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斯大林格勒-保卢斯不突围(三) -- daharry

共:💬52 🌺342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希望不同的看法都能在这里充分交流

        发了贴以后,我内心非常期待有一些回贴能够对保卢斯不突围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您连续写了三个长评,原创性极强,个个都很有见地。我把您的每一个长评都反复阅读琢磨过 ,确实感到您对历史观察的深刻以及您有着深厚的文字功力,我从中汲取了许多营养。能得到您这样的大腕关注并给予重量级的长评,我感到非常荣幸。

        保卢斯不突围这件事已经争论了77年,不会就此打住,以后好多人还会将其继续进行下去。 讨论历史时出现争论是一件好事,可以让读者从更广阔的视野和多种角度观察和理解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因此我对回复中的不同意见持开放和欢迎的态度。

        在此再次对您给予拙作的关注表示感谢。未来还请多多指教。

          • 家园 打世界级战争

            就没有一个人指挥得近于完美的,相比之下,希特勒还算是成绩良好,毕竟一二年级时候的分数实在是高。

            那么多信息排山倒海而来,谁都晕菜。

            等将来AI来,一举把“屠杀艺术”提高到人类只配仰望的水平吧。阿发狗打趴柯洁,就没必要再升级了,再升了我们人类就欣赏不了了。但战争不同啊,中国和美国的AI总司令,会互相攀比互相刺激,无休止地升级啊。

        • 家园 哈瑞兄见笑了

          在下仰慕您还来不及呢。能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做一个自己热爱的历史梳理和回放,真是人生一大快事啊。

          关于保卢斯的盖棺定论,其实没法做一个简单的黑白之分。让诸位见笑,我不妨直说了,我参加评论这些历史事件,很多都是因为联系到今天的时事,才跳进去的,否则就不参与了,我也不是热衷于样样热点话题都去参加的那种人。

          这个对于今天很重要的话题,就是“血性”。

          直白说,中国今天遇到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虽然不能说是空前的。香港问题自6月以来,有一个突然恶化,现在渐渐走向缓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各色当事人员面临的压力是极其煎熬的,下到警队上到领导。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被围的过程。

          垓下之战,刘邦对项羽用了“十面埋伏”,香港之变,只是十个埋伏中的一个而已。因为前几年走出去,用力是比较猛的,战线拉得比较长,所以虽然中国早就看出唐纳怆不好相处,预见到他会发动经济战,甚至是一种不止步于经济战的“总体战”,但中国能准备的“有生力量”,还是有限的,可以说刚刚够用。而香港事变横插进来,打一横炮,制造了第二战场,中国不得不分兵去救,要留出大量的经济和政治资源用于香港。这样一来,中国在正面战场,就是中美贸易谈判,就会面对“攻则缺兵,守则缺粮,退则失天命”的困境。这个时候,最容易做的决策,大概就是“就地困守,以拖待变”,也就是保卢斯的“老母猪战法”。

          这种战法,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单纯消极地面对困难,幻想困难会自动消减,比如说斯大林病死了,结果苏军自己退兵了,等等吧。这跟幻想中个体育彩票的心理差不多,是完全脱离实际的,你脱离的这个“实际”就是:你越不动,越被动,最后动都不能动。

          作战,就是争主动,就是李世民说的“制人而不制于人”,当然,“动”不是浪战,不是乱动,但动起来,即便没有马上改善自己的困境,至少给对手增加了大量的麻烦,消耗了对手的精力。傅崇碧在朝鲜战场,面对颓势,就是靠小股部队不要命地不断逆袭穿插,仅仅以一个军的兵力,挽救了全局,挡住了美军的优势兵力。保卢斯对当面的崔可夫,已经尽到了自己的全力,但要么他的战略眼光不够,看不到整个德六军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我相信他预见得到),要么就是慑于元首之威,以及不想当德军里第一个遇见强敌就“弃城而退”的司令,而麻醉自己,装睡的人叫不醒。作为一个职业军人,当你嗅到这个威胁后,你必须走,而不再贪恋崔可夫这块鼠笼里的诱饵。

          同样的,希特勒应该也嗅到了危险,但一则,他不在前线,对危险不那么敏感;第二,他有比保卢斯更大的保面子心理和侥幸心理。第三,希特勒一贯的特点,就是“保土”,咬到嘴里的坚决不松牙,为了保土不惜失兵。确实,保卢斯只是希特勒的决策的执行者,很大程度上,斯大林格勒的失败,就是希特勒的失败。但将在外,毕竟还是有一点临机应变的机会和权力的,保卢斯身边有希特勒安插的“军统”电台,他不敢擅专;但不要忘了,曼斯泰因身边也有“监军”,他怎么就敢那么起劲地,擅自准备接应6军撤出,甚至比较露骨地要求和暗示六军自行突围呢?因为他看到了,保住六军,远远比把崔可夫赶过河去,来得重要。

          保卢斯一旦谋求突围,就是对战役初始意图(夺取斯大林格勒)的彻底放弃,还有可能断送自己的前程,这就是“舍”。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但这是有前提的,只有能保持足够的血性的前提下,才可以舍,要不然,舍就会变成失败主义,投降主义,逃跑主义,一舍而不可收拾。

          曼斯泰因比保卢斯有血性,因此他敢于策划一次“舍”,敢于抗命,不担心抗命后怎么去见元首,或者说他担心是担心,但更担心六军将士的性命。“舍”一定是痛的,一定是不甘心的,如果条件允许当然最好连“舍”都不要舍,但在斯大林格勒这个局面下,“舍”是必要的,是值得的,战士的命不是一个个数目字,是必须优先考虑的。

          当我们判断下来,曼斯泰因是有血性的汉子,我们就可以体谅他去“舍”,接受他去“舍”。同样的,只要我们能够信赖“不服来战”这股血性,那么,大家不妨以平常心,看待中美贸易谈判,在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可能出乎大家意料的转折。

          • 家园 香港并没有逐渐平静

            而是长期化,周期化,暴力化,扩大化了。每逢周末必有事。就如得了艾滋病,就只是拖,只等最后一击。

          • 家园 倒果为因,一派胡言

            保卢斯的悲剧原因只有一个:力小任重,德不配位,害己误国

            但是,这一切的总根源是德国的封建容客地主政治制度。

            说白了德军中的容客地主贵族才是罪魁祸首。

            本大分析了保卢斯力小(参谋出生,非一线主官)和任重(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国运之战,就像今天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战,说的不好听,打赢了未必吃“肉”,打输了肯定吃“屎”)。但是分析保卢斯德不配位,拿曼斯坦因来做比较,就用一个“血性”做为解释,太表面了,我就问个问题为什么曼斯坦因就比保卢斯有“血性”?为什么德军在选择军事主官的时候,不把“血性”量化了,作为评判标准?

            保卢斯为什么“畏首畏尾”,曼斯坦因为什么“血性十足”。原因只有一个,德国传统的容客贵族封建政治制度。古人常讲的德不配位,这个德不是道德或品德,是指你祖宗的德,说白了就是家庭出身和家里的人脉和资源。

            二战时,德国国防军始终是容客军事贵族的天下,容客贵族在国防军中是绝对的自己人。希特勒之于国防军好比是个CEO,容客贵族才是真正的股东,保卢斯和隆美尔不过是外来的空降兵而已,必须靠业绩来立足。这就是保卢斯和隆美尔的困境,周围都是等着看你笑话的同事,自己的靠山希特勒还等着自己给他长脸。曼斯坦因是国防军的自己人,从爷爷辈儿起就是国防军的将军,还都是上将。跟希特勒的关系有上下级的关系,但是希特勒还要靠曼斯坦因去摆平国防军,这又是合作关系。曼斯坦因当然有底气跟希特勒叫板了。这就是“血性”的基础和来源。

            而隆美尔和保卢斯又各有不同。隆美尔是“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娶了自己的心上人,出身平民的露西莫琳,彻底的跟德国贵族断了联系,就一门心思的跟着希特勒混,所以隆美尔打起仗来考虑战略少,考虑战术多。屁话!容客贵族失败了还能东山再起,他隆美尔失败了就是万劫不复。什么战略,先战胜再说吧。

            不能否认隆美尔是个军事天才,在战术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在军事领域内有着特殊的地位。就隆美尔自身而言,他也是一个热爱荣誉高于生命的人。隆美尔喜欢别人吹捧他,喜欢人群为他欢呼的场面,也喜欢听“隆美尔必胜”的口号。在纳粹德国的名将中,隆美尔也许要算是幸运的,尽管他的结局是一个悲剧。他虽然是在北非这个次要的战场上作战,但他却有指挥的全权,可以任意发挥他的天才,这是其他德国将领都很羡慕的机会。一般的看法都认为他是战术优于战略,但从他自己所写的文件上来判断,连利德尔哈特也不得不认为他是具有极其高深的战略修养的。

            可是保卢斯选择了削尖了脑袋地挤进容客贵族的圈子。

            保卢斯,黑森人。他是小职员的儿子、罗马尼亚贵族的女婿。

            保卢斯将军不是容克贵族出身,年轻时读书不好,大学读法律挂科被淘汰,入伍后却才干过人,与曼施坦因成为挚友。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保卢斯确实能干,曼施坦因似乎朋友不多,但都是跟他智商类似的同侪。后来保卢斯被俘,德国国内骂声一片,指责他断送了30万德国青年,唯曼施坦因仗义执言,为他百般辩护。在贵族居多的德军军官阶层中,保卢斯极感自卑而又极度自尊,娶了位罗马尼亚贵族小姐拼命想进入上流社会,在智慧而坚毅的军人外表下面有一颗脆弱、敏感的内心。

            曼斯坦因则是实打实的德国贵族。曼斯坦因这样的根正苗红的容客军事贵族才是德国国防军真正的主人,希特勒说白了就是个二十世纪的德国“商鞅”。

            以下摘录自百度:

            1887年11月24日,曼施坦因出生于东普鲁士的柏林,出生名为弗里茨·埃里希·格奥尔格·爱德华·冯·莱温斯基(德语:Fritz Erich von Lewinski genannt von Manstein,英语:Fritz Erich Georg Eduard von Lewinski), [4] 出身名门贵族,是炮兵上将爱德华·冯·莱文斯基(1829-1906)和海伦·冯·希普林的第十个孩子。

            曼施坦因的母亲海伦的小妹妹赫德韦格·冯·希普林和步兵上将乔治·曼施坦因(1844-1913)结婚之后很长时间没有子嗣,所以曼施坦因还没有出生前就决定过继给他的姨父。曼施坦因刚出世不久,莱温斯基就给老曼施坦因发了电报:“你今天得到了一个健康的孩子。母子平安。恭喜。”

            曼施坦因不仅仅其父是普鲁士将军,他的两个爷爷也是普鲁士将军(其中一个在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率领一个军),他的舅舅也是将军;大名鼎鼎的陆军元帅兼德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也是他的伯父。

            瞅瞅看,这才是曼斯坦因“血性”的底气。希特勒,隆美尔,保卢斯失败了就被打回原形,曼斯坦因失败了,贵族就是贵族,人家生下来就是。只可惜,二战后德国被美苏瓜分,德国贵族也跟着整个国家一起“跪了”。

            通宝推:崇山彩云,独草,桥上,
            • 家园 他为啥不叫莱温斯基了?
            • 家园 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

              楼主大哈瑞兄结结实实做了各种文字和实地考察支持他的论断。你老兄在人物性格及行为方面给出了唯物史观的解释。西西河好帖!

            • 家园 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

              楼主大哈瑞兄结结实实做了各种文字和实地考察支持他的论断。你老兄在人物性格及行为方面给出了唯物史观的解释。西西河好帖!

              • 家园 血统论粉墨登场啊

                老子英雄儿好汉,完美解释了“不折腾”和“习宽衣”的巨大风格差异

              • 家园 保卢斯的困境-底子潮

                先说我的结论,

                保卢斯相当于“孙连成”;隆美尔相当于“李达康”。

                二战时期的斯大林格勒突围需要的是一个在大局不利的情况下,可以只手擎天,力挽狂澜的将军。如果第六军团的的领军将领满足以下条件,突围是有可能的。

                1.意志坚强,永不言败。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期,可以说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领军大将必须真正对突围有信心,而且要把这种信心传递给自己的部下,让整个军团保持强烈的战意和令行禁止的作风。

                2.强大的战略定力,一旦下定决心,就绝不为外界所动摇。斯大林突围讲究的是间不容发,一击必中。而且第六军团30万大军,绝对不能犹豫不决,更不允许朝令夕改。不管是天上下刀子,还是元首来命令,都不能受影响。

                3.举重若轻,敢于放弃。突围之战肯定有断后的,也要放弃很多部队,必须在短时间内安排好,而且不能影响军心,可能要把一些重要人物比如希特勒的亲外甥之类的人物都要留下断后。指挥突围的大将必须有不计个人得失,不怕被人秋后算账的决心。

                4.高超的军事素养。斯大林格勒突围必须对苏军和德军的动向都有清晰明确的预判。对将领的军事能力的要求,可以用“带着脚镣在钢丝绳上跳探戈”来形容。

                5.极高的抗压能力,非凡的自控力。放在地面的五尺宽的木板,人人都能走过。木板放在十米的高处,大部分人就走不过去了。而指挥斯大林格勒突围好比把木板放在百米高空。

                如果真有谁能成功指挥德军斯大林格勒突围,那的确当得起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绝对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创造者。可惜,保卢斯不是这样的英雄。而保卢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期的表现,可说是“进退失据,优柔寡断”。

                本大在论述保卢斯的优柔寡断时,仅仅用“血性”二字来解释,血性是什么,不是物质,也不是现实存在的,只是一种表象,说白了“血性”只是我们外界给与一个人表现的评价。就是这个人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会被困难和强大的敌人压垮。

                如果仅仅是一场战斗而言,我们还可以把它归结为人的性格。但当上升到了战役层面,最高指挥官在困境下的表现,跟性格有关,但更多的是受制于他的“底气”。当然,这里我们先要排除那种不计个人毁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同时能以“我不如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气概去完成自己的任务与使命的将军。说实话,这样的军人二战的德军中有古德里安、莫德尔和空军元帅凯瑟林。苏军中有朱可夫和华西列夫,罗斯索科夫斯基算半个。其它的说的好听是需要上级的支持,说的不好听就是只能“狗仗人势”,一旦上面的支持不得力,立马就成了“丧家犬”。

                大家都希望保卢斯能有曼斯坦因的表现,至少也有隆美尔的表现。很可惜,这只能是一种“奢望”,说白了是“意淫”。当时的保卢斯实际上是腹背受敌,上挤下压,坐困愁城。而且由于保卢斯自己的个人性格,成长经历,更由于他的背景,凭保卢斯自己是无法突破这样的困局的。

                首先,就个人出身而言,曼斯坦因和隆美尔从小的家境都比保卢斯强,曼斯坦因贵族出身就不说了。隆美尔于1891年出生在布伦茨河畔的海登海姆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父和父亲是教师,后来都成为中学校长(在当时的德国地方上是很有地位的)。隆美尔的母亲是曾经符滕堡行政长官的女儿。而保卢斯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曼斯坦因和隆美尔由于从小家境优裕,就没受过欺负,用现在的话讲两个人都长了张“没被欺负过的脸”。保卢斯从小就被教导要循规蹈矩,说白了就是要看人脸色。保卢斯自己本性上就不是干“带头大哥”的料,他需要有人在上面“罩”着他。这也就是保卢斯后来娶了罗马尼亚大贵族的女儿,拼命挤进了容客贵族的圈子的原因。没想到保卢斯以为找到靠山了,但结果还是个“空心汤圆”。

                而且从军后,曼斯坦因和隆美尔都是在一线部队干主官的时间长,很多时候必须自己拿主意。而且曼斯坦因和隆美尔是从班、排、连、营、团、旅、师一路干上来的,所以曼斯坦因和隆美尔都是经过长时间的锻炼的,对部队有完整的把握。保卢斯是一路参谋干上来,都是给别出主意的时候多,自己拿主意的时候少,缺乏当主官的历练。就能力和履历而言,把保卢斯放在第六集团军主官的位置上本身就有问题。保卢斯一直当的都是“白纸扇”军师,突然间要他去干红棍打手的活。打顺风仗的时候,装装样子,还看不出来。一旦打成顶牛仗,硬拼仗和逆风仗时保卢斯就原形毕露了。但这不是保卢斯的问题,是希特勒和德军大本营的错。

                而且更恶劣的是,到了关键时候,希特勒和大本营没有对症下药,没有给保卢斯松“包袱”,没有保证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给保卢斯撑腰。说白了就是给保卢斯吃一颗“定心丸”,给保卢斯一个保证,只要你带军团冲出来就是胜利,不仅不会追究你的责任,还要给你嘉奖。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保卢斯才会有正常的表现。可是希特勒和大本营都没有这样做,说白了就是想“摸鱼”,既要第六军团30万精锐,又要保卢斯“背锅”。这就像《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逼孙连成给大风厂批地一样,说白了就是挖了坑逼下级往下跳。保卢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困境”-就像“孙连成”的困境一样。

                如果换了曼斯坦因或者是隆美尔,这坑跳了也就跳了,因为对他们来说这都不叫坑。为什么?

                如果说德军好比是“万达公司”的话,曼斯坦因就是“王思聪”。公司都是我家的,赔了就赔了,有什么大不了的。就算斯大林格勒突围有再大的损失,德军上下的容客贵族也会帮忙摆平的,希特勒也不会拿这“挑刺儿”,所以突围对曼斯坦因来讲压根儿就不是个“事儿”。

                而隆美尔虽然和保卢斯都是公司的经理,但是隆美尔跟保卢斯完全不一样,隆美尔是有“背景”、有“根脚”,更是有“底气”的。隆美尔说白了很像《人民的名义》中的李达康。

                以下是摘录:

                隆美尔直到希特勒掌权以后,他才获得了飞黄腾达的机会。他当战术教官时写的《步兵攻击》被希特勒看中。1939年,希特勒决定由该书的作者隆美尔担任其大本营卫队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在希特勒的坚持下,隆美尔在最高统帅部任职。虽然包括希特勒的宠儿席腊赫(此人是拥有50 万成员的“希特勒青年团”的领袖,因为他向青年们传授纳粹哲学思想有方而备受希特勒的赏识和信任)在内的许多人都在希特勒面前讲过隆美尔的坏话,但这并未影响希特勒要重用隆美尔的决心,不久以后,他就任命隆美尔为元首大本营的临时司令官了。后来,他又不顾以德军参谋长哈尔德为首的一批人的激烈反对,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将隆美尔的军衔一提再提。

                隆美尔不仅自己出身平民,而且他老婆也是个平民。隆美尔在被希特勒赏识前,也是被德军容客军官团一路排挤,所以隆美尔对希特勒那叫一个忠心耿耿。而隆美尔后来也被希特勒树立成了德军平民军人的样板和典型。由于一直被德军中容客贵族打压,隆美尔也是死心塌地的跟着希特勒混。以至于后来隆美尔卷进刺杀希特勒事件,希特勒虽然逼隆美尔自杀,但还是要装样子,给了隆美尔国葬的体面待遇。因为隆美尔已经成了希特勒和纳粹党的一面旗帜,早就跟希特勒和纳粹党是一体的了。容客贵族军官团敢动隆美尔,就是摆明了要挖希特勒的根,砍纳粹党的旗。那什么也不用说了,直接就是两边开撕、开打,甚至是内战都有可能。所以隆美尔也不是“没娘的孩子”,希德勒和纳粹党就是他的靠山。

                因为曼斯坦因和隆美尔都有“根脚”,底子都够“硬”,他们才可以只考虑战场上的事,战场外的风风雨雨不用太在意。所以都可以心无旁鹜地果断下决心,做决断。在我们外人看来是敢拼敢打,“不服就干”,就显得“很有血性”。

                可保卢斯不一样,他在德军内部可以说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保卢斯虽然娶了罗马尼亚大贵族的女儿,可是在德军中容客贵族眼里不过是个混进贵族队伍中的“于连”,贵族军官团也没拿保卢斯当自家子弟看待,顶多就是个入赘的上门女婿。像晋升这种小事帮他一下,不卡他,不使绊子还可以。一旦像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责任这样的大事,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而在希特勒和纳粹党眼里,保卢斯是背叛平民,卖身投靠贵族的叛徒,是容客军官团的人,有机会是一定要整一下的。保卢斯是看起来有背景,实际上“底子很潮”,经不起大的风浪。

                而保卢斯本人对功名利禄看的比较重,自己就更不是那种不计得失的大勇之辈。所以保卢斯在斯大林格勒突围的问题上的表现就很像《人民的名义》中的孙连成一样,没有主动性,也不愿意承担风险,非要上级拿出可行的方案来。就是怕“背锅”,被希特勒和德军大本营给“坑了”。

                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看到了,保卢斯搂着斯大林格勒第六军团30万精锐一起完蛋,然后,纳粹德国也跟着完蛋,德国的领土上现在还有美国驻军。

            • 家园 你说的背景,我以前不知道

              受教了。

              但容克军官团有一个很好的优点,就是抱团,成员都是军N代,一个大家庭。仗打坏了不要紧,大家都体谅你,知道兄弟你不是故意使坏,大家一起复盘,有一说一,不留情面,不过一出大门又一起维护你。

              所以德军高层,专注于办事(打好仗),不要说蒋军将领之间那种倾轧打黑枪,就是日军里的门阀林立,也是没有的。这是自普鲁士以来德军比较团结善战的一个重要基础。

              在这样一个生物性组织体里面(好比一大块活的肉),你硬划一刀,塞几颗石子进去,当然会引起排异反应。保卢斯能够升上去,证明他们还是能接受新血的,但自己太敏感,保卢斯自己的责任也很大。

              • 家园 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人类的组织体系,思想体系的一次大对决

                保卢斯只是容客贵族做的样子,他在容客贵族中的地位,跟入赘的女婿差不多。外面看着风光,里面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这么说吧,保卢斯遇上小麻烦,容客贵族会帮他摆平。保卢斯出了大纰漏,容客贵族第一个把他扔出去顶包。

                其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人类的组织体系,思想体系的一次大对决,大筛选。斯大林和罗斯福都在自己的国家实现了从上到下的完全的体制改造。整个国家的组织性,计划性和集中性都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而当时的纳粹德国表面上是国家资本主义,本质上还存在封建的容客贵族制度。顺风顺水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到了危机关头就不灵了。

                但是战争是最无情,也是最公平的。战场就像是高考的考场,不适应的,竞争力不够强的都被淘汰了。

                二战的失败者德国直到现在还不是正常的国家,自己的国土上还有美军驻扎。不管德国的经济再发达,给欧盟做了再多的贡献,想让法国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让渡给欧盟,那还是白日做梦。

                而二战的终极胜利者美、苏最后分享了地球的霸权,担负起了建设和探索人类文明的重任,这就是下一场的考试:冷战了。

                通宝推:ccceee,
              • 家园 你说的平行空间的德国军官团

                本大说的德国容客军官团好像不是这个位面的德国军官团。

                本时空的德国军官团对非容客贵族出身的军官那可是不遗余力地打压。一战时,德军扩军困难,很大的原因就是容客军官团从中作梗,怕的就是扩军了,自己子弟的成长跟不上,位置被平民子弟占据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