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金庸笔下最“酷”的女人 -- 杨不过

共:💬9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金庸笔下最“酷”的女人

    金庸笔下最“酷”的女人

       仁可/文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

    从《神雕侠侣》中李莫愁首次出场,直到最后她纵身跃入熊熊烈火,这首歌至始至终都伴随着李莫愁,是她一生的写照。她一生敢爱敢恨,爱就爱的清清楚楚,恨也恨的明明白白。她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一生,只为她爱上陆展元却不能嫁给他,以至几十年郁郁寡欢,沦落为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然而,我却以为,她乃金庸笔下最"酷"的女人。"酷"是什么?不是涂黑口红,穿奇装怪服;也不是冷峻的外表,深沉的目光;更不是精通调侃,擅长幽默。"酷"是从心里流露出来的,是对世事的冷漠,对某一事物(包括爱情、工作或一种爱好)的执着对喜恶的坦率。金大侠小说中其他的女性,大都个性独特,娇美可人,各有动人之处。但若单论个"酷"字,非"李莫愁"莫属。

    小龙女外貌淡雅绝俗,白衣飘飘,略显娇弱与病态,却能容忍一切痛苦,以善心对待任何人,不食人间烟火,心如止水,更像是神话中人。黄蓉白皙娇艳,笑靥生春,机智聪颖,广闻博记,不愧女中丈夫,且相夫教子,烧得一手好菜,但她处世逞强,心眼嫌多。任盈盈自尊大度,手段泼辣,机智不在黄蓉之下,却太爱面子,太顾及尊严,显得小家子气。赵敏美貌绝伦,然而心机深沉,处事绝习俗有野心不值一提。相对而言,也很有野心的周芷若原为一个容貌秀丽、性格柔顺的船家女,在被残酷现实磨炼出刚毅、坚强的同时,也造就了她的心狠手辣,更值得读者同情。 其他女性如温柔顺从的双儿,令人怜惜的小昭,偏激泼辣的温青青,心美貌丑的程灵素,万般柔情的阿朱等,都与"酷"相去甚远,更不用提其它了。

                                       (摘自黄金书屋)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最酷是黄衫女子

      九阴白骨爪便是最厉害的功夫么?

      hiahia

      可以不鸟任何人!如果她愿意的话!

    • 家园 这篇很不错

      特别喜欢写梨花的部分。

      PS:其实金庸小说里最酷的女性是林朝英。

    • 家园 【文摘】任盈盈与薛宝钗

      随波/文

        曾经在某篇随感中不假思索的写下这么一句:喜欢小龙女的人可能会鄙薄赵敏盈盈的入世手段(大意)。结果雪丫头出来为盈盈抱不平,说赵敏可称得上是入世,盈盈却不然。我想这话倒真是我说得过了。只因想到盈盈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就想到红楼里的宝姐姐了。

      盈盈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女孩,秀外慧中,善解人意,对令弧冲深情款款却又大度,不要说男子,就是女子也不能不喜欢。把她和早被拥黛派批倒批臭了的宝钗相提,恐怕得先打好一副结实的头盔。:)

      然而事实摆在眼前:

      从好处讲,宝姐姐和盈盈都和盈盈所奏的笑傲江湖曲一般,平和中正。也不知道这种平和中正是否最终就导致了习性上的无思无欲无情。

      红楼里宝姐姐在贾府众人(除宝玉外)的眼里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少女。但是曹老先生大笔一挥,一个金钏儿投井,一出柳湘莲遁世,前者袭人物伤其类而伤感,薛则“笑着”去王夫人处安姨妈的心。后者薛蟠这种混帐糊涂蛋都忍不住落泪,而宝姐姐这个道德典范却并不在意。说她冷,恐不为过。本来也不指望平日“事不干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大小姐去关心他人的死活(林妹妹也不见得就比宝姐姐多情些),我也不敢说金钏儿就是王夫人逼死的,只是楞把一个羞愤致死的丫头说成贪玩失足,“也不为可惜”,实在是无情得狠了。

      盈盈呢,有过之而无不及。无情之外加一狠辣。日月教中那几个汉子当着她的面自己自刺双目,她不但没半句话阻拦,眼都不眨一下,还将他们流放荒岛__一切不过是为了自己的颜面。掩耳盗铃。对付杨莲亭时,更是让人心惊。(盈盈怒道:“你叫不叫?我把你手指一根根的斩了下来。”长剑一颤,斩落了他右手的一根手指。)再看老头子误会令狐冲与老姑娘之时的反应:这件事传出去,你我还有命吗?那几个日月教众不待盈盈发话就先自残已求保命,可想见盈盈心底的狠辣无情。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金书中,赵敏和盈盈地位类似,同样有政治头脑,也同样手段狠辣,但赵敏却没有那么无情:至少在政治抱负之外,还会关心一下他人,出手惩处调戏妇女的蒙古士兵。但翻遍笑傲,找不出盈盈关心过他人的任何地方__除了和令狐冲有关。当然她也为日月教徒们替东方不败求过情,“他们来向我磕头求告,我可硬不了心肠,置之不理。”可不是她心肠真好。这话是盈盈自己说的,实际效果恐怕和薛宝钗的小恩小惠笼络人心差不了多少。

      红楼中,宝钗虽一问三不知,眼皮却一刻也没放过大观圆的任何一个角落。先是对袭人的评语:“倒别错看这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见识。”再往后,茯苓霜玫瑰露案发,她对宝玉说:“殊不知还有几件,比这两件大的呢。。。你是不管事的,我才告诉你。平儿是个明白人,我前日也告诉了她。”连平儿尚且不知的事,她倒知道得一清二楚,不能不说是有心人。用啊饥的话:不知道她有一张多大的间谍网!如此多的耳目,恐怕大多是靠小恩小惠建起来的。

      同样的,盈盈在绿竹巷隐居,对江湖上发生的大小事情也了如指掌,说她心不对口也许太过,至少那双耳朵还是留在黑木崖上,江湖波中。这些消息又是从哪里来的?(还有件有趣的事,奇怪任大小姐为什么没个丫环,以大小姐的脾气和本事,估计不会自己烧饭,难道是绿竹翁伺候她?若不是金庸的BUG,就可能是任大小姐根本不在绿竹巷隐居。)奇怪的是握有这么一张情报网,却不见盈盈访查自己父亲的消息。以盈盈的聪颖,对父亲的下落不可能没有一点怀疑。但她却不闻不问,只是在日月神教颐指气使,安然自若的享受圣姑的权柄风光。是天生冷漠,还是心机深沉?

      曹公笔下的宝钗自然是心机深沉的。她的每一步都小心谨慎,主要围着老太太转,但也不得罪其他任何人,连众人讨厌的赵姨娘也打点到,称赞“宝姑娘是个极妥当的。”但曹公实在吝惜笔墨,只在一两处露了点机峰,我有时真想不通宝姐姐的莫些作法到底是有意,还是无心。也许曹公还是不敢不愿把宝钗写坏,毕竟她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的道德典范。读笑傲,有时也有同感,不知道金庸对盈盈是喜是恶。盈盈一开始就把握了令狐冲的心理__那婆婆道:“那么你对你师父师娘,反而有猜疑之意么?”以后的很多都是在揣摩令狐冲的心理下注。令狐冲心地善良,她也就放过老头子几个。以她的本性,如果令狐冲和岳灵姗真的相爱,只怕两个人都没有好下场。“咱们武林中人,只怕是注定要不得好死的了。你日后倘若对我负心,我也不盼望你天打雷劈,我……我……我宁可亲手一剑刺死了你。”

      而金庸在描写了盈盈屡次教助岳灵姗外,也写了这么一句:这句话盈盈倘若早一日听见,虽然早知令狐冲比剑时故意容让,仍会恼怒之极。可见,平日她是把许多委屈压在心底了。读红楼的大都以为宝钗世俗,重物欲,然则书中表现宝钗并不很重物欲。老太太去看她,她屋里跟雪洞一般,什么摆设都没有,她母亲说她从小如此,以她的出身家境,大不必如此作伪。她所重的恐怕还是地位,夫贵妻荣的风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此所以她劝宝玉用心于经济仕途之故。

      那么盈盈是否真的出世呢?金庸写了这么一段:今日我亲生爹爹身为教主,我反无昔时的权柄风光。唉,我今日已有了冲郎,还要那些劳什子的权柄风光干甚么?”所谓若有所思,若有憾焉。盈盈的心理实在是有那么一些些不舍,一些些怅惘的。如果真的出世,还想得到什么权柄风光?同样的例子,赵敏自从在爱情和父兄之间作出选择后就没有再回过头了。我相信盈盈对令狐的爱,也赞赏她对爱的追求。相形之下,宝姐姐对宝玉的爱就要隐晦得多了。宝钗绝不可能对宝玉没有一点感情,否则不爱张扬的她也不必戴着沉甸甸的麝香珠串,甚至请不自禁的替袭人绣花。只是她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令她无法也不敢去表达感情,追寻感情,加上黛玉在前,爱你在心口难开。她的心理也不大可能只满足于作宝二奶奶,否则以她的心机,投宝玉所好,也不是难事。盈盈则幸运得多,虽然自己爱面子,不能说出口,却有无数人替她大张其鼓的表达。宝钗再聪明,也不过困在闺阁,很多时候只能委屈求全。盈盈却大权在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足够的实力选择她想作的一切,包括生杀予夺。最大的区别在:宝黛真心相爱,令狐冲岳灵姗则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更要命的是岳小姐的心上人是林平之。所以尽管令狐冲不情不愿,盈盈却在道义上取得了最大的支持,最后也心想事成,和令狐冲大猴子铐在了一起。

      事实呢?林妹妹去了,宝玉空对着山外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令狐冲纵然是举案齐眉,倒底意能平否?

      随波__笑傲曾刊载一幅明仇英?的携琴女子图,图中女子秀逸脱俗,却又缅腆娇憨。金庸谓其容貌固不及盈盈之美,然神态仿佛之。当时心下神往。后看电视连续剧,欧阳佩姗饰盈盈,觉其太过成熟,不喜。今日思之,唯叹息而已。携琴女子的神韵却难觅见了,也许仪琳勉强可当。注:此随波非彼随波,此随波不会踢球:)

                                    

    • 家园 酷个啥哟,女魔头整一个变态
    • 家园 【文摘】风动梨花--小龙女, 俺爱的姑姑

      风动梨花--小龙女

         随波/文

                      (一)

      从第一次坐飞机起,就喜欢在飞机上看云。大大小小几十趟旅程不知已看了多少个时辰的青天白云。在飞机上看云,有似在海上看船,只视野更广,所见更美。前日乘机回波城,正是天碧云白,一路冰雪无瑕,美得难以言传。近克里夫兰时,万米高空中,有一大片薄云在空中凝成一莲花盘,直径应有千米以上,其上疏云散作沙帐,低头下望,浓浓的卷积云,延绵的丝状云,一筑筑,一片片如远山雪峰,一层隐隐约约的淡云将天空切成两半,淡云下便成了海中冰山的倒影。当此美景,一时想到《长恨歌》,想到欺雪的梨花。

      我喜欢一切美的东西,相信人同此心。也许生活在人间,有着过多的不完美,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为自己筑了一个可供小憩,赏心悦目的城堡。在这城堡中立了一个美得脱俗的形象。反应在金庸的笔下,是梨花一样清冷动人的绝代佳人--小龙女,她的形象正映于丘处机的那首《无俗念》: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澜银霞照通彻。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白赛玉雪的梨花是我意念中存于人世,却又超于人世的一种花。因了素白的本色,她给人一种炎夏的清凉和无可比拟的逸意,却又比雪温润,正宜植于每个人的内心。以这样一种花来比小龙女,小龙女的美丽自不必言,然而看过书后,人们对她的评论却相持不一。爱之者称之为天人,所谓此子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不喜欢她的人则说她形象苍白,惨淡无力。在我,宁愿将小龙女看成一个美而非俗的抽象--一个栖息于人们心中城堡的美的寄托,一点未经污染的童真之心。

      《神雕》中小龙女居于古墓,不与人相往来,因而不知世务。恰如一稚童,无需理会人世间的道德理法,也无作伪矫饰,裁剪自身以应社会的要求。她有的只是一种天然的美丽,这种美丽,因为不需要和世俗妥协,所以有着一种游离于俗世之外的从容恬静。这种气韵存在于每个人的心底,与生俱来,无论这个人走过怎么样的一条路,经历过什么样的思想变革,对美好事物的爱永远都不会消失,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心底都住着一个不属于俗世的小龙女。仿佛梨花,可以寄寓在朝堂,也可以生于旷野,可以小庭伴佳人,亦可野墓伴老鬼,天上人间,唯其本色不变。

      但是这分纯粹的美好却极不适于人世,是不经人间风吹雨打的。一旦小龙女脱离古墓,从人的心中跑出来,她便手足无措。因为条条框框分隔的世俗世界没有她太多的位置。事实上,人们心中那一点童心和虚无飘渺的唯美是很容易被世俗的尘埃给玷鄣摹6?童没有每

      具,因而也不知保护自己,欺辱小龙女的常是她的主人。主人并非不爱她,只是在俗世间生活的主人有太多的重负,他无法只为小龙女一个人而生活,正如杨过(他尚是无牵无系),他有他一个更广大的世界,不可能只守着一个小龙女。世俗也并非不爱小龙女,只是世俗有太多与她相抵触的东西--其中不少有着另一种性质的抽象,或可冠之以德,如责任,如道义。当郭靖们硬把小龙女和杨过拆开时,实际上就是俗世对童真的美的一种抛弃。结果,小龙女只有沉沦,落入公孙之手。 小龙女离开主人,辗转人间时,主人会因了强烈的失落而痛苦,孤独。于是他要去找回所丢失的东西,把她重新安回自己的心房,这就是杨过好不容易逃离了古墓,却又一次又一次千辛万苦苦觅小龙女的过程。这种分离、重合的过程,有时是因了主人一时照顾不周,有时则是主人有意的离弃。这就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悲欢循环。只因了这种美的追求是缘订了三生的,无论人在荒唐人世中走得多远,牵往小龙女的线却又时时把他拉回到小龙女的身边--如磁铁。幸运者可以在最后回归自然,与自己心灵中经历了人世磨难洗尽微尘的小龙女团聚,最终隐于山野或朝市。有的人就要在这种循环中度过一生。作为杨过,他很幸运。 从前看《飘》的时候,对思嘉颇不以为然,以为她到处利用她人,而极喜媚兰的善良与真诚。后来经历了一些俗世,又有了截然不同的意念,以为媚兰以天真为武器,附思嘉而生,是极不负责任,非虚伪亦弱智。而后才知媚兰和思嘉本就是相生相克的两极,媚兰是思嘉背后的精神支柱,思嘉是媚兰人世的血肉。要把媚兰和思嘉分离如把磁铁的两极分离一样不可能。小龙女即是磁极中的媚兰。思嘉是赵敏、盈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因喜爱小龙女的无俗念而鄙薄赵敏和盈盈的入世手段,也可能因了俗世的压力而对小龙女终生厌意。 不喜欢小龙女的人多把她看作了一个实体,而金庸笔下的小龙女实在是一个记忆或是一个非花非梦的影。正因为小龙女只是一个抽象的意象,一种唯美的象征,人们才对她寄了浓情,相反,要美有太浓烈的感情或者思想本就没有必要,而其形象苍白亦是必然。美就是美,无形无质的“仙人”,如何能有人世的血肉悲欢?那么把她从书中拎出来,放到一个环境中看她对人的反应就更是将她与群芳同列了。 人们不能依靠小龙女来与俗世作战,大多时是为小龙女而与世俗宣战。因此一旦疲累,很容易抛弃了她独自而行,乐不思蜀自然也是常事。然而尽管俗世里难有小龙女的位置,且往往在主人稍不注意的时候,这种内心的真诚和遗世的美便已为俗世所吞,人们的心中还是留有一个为小龙女筑的城堡,无论她给人怎么样的不便,人们对她的钟爱已是此生难移,也许就象最初那场恋爱。

      (二)

      梨花是随着唐诗走进我的印象的。那天刚开始读诗,老师一下就圈了二十几首。多是绝句,如《静夜思》、《白帝城》、《春眠》、《红豆》、《鹳雀楼》,律诗则是《春望》、《黄鹤楼》,唯一一首长诗是《送武判官》,有趣的是大部分选诗都与白字有关。不知道为什么,最喜欢的是岑参那首白雪歌,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下就扣住了我的心弦,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把边塞诗人当成唐诗人中的泰斗,而朔漠风雪与边地苍茫也成了心之所往。身系江南,这分爱偏放在了雪和如雪一般莹洁的梨花身上。

      因了这份钟情,后来翻书的时候,就很注意梨花。专咏梨花的诗实在不多,所见的唯有丘为的《左掖梨花》,“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当时便有一股淡香从纸上飘出,而口颊中亦是一片清凉。白色的花本来就有一种出世的风仪,纤尘不染,再带了漫衣的仙香,就更如仙女寻春,有一分天然的风流。吹向玉阶的旧解是不喜欢的,实在是对梨花的一种亵渎。她本来就当属玉阁玲珑的仙山,又何须借春风之手,飘落御阶呢?白玉白花,明润相映,美固美极,却可恨踏阶之人。

      人世间,雪中思花给人一种春的温暖,月下的梨花则有静夜的安宁。“梨花院落溶溶月”,梨花入月,月光化水,是流不尽的温柔。惜乎人去楼空,芳踪杳迢,可是洗不脱的相思。梨花带雨悲而不伤,却写出人间美色的极致,一滴滴,一点点的,不需风吹,自然引出心湖里那一圈圈又是怜,又是爱的痴情。而长春一阕词更写尽了梨花的风骨,简直分不清他是在说花,还是在说一个想象中美的化身,以致后人咏花(如《红楼》“白海棠”)怎么也翻不出那浑似姑射真人的灵秀天姿和高洁意气,难怪金庸的小龙女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

      有趣的是小龙女住在古墓之中,而古诗中却也有一句“唐寝汉陵无麦饭,山蹊野径有梨花”,原来仙人亦不妨鬼邻,占了鬼巢,与山中闲鬼话几许家常。这鬼,自是有个子孙供养,在那清明时节饱了麦饭,靠了棵松树,看那白衣胜雪的梨花仙子款款行过,带下了一缕清如水洗的香,便好醉眠。而梨花呢,反正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眠,梨树一年一年老,梨花却一年一年新,不似人面,要担心今年不比旧年。

      因这意象中的美,常想一睹梨花的风采,却只看得她的姐妹,如桃花,如苹花。桃花美的是红桃,色泽繁复,纯者如胭脂,那份逼人的侬艳是可以掐得出来的,于花落水飘零之际更有一种伤春的心痛,但究竟少了份晶莹。梅花风姿高雅,尤其山中白梅,清风白月中,条条枝影戏于涧边,丝丝幽香浮于水上,天然的笑傲最似寻春的仙人,可恨千百年来却给文人们的怪癖整得多少有些病态,失于清寒,这分美酸得有点令人不忍多想。剩下的是苹花,关于她,英国人有一句很美的话:莫忧愁,莫悲伤,一切都会过去,就象轻烟飘过白色的苹果树。看完了,不能多说,只有微微的叹口气。然而苹花本身很小,也不怎么水灵,实难称得一个美字。于是益发向往梨花的形象。

      中学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住山里的小舅,他给我买了一套红楼。知道他家后有一片山林,不禁生起看梨花的心思,于是软磨硬磨地缠着他答应种上一片梨树。暑假的时候,兴冲冲的坐了长途车去看花。到了山里,只见一大片院墙围着一座青瓦新居,墙内几棵柚子树挂满黄橙橙的金柚,院后的池塘里荷花正盛,也有好些青青的莲蓬。转完一圈,没见到满树的白花。“梨花呢?”我问。舅娘笑了:“这是暑天,哪来的梨花!”哦,原来我竟忘了时令。

      表妹带我上山,树还都小得很,一片林子都刷着白色的石灰水,怪怪丑丑的象群没长开的黄毛丫头。表妹说再有一年就可以开花结果了。看我闷闷的样子,她提议去山顶看一个仙人的脚印。所谓仙人印,原也不过一个浅浅的坑,小妹却说那是某人得道时踏的一脚。我笑,倒真希望梨花开的时候,能见一群素衣少女徜徉花丛,笑语临风。所喜山中真有一条小溪穿过梨树丛,加上山脚的一大片池塘,春来时这梨花必不至寂寞了。

      没看成梨花,便去买了几个梨子来补偿。梨子极水灵,少时母亲曾用它炖冰糖化水来治我的咳嗽,也不清楚到底有没有效,反正后来不咳了。梨子的味道却一直忘不了,一点清甜,只是中心有些酸,熟梨则纤维也细。梨花蜜却极好,更有一种香,藏在蜜的深处,淡淡的,不易察觉,要兑水冲稀了才明晰,却是沁入骨髓。再后来上了大学,依然没有机会看到梨花,只知道舅舅家那片林子春天的时候梨花开得很盛,表弟妹们常躲在里面玩儿。再后来,出国了,干脆连梨子的味道也尝不着了。美国的商店有的卖,是苹果梨样的,看着木头木脑,切开来,更是一块木头疙瘩,没有一点水灵劲儿。这逾了淮的橘子,想想也味同嚼蜡了。也有所谓的亚洲梨,极贵,在沙漠般的德州更要两三块一只,想梨花想到极苦的时候,也就狠狠心买了来尝,结果依然兴味索然。

      看来这梨花许是永远的看不到的了,也好。梨花本就是个离字。

      自古英雄如美人,人间不许见白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