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军运会开幕,歌唱祖国-我们领袖毛泽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 白浪滔天

共:💬179 🌺1764 🌵3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邓丽君就是啊
            • 家园 其实吧,文艺圈的迫害,应该看韩国

              港台要差一个档次,不过比大陆总是强多了。关之琳,刘嘉玲,戏份不要太多。

              现在我们都改了,不迫害文艺(娱乐)圈了。圈子里那个乱啊,你要是单纯陪睡,都不算啥,连八卦都够不上了。

            • 家园 几亿人口的国家,而且新政权,肯定存在危害和敌对势力。

              几亿人口的国家,而且新政权,肯定存在危害和敌对势力。我相信,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之下,清理或处理已经做到最认真最谨慎,至少不比现代美国粗鲁。

          • 家园 毛主席改词儿这段当时我看视频也被震撼了

            大家都说江青喜欢改词,殊不知是江青回家把这些剧本给老人家看,老人家改的,江青当时又不能对大家明说。

            ”迎来春天还人家“改成”迎来春色换人间“意境上的无尽想象不提,戏曲上讲究也丰富了,你总不能让演员把一声的”天“含在嘴里玩婉转悠扬吧,一声的开口音还罢了,闭口音放在一句的开头结尾都别扭,换成”春色“立马不一样,四声,愿意怎么玩婉转就怎么玩婉转。

            老人家懂音韵学啊!

            • 家园 一台戏夹一句也能成经典,太祖爷干什么专业别人都没得混:)

              全名是《打虎上山》。不敢说谁高谁低,最初留意是于智魁版,喜欢,看到关栋天的更喜欢,最喜欢还是原版,其中最后一段“党给我智慧给我胆。。。”还是喜欢关栋天版多一点点,似乎更有劲。

              一台戏夹带一句歌词也成经典,记得有个类似的花絮。李清照老公,不服老婆诗词比他好,捧一摞自己的作品请大拿评鉴,中间夹了一首李清照的作品,大拿看完挑出李清照的作品说就这篇不错,其它都不行。纯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脸。

              读维基对现代京剧样板戏的介绍,介绍得让外行也觉得很伟大,总说样板戏单调,按介绍里说,各方面内容很庞大的,才搞了10来年,效率也高。如果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神跟贴,现代京剧样板戏就是京剧的神跟贴,可惜只进行了10年。

              假如自己的高度和转数能挨上太祖爷的一点边角,自己的专业肯定能上一层楼。年纪越大越有这感觉。

              关栋天《打虎上山》

            • 家园 当然得懂,要不怎么填词呢
              通宝推:纳米小洞儿,
          • 家园 "中国的政治生态"

            我反对"中国的政治生态"这种说法,拆成"中国的"和"政治生态"两部分。

            先说"中国的",背锅侠麦卡锡跟反右又隔了多久?后来在大学校园内枪杀学生跟文革又隔了多久?美帝当时还有什么不爱国行为审查委员会;

            再说"政治生态",童家姐姐就真的不能是特务?我觉得有个搞笑史观立论基础就是1949-1979新中国是上下齐心,大家团结一致搞建设,只有极左在玩各种左的游戏,比如抓特务。改开后平反个个都是清白的就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一个有意思的角度,不妨考虑下美帝到底什么时候"政治生态"变好的,还深入人心了,美国人民和美国以外的人民都这么觉得。当然可能历史上美帝顶层小圈子政治生态确实不错,跟朝鲜一样。

            • 家园 普罗大众总以为毛老师当年在城楼上说了一句: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就真的以为全民都站起来了,旧社会的乌七八糟的东西就一扫而光了,姿势分子就真的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踏踏实实的干革命工作了!

              • 家园 确实是这样

                五六十年代共产党的势力不一定能进资本家宅院的大门.记得<大宅门>里有这么一个情节,白府一个丫环说李向秀曾是抱猫的丫头,作为政协委员的李向秀知道以后把那丫环找来直接打了一耳光并让她滚蛋.这种劳资纠纷里,共产党就肯定不会有啥影响."党是要领导一切的"只不过是个美好愿望.

          • 家园 从这描述看WG真不可怕啊,不过是些老少咸宜的现象,

            从这描述看WG真不可怕啊,不过是些老少咸宜的现象,结党营私,勾心斗角,陷害忠良。。。这是人类社会标配现象嘛,不是“文革”或“中国的政治生态”的专属,只是长年宣传深入人心了,已经形成一套话语体系和表达公式,撇开“文革”或“中国的政治生态”这些吓人词汇,故事本身不过是白菜小白兔级别的,今天大面积存在,哪天不在上演。那边说,当时的中国人识字才没几天,很合理的想像,那时候没有共产党,八成可怕一百倍,换言之,那时候共产党把可怕的社会变成小白兔,即使文革的造反派,我特么都严重怀疑比今天的人可爱。

            • 家园 文革非常可怕。

              遇罗克攻击姚文元《评海瑞罢官》的反动文竟然可以在文汇报公开发表,这些黑五类子弟在文革期间都有如此胆色,而且还不曾遭遇删帖吃茶,疯狂年代真是可怕。

              ——

              十多年了,炎黄春秋这篇文章还挂在人民网上挂上。

              历史内幕:遇罗克冤案是如何披露出来的

              “遇罗克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驱和勇士,得到了越来越多群众的了解和崇敬。“

              苏双碧几天前(1978年11月15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评姚文元》。这是“文革”后第一篇为吴晗平反的文章。

                一进门,王秋琳就直截了当地问苏双碧:“你在文章里说,凡是和《海瑞罢官》的案子有关的人都要平反。吴晗是市长,你写文章替他平反,那么,老百姓你们管不管?我的儿子是老百姓。用了整整一天半的时间详细地查看了遇罗克的档案材料。把50多次审判记录一一翻阅之后,3个人都明白了事实的真相,也都感到了心情的沉重。他们看到,一个头脑清楚、才华横溢的青年,仅仅因为说了几句真话,就被冠以诸多严重的罪名,直至最后被夺去生命。他们还从材料中看出,逮捕遇罗克的主要原因就是《出身论》,但因为这毕竟只是个观点问题,构不成犯罪,于是遇罗克就被一而再、再而三地“上纲”,直至成为“现行反革命”。在审判中,没有事实依据,全都是各种抽象的罪名,如“大造反革命舆论”、“思想反动透顶”、“扬言要暗杀”、“组织反革命小集团”等等。然而,就是这些莫须有的罪名结束了一个优秀青年的生命。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刊登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由此揭开了长达10年之久的“文革”浩劫的序幕。文章刊出以后,很多人对其观点并不赞同,但是,真正撰文予以反驳的人却寥寥无几。是24岁的遇罗克挺身而出,“道他人之不敢道,言他人之不敢言”,以一篇长达15000多字的《人民需不需要海瑞》反驳姚文元。1966年2月13日这篇长文被压缩并改题为《和机械唯物论进行斗争的时候到了》,发表在《文汇报》的一角。在文章中,遇罗克批驳了姚文元对历史和现实的曲解,明确地说:“姚文元同志代表了存在于思想界中的机械唯物论的倾向。我觉得和这种倾向进行斗争的时候到了。”

              这期间,有关人员转来了一张胡耀邦写来的条子。条子的内容大致是:现在社会上正在搞张志新的问题,这种案子现在比较多,据说《光明日报》也在弄,有一个典型,建议这篇文章先不要上。胡耀邦的意见主要是出于对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考虑。为此,苏双碧手中的稿子停了下来。而张天来已写了大通讯的第一稿。

        • 家园 “江青害死郑君里”的官宣被郑子多年后否认

          “江青为灭口害死郑君里”的说法是官宣,公审时郑妻直接出庭控诉,论理这是铁证中的铁证吧。

          结果几十年后,当时亲自陪着郑君里走过最后时光的郑子回忆“文革刚爆发时江青还来看过郑君里,谈得很好。郑君里病逝前已经有消息他会被重新启用。郑得了肝癌,医生也是尽力救治。郑病逝后官方领导还很意外,‘啊,他死了‘? ”

          然后郑的儿子自己下结论“要说江青就是要整死我父亲,那也未必”。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当年抹黑江青很可能是细思极恐的大棋

            怀仁堂政变的成功以及得到人民拥护,很大程度依赖全国人民对江青的痛恨。

            关于江青,真正政治层面的东西,群众无兴趣,喜恶效果很低。能起到强烈抹黑效果,传统戏台上群众喜闻乐见的蛇蝎奸妃形象的污点,目前来说至少在西西河没有一件得到实证。

            还有一点很关键,全国群众痛恨江青是什么时候开始,如果是怀仁堂政变之前就开始了,那水深得有点可怕了。偶然向过来人打听过,一般记不准确,模模糊糊似乎是怀仁堂政变之前就广泛流传江青的污点,单靠私底下人传人传遍全国,而且是一项重大历史变故的重要成份,可算是抹黑学教科书典例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