来的这么多对立面呢?

    第二例是反面例子,明天再写了。

    通宝推:rentg,方恨少,花棍舞,
    • 家园 请教一个问题

      “正常人”在同事关系中通常不会斗得莫名其妙,为什么总是偶尔能碰到在没有利益冲突情况的情况下非要跟你过不去的同事?再碰到这类事应该如何应对,让着对方,怕别人得寸进尺,针锋相对,又伤人伤己。

      • 家园 “自作自受”一般是常态 -- 有补充

        很多平常情况下的斗争,并不与“利害关系”直接挂钩。分不清情况,缺少自知和自控,看不惯对方等,都会自己树靶子,挑起争斗,恶化发展。

        可悲的是,争斗的结果是,反而把原来存在的共同利益给搞掉了,变成伤人又伤己。

        我已经举了一个例子,还会有第二个例子的。

        对应方法则很难泛泛地讨论,必须具体问题来不同处理。那个讨论治安的楼里有许多启示。

        我想强调的是,你的喜恶,接受与否,其实与改变现实没有直接的关系。川普每天胡说八道,今天食言昨天,明天又是完全的新花样。你能直接改变他吗?你还是应该把他作为美国总统来认真对待。不“疼”哪会觉得“苦”?

        记住“自作自受”,可以想明白许多东西。

        通宝推:pyrefir,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补充 -- 补充帖

        不挨板子疼死了,那能理解“痛苦”两个字。

      • 见前补充 45171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